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水长的古人 古人坚持梦想的事例

目录

1、西施哭了

2、史迁

3、阮籍之哭

4、怆然涕下的陈子昂

5、流泪的滕王阁

6、人生不堪说的孟浩然

7、落寞大师柳宗元

8、落拓才子罗隐

9、骆宾王

10、生如夏花的王勃

11、清醒的草根张籍

12、诗词唱和的薛涛

13、元稹:风流才子多情郎

14、恋上桃花源的崔护

15、醉翁的境界

16、梅妻鹤子的林和靖

17、江南江北的黄庭坚

18、陆游凄美的钗头凤

19、诗性的易安

20、一代名相张居正

21、爱情短暂的纳兰性德

西施哭了

她,哭了。在这个天下最美丽的女人的香腮上,挂着两滴晶莹的泪珠。

这样的结局,她早已料到。然而,她哭并非因生命将就此终结。她累了。这么多年,她为他活着,为越国活着。可是,却唯独没有为自己活过!她摇头,她轻叹,她落下眼泪。如果所有一切都能重新来过,她还会选择做吴王的妃子吗?

她爱那个叫范蠡的男人,只想和他在青山绿水间了此一生。然而,当他说想要恢复越国想要把她献给夫差时,她明白,那只是一个美丽的梦。她爱他,既然他想那样做,她就帮他。

盘起乌黑的长发,勾勒妒人的娥眉,涂上媚人的胭脂,传奇华美的外衣。她坐进车里,驶向吴王的宫殿。她的心里满满的盛的都是那个人:他的抱负,他的笑脸,他的不舍,他的眼泪,他的……

闭上眼睛,泪水悄然滑过。

看到夫差见到她时的模样,她知道她成功了。然而心中却满是悲凉。从此,自己就安身于这座陌生的宫殿了吗?她问自己,她想离开。但她知道她不能。她是他的希望!

夫差对她的嘘寒问暖,对她的呵护备至,对她的百依百顺只会让她更加心痛!可惜不是他,陪我这一生。她微微一笑,或许这是好的,吴王的宠爱表明他已中计,而他的目的快要达到了吧。

夜风习习,她无法入眠,看着身边熟睡的这个男人,她忽然有点心疼。他恐怕是这个天底下最爱她的人了难吧!可她却骗了他。但有什么办法呢?她心里装的只有那个叫范蠡的男人。或许,下辈子,我会心甘情愿做你的妻子。她怔怔的想。

当夫差的鲜血在她脚下肆意流淌时,她知道她的任务完成了!他的目的达到了!越国复了!别人都笑了,她却哭了。她最爱的那个男人去了!

这些年来,她在吴宫的苦谁知道?勾践是留不得她的,她是越国耻辱的标志,她最爱的那个男人此刻在哪!

她的爱伤害了她,痛的哭了。此刻,她才明白她是多么的悲哀!她为他而活,为越国而活,却忘了为自己而活!谁称王,与我何干!悠悠千古,多少朝代更迭,只要国家安定,管它谁的江山!

西施哭了。她懂了,可惜已经太晚了……

史迁

一部《史记》是司马迁报予不公的生命最动人的微笑。

低矮的牢房里闪烁着昏暗的烛火,小小的天窗连接着外面沉沉的黑。牢房外冷雨瓢泼的下,雨丝如万箭齐发,大地无处可逃,只能静静的躺在那一片透明的血泊中。牢房中,你独自踱步,内心的泪如万箭齐射,你无所适从,唯有任凭冰冷的泪水淹没你的颈,你的头,等待那最后窒息的一刻。桌上的圣旨静静的躺着,刺眼的大字一点一点灼伤了你的眼睛。

当慷慨的死与苟且的活成为你的选择时,你迷茫了。命运待你如此不公,也许你该顺随他意,用一死来了却无尽的屈辱与悲痛。你还依稀记得那天朝堂上汉武帝的盛怒,你还依稀记得那天周围文武百官丑恶的嘴脸,你还依稀记得这期间你受的百般煎熬种种屈辱,你恨,恨苍天无眼恨奸人当道,恨一生多艰命运不公。你不再留恋这黑暗的人世,不再留连这无道的世间,你决定用死来结束这本不该发生的一生。

然而脑中浮现出那未完成的史记,文中充斥着拘而演《周易》的文王,厄而作《春秋》的仲尼,失明却著有《国语》的左丘……你对生命所有的爱与希望重新被点燃,你对生命的感恩燃起了无穷的勇气。你毅然决定苟且的活下来,用高贵的姿态俯视屈辱,用有意义的一生对挫折微笑。在你余下的一生中充斥着世人的嘲笑,充斥着旁人的不屑,充斥着无数的不理解,但这都不能浇灭你对生命的爱与希望,都不能让你埋怨生活意志消沉,都不能阻止你勇敢的面对不幸,豁达的处理挫折。

终于一部《史记》使你能以胜利者的姿态笑对挫折,终于一部《史记》使你的光芒永垂千古。终于一部《史记》让你向世人证明了生命的永生。

那一夜,那一座低矮的牢房,那一颗感恩的心,那一种对生命的态度,造就了你这颗历史长空的启明星,造就了《史记》那一部爱的赞歌恨的诅曲,造就了千百年来笑对挫折的态度,造就了这史坛永远的奇迹。

阮籍之哭

《晋书.阮籍传》其中记述了阮籍的一次大哭,兵家的女儿既有才华,又有美貌,但还没出嫁就死了。阮籍不认识她的父兄,却莫名其妙前往哭丧。那么阮籍这种狷狂的举动,明地里是哭兵家女,暗地里哭的却是他自己。兵家之女既有才又有貌,还没等到慧眼识珠的情郎,便香消玉殁。而阮氏自己同样才德兼备,却一直流光空耗,等不到可以报效的明主。而光阴飞逝,韶华飞渡,人生这东西就像春花般短暂,兵家女的夭折,不就是明例吗?阮籍感同身受,自然会号淘大哭。这哭可以“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
阮籍只活了五十四岁,就死了。一生除了留下八十二首咏怀诗外,其它毫无作为。也许在阮籍为兵家女哭泣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自己的才华一生只能注定在岁月的幽炉里空焚。
阮籍“穷途之哭”常惆怅满怀、清泪满面。
都说乱世造英雄,阮籍的一生看起来机会多多,但他却像一只被关在玻璃房里的蜜蜂,四面八方都有亮光,但当他朝四面八方飞去时,四面八方传来的却是砰砰砰的碰壁声。恨天低,大鹏有志愁难展。驾车出门,不管东西南北,总有无路之时;而一生历经数位强权者,却找不到一个可以投效的明主,理想就像一棵被巨石压住的草芽,竟找不到一点冒尖的空隙。
在那个草菅人命的时代,阮籍要想“苟全性命于乱世”,他必将学会变通与圆滑,掌握与世间邪魔歪道斡旋的手段。阮籍人生的真正悲剧在于:内心的高洁容不下当时社会的污秽。如果他能真正做到逐波随流,那么他有的是官当,甚至还能成为皇帝的姻亲。文帝司马昭当初曾求婚于阮籍,想让阮籍的女儿嫁给武帝司马炎。可阮籍故意大醉六十天,让文帝司马昭派去人没有跟他说话的机会,才不得不止了这种念想。
酒是阮籍的朋友,既是他的软武器,又是他的伪装道具,一碰到难以解决的尴尬局面,他就将自己喝醉,让对手莫可奈何。可以说,阮籍烂醉之时,也是他最为清醒、心机最缜密的时候。阮籍不是醉于性情,而是醉于谋略。只有这样,他才能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但这种和稀泥式的“武器”毕竟当不得长久之用。到了司马昭假心假意,辞让九赐之封的时候,公卿要辅助他登帝位,请阮籍起草《劝进书》,阮籍看不惯这种伎俩,便把自己喝得酩酊大醉,挥笔草就。此文一出,司马昭谋取帝位的阴谋很快就得逞了。这篇《劝进书》是阮籍人生中最大的污点,阮籍高洁的心灵容不下自己的这个污点,写完此文几个月后,便郁郁而死。

他的意味深长的“哭”却在历史的横梁上久久缭绕,千百年来都没断绝。

怆然涕下的陈子昂

陈子昂这三个字很英雄很男人的名字。
  陈子昂满足了怀春少女对心中的白马王子所有的遐想,没有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但却如一棵玉树,临风而立,却不为风所摧。他有男人的胸怀,又有女人的细腻,他铁骨铮铮,又柔情似水,他不畏流血,也毫不吝啬自己的眼泪。
  陈子昂有一个令人艳羡的家世,他出身天府之国中的豪门望族,他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宁为百夫长,不做一书生"。夜以继日的习武,然后骑着一匹骏马看到不平之事,立刻拔出手中的剑,其实陈子昂的武功并不高强,但与生俱来的傲骨与凛然正气往往使他不怒而威。
  十八岁了,他开始闭门谢客,发愤读书。
  他是一个天才。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把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烂熟于胸,但他最喜欢的是陶渊明的诗歌,因为他骨子里流淌着一种对自由的渴望。就在他二十岁生日那一天,他收拾行装向长安出发。他告诉父母,他要考取状元。曾经年少轻狂的陈子昂,来到长安。

在长安,他什么也不是,因为长安有太多的名人,太多的才子,太多的侠客。初到长安,他感到很茫然,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陈子昂把自己的诗文装进雪片似的信封,寄往长安各界的名流,企图得到上流社会的赏识和认可。  

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商人在十字路口叫卖他的胡琴,声称这是长安城最好的胡琴,一口价,一百万钱,少一个子儿也不卖。陈子昂,他走进人群之中,没有说多余的话,只说要买下这把胡琴。众人的目光不再停留在胡琴上,他们有了更感兴趣的目标,一个英俊、腰缠万贯的少年。众人发出啧啧的称赞声,并一致要求陈子昂为他们当场演奏一曲。陈子昂没有拒绝,但不是现在,他向长安各界发出诚挚的邀请,邀请他们明日去他住所,焚上一炷香,两边琴童侍立,在优雅的氛围里听他弹奏。
  第二日,长安三教九流之辈齐聚宣阳里,翘首以盼陈子昂的绝妙琴音。惊人的一幕就在这时候发生了,陈子昂接过琴童递过来的胡琴,举起它,然后把它摔在了地上。众人哗然。一百万钱的胡琴就这样被摔了个粉碎,众人开始怀疑陈子昂是一个疯子。
  陈子昂向众人抱拳说道:"我陈子昂虽然略通音律,但我志在诗文。我写诗百首,虽然谈不上字字珠玑,但也绝非平庸之作。这次请各位前来的目的就是让大家看看我的文章。"众人终于明白陈子昂的良苦用心,争相阅读陈子昂的诗文,溢美之词不绝于耳。
  陈子昂一夜成名,付出的代价是一百万钱。

一夜成名的陈子昂,两年后,他像后来的孟郊一样,骑着红头大马,因为他高中进士。这是少年得志的陈子昂,他很知足,然而他的不幸生涯也即将拉开帷幕。
  官袍加身,居庙堂之上,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
  官至校书郎,陈子昂以为这样就可以大鹏展翅,大展宏图,实现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了。然而,他面对的是当时强大得不能再强大的武氏集团。
  当初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武媚娘已经不再,幽暗阴森的大明宫里只有一位集狠毒与仁慈与一身的女皇武则天。武则天对陈子昂这样的青年才俊既赏识又忌恨,赏识他就破格提拔他,不久以后陈子昂就做了右拾遗。但对于陈子昂的锋芒毕露,她也毫不留情的打击。武则天当政期间,为镇压反对派,大力起用酷吏,陈子昂就直言明谏,武则天大为光火。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看在眼里,设计陷害陈子昂,陈子昂也因此而入狱。
  出狱后的陈子昂依然不改他骨子里那股豪侠气概,他的锋芒不但不收敛,反而有过之而不及,武则天从内心深处是很赏识陈子昂的男人气的,她要磨平陈子昂的棱角,杀杀他的锐气。
  七尺男儿,一腔热血,陈子昂长叹英雄无用武之地了。于是,陈子昂随武则天的侄子武攸宜出征契丹。武攸宜的先头部队被契丹的铁骑践踏得落花流水,不敢前进。身为参军的陈子昂,挺身而出,武攸宜把陈子昂降为军曹。这对陈子昂是一个绝望的打击。

那应该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心情沉重的陈子昂独自一人登上了幽州台,当登临幽州台的那一刻,一直以来被压抑在心中的情感像潮水一样奔泻而出。他低沉的声音,悲伤的叹道: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简简单单的二十二个字,所有的悲伤,所有独孤,所有的寂寞,所有的渴望,全在这里了。陈子昂纪念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明君燕昭王,这是一位求贤若渴的君王,他曾尊郭隗为师,为之建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以此招天下贤士。于是乐毅等人纷纷前往燕国,从而成就了燕国的霸业。而现在,燕昭王早已化为尘土,幽州台已成废墟,那些礼贤下士的君王都去哪里了呢?
  他吟完这首诗的时候,泪水已经打湿了他的胸襟。
  这样一个流泪的男人,把他最真实的一面给了我们,他的泪水没有降低他的身份,反而为他增添了更多的魅力。
  第二年,他辞官回乡了。四十岁,是一个男人的黄金年龄,但陈子昂选择了放弃,他绝望了,他受的伤太深,他努力过,追求过,但他无法改变这个世界,他个人的力量太卑微,于是他只好改变自己。武三思指使其爪牙段简陷害陈子昂,陈子昂再次入狱。武则派出两名女将军,赶往陈子昂的家乡,并责令段简释放陈子昂。然而,当两位女将军因天河水暴涨,无法渡江,遗憾的是她们晚了一步,陈子昂已经在狱中被段简折磨致死,时年四十二岁。两位女将军为陈子昂狭义精神所感动,双双投入涪江,追随陈子昂而去。
一个不幸的结局,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结局,假使陈子昂泉下有知,他一定很难过,那两位女将军,如花一般的年龄。

流泪的滕王阁

江畔小舟、轻摇的芦苇、南来聚拢的风……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

我在滕王阁的一隅,独想王勃。

游人脆脆的思绪如牵强的秋风,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阁穿越时空的坚强里。站在清冷的滕王阁上,睁眼闭眼间全是王勃清瘦忧郁的神情。斜阳拥抱着欲泣的滕王阁,阁影斜斜地躺在江水里荡漾。帝王君子犹不见,槛外长江空自流。寂寞的阁上,觥筹交错的场景不复存在,诗弦管乐也只是附和。我坐在阁的阶梯上独自听江的声音;江波的皱褶里藏着绝代的才子王勃。

阁的忧伤无声息地让我追随。每一寸楼板、每一抹丹朱都在我的心弦上颤动。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流泪的滕王阁日日孤寂地走入我梦中,独自徘徊复徘徊。我找不到王勃的诗句,无数醒着的黑暗的夜里,枕着阁影到天明。

有人说:所有的风景都会拒绝一部分人,偏爱一部分人;所有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风景。在朝堂上得不到肯定的滕王,一再遭遣受贬,然而层层不得意却抹不掉他悠游于世、歌舞人生的脾性。贬到赣江边任小刺史,他仍意兴遄飞地要为自己建一座阁“拍檀板唱歌,举金樽喝酒”,吸引文人才子登临放歌。那个仲秋的日子,王勃的“独角戏”正上演着。他深望着水天相接的江面,感慨人生如江面枝柯,沉浮复沉浮,一腔激情和渴望却在纸上无羁地飘洒,洋洋一派文章,力透纸背的全是对生活的向往。有人说“厚积”是为了“厚发”,王勃客居剑南数年,终有了其巅峰之作。滕王阁只不过是显其巅峰昂然之姿的一种凭借罢了。此时的长安,或许已将王勃淡忘得一干二净。谁会在抚筝时,思绪在筝上游移间,想起王勃?如今,赣江畔的孤鹜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飞,托起无限秋水长天的风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游人仍在阁上徘徊留连,眺望阁外水云间,心似江水茫茫,欲拍栏干。浅云灰灰地衬着阁,如一双饱蓄泪水的眼睑。

扁舟载着一截悠悠的阁影,忧郁地前行,涌起的江浪层层间依稀可见当年王勃的风姿。这个自幼饱读诗书、贯通九经的青年,彳亍于线装书中陶陶然的青年,瑟缩在蜀地的乡居里,不再想读书之外的事情。蜀地去长安已遥遥又遥矣。无人识君,只有在迷惘中放纵文字。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王勃若一心为文,历史也许会重新改写吧。可惜,王勃在剑南之地逍遥了三年,终究不甘寂寞,踌躇北上,到河南任参军。书生之迂,终惹大祸,龙颜大怒,险丢小命。人生沉浮反复,王勃心冷了。

江水缓缓流,终有温柔得叫人落泪的时候。一介书生咬文嚼字,终有让人品错味的时候。该张皇,迷惘,失落,还是愤懑?毕竟人生不是“数点扁舟向斜阳”那样诗意、简单而又直观。——人无语,惟有惆怅地醉去。滕王阁不在出产帝王将相的长安,站在这玲珑典雅的阁上,赣江无限风情一览无余,王勃的梦魂可以与阁相依偎至永远了。

昆德拉说:生活是棵长满可能的树。王勃在客居剑南的日子里,也许模拟了日后的种种可能,却没料到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就立在水中候着。

王勃如断线的纸鸢一头栽进江里去了,灵魂可依附在了江中鱼儿身上?想他经行处会不会开出一江的花来,让鱼儿也欣喜,让鱼儿也惆怅。

斜阳已成余辉,阁上人去,鸟去,空留一片寂寥。

人生不堪说的孟浩然  

人生充满了戏谑,就像是木偶,只有任凭摆弄的份儿,要想命运自己主宰,比登天都难。于是,有的人因时顺势;也有的人跌跌撞撞中固守自己的那份执拗,与命运周旋。难怪苏东坡会感叹,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其言不谬。
古往今来,几人能做到不虚度年华?在人生路上,又有几人不是接连碰壁,最后头破血流。上苍让孟浩然有几次"登龙"之旅,却终成泡影。
  《金刚经》曰:一切有为法,如露亦如电,如梦幻泡影,当作如是观。

孟浩然在没入长安之前,只是一个隐士身份,可以称他为农夫,也可以称他为山民,但此农夫读过万卷书,此山民会写田园诗,唯一的缺憾是,他没有功名,没能像朋友王维那样待诏御前,从龙而游。
  他为此心中不平。
  那一年,已届不惑之龄的孟浩然,无心再隐居下去,望着岘山的山水物色。草木在向他招手,仿佛在说,长安啊,好地方,你的朋友王维和李白都待诏阙下,何等的荣耀!哪像你灰头土脸的,甘心与丘壑相伴,乐意与竹鹤交游,能有什么出息?
  孟浩然做出了影响他一生的决定。他决定出山,离开隐居将近四十年的岘山。理由就是,渊博的学识不能闲置空山,而是应该买与帝王家,建立殊世的功业。
   诗人啊,你总有一颗不安分的心灵。"中国古代的文人,最希望能得到皇帝的待见。像王维那样,不仅深受玄宗皇帝的宠幸,而且宫内拨出专门的宫殿让他居住,以便皇帝随时可以驾临,讨教问题,唱和诗词。这等殊荣是当时天下所有穷酸文人的集体梦幻。
  孟浩然踏上了登龙之旅,举目望着长安宫阙,心潮澎湃,就是要尝一尝两位朋友那样的无限风光的劲头。虽然在此之前,孟浩然威震长安文坛,从他口中吟咏而出的诗句,掷到红了牡丹绿了芭蕉的长安文坛,连元老级人物张九龄都钦服不已。然而他的运气太差。  
 玄宗皇帝驾临王维府中,孟大隐士除了跪地迎驾,搜肠刮肚只好吟牢骚之作,才念完"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一句,玄宗满脸怫然,不悦地说,你不谋求做官,隐居岘山一隐就是四十年,是你弃朕,非是朕弃你!说完拂袖而去。
  梦碎了。平时侃侃而谈,临场发挥却大失所望,时也,命也,运也?
  欲哭无泪。
  三年后,孟浩然没有吸取梦碎心凉的前车之鉴,卷土重来。长安还是长安,孟浩然却今非昔比。第一次来的时候,小心翼翼,就好比林黛玉进贾府,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这次却不同了,自己不做强求,能御用最好,不能的话,饮足了长安的美酒,做不食人间烟火的快活神仙。但这份豁达,使他再次遭遇了"登龙"战场上的滑铁卢。入朝面圣那一天,孟浩然手捧美酒,豪饮三百杯。再度梦碎,孟浩然心中终无悔意。
  去也!大彻大悟!终身不复入长安。长安是他的伤心地,流泪场,梦碎处。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岘山也是我的最终归宿。孟浩然如是想。 
 大彻大悟的孟浩然带领友人再次登上羊公碑立处的岘山。四百年前,晋代大将羊祜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他死后,百姓为了缅怀他的功德,在岘山立碑。羊公的功德千古不灭,有碑为证。可自己却只能混迹山林,一无成就。孟浩然一念及此,泪下沾襟。
羊公碑为堕泪碑!  
  其实何必?使你留名千古的,是你的韵味悠远的诗歌,而不是你汲汲于建功立业的雄心。自古文章千古事,信夫!

落寞大师柳宗元

柳宗元,唐朝历史上仕途最不顺的诗人,一个命运多桀的男人,一个伤痕累累的男人。
  自古英雄多寂寞,他不是英雄,但他的寂寞比英雄多,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他的人生,除了寂寞还是寂寞,更让人心酸的是,他不仅寂寞,还很孤独。
  出身并不卑微,祖父是官,父亲也是官,虽然是不知名的小官,但足以让他衣食无忧,一门心思扑在圣贤书上。十二岁,向德宗皇帝写了一篇奇文《贺平李怀光表》,饮誉京城,被称之为神童。二十一岁,与刘禹锡一同考中进士,并结为金兰。很快又写出一篇雄文《段太尉逸事状》,得到皇帝的赏识,不久就授予集贤殿正字、校书郎。期间,与才貌双全的大家闺秀杨结为百年之好。这时候的柳宗元,可谓事业爱情双丰收,人人都以为他日后一定会平步青云,飞黄腾达,然而不幸却悄然而至。
  一切始于那场轰轰烈烈的政治革新运动。
  文人遭遇政治,悲剧便诞生。陈子昂如此,白居易如此,柳宗元亦如此。
  公元七五五年到公元七六三年,这八年对唐朝来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一个繁荣、开放、浪漫的王朝被一个叫安禄山的男人折腾得七零八落。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满目疮痍,一片萧条,整个唐王朝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
  这时候,柳宗元和他的知己刘禹锡,这两个敢于直面现实,直面淋漓的鲜血的男人,两个风华正茂的大诗人,大才子,以一腔正气,加入了王叔文倡导的政治革新运动之中。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政治革新需要不畏流血的先驱,柳宗元和刘禹锡义无反顾的充当了先驱,为了他们心中的大唐。
  于是一系列的革新措施纷纷出台:罢宫市、五坊使,取消进奉,打击贪官,打击宦官势力,抑制藩镇,加强中央集权。历史上任何一次改革都充满了流血的牺牲,著名的商鞅变法,秦孝公在时风光无限,秦孝公一死,商鞅就被五马分尸。似乎没有一点悬念,永贞革新运动遭到历史上很多革新运动同样的命运:胎死腹中。因为他们触犯了大官僚大贵族的既得利益,大官僚大贵族害怕失去他们已经拥有的荣华富贵,一无所有的滋味他们不愿意尝试。于是,他们联合起来,以绝对的优势搞垮了改革。
  结局是悲壮而惨淡的,革新领袖王叔文被处以绞刑,先驱者柳宗元流放三千里,被贬谪到遥远的邵阳,接着进一步被贬谪到更遥远的永州。与他一同被贬的还有刘禹锡等七人,这就是历史上令人扼腕叹息的"八司马事件"。
  祸不单行的年代。柳宗元被贬的同一年,他的结发妻子杨也因难产而死,那个风雨如晦的晚上,烛光摇曳之中,一张破碎的脸,面对两个至亲的生命,泪流满面。妻子最后的呼唤撕心裂肺,鲜血泅湿了被褥,手忙脚乱的接生婆,那恐慌的脸,面对这一切,这个在外面呼风唤雨的男人,毫无办法,眼睁睁的看着爱妻在折磨中一点一滴的死去。苦难没有结束,就在柳宗元去往永州的途中,他唯一的亲人,她的母亲也撒手人寰。
  据说一个人悲痛到了极点,是没有泪水的,这时候的柳宗元,没有哭,也没有流泪,甚至没有任何的表情,他麻木了,他形同一个死人。他不明白,老天为何对此待他?没有儿女,妻子死了,母亲也死了,现在就剩下他一个人了。一个人,带着一颗破碎的心,失魂落魄的来到了永州,开始了他长达十年孤独寂寞的贬谪生涯。
  他完全没有想到,这样的生活,只有开始,没有结束。
  永州是一个还未开垦的蛮荒之地。初来乍到的柳宗元,对永州,不是一般的失望,而是相当的失望。他穿过幽深的巷子,来到一条叫潇水的河边,借以排遣心中郁积的苦闷。伫立桥头,一幅奇绝的景象印入眼帘:千万座山被积雪覆盖,看不见一只飞鸟,千万条路被积雪覆盖,不见一个人烟。只在广阔的江面上,看见一只孤单的小舟,静静的泊在已经结冰的江中。在这冰天雪地的世界里,只有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江中垂钓。

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涌遍全身,刹那间,柳宗元读懂了老翁的一切,他忍不住吟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如此纯净寂静的世界里,谁最孤独?就是前面这个老翁。老翁是谁?老翁就是柳宗元自己。如果没有《江雪》,柳宗元孤独形象是模糊的,有了《江雪》,柳宗元的孤独形象就是独钓寒江雪的渔翁形象了。柳宗元不是在钓鱼,他是在钓一种叫孤独的境界。这种境界,没有人能够理解,只有他一个人深知其中的滋味。因为那首《江雪》给了他直面现实的勇气,也因为永州的山水抚慰了他受伤的心灵,柳宗元开始以一种出世的心态来看待他所遭遇的所有不幸,一阵深刻的反思之后,柳宗元又回到了年轻时的那个意气风发、激情四射的柳宗元。
  他决定好好的做一回永州的父母官。于是他释放奴婢,创办学校,植树造林,挖掘沟渠,修建庙宇,所有他该做的,所有他能够想到的,他都做了。于是,一个全新的永州出现了,一个政通人和的永州出现了。
  永州人民已经离不开柳宗元,可是朝廷一纸诏令让他离开他的第二故乡。据说,他离开的那一天,永州人们夹道欢送。在长安仅仅呆了十多天,柳宗元又踏上了漫漫旅程,他被发配到更远的柳州,那是蛮荒中的蛮荒。
  他绝望了,是对长安的绝望。只可惜天妒英才,元和十四年,柳宗元客死他乡,这一年他四十七岁。为官清廉的柳宗元一贫如洗,连一副像样的棺材都没有,柳州的老百姓自发筹钱,为他打造了一副棺木,然后把他的尸骨送回了家乡。
  全城恸哭。

落拓才子罗隐

他很丑,可是他很有才。他很狂,十试不第,可是他很有才。他是唐朝最后一位大才子,大诗人。
  他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男人,他从来不掩饰自己说真话的欲望,他的直言犯谏只有同时代的魏征可以与之媲美。他是唐朝的鲁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以文章做匕首,刺向人间不平事。然而,这样一个光芒四射的人却生不逢时,在唐末那样一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他的人生道路充满了坎坷,于是他只能自我解嘲的叹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我们庆幸他做了失意才子,假使他像一般读书人一样,在官场上浑浑噩噩的度过自己的一生,那么他就不会写出"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的诗歌来,一个真性情的才子就不会存在。
  他就是罗隐,伟大的唐王朝灭亡后两年,他无疾而终。
  他已经是举人,于是他踌躇满志的离开家乡杭州,来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那时候的科举考试已经失去了最初的无论出身、只论才华意义,而到了唐末,科举考试成了暗箱操作,你有钱你有势,哪怕你大字不识一个,也照样进士及第,不喜欢你哪怕你才高八斗也别想及第。
  罗隐的第一场进士考试,他笔走龙蛇,胸有成竹的走出考场,他相信,他一定会中状元,只有他一个人相信考试是公平的,因为那时候他还很年轻,相信这个世界的美好,像极了少年时期的李太白。结果出乎罗隐的预料,自认为答卷完美无瑕的他,红榜上密密麻麻的名字没有一个是他罗隐的。想不通的他依然相信这个世界的美好,于是一次不中的他并没有放在心上,他决定在长安住下来,等待下一次的考试。
  等待来年再考的日子,他既不废寝也不忘食,他太自信了,他太有才了,这个世界上没有他罗隐不会做的文章。他到处游玩,逛遍了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一边逛一边作诗,很快,他就在长安出了名。可是他出的不是美名,他把长安那些纨绔子弟讽刺了个遍,那些吊儿郎当的纨绔子弟说他是一只刺猬,见人就刺。
  这只刺猬还很大胆,纨绔子弟他敢刺,朝廷命官他也敢刺。这样的出名对他的仕途是致命的打击。
  就在这一年,罗隐第二次参加进士考试,第二次第一个交卷。
  唐昭宗看了罗隐的答卷,觉得不错,打算录用他,就在这时,韦贻范背后说罗隐讽刺了唐玄宗,唐昭宗一听,二话不说就把便罗隐的名字划掉了。但罗隐是个坚强的人,这点挫折他还是经得起的,他依然锐气不减,依然我行我素。第三次,第三次他运气更不好,如果说第二次他间接得罪了皇上的话,那么这一次他直接得罪了皇上。
  那一年正好赶上大旱,唐昭宗祈求于神灵,命法师做法求雨。雨并没有如期到来,唐昭宗命考官出了一道如何防治雨旱灾害试题,罗隐不仅提出了他对防治雨旱灾害的看法,还尖锐的指出唐昭宗的不是。如果他遇到的是李世民这样的明君,那么罗隐的这份有点火药味的答卷无疑是他进入仕途的敲门砖,出人头地的机会也指日可待,可惜的是他遇到的是末代昏君,龙颜大怒,在罗隐的名字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叉"。

一位算命告诉他的,说他这一辈子与龙榜无缘,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何必吊死在一棵树上呢?他偏不信这个邪,又参加第四次进士考试,全然不顾自己的命运就掌握在这些考官的手上,他报以百倍的傲慢。
  有时候人不得不信命,你越和命运较真你就越不招命运待见,命运就越拿你开玩笑,折腾你,第四次,很不幸,罗隐又落榜了。依然不是才华问题,这次落榜的原因让我们哭笑不得,也让罗隐自己哭笑不得。只是说他罗隐相貌奇丑无比。罗隐确实很丑,丑陋到连满腹的才华都无法弥补。

屡试屡败,屡败屡试,罗隐就像一个不倒翁,他义无反顾的参加了他生命中的第六次考试,毫无悬念,罗隐又没有考中。他把他的名字改为"罗隐"。直到第十次科考结束,罗隐也没有遇到这样一位伯乐。

他终于绝望。他发誓不再参加科举考试。他泡在酒馆里,大碗大碗的喝酒。他想麻醉自己,他想忘掉所有的烦恼,可是酒入愁肠愁更愁,半醉半醒之际,他悲伤的吟道:"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说完,他醉倒了酒桌上。这一年,他五十岁,知天命的年龄。

 

骆宾王

骆宾王的一生就像是滚滚奔流的大江上的一朵浪花,它生在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有一个喑呜叱咤的人生。

骆宾王的一生可谓坎坷不顺,壮志不酬,但他没有被蹇促的命运所打倒,他勇敢地做出了抗争,而且毫不畏惧的迎接失败的降临和悲剧的发生。他的遭际都清晰的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一是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兵变,二是武则天操持权柄数十年最终建周代唐。
  前者为中国历史贡献了一个伟大的帝王——唐太宗,也贡献了一个伟大的治世——贞观之治。但对于后者,人们的感情就变得复杂得多了。比起那个孱弱无能的高宗李治,武则天的统治给历史带来了进步,她能够娴熟的料理帝国事务,使帝国的前进方向更加精准,为继之而来的开元盛世铺好了坚实的路。但她不惜大开杀戒,不计其数的人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
  骆宾王选择了做武则天的敌人。
  骆宾王求仕的过程艰辛而痛苦。他没有如理想中所想的那样高中状元,也没有如祖父所期待的那样观察民情,辅佐君王。由于他的正直的性格和孤傲的才情,不肯折节巴结权贵,还遭到同僚的妒嫉,只能到道王李元庆府内做一个小小的幕僚。
  此一耗就是七八年,耗的头发也白了,胡须也变灰了。骆宾王决定挂冠而去,回山东兖州过隐居生活。闲居兖州12年。这是他一生中第一个创作高峰。
  命运的天平不肯向他倾斜。他曾经跟随薛仁贵的大军远征吐蕃,朔风猎猎的疆场生涯激发了他的爱国激情,感受到了曹植笔下那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使他的创作境界有又有升华。

事实就是如此。命运准备了难以计数的意外,稍不经心,就被掷于无法腾挪的漩涡。回首人世的繁华和盛景,一切如在手际,却万难企及。骆宾王万没想到,被人诬告身陷囹圄。他说自己居高饮洁,品行高蹈,却欲飞不能,欲响无声。"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出狱后,似乎他的悲惨之路没有止境。

唐高宗李治一命呜呼。武则天大开杀戒,一方面大肆诛杀李唐宗室和元老勋臣,另一方面任用武氏族人充当爪牙打手,人心惶惶,到处都笼罩着一派恐怖气氛。骆宾王目睹了武则天的残忍,满怀着一腔愤慨和拯救天下的责任感南下扬州,他发誓要像英雄荆轲一样,义无反顾地加入徐敬业讨伐武则天的行列中。他耻于同武则天合作,他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站到了这个世界上最有权势、而且心狠手辣杀人如麻的女人的对立面。他感觉自己不再只为自己而活了,他还肩负着拯救苍生道义的重任,誓死不与武则天共存,舍身报国,匡复"李唐"。
  他的笔是一杆用来战斗的枪,它有锐利的锋芒,他要用尽浑身的力量进行投掷,一举必将荼毒生灵的武后击毙。写了一篇令人胸胆酣张的讨伐武则天的战斗檄文。好一篇令人豪气陡增的雄文!有如长虹贯日,慑人心魄。字字句句直刺武则天的要害。很快,这篇檄文就传遍天下,也传到了武则天耳中。据说,武则天并不发怒而是带着欣赏的兴致来读这篇文章,反复赞叹骆宾王的文章胆识。
 兵败后骆宾王的下落,至今仍然是个谜。这样的跌宕起伏,有的人一辈子也不会经历。他曾经高立在枝头,炫耀自己的绚美;曾经迎着孤傲的南风,超拔的起舞,将自己的身影印在青天碧水;曾经临水自照,对着自己的清影,唏嘘流连。生命如此短暂,生命之河却如此广袤。一叶扁舟,荡浮于江上,撞到厄运的暗礁,霎时间天崩岸裂,仿佛连帧的影像,匆匆掠过,有快乐有忧伤,痛彻骨髓。 

生如夏花的王勃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一切都是宿命。
  看过夏花吗?美得让人窒息。在南风中摇曳身姿,曼妙而华丽。临近秋天的一场风雨,却将繁华尽收。花瓣零落,花香飘散。灿烂和死亡如此贴近,连准备的时间都不给予。
  天妒英才,有时是一句玩笑语,更多的时候却是无可逆违的谶言。王勃不幸被谶言锁定。王勃在惊心动魄的落水得一刹那,诗魂逐逝波而去,接近那生命不堪承受的结局。
  泪水被滔滔的海水吞灭,悲声也湮没于喑呜的潮音,王勃的诗魂化作大海的精灵,跳跃在浪花尖头,向着寥廓的夜空招手。
  快来,倾听诗人的心声……
  王勃的家世背景让人羡慕。他的祖父是隋末大儒王通,被后世赞为"文中子"。他的叔祖王绩是初唐的大诗人,"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既诗且隐的生涯,让后人仰怀其风流。出身在这样的家庭,王勃不仅聪颖,而且灵慧,十四岁的时候,王勃来到长安,便干诸侯。
  十四岁的少年,尚是流连街头,荒于嬉戏的年龄,到了朝堂之上,面对万乘之君,竟然毫无惧色。高宗赏识其气宇非凡,特授朝散郎之职。十四岁的朝散郎,闲居长安。他的叔祖王绩,终日沉醉于酒坛,公务不过是买酒的工具。王勃深有叔祖遗风,读书之余饮酒。饮酒之余读书。时光遂在书香酒醇中悄然而逝。

武则天的亲生儿子沛王对心怀大志的王勃推崇备至,征为府上修撰。王勃因写了一篇《檄英王鸡》讽刺宗室子弟斗鸡之风,被赶出王府。王勃走在长安的通衢,深一脚,浅一脚,不知归程何处。壮志难伸,与一帮好友同是四处漂泊,“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当王勃流落长安街头之际,老父以衰朽残年远蹈关海,贬至化外蛮荒之地交趾。

人生的失意与得意,比邻而居。

老父远谪,孝子怀思,途经南昌。正值落魄之秋,王勃一袭青衫,沧桑面庞,参加洪州都督的盛会,站在滕王阁上凭栏远眺,抚今追昔,沧桑的历史感,苍茫的人生际遇,无力的人生感叹,迷惘的人生前路,一切落魄的情愫从心而生,让人横生韶华易逝、怀才不遇之叹。以一篇《滕王阁序》名声如此传遍天下。

此时王勃对功利和生死,或许变得豁达,二十几岁的年龄实在不是应该豁达的时候。他驾一叶小舟,穿越翻天的波浪,不曾想生命如此脆弱,王勃落水而亡。夏花陨落,人生之舟倾覆,正在绚烂易折的季节。
王勃就这样结束了二十七岁的短暂年华。曾经灿烂的身影,归葬于深邃广袤的大海。生命如此短暂,世事如此无常。今天还在滕王高阁,语惊四座,明朝却葬身海底,谁能掌控自己的命运之旅呢?那把"儿女共沾巾"的清泪,是诗人悲情结局的自然流露。只是没想到结局到来的如此之速。二十七岁,还是锐意进取的年龄。
  想到此,泪水夺眶而出。

清醒的草根张籍

中唐的大诗人张籍一生坎坷。
  贫贱的出身,蹭蹬的际遇,对黑暗现实的过于关注,以及多病的躯体,使得他终生挣扎在痛苦的边缘。既有肉体的痛苦,也有精神的痛苦。这种痛苦除了来源于太逼进残酷的现实,还有他的清醒的人生态度和悲悯情怀。 

张籍出生的时代,盛唐的气象已经成为不可复制的记忆,开元盛世被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匆忙收拾,江山社稷濒于倒悬,大唐帝国的命运不可挽回的颓靡。

将近二十年,张籍过着一种颠沛流离的生活。生活像一个巨大的罗网,将人缠绕得死死的。有的人怯懦了,选择了逃避。有的人清醒着,直面惨淡的人生。张籍属于后者。

他出身于地地道道的草根阶层,草根的好处就是接近地表,天然的对底层人民有一种熟悉和亲近的情愫。迫于贫寒的现实,张籍不得已少小离家,过早的走上浪迹天涯的道路。他四处游历求学,任凭生命之舟漫无目标的漂泊。他经过古燕地战场,来到四塞坚固的关中,看见了残破的村落,衣食不全的百姓,军阀的跋扈;一路上凋敝的景象让他触目惊心。

他一无所成地返回阔别已久的家乡,注定又是一场痛苦之旅。白眼冷语如浪涛般扑面而来。安慰已属奢望,寒意逼近心灵,让人想起苏秦落魄时受到的来自兄嫂的鄙夷。

憔悴,不仅是身体的状态,更是心灵的无助。张籍在憔悴中落泪。南北游历,残酷的现实使他如堕深渊;返回故里,人情的冷暖使他倍增凄楚。他向老朋友王建诉说了一箩筐的失望。张籍决定再次离开,由浙江南下,经岭南深入蛮荒之地。可依旧无功而返,憔悴之外又增憔悴。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心灰意懒之际,意外的收获不期而至。

苦难是一所大学,异乡的辛苦游历,增长了他的阅历和见识,震撼了他的心灵,成为他进行诗歌创作的无尽丰富的源泉。张籍在艰辛的游历生涯中所创作的诗篇,使他名声大振,争得了属于自己的强有力的话语权。

张籍可贵之处在于,他俯下身来,观察民生疾苦,体味底层人民的辛酸,把这些严酷的黑暗和压抑诉诸笔端,写成千古传诵的诗篇。张籍是乐府圣手。他的新乐府诗直指时弊,犀利而深刻。他对底层民众怀有深沉的情愫。他的灵魂因他们而鲜活。他的清醒,他的不混同于流俗,造就了他的不朽。张籍的诗受到了当时的文坛领袖、也是文章大家的韩愈和白居易两位的重视和赞赏。韩愈赞他"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白居易更赞誉他"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
  可是,赞誉改变不了张籍乖蹇的命运。
  在韩愈的赏识和安排下,张籍终于高中进士,可进士及第后不久,即居母丧,失去了平步宦海的机遇。若干年后,才谋得具体负责祭祀时跪在祭坛下朗读祭文的太常寺太祝的卑微职位,一任就是十年。官职的卑微固然可叹,怀才不遇更令人痛心。张籍的"远大理想"业已被无比残酷的现实所吞没。他把自己比喻成埋没井底的古钗。好不容易被人打捞出来,重见天日,却因为不称时机,而遗弃匣中,囫囵度日。

张籍不能混同流俗,更不能因为藩镇军阀的"慷慨"馈赠而丧失气节。一篇脍炙人口的《节妇吟》是发乎真感情的剖白之语。"恨不相逢未嫁时"一句,在寂寞的深夜,犹令人为之神伤,泪水飘零无序。

众人俱醉我独醒。匕首般锋利的清醒,直刺心房。让人产生不可抵御的寒冷。张籍伴着无尽的寒冷,独自与这个浊世抗争。然而他太自不量力,不要说改变社会现实,就是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无异于痴人说梦。

诗词唱和的薛涛

一纸漫漶浪漫情调的彩笺,一位命运悲凉的红颜诗人,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多次邂逅爱情的女子,最终却总是失之交臂。不是她不挽留,而是命运戏谑,一味的让她伤心。

她跻身于乐籍,长期以来遭到后世的唾骂和鄙夷。人们在骂她侮辱她对她发出蔑笑的同时,嘴里依然忘不了叨念她的诗词,向往她的故事,用她制作的红笺,甚至希望能和她遭遇一段感情,发生一段故事。
  人们的心思就是这么复杂而不可思议。嘴菲薄之,心向往之。就是不肯独自站出来承认是她的粉丝。

她就是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
  她生活在诗歌主宰一切的年代,她一生的命运都与诗歌有关,她的爱情因诗歌而产生,她的终老亦因诗歌而从容,她为诗歌而生,也为诗歌而死。
  翻阅关于薛涛的史料,正史也好,野史也罢,都无可奈何的说一句:"薛涛,本长安良家女,随父宦游,流落蜀中。""流落"一词隐含着一段薛涛少年时的痛苦回忆。
  难道冥冥中要让薛涛归入乐籍吗?也就在薛涛十一二岁的时候,薛涛的父亲因得罪权贵而贬谪四川,甫抵南诏境内就一病不起,命染黄泉。随着父亲一同逝去的,还有薛涛幸福的少年时光。为了家庭生计,薛涛不得已沦落风尘,归入乐籍。
  薛涛的诗情才华,注定她不可能成为一名只知迎来送往的娼妓,她固守自己的底线,卖艺不卖身,但遇到自己倾心的人,或是邂逅了令她怦然心动的爱情,她就会像飞蛾一样,扑到火上去,哪怕会灼伤自己。
  镇蜀的节度使韦皋独具慧眼,捧红了薛涛,令天下无数文人才俊为之倾倒。至蜀的旅客或是官差,无不流连于薛涛的颜色和横溢的才华。薛涛与慕名而来的文人名士,诗词唱和,觥筹交错,往来不绝。这引起了韦皋的嫉妒,或许在他看来,薛涛是他独享的,别人则不容染指,寻个理由将薛涛远远的发配了。
  获释后,薛涛隐居浣花溪。浣花溪景色殊绝,屋前屋后种满了火红的杜鹃花、海棠花,在火红的花海的簇拥下,薛涛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命意向。大红是她生命的颜色,热情洋溢,活泼张扬。连她制作的纸笺都是红色的,充满了蓬勃的生机。
  薛涛四十二岁的时候,再一次被爱情撞到腰际。
  读薛涛的诗词,仿佛看到她多次恋爱,很多都是逢场作戏。而这次则是刻骨铭心,她很快就沉沦,陷入了欲生欲死的爱河,爱情的另一方是大名鼎鼎的元稹。薛涛厌倦了迎来送往的风月生涯,两人一见如故,沉醉在温柔乡里,缱绻非常。

在爱情面前,女人往往最傻。元稹因公事不得不离川,为了守候爱情,她决定等一辈子。一边是薛涛苦苦等待,凄凉终日,泪湿红笺,而另一边,元稹早已把薛涛抛之脑后。无尽的绝望,让薛涛早生华发,度过了灰色的晚年,怀着对爱情的一份憧憬和期待,慢慢老去,终生未嫁。
后人多误解薛涛,认为她是风月高手,浪荡妇人。薛涛有自己固执的爱情观,她终生守信,从未改变过信仰。苍天何其不公,竟使美人飘零?

元稹:风流才子多情郎  

元稹,唐朝历史上最多情的诗人。

元稹,一个鲜卑族拓跋氏的后裔,血管里流的是大漠的血,出生于乱世,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跟着母亲寓居在长安的郊外,过着凄苦的生活。他是一个天才,十四岁的时候就参加了明经科考试,首战告捷。
  他是一个矛盾的人,一方面受鲜卑文化的影响,他豪迈奔放,不守礼法,渴望自由的生活,另一方面受汉文化的影响,收敛自己的锋芒和个性,遵守儒家的方圆规矩。

那应该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读书之余的元稹去桃园观赏桃花,步入桃园的那一刹那,绝代佳人的袅袅倩影虏获了元稹的心,元稹相信,他已经掉进爱的万丈深渊,再也爬不出来了。鲜卑血统的他,大胆的向她表白,她终于为他的爱所感动,向他发出爱的橄榄枝,少不了山盟海誓,少不了风花雪月。
  过于完美的开始,必有一个不幸的结局,为了功名,这个曾经为爱而绝食的男人,割舍了他的爱,泪光盈盈中,他去了,如烟花一般灿烂的爱情也去了。
  元稹是一个多情而不滥情的男人,二十四岁,元稹娶太子少保韦夏卿的掌上明珠韦丛为妻。世间有两种感情都是刻骨铭心的,一种是一见钟情,一种是日久生情。对于莺莺,元稹是一见钟情,对于妻子韦丛,则是日久生情。韦丛端庄贤淑,对自己的丈夫关怀备至,她拔掉自己头上的唯一的金簪,去当铺里换钱给他朋友买酒喝,她没有添置一件新衣服,而他总是衣着光鲜。从感恩到感激再到感动,他爱上了这个与他朝夕相处的女人。

他开始一心一意的爱一个兰心蕙质的女人,却忘记他的初恋,他写了大量的诗和一篇小说《会真记》来纪念他与莺莺之间的初恋,却伤害了他爱妻韦丛的心。韦丛善解人意说,诗可以烧掉,心是烧不掉的。如果不是韦丛的宽容,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就不会千古流传,就难以赚取后人无数的眼泪。
原以为会与妻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料,他与妻子的缘分只有七年,七年后,妻子染病身亡。他犹记得,韦丛在死的前一天,还拖着有病之躯,一针一线的为他缝制菊花枕头,只因为他喜欢菊花,喜欢菊花的香味。人已经离开,未绣完的菊花枕头还在,元稹抱着它,悲痛欲绝。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你曾经指天发誓,要与我相守一辈子,可如今你为何如此狠心,抛下我一个人,撒手而去?
  痛!痛!痛!

情之深,爱之切,思之强,痛之烈。元稹想:我从百花争艳的花丛中经过,却无心观看它们,一半因为我在修道,一半因为我心中已经有深爱的女子。妻亡,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女子能够拴住元稹的心,

但元稹这个伤心的男人,而立之年,遇上才女薛涛,并与她展开了一段缠绵悱恻的姐弟恋。两年后,元稹被贬江陵,在江陵看中安仙嫔,纳她为妾。三十六岁,又续娶大家闺秀裴淑。他的多情,唯有宋朝的柳永才可以与之相媲美。

恋上桃花源的崔护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每个人,骨子里都有一股艳遇情结。
  一千多年前,一个叫崔护的诗人是幸运的,他在长安南郊一处桃园里经历了一次让他终身难忘的艳遇。正是这场艳遇,人面桃花的诗才流传了下来,也正是这首诗提醒我们,在唐朝还有一个叫崔护的诗人。
唐德宗年间,一户崔氏人家产下一男婴,第二天院子里的桃花一夜之间全部开放。男婴的父亲喜忧参半的说:"吾子命犯桃花也。"男婴长大以后就成了崔护,他父亲的预言十八年后灵验。
  十八岁的崔护已经是一个天资纯良、才情俊逸的翩翩少年,他去京城赶考,结果名落孙山,在长安郊外租了一间屋子,准备来年再考。从此,桃花成了最妖娆、最暧昧的花朵。
  那应该是一个春意盎然的日子,燕子衔春泥在屋檐筑巢,墙角里一棵落寞的桃树正羞答答的开放,春风熏得人欲醉,崔护一边享受着美景,一边酝酿着美妙的诗句。
  于是过了一座桥,不知从哪里突然冒出来的一片桃林,桃花的红霞映红了半边天,就在桃林深处,一座小屋若隐若现。他敲门,原以为居住在小屋里的是一位须白发美髯、竹杖芒鞋的隐士,不料走出来的却是一位年芳二八的妙龄少女。
  时光在那一瞬间停止。蛾眉如黛,凤眼如丹,面若桃花,银装素裹,恰似一枝清水出芙蓉。妙龄少女被崔护盯得一朵红晕上脸庞,她含羞掩面,崔护这才回过神来,意识到自己已经失态。面对突然闯进来的风度翩翩的少年郎,她邀他进屋,请他上座。
  他惊讶的发现,这绝然不同于普通的农家小屋,在靠墙的一角有一排书架,书架上摆满诗书。他认定,她绝非一般的女子。她款款而出,她为他泡的茶,桃花坞,清香四溢。

似乎有千言万语,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当她走到他旁边的时候,所有的话头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屋子里没有任何声音,他只听见他狂乱的心跳。四目相对,再也无需任何的语言,一切都已经坦白。
  我们的崔护,慌乱之中终于说出了一句话,但是这句话是他最不愿意说的,他说道,我该走了。陌生女子有什么理由再挽留陌生男子呢。

这两个单纯的少男少女啊。
  她送他离开,依然不语,她倚在一棵桃树下,目送他远去。他忍不住回过头来,望见她,她是最美丽的一朵桃花。他消失在桃花尽头,她怅然的转过身,背后突然传来一声深情的呼唤,她急速的回过头,竟然是他!
  他跑到她的面前,气喘吁吁的,说忘了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他说,我忘记请教姑娘芳名。她嫣然一笑,绛娘,一个风华绝代的名字。从此她的生命里多了一个她时刻牵挂的人,他的名字叫崔护。从此他的生命里多了一个他时刻牵挂的人,她的名字叫绛娘。

第二年的春天,又是桃花浪漫时节,他看见院子里那棵落寞的桃树,心中生出一个狂热的念头,他要去寻找那片桃林,寻找一年前的绛娘。一切仿佛发生在昨天,一年前和绛娘相遇桃林时的情景历历在目。
  然而,这一次,他看到的却是紧闭的大门,和一把生了锈的铜锁。
  他像一年前一样,轻轻的敲着门,他想她一定出去了,他要等她回来。他很失望。桃花依旧还是那片桃花,可是没有绛娘,这桃花还有什么意思?

崔护,拖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的走出桃林。晚风瑟瑟,把芬芳的桃花花瓣吹落枝头,那一片片如蝶舞一样的桃花花瓣在空中飘摇,宛如绛娘面如桃花的脸。花瓣落满他的肩头,他捧住一片花瓣,长久的凝视,一滴泪落在了花瓣上。
  他多么想此刻绛娘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他情不能自已,哀伤的叹道: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他又如何笑得出来?一个"笑"字道出了世事多变,人去楼空的无尽凄凉。

醉翁的境界

他又被贬了。临近不惑之年,命途却还如此多舛,这让他有些压抑不住内心的忧伤。在汴京的大殿前,他兀立良久,对着周遭静默的雕梁玉砌,喃喃悲叹:欧阳修呀,欧阳修,你还能回得来吗?

滁州在哪里?欧阳修不知道。此刻,他内心溢满落魄失意。透过岁月依稀斑驳的影子,他看到了自己的身世浮沉。四岁时父亲就病死了,是母亲用荻草秆儿在泥地上教他认字,才有了袍笏加身的荣耀,才有了“文章名冠天下”的美誉。然而,现在却又以言获罪了,不是快不惑了吗?

心里感觉还是很委屈。委屈到想大醉一场,不再醒来。人有时很奇怪,瘦削的肩头能扛起盛名与地位,却撑不起污名与委屈。忘记委屈,也许不难,就像陶潜,悠然饮于南山,还有阮籍、刘伶,常于竹林下,酣歌纵洒,忘怀避世。特别是那个李白,失意地离开长安后,游山玩水,饮酒作诗,不亦乐哉?

大风乍起,欧阳修还是抬起了头,是该走了,欧阳修骑上了那匹瘦马。这时,他反倒有了些坚定,略带解嘲意味地自语道,范仲淹不是早已走了吗?反正,学成文武艺,是要售与帝王家的。

滁州一片青山绿水,让他更清醒了,处江湖之远,摆脱宦海纠葛,更要经邦济世。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做不好这地方父母官,岂不枉负了这一方山青水绿?处理政务之余,欧阳太守常与官员们去看山水,亭中品茶。

如今欧阳修从历史幽暗的一隅走出来,闪光的,不只是锦绣诗文,还有为官善治。千古醉翁亭,笼罩着一种不朽的醉意,这醉意,不会诱人避世沉沦,反而催人醒世勃发;这醉意,让人明白,这世间真正值得沉醉的,不是美酒,不是仕途,而是山水,而是民众。

一个人,有再多的委屈,历史是不会陪你哭泣的,它只会记得你的贡献。

江南江北的黄庭坚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黄庭坚眼中噙着泪水,陷入到痛苦的回忆中。
黄庭坚这辈子尽在委屈中度过,幸亏他善于自我调节,要不然早就憋屈死了。
  黄庭坚的家世并不显赫,父亲仕途不顺,只做过小官,最终死在任上,他有一个藏书非常丰富的舅舅,故黄庭坚的幼年在物质方面虽称不上富裕,但在精神方面,绝对有自豪的理由。在年幼的黄庭坚看来,牧童也许是这个世界上最惬意的职业。牧童可以躺在软软的青草上放逐自己的灵魂,还可以伴着鸟儿的歌唱演奏短笛,一切世俗的东西都不染心胸,心灵的纯洁一如没有尘埃的美玉,还如清澈的溪水。黄庭坚愉快而充实的度过了自己的少年。
  成人后他跟随舅舅到淮南游学,对杜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黄庭坚成了杜甫的铁杆粉丝,谈诗必谈杜子美,论文必称杜少陵。黄庭坚没有想到对于杜诗的喜爱竟然给自己带来了一段美好的姻缘。孙觉把爱女兰溪许配给了黄庭坚。

十年磨剑,为的是有朝一日能够一试霜刃;数载寒窗,为的是终有一天会独占鳌头。黄庭坚到了参加省试的年龄,他来到省城准备施展才华一举成名。那时的黄庭坚年少气盛,考试之前遍交朋友,大有舍我其谁的气概。但人气指数最高的黄庭坚落榜了。

那是他生命中的唯一一次落榜。
  其后经过几次顺利的考试,黄庭坚如愿的进入仕途。他目睹了烽火连天的战争场面,也曾刻骨铭心于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但他对波诡云谲的宦海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黄庭坚遇到了苏轼。自古英雄相惜。真正的英雄会由衷地发出对另一位英雄的赞叹,而伪英雄和假英雄则在发出赞叹之余,拔出那柄叫做嫉妒的匕首狠狠刺向你。幸好这样的事情没有在苏轼和黄庭坚之间上演。黄庭坚成了苏门四大学士之一,深得苏轼的器重和欣赏。
  可是,一场苦难正等着他们去遭遇。
那场苦难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确实是一个不朽的人物,他的变法也暂时的缓解了北宋中后期的颓势,但王安石的急功冒进,投机分子从剧烈的变革中获得暴利。黄庭坚对这场声势浩大的变法是持反对态度的。 

贬谪,既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情调,生命可能在贬谪的过程中破茧成蝶,完成最后的羽化。贬谪又是一种跌落,从庙堂到江湖的跌落,从此再也不为家国计了,只剩下一身青影,仗剑天涯。贬谪是一种生活味道,沧桑和悲凉是它的主旋律,既让人沉醉又痛苦,既彷徨也清醒。他是个贬官,心中多少有一丝的寂寞和愤慨,但更多的是对岁月流逝的痛心和无奈。

他过上了"老子平生,江南江北"的生活,江南江北是落魄江湖的飘影,老子平生是尝尽人生百味的老到和辛辣。黄庭坚的老是阅历催成,沧桑使然,他的江南江北的经历告诉他,不老都不成。生命是一场经历,经历的越多,生命就越厚重。

这是一种悲剧的情调。黄庭坚的这种感觉是天生的。他的这份自省使他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危机意识,即使外部不会强加给他什么,他的内心也会惴惴不安,他清楚的知道脚下的路是没有尽头且充满泥泞的。
  宜州,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这里的人民无奉他为宗师。

小雨如织,密密匝匝的打在窗棂上,伴着摇落的菊花,声音悦耳动听。留得残荷听雨声,这里虽没有残荷,但却有满山的翠竹,不是一样能够听雨声吗?他把赤裸的双脚伸到雨幕里,任凭雨点肆意的打在他的脚上。
  黄庭坚一脸惬意,像顽童似的舔尝这种清爽的快乐,还自言自语地说:平生无此快!  

只一句落地,诗魂飘散。

陆游凄美的钗头凤

八百多年前,陆游与唐琬分别十年之后,在园子里不期而遇。这就是沈园。一个宋朝的园林,一个很普通的园林,却如杭州的断桥的一样因为许仙和白娘子的爱情而名垂千古。《钗头风》成就了沈园,沈园成就了陆游和唐琬的爱情。
  陆游和唐琬的爱情就要从这一个园子里说起。
  陆游和唐琬是表兄妹,青梅竹马,也门当户对,两个人都是书香门第世家,陆游的父亲陆宰博学多才,家中藏书万卷,唐琬的来头也不小,她虽然没有一个值得骄傲的父亲,却有一个令她自豪的爷爷--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错之。在那样一个年代,表兄妹结亲不但不违背伦理,反而天经地义。

这或许是天意。从小到大,一直有这样的信念深根蒂固在陆游的心田,我这辈子要娶就娶表妹唐琬。从小到大,一直有这样的信念深根蒂固在唐琬的心田,我这辈子要嫁就嫁表哥陆游。
  弹指一挥间,陆游成了青年才俊,唐琬成了妙龄少女,两个心心相印的人开始尝到了爱情的喜悦。这时候他们才知道,爱情不仅仅是喜悦,还有相思之苦。

沈园,无疑成为他们约会的"老地方"。两个人携手漫步在沈园里,亭台楼榭,小桥流水,这是一个完美和谐的世界。陆、唐的家长彼此心照不宣。
  20岁那年,陆游终于向唐琬求婚了,他送给唐琬一只家传凤钗作为定情信物。陆游没有向唐琬承诺什么,只是深情的凝望着她,在这深情的凝望中,唐琬读懂了陆游心里所有的情意。随后陆游父母就去唐琬家提亲,选个黄道吉日,欢天喜地的结婚了。很长时间,唐琬都不相信这是真的,她以为是在梦中,这样的梦她做了一次又一次。  

20岁那年陆游参加了殿试,成绩是所有的考生中最好的,因为排在了秦桧儿子的前面,于是秦桧就把陆游的名字抹掉了。陆游的血脉里流淌的是诗人的血,陆游不知道这样的结果,他永远也不会知道这样的结果。

也正是有了唐琬,陆游第一次殿试落第并没有怨天尤人,在唐琬的鼓励下,陆游很快就投入了新的一轮应试的准备之中。陆游用功苦读,唐琬把衣服披在他身上,把饭端到他跟前。有空的时候,两个人就去沈园散步,走在用鹅卵石铺成了花园小径上,唐琬挽着陆游的胳膊,把头靠在他的肩上,幸福得连树上的鸟儿都羡慕不已。

然而似乎过于幸福的生活总暗含着某种不幸,接下来的三件事让婆婆一改往日对唐琬的客气态度,也扰乱了陆游和唐琬的平静生活。
 三次殿试都名落孙山,婆婆把罪孽全加在了唐琬身上。说唐琬让陆游沉迷于女色,不思进取,荒怠学业。婆婆怪唐琬肚子不争气,一直没有为陆家生下一个儿子。婆婆为陆游和唐琬的婚姻卜了卦,说唐琬是克夫的命,会影响陆游的仕途。

婆婆笃定了这样一个信念:唐琬不适合陆游。

她要想办法让儿子把唐琬休掉,再娶一个旺夫的女人作为正室。婆婆抓住女人的弱点:如果你爱他,就离开他。如果你留在他的身边就会害了他。你没有罪,是陆游有罪,他控制不住自己,他把心思全部放在了你的身上。
  那一瞬间唐琬无话可说,换做任何一个女人都无话可说。婆婆的一番话是一把软刀子,能置人于死地,但却不沾鲜血。唐琬是爱陆游的,如果她的离开真能够让陆游高中的话,她毫无怨言。陆游是个孝子,纵然有千般不愿,陆游选择了对母亲的"孝",放弃了对唐琬的"忠",唐琬没有怪陆游,她只能怪自己,怪自己是一个女人,女人一生下来就有了罪。陆游走了,唐琬站在玉波桥上,甚至想从桥上跳下去,但是她没有这么做,因为她要听陆游的话,她要好好活着。

唐琬开始了用一生的时间来把他忘记。

不料命运又对唐琬开了一个玩笑,十年后,他们再一次在沈园不期而遇。十年可以改变容颜,但是唯独改变不了的是的思念。一首饱含泪水与情思的《钗头凤》
  就在沈园相会的第二年,无法摆脱相思之苦的唐琬再一次来到沈园,她期待着能够与陆游再一次相遇,但是,望断秋水,也不见陆游的身影。泪水涟涟中,唐琬在绝望与悲痛中,在墙上也题了一首《钗头凤》,用来回应一年前陆游为她题写的《钗头凤》,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成就了陆游和唐琬感天动地的爱情悲剧。

诗性的易安

风吹乱了头发,白裙飞飞。

在乱世中漂泊的诗性女子,即使在绝灭之境,也依然用自己柔弱的才情在宋代那华美锦锻上留下自己韵短而味长的一笔,在历史的长河激荡起永世的绝响。易安,你宁愿在生活的污泥中与丈夫沉浮,也不愿独自一人伫立在高山之巅吗?

易安,你凄柔哀婉,随手斟杯青酒,便能盛满离人的眼泪,在书页间曼舞轻歌,终于一步步地走上了高山之巅,但你怕了对不对?在一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里,你的才情却让孤独伴你一生,你只能在高山之巅哀叹满地黄花堆积,渐渐地,人比黄花瘦。易安,你一定以为没有理解你对不对?可是,在离你遥远的现代有一个我,仰望着你,我知道你的孤独,我很想走上高山之巅和你一起独上兰舟,可是,我却上不来,我没有你的才情,我甚至不会“寻寻觅觅”,我只能仰望。

易安,你忆起那“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快乐了对不对?你嘴角幸福的微笑泄露你少女心事。我知道你曾和他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可是,你却在寻寻觅觅中体验到了冷冷清清,在半夜凉初透的晚上,独享悲伤,你很累对不对?你不想伫立在高山之巅了,对不对?你想像一个普通女子一样“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对不对?可易安,那并不是真正的你呀!虽然你柔弱的身躯无法承受那国破家亡的悲痛;可易安,正因为你填补女性词曲的空白。我知道,你讨厌独自站立在高山之巅,可易安不用怕,有很多像我这样的人支持着你。你不会孤单,我们会为你歌唱。

易安,东篱把酒黄昏后,那盈袖的暗香,让你销魂对不对?孤寂裹着你,寒风撼动你,你很想退下高山之巅,不再让人景仰对不对?可易安,你知道吗?每当我捧起宋词,我仿佛能闻到你嗅过的花香,那沁人心脾的香味,让人兴奋。我想起那伫立高山之巅的柔弱女子,你在菊丛中,哀婉如词。

易安,不要再害怕高处不胜寒好吗?我无形的意志始终缠绕着你的青丝,风在摇曳你的发丝吗?那是我对你的热爱,你是江南水乡中的一支墨荷,在尘世中走出了一片永恒的天地。高山之巅的你,永远不会孤单,因为我们永远陪着你。

易安,我希望你能再次进入我的梦。在那里,你依然伫立在高山之巅,但你的脸会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梅妻鹤子的林和靖

宋朝的时候,有一个诗人把隐士做绝了,做漂亮了,这就是林和靖。西湖梦,孤山魂,一代隐士林和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在林和靖传奇的背后,谁能看到他无边无际的独孤。
  林和靖二十五岁那年被赶出了家门。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快乐的,但他不是,十岁那年,所有的快乐都离他而去,因为他的老爹母亲相继离世。嫂子觉得林和靖是他们的累赘,她常常挖苦林和靖的哥哥,到底是你做我们家的上门女婿,还是你们林家一家人做我们家的上门女婿?难过的不是被赶出家门,而是与他的初恋情人分别。如果说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值得林和靖牵挂的话,那就是梅了。

那是一个飘雪的天气,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开始了。

林和靖在外踏雪的时候突然被不远处一抹如雪一样的红色所吸引,他知道那就是梅花了,因为在这冰天雪地里只有梅花才可以开放如此高傲。于是,走进梅园,他惊呆了,不为梅花,而为梅树下面的一个女子。女子穿一件红色的风衣,撑一把油纸伞,像一尊雕塑一样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在银装素裹的世界里,她就是一朵最大最鲜艳的梅花。

 红衣女子就是梅,这一年梅十八岁,林和靖二十岁。梅是杭州一大户人家的独生女,虽然贵为千金,一生单恋一枝梅花。一切都是天意吗?一眼万年,两个人都觉得对方好像是自己已经寻找了一万年才找到的那个人,于是他们相爱了,不是在口头上,而是在心里。
   如果永远是这样该多好,可是这个世界上似乎没有永远。就这样过了五年后,林和靖被嫂子赶出了家门,他不得不要与梅分别,分别多久?不知道,也许一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
  林和靖不是没有才华,不是不勤奋,在考取功名的路上困难重重,即使他有满腹的才华也没有发挥的余地,考场上的潜规则使得他对功名彻底失望。带着疲惫的心和对城市生活的厌倦,他回到了杭州。但梅,这个贞烈的女子,为了他在与阔少成亲的那天,跑到梅园,用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心如箭穿,如刀割。流了一夜的眼泪,他决定:终身不娶。
  林和靖把隐居的地点选在西湖中间的一座孤岛上。带着悲痛的心情最终他种下了365棵梅树,天天和梅树为伴,天天和梅为伴。

人无论处于何种境况中,都要自我珍惜,生命是上天绝无仅有的一次赠与。
  尽管有梅树陪伴,隐居孤山的林和靖还是寂寞的。一天他正在修剪梅枝,一只白鹤突然从天空中掉了下来,发出一声哀鸣。林和靖把它抱回屋子,为它清洗伤口,上药包扎。调理了一周,白鹤的腿伤终于好了。林和靖把它放飞天空,白鹤在林和靖的头顶久久盘旋,就是不肯离开。林和靖明白了白鹤的意思,它不想走,它想留下来,陪他。他突然觉得上天对他非常厚爱,他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家,但却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家,家中有梅花,有白鹤。
  对于这一切他知足了。
山高水长的古人 古人坚持梦想的事例
  所有的隐士都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一方面他们回避尘嚣、回避官场,另外一方面尘嚣、官场偏偏来找他们。林和靖也不例外。很多人纷纷上门求亲,朋友李谘治理杭州的老百姓,宋真宗派人请他出山,请他做太子的老师。
  林和靖拒绝了。

人生的关键就在于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如果要求人们也跟林和靖一样做隐士,肯定不会答应。林和靖六十二岁那年,这位中国历史上最具风格的隐士终于追随他的梅而去,他死后,就葬在孤山梅林丛中。林和靖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当时所有的人。

一代名相张居正

张居正,与商鞅、王安石齐名的一代改革家。他有进退徐疾、洞若观火的智慧,胸中藏兵、决胜千里的勇气,工于心计,深谙权术。他在亲情与理想之间痛苦挣扎,在世俗与操守之间艰难取舍,并最终超越世人的毁誉,超越世俗的荣辱,为实现国家振兴全力挣搏的人生气象。

张居正不惜摩顶放踵点燃的革新之火,为衰败的王朝赢得一度光华。这时的明王朝,内则土地兼并,流民四散,国家帑藏空虚,用度匮乏;外则北方鞑靼进兵中原,南方土司争权夺利,东南倭寇骚扰沿海,民不聊生。严嵩父子趁机为非作歹,贪赃枉法。他整饬吏治,刷新颓风;整肃教育,延揽济世之才;革新税赋,梳理财政。他“信赏罚”,“持法严”,使赏罚有准,不姑息。拯朱明王朝将倾之厦,使万历时期成为明王朝最为富庶的时代。

居正当国十年,所揽之权,是神宗的大权,这是居正效国的需要,但他的当权便是神宗的失位。在权力上,居正和神宗成为对立面。居正的效忠国事,独握大权,在神宗的心里便是一种蔑视主上的表现。这是帝王的逻辑!张居正病逝,神宗终于给张居正加上了“专权乱政,罔上负恩,谋国不忠”等罪,下诏抄家,长子自杀,次子充军,全家饿死十多人,威震一时的宰相竟落得这样悲惨的下场!。

他主事时声势显赫,炙手可热,圣眷优渥,无与伦比,但隆葬归天之际,即遭人非议之时,结果家产尽抄,爵封皆夺,祸连八旬老母,罪及子孙。他生前身后毁誉之悬殊,令后人扼腕叹息。

他是个性情中人,自认"不愧于名教,不负于知己",顾东桥是最早赏识他的伯乐,对于恩人的苦心栽培,尽力图报。在徐阶儿子犯法时,保全了他的幼子和谋生的财产,在高拱遭难时,赠以重礼,处理善后也留有余地。

张居正也不能免俗,他素爱整洁、喜好修饰,早晚都要抹香脂,衣服华丽耀目。爱好奢华的不一定是贪官,贪官的生活也不一定都豪华,他淡然面对滚滚而来的财富,在声色犬马的生活中尚能保持一定的自律。

他是名扬荆楚的才子,却不屑于做一文人,从少年时代就放眼天下,以肩负天下兴亡为己任,从政后许下"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诺言,但一个位极人臣的首辅,权势之大,熏天赫地,附骥攀鸿者如蝇逐臭。成也是权势,败也是权势,权势会成就功业,也会蒙蔽自己的眼睛,不辨东西,不识好歹。权势太盛而不加节制,陶醉在阿谀的陷阱中不能自拔,是张居正致命的弱点。

张居正的为人处世留下许多是是非非,不论是赞许的、反对的、持平的,无一例外都对他的倨傲、专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又与他的远见和魄力难分难解。低贱的出身,官场的纷争,强手对峙中的角逐,种种不利因素,都能成为他积蓄力量,提高权力和威望的台阶,无情而重义,拒贿而好谄,坚强与卑微集于一身。刚与柔、粗与细、崇高与卑微、高傲与谦逊等,往往同生共长,缠绕盘桓。黑白交织,善恶并存,在张居正身上呈现的就是,半是魔鬼,半是天使。

正如清代学者胡克敬所说:"恩怨在当时,是非在千古。"张居正的失败也是他的成功招致的必然结果。推行豪强权贵难以容纳的新政,自是困难重重,他也不是没有沮丧的时候,在遭受困扰时,他仰天长叹"奈何积习成风,因循难振",种种努力无疑是"顾涓流徒烦于注海,而寸石何望于补天",自述"仆以孤焰,耿耿于迅飚之中"。一个威权盛极一时的最大当权派,力图推进一些改良,其处境竟然像是狂风中的孤焰,摇摇欲灭。明知改革如涓流入海、寸石补天一样无法改变国家的颓势,但他一如既往,不改初衷,就像孤焰置于风口,也要以那微弱的光芒照亮王朝复苏的通途。从哪里再拥戴一个磊落奇伟之士,大破常格,扫除廓清天下之患?无情的现实是,世上再也没有了张居正。

爱情短暂的纳兰性德

寒冬腊月,一声啼哭划破了天际。一个崭新的生命在金风瑞雪中降临到这个世界。
  这个小男孩姗姗来迟。因为他降生在冬季,他的父亲明珠遂给他起名叫冬郎。冬郎只是乳名,他的大名叫做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是个谜一般的人物。他有着一段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他和康熙皇帝同年降生。生于春天的康熙皇帝成了一个叱咤风云、震烁古今的千古雄主;生于冬天的纳兰性德成了一个独领风骚、卓然飘逸的大诗人,把情韵兼长的婉约词风又推到一个高潮的峰巅。
  小冬郎生下来就患上了寒疾,汤药罐子就成了他的救命法宝。为了改变孱弱的身体状况,他练习武艺,最终成为文武兼备的康熙的贴身保镖。
  纳兰公子很快就迎来了自己的初恋。那个使纳兰公子魂不守舍的女孩是他的表妹。她有冰雪晶莹的肌肤,两个浅浅的酒窝,窈窕婀娜的身姿,不仅和纳兰公子一样喜欢诗词,还会演奏优美动听的古琴曲。
  纳兰公子不可挽救的坠入爱河。他一张开眼,眼前便飞舞着表妹的影子。他喜欢一个人对着秋千发愣,盼望着一年四季都是春天,那样的话,表妹就可以天天坐在秋千上,含情脉脉的看着自己,银铃般的笑声也会随着秋千荡漾,充满整个后花园。
  可是没想到美梦竟然这么容易破碎。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表妹被一道圣旨选秀入宫,成了那个和他同年降生的皇帝的人。

相思相望不相亲。”喃喃细语验证了纳兰公子失恋的巨大痛苦。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纳兰性德渐渐从失恋的阴霾里走出来。
  父亲明珠亲自为纳兰选定的婚事,新娘子卢氏比纳兰性德小一岁,既家道殷实也门当户对,面容姣好,是百里挑一的淑女。纳兰性德并不在意这场婚事,或许还是因为那场剪不断理还乱的初恋使他心中郁闷难排。但他必须承担家族的责任,他将来还将成为这个家族的主人。结婚的当天,爱情的魔力使纳兰的态度发生转变。他和卢氏一见钟情,他们不仅相爱了,而且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新婚的日子如诗如画般美丽。纳兰性德和卢氏沉浸其中,从来没感觉到生活原来可以这么美好。纳兰性德彻底从旧日的阴霾中解脱出来,徜徉在爱河里。

幸福总是在你不注意的时候从指尖溜走。可坏日子一旦来临,却像噩梦一样难以醒来。
  又是一年的春天。料峭的春寒还在肆虐。或许老天对纳兰性德的幸福产生嫉妒,一场沉痛的打击便从天而降。卢氏因难产而死去。
  卢氏死的那天,连阴雨刚刚停歇,花瓣被雨水打落,混着地上的水流向远方流逝。那是花儿死亡的日子,也是有情人含恨葬花的日子。上苍啊!何苦这样折磨人!纳兰性德撕心裂肺的嚎啕大哭起来。
又是秋天。纳兰性德伫立在梧桐树下看树叶片片摇落。好友顾贞观带来江南大才女沈宛。沈宛出生在江南世代书香门第之家,从小学习诗词歌赋,再加上江南的柔山媚水的熏陶渐染,造就了钟灵毓秀的超凡气质。纳兰性德是她的偶像,她喜欢纳兰的词,喜欢这个用心填词的诗人。
  沈宛的到来使纳兰性德又找到了久违的爱情滋味。他庆幸自己在人生的灰暗时节又得遇红颜知己。河岸的长堤上、秋天的原野里,又出现了纳兰性德纵马的英姿。
命运注定不会给纳兰性德一个美好的结局。

父亲明珠拒绝纳兰娶沈宛为妻的要求。理由是纳兰性德是纳兰家族的长子,身上肩负着家国的重担,绝对不能违背祖制娶汉家女子。纳兰性德没有逆来顺受,决定痛痛快快地做一回自我,绝对不能妥协。在沈宛看来,原本应该令纳兰性德更幸福的婚姻,却给他带来了一场灾难。
  沈宛走了,永远带走了纳兰的希望和幸福,所有的梦想和希冀都烟消云散。美梦消散,心如死灰。春雨降临的时候,纳兰不得不躺在床榻上。他似乎听到了死神的召唤,泪水顺着腮边滑落,悲声凄惨:
  宛君,你在江南过得好吗?

他是一个名誉卓著的大诗人,生长在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可这喧红闹紫的所在却不属于他。他活得并不开心,天生具有悲剧的情怀,刚刚度过了自己的而立之年,却因一场寒疾而匆匆的撒手人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32003.html

更多阅读

关爱学生 的教育叙事 事例二 孔子关爱学生的事例

关爱学生 事例二03年,我在县城教书,接手的班里有一个男生,矮个,默默无语,常上课睡觉,特别是常常旷课。班额大,80人的班级,每天总有几个学生旷课,班主任的工作压力特别大。这个学生,在班级并不调皮捣蛋,就是作业拖拉、不认真,老师批评后就认真几

三沙概念股适可而止 适可而止的事例

今日沪指仍然在下降通道中运行,随着时间的推移,沪指已经在2220-2250平台区域行走将近9个交易日,笔者认为,若近期不能进行有效的放量突破,久盘必跌走势很有可能再次出现,因此建议不要仓位过重,可以少量资产,重点关注短期五一假期概念个股。

中国古代名人美德的故事 善良的事例

孟子读书的故事(一)我国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也就是现在常说的孟子。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不久,他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好开心啊!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妈

作文素材:山高水长的古人21篇

山高水长的古人林一中 主编目录1、西施哭了2、史迁3、阮籍之哭4、怆然涕下的陈子昂5、流泪的滕王阁6、人生不堪说的孟浩然7、落寞大师柳宗元8、落拓才子罗隐9、骆宾王10、生如夏花的王勃11、清醒的草

非走不可的弯路——张爱玲 非走不可的路的事例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既然你能从那条路上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我不想让你走弯路。”“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

声明:《山高水长的古人 古人坚持梦想的事例》为网友世味煮成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