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文章来自http://www.lsjjyj.com/WenZhangDetail.aspx?CategoryId=29&id=723
本文主要包括洋思初中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特征和操作要领,供各初中学校在学习洋思中学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时运用。各学校要引导教师认真学习、领会实质、取长补短。为帮助广大教师进一步参考借鉴和灵活运用。
一、完整了解"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基本结构。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基本结构即是指,将课堂内的教学过程分为"先学"、"后教"和"当堂训练"等三个基本步骤。第一是"先学",即教师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简明揭示学习目标后指导学生经过独立自学发现疑难和问题,这里,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讲明要求,指导学法,并基本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特别是后进学生的自学情况,了解和梳理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第二是"后教",即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疑难问题,促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及教师启发解决疑难问题,这里,教师要注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讲解,要创设民主与平等氛围,并紧紧抓住培养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契机;第三是"当堂训练",即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当堂作业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基本实现课始揭示的学习目标,这里,教师要注意保证时间,促进学生当堂独立按时地完成作业,同时要基本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为课后的作业和辅导打好基础。
二、充分认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基本特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六个方面。首先是面向所有学生,尤其要关注后进学生,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其次是目标明确,时间管理严格,教师通过依纲扣本、精讲善诱来促进学生的智力活动紧张有序、活泼高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其三是紧扣目标要求,重视学情反馈,教师通过优化导学、解惑与训练策略来促进学生的自学、质疑与作业,促进良好学习习惯与学习品质的培养。其四是高度重视课前的备课、预习和课后的作业、辅导等各个环节,将课内外的教学活动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其五是整个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机过程,教师注意抓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契机。其六是来自普通的农村学校的实践,朴实易行,可供各地初中在几乎所有学科的教学中借鉴和运用,而且对小学高年级和普通高中也有明显的借鉴作用。
三、认真把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操作要领。
(一)优化课前的准备策略,奠定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
1.不分快慢班,合理编班、分组、排座。
为落实义务教育的机会均等原则和省教委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不分快慢班的要求,要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状况的基础上,公平合理地进行编班、分组和排座,最大限度地克服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局限。为此,在初一学年初,要通过学校和班主任将本年级的"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平均分到各班,以促进教师的公平竞争,便于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与考核。同时,也要将这三个层次的学生平均分到各个学习小组(如前后两桌或三桌为一组),并按身高、视力情况和特定规律分布他们的座位,便于各任课教师在课内获得迅速、准确的学情反馈,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与健康的竞争合作精神。
2.指导学生主动进行三级预习,并作适当扩展。
要促进和指导学生主动进行课前的三级预习,养成自觉预习、善于预习的习惯,为课上高效学习奠定基础。其中自初一学年的寒假起,可在假期作业中适当精简针对上学期的巩固性作业,而增设简单的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在假期主动抽出一些时间预习下学期各文化学科的教材,如粗读新学期的语文课本,查字典克服生字词障碍,并模仿例题做最简单的习题,以使学生对下学期的教材有大致了解,此所谓"大预习"或学期前预习;学期中的双休日,也要求学生用一定时间预习下周教材的内容,初步找出疑难问题,此所谓"中预习"或周前预习;平时则要求学生在晚间用一定时间预习次日要学的内容,此所谓"小预习"或日前预习。预习简单一些,不必花过多时间。另外,为扩展学生的知识背景,并增进感性经验,在指导学生完成课前预习的同时,也要注意指导学生根据已有条件、时间可能和兴趣爱好,在课外通过多种渠道(如书籍、报刊、电视等)了解科学、人文和时事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参加必要的实践活动,与课前预习相辅相成。
3.认真开展三级备课,切实提高备课质量。
要促进和帮助教师主动进行课前的三级备课,使每一节课都是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开展的。首先要钻研大纲,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学校教导处在每学期初要组织教师系统地研究和总体把握大纲要求与教材内容,合理确定本学期所要达到的教学总目标,并深入地了解学生已有的基础和学习状况,合理安排各阶段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其中凡是大纲规定删去的坚决不教,大纲只要求"理解"的就不要求"运用"。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对于将要求学生背诵的有关内容,自己先背诵,对于将要求学生做的习题,自己先做其中的典型习题,对于将要求学生做的作文,自己先写各种体裁的作文,以便更准确地把握重点、体会难点,谋求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其次是确定阶段或单元的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尊重差异。一方面,为面向全体学生,要注意考虑后进生和中等生的现实基础与实际接受能力,恰当确定各阶段或单元教学的基本目标及其相互间的衔接,严格控制教学内容,既不随意拔高也不随意降低要求,并在及时反馈和及时矫正的基础上使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目标,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还要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意志及态度、能力和习惯,并考虑如何机智地落实在课堂教学全过程。另一方面,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应考虑适度拓宽,发挥其特长,从而使整个教学更加尊重学生差异。
再次是提前一周,集体研究下周各课时的教学方案。为确保备课环节的高质量,学校要在每周初安排时间,分年级组织执教同类课程的教师,根据对教学的进度与得失情况、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在掌握有关大纲、教材或活动课程纲要精神的基础上,共同研究下周各课时的教学方案。在此,要特别注意研究,怎样最有效引导学生主动高效的自学,学生自学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如何帮助学生排疑解难,设计哪些合适的当堂作业与课后作业及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情境,其中要有重点和难点的处理办法,研究与教材相关的背景材料,选用何种适当的教学技术手段等等,并努力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总实现率在90%以上。可由骨干教师提出教案的提纲,再由新教师和非骨干教师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思考和充实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办法。周末之前要在讨论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拿出既体现学校特色与最高质量又符合各班实际情况的教案。为尊重各位教师的个人风格,并减轻教师工作量,也可提倡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轮流主备各课时的教案。
4.加强教案管理,严格把关。
史、地、生、音、体、美、劳、科技活动、文体活动课的备课要与语文、数学、外语等科目的备课作同等对待,每一位教师的备课及教案质量要纳入考核范围。新教师可在骨干教师指导下,努力备好起始三年内每堂课的教案。老教师可只备简案,但在书写同一项内容的教案时要注意吸取经验教训,如果过去的教案是成功的且学生情况变化不大,教案可只作微调,如果过去教案不够成功且学生情况变化较大,则教案应重新设计。任何教师均不得无视学生情况的变化而直接搬用教参或由他人提供的现成教案。每一位教师在上每一堂课时均不得没有教案。教导处应进行认真检查或日常抽查,严把备课和教案关。
5.自觉地为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做好心理准备。
为促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觉主动,学校应要求教师始终重视心理教育特别是情感教育意识,努力将自己的心理调适到符合教学内容实际需要的状态,逐步形成善于营造适宜氛围以培养学生积极情绪的技巧。为此,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心理准备,理性地克服因其他事件而致的心境不佳或过度兴奋,将心情真正调适到平静愉悦的状态,将激情、微笑、趣味和爱心带进课堂,以能在课上善于以自己的眼神、语调和形象比喻渲染氛围,不仅自觉地戒除体罚现象,而且杜绝各种有意或无意中的"心罚"现象,避免任何一位学生出现精神压抑和情绪低落。
(二)优化课内的时间管理策略,提高课时效率和效益。
6、合理安排并从严把握"学"、"教"和"练"的时间结构,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循环。
在现行每节课时45分钟的体制下,课时结构大体上可安排为,"先学"和"后教"控制在30分钟以内,而"当堂训练"宜不少于15分钟。其中"先学"和"后教"两个环节里完全由教师单向讲授的时间宜限15分钟以内,而其余15分钟以上的时间则用于迅速简明地揭示教学目标和学生独立自学、相互讨论、质疑发问、回答教师提问及师生交流等,必要时还应在课始迅速扼要地指明学生上一堂课作业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及其产生原因与解决办法,为学生过渡到学习新课扫除障碍。这是典型的"集中学、集中教、集中练"结构,但不能僵化死套,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顺乎学情,按照突出主体、讲求实效原则灵活安排,并过渡自然。教师讲的时间要依学生疑难多少来定,疑难多则多讲,少则少讲。如果一节课采用的正好是"一学一教一练",则说明这是采用了单循环。但多数情况是学生学一点,教师教一点,学生再学一点,教师再教一点,呈现出分散学、分散教、分散练或者是分散学、分散教、集中练,这是采用了小循环或多循环。有时也需要大循环,如将二、三节课作为一个循环。在每节课中,每一个具体步骤(如自学、讨论、思考、读课文、作业等)需要几分钟,都要随时告知学生。
7.善于精讲,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主动学习和作业时间,使"课时"主要不是"教时"而是"学时"。
首先,要特别注意做到揭示目标同时就是组织教学的过程,要在课一开始就简洁、具体地指明教学目标,化教师教的目标为学生学习的目标,以激发学生追求目标。其次."讲"应是讲在点子上,有鲜明的针对性,讲的方法也应精心选择,切实有效。第三,教师板书要精心设计,交待要求、口头讲解、课堂小结也要言简意赅,讲读课上要注意精简教师的范读时间。
8、充分而适宜地运用已有传统教学设备和现代教学手段,体现出教学技术应服务于课堂教学实际需要的原则。
教学目标的表达与重点、难点的揭示以及思考题、例题和作业题的出示或提供等,能用设备手段辅助的,就要通过设备手段来快速实现,以减少不必要的语言描述、板书和学生书写时间。
9.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注意在各个环节随时有机地渗透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教育等方面的要求,做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特别注意做到及进根据教学目标需要,培养学生健康的竞争与合作精神,进一步养成或保持良好的写字、用眼、阅读和思考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标新立异等,从而做到不仅提高教学效率,更能提高教育效益。
10.准时下课,杜绝拖堂现象。
一方面,教师要坚决克服随意拖堂的陋习,以避免破坏课表和作息时间安排的严肃性,挤占学生课后休整时间,造成学生不必要的紧张甚至影响教师的威信。另一方面,学校应通过将眼保健操紧接在下课前5分钟安排和将准时下课作为评课的严格要求之一,坚决杜绝拖堂现象。
(三)优化课内的导学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地自学和思考。
11.自学内容具体明确,自学方法灵活多样。
为促进学生自觉主动而有效地完成自学任务,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着眼,提出具体明确的自学要求,如具体的看书范围、思考内容或实验内容,要用多少时间,要过到什么目标,自学后教师如何检测等等。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怎么看书,怎样练习,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哪些事项,思考必须是独立进行等等,并根据具体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先行尝试,宜动口则动口,宜动手则动手。如:作文指导课先让学生审题、立意、选材、编写提纲,讲读课先让学生轮流阅读或试释试译试讲;数学课先让学生看书、做例题;理、化课先引导学生自己做实验、写报告;政、史、地课先让学生自己带着思考题看书和讨论,教师此时仅作必要的补充和更正;音乐课让学生边练习边接受教师指导;美术课可先让学生自主绘画或手工制作。这样安排,有利于为教师了解学生遇到的疑难和点拨释疑打下基础。
12.学生自学时,勤于巡视、指导和鼓励。
在学生自学的同时,教师要在掌握学生座位分布特点的基础上,广泛巡视学生的自学情况,并特别注意观察自学有困难的学生,以悄言细语方式,进行态度、方法、习惯和信心指导,而且对自学速度快和质量高的学生要及时表扬,以示鼓励。
13.尽可能扩大反馈面,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自学所遇到的疑难问题。
一方面,教师要尽可能扩大学生自学情况的反馈面,而且应主要是中等生和后进生。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做到通过组织学生邻座或小组之间的互查和评比等,全面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14.对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分清性质,梳理归类,做好"第二次备课"。
对学生自学后暴露出来的疑难问题,教师要进行迅速、认真、准确的分析,分清主次难易,弄清是部分学生乃至全体学生共同遇到的倾向性问题还是个别学生遇到的个别性问题。对个别性问题课上可暂时略去不讲,留待课后辅导去解决,对倾向性的问题则要及时抓住要害,做到心中有数,为下一步作出准确高效的解惑作好充分准备。
(四)优化课内的解惑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地质疑和排难。
15.对所有学生在自学后都已懂的问题,原则上不教。
学生自学就已懂的内容,包括某些解题步骤,教师就不必再去讲解,以避免无谓的重复。但此时要询问学生有没有不同意见或新的见解,如果有,教师要予以鼓励和表扬。
16.对于只有部分学生能解答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再由教师补充、更正、评点。
此类问题多是有一定难度的倾向性疑难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要求学生敢于质疑、争论和各抒己见,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必须紧紧抓住。为此,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与自由的情境和气氛,可通过先让部分能解答的学生回答问题,再由其他学生去讨论。讨论可通过邻座、小组、竞答等方式进行。此间,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各抒己见,并特别注意多让后进生发言,同时也要注意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敢于向书本和老师的所谓权威观点质疑和发问,甚至提出离奇古怪的问题,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这样既能帮助后进生和中等生排除疑难,促进优秀生加深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与能力。学生讨论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必要的补充、更正和评点,表扬学生敢于质疑的批判精神。如果通过讨论即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也不必再重复讲解。
17.对于没有学生能够解答的问题,可在典型启发的前提下进行精当的讲解。
此类问题多是难度较大的倾向性疑难问题,但教师不要急于告知现成答案,而是可以师生讨论、典型启发的方式进行讲解。此时不能就某个问题讲问题,而是要重在通过讲解典型的例题(或案例)及其变式,由个别到一般,上升到规律层面,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真正扫除疑难。同时要提醒学生在完成当堂作业时还要注意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
18.及时小结,并再度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
在解惑结束后,一定要用简明的语言进行当堂小结。小结要与课始揭示的目标相呼应,要做到画龙点睛,分清主次,又要特别注意促进学生将本节课所学内容化零为整以达到条理化,如有必要,应适当地与以前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以使学生形成善于综合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要继续抓住这一契机,鼓励学生在综合的基础上勇于提出新的见解,进一步培养创新精神。
(五)优化课内的训练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地巩固和应用。
19.当堂训练的目标是努力化知识为能力。
当堂训练要重在打好基础,旨在让学生通过紧张的口头或书面练习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向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深化。为此,要精心选择供训练用的作业,可设计为一点多题以强化巩固,或一题多点以系统巩固,或一题多解以引导学生标新立异。
20.当堂训练的时间应保证。
给学生较充分的时间进行巩固练习,是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应用、分析和综合能力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为取得较好的效果,一般每节课当堂作业时间要不少于15分钟。
21.当堂训练的内容具有针对性、量力性和典型性。
一是针对性原则,即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一般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其中必做题面向所有学生,而选做题则要求基础好的学生做,其余学生自愿,这样让优秀生"吃得饱",中等生和后进行"吃得了",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二是量力性原则,作业内容要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难度要适度,既不拔高,又不过于简单,而且作业题的数量要适量,以学生经过努力在15分钟之内能完成为限,既不超量也不偏少,一般以三道题为宜。三是典型性原则,做到有代表性和层次性,特别是上述针对最难点所进行的训练更要体现这一要求,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搞死记硬背。当然,对学生易做错的题型或题目,还可设计适当的重复练习。
22.当堂训练应做到独立和按时,教师不指导。
当堂作业要像考试那样,在课内独立、按时地完成,不准学生抄袭,教师也不予指导。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养成在课上全神贯注、紧张积极的学习习惯和善于独立思考、快速高效地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准确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还有助于为学生开展课外活动、预习新课创造条件。
23.在学生当堂作业时,勤于巡视督查,批改部分作业。
教师要通过巡视,敏锐地观察和了解学生可能出现的不良习惯和表现,并及时提醒纠正,同时要通过现场批改部分作业,及时获得关于这一节课教学情况的进一步反馈,便于课后及时而准确地辅导解难。当堂作业要下课时交上。
(六)优化课后的增效策略,确保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
24.安排课后作业应从精务实。
要严格执行省教委关于初中学生平均每天的课后作业总量不得超过1.5小时的规定。课后作业的数量还要以教师能够及时批改为限。课后作业的内容应源于教师们的平时积累和精心选择,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课后作业的设计应做到有层次,供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选择,对中等生和后进生应紧扣课本,对优秀生可适当增加发散性思维的训练题。要注意循序渐进和多设变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住校生最迟在晚自修后交上,走读生次日到校要交上。要教育学生和家长不必迷信外地复习资料和练习册,以避免课外时间的浪费。
25.及时批改学生的当堂作业与课后作业,讲求质量和效果。
及时批改作业,目的是避免错过学生及时纠误的时机,为此,在学生交上作业后,教师要当天批改以能及时反馈,其中作文原则上应在三天内改完,杜绝积压。同时,批改作业要追求高质量,特别是作文要有总批和眉批,要提倡对后进学生的作业进行面批,以引导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并自觉纠正失误。在批改作业和分析错例的过程中,要分清学生作业中所谓"错误"的不同表现而辩证地予以区别对待。如果是解题思路新异且正确,即使结果与标准答案不同,教师也应认真研究,给予鼓励,并与学生一起探讨。
26.重视课后辅导,基本实现教学目标"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杜绝加班加点行为。
任何学生,如果不能当堂实现适宜自己的学习目标,就可能积累知识、技能或能力方面的缺陷,形成不应有的心理挫折,增加以后学习中的障碍和困难。为避免和克服这种现象,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个别性问题,及时主动地予以课后辅导,包括"补差"和"培优"。要建立从起始年级和起点科目就开始狠抓辅导的制度,明确规定时间、对象、方法和要求,并有专门记载,列为教师考核内容。要缺什么补什么,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要一一过关,力求基本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使教学目标及时落实。特别是在起始年级就这样做,必将有利于整体性提高学生成绩,使中等生、后进生更受鼓舞,并推动优秀生更加奋发,形成水涨船高的良好氛围,使加班加点行为内在地成为多余而予以杜绝。
27.从严限制考试次数,力戒出现偏题和怪题,不搬用滥用外地复习资料和试卷。
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考试只是一种起诊断、反馈作用的阶段性手段,不是目的。为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和课堂教学时间,要从严控制考试次数,除省教委规定可进行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外,不得进行各种形式的统考统测。要严格按大纲要求出题,不出偏题和怪题。试题要有针对性、代表性和较大的覆盖面,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学和教师教中存在的问题为目的,严禁搬用和滥用外地复习资料和试卷。
28.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积累教学经验和教训。
教师要做到及时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得失情况。特别是在进行作业和试卷结果分析时,教师要首先点明学生学习上的不足之处,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交流和讨论,仔细分析和讨论学习中出现失误和创新与应用能力不强的原因与改进办法,同时要迅速准确地判断出教的失误所在,为以后的学和教积累经验和教训。每一位教师都要有建立"学生学习情况档案"(包括学生"错题集"和作业与考试结果分析)和"教学得失备忘录"(或"教后感")的良好习惯,以备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课堂教学的措施,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提供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