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是坐车去广州火车东站,然后搭乘地铁三号线前往大学城。大学城离市区很远,我们坐地铁坐了大概一个钟才到。
“一个钟”,学来的广州人的说法,也就是一个小时的意思,嘿嘿。
广州地铁三号线还是很特别的:
每一站都有一个不同于其他车站的主题颜色,很是漂亮。广州大学城建立在一座小岛上,
外环是十所高校的教学区,中环是生活区,内环是信息共享区。
我们在一家自行车铺租了两辆自行车代步。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这点我很明白清楚,
但是看到各个学校的建筑物时,
我还是会被他们或新颖或独特或另类的造型深深吸引,
心中也会不自主地说,大学就应该时这样子嘛。华工的建筑风格很统一
阿根的形容很贴切:图书馆像是红红绿绿的集装箱堆砌而成的
几所大学里,要特别说说中山大学。
当我第一眼看到中山大学的图书馆时,
有一种很强烈的似曾相识的感觉:
这图书馆和我们学校那个图书馆很是相像嘛。
大家也可以看看,是不是很像呢?
我们学校的图书馆是清华大学设计院设计的,
不知道中山大学这个是不是也是清华设计的?
图书馆的外型像是一本摊开的书,
比较比较这两本“书”还是有些不同的。
中山大学的这本“书”是小开本,而我们学校的是大开本,
不过中山大学的“书”却要厚过我们学校的书。
说实话,我是更喜欢中山大学这个图书馆的。
我是觉得自己学校那个图书馆怎么看怎么难看,
尤其是一周黄色瓷砖贴的边,
和整体一点都不搭配嘛,真丑!
就这图书馆,据说耗资2个多亿,光外边那些玻璃和刚架就要几千万,
啧啧啧,两个多亿再去干个什么不好啊!
中途我们还去了大学城博物馆,
不过我觉得叫民居民俗博物馆还是更贴切些。
那里主要都是一些按原样重建的当地的民居,
关于建筑我一窍不通,
这些建筑都是什么建筑风格,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不过我觉得还是独特别致的,
尤其是一些“壁画”(不知具体叫什么,姑且就这么叫吧)。
最后还有一点要说。
那天中午,我们是在大学城里一家“兰州拉面馆”吃的牛肉面。
吃惯了兰州的牛肉面,
总不敢尝试外地的牛肉面,害怕难吃。
不过Frienky说这家做得还比较正宗,所以我也就决定尝试一下。
我用兰州话点了面,
和店员拉了拉家常,得知他们原来是临夏的。
不一会儿,两万热气腾腾的面就端了上来:
汤清、面白、辣椒红、蒜苗香菜绿,
嗯,还不错,视觉上符合牛肉面“一清二白三红四绿”的标准。
听Frienky说有些面馆竟然会给牛肉面中放生菜叶,
啊……真是想象不出,那是怎样的一碗牛肉面!
但有一点我觉得是不伦不类:
牛肉面碗里放了一个调羹,
“调羹”又是广州人的叫法,我都是叫它“勺子”的,呵呵。
不过这一点也直接反映了南方人与北方人性格上的差异:
南方人比较细致,慢条斯理的,
吃起面来,都是先夹一块头放在调羹中,然后再盛一些汤,最后再持下去;
与此相比,北方人真的是要粗犷豪放不少了,
用筷子夹起一大块头面,放在嘴里,
“唏溜,唏溜”把面吸入嘴中,嚼几下便咽入肚中,
喝起汤来也不会去用勺子,
嘴直接搭在碗边,端起碗,几口一碗汤也就下了肚,
似乎这样吃起面来也会香很多。
好了,说回这家的面。
尝了一口面之后,觉得面也算精道,
拉面师傅的手法也不错,拉出的面粗细均匀。
接着端起碗,喝了一口汤,
这汤的味就不是那么正宗了。
那天的店员还特别优待了我们,看我们碗里的汤不多了,又给我俩加了一碗。
Frienky那碗牛肉面倒是吃的干净,汤也喝光了,
我就比较挑剔了,只是吃完了面,剩了一碗汤在那里,
真是有些浪费,还辜负了那个小店员的一番好意。
不过总的来说,这牛肉面还是比想象中的要好,
除了汤的味道不是很地道之外,其他都还不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