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离开瘦西湖,便奔赴卢氏盐商住宅。大约有二十分钟的车程(3:20),便到了“盐商第一楼”的卢氏盐商宅第。
庭院深深深几许, 卢宅深达百余米
“盐商第一楼”的卢氏宅第
宅主为商界巨富卢绍绪,据介绍,此宅建于清光绪年间,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它以绵延的建筑群落、精美的建筑风格成为诸多珍珠中最璀璨的一颗。住宅大门气派而考究。门楣上的砖雕异常精美,虽经沧桑岁月,但仍可辨出砖雕上神态各异的人物活泼灵动,栩栩如生:有高力士脱靴、杨国忠磨墨,唐僧西天取经等人文典故。
上面有大快人心的高力士为李白脱靴、杨国忠磨墨,可见宅主也是一位崇尚文化的儒商,所谓厚德载物即如此吧
青砖雕刻的历史名片,永不褪色的风情画廊
整个卢宅构筑考究、豪华气派。原前后共有九进建筑,200多处房间。进入仪门,为照厅,照厅后有厅两进,前厅为正厅,后为二厅,皆面阔七间,以当中三间为主厅,两旁作会客、读书之用。其后为女厅,再后为住宅楼厅两进,皆面阔七间。置身其中,淮海厅、兰馨厅、涵碧厅、怡情楼,厅厅相连,厅堂阔大,可设宴百席,气派非凡。
百宴厅
内宅楼
卢府千金绣楼怡情楼
漫步宅内,从第一进到第四进,天井两侧分布着小型花园,假山、花草、布局风格各异,构思精巧。令人感到痛惜的是,最为豪华的照厅、正厅、二厅、女厅四进房屋在一次大火中付之一炬。卢氏园中的门楼、住宅楼、意园、藏书楼等,为保存完好的原有建筑。宅后为卢氏园的意园,意园里盔顶六角亭、石船舫、水池等相映成趣。意园北有“水面来风”旧馆,在绿树的掩映下古朴而苍凉。旧馆前有长廊,中有月门通庭院。廊前有池,池中置假山湖石,一泓碧水有暗道通馆内院落,让人有曲水通幽之感。旧馆后有装修考究的藏书楼一座,保存得相当完好。藏书楼西侧有一架在扬州罕见的百余年古紫藤,茂密的藤萝蓊蓊郁郁地爬满了藏书楼的西侧。
意园春色(假山、花草、水池相映成趣)
意园中的盔顶六角亭、石船舫
古树名木
卢宅是反映扬州盐文化的重要古迹。从外表看古宅青砖黛瓦与一般住宅无异,但置身其中,一种“藏富不露”的恢宏之气扑面而来。其中,宅第在构建中所体现的喻义也显示了主人的英明与智慧(如所有雨水都流入自己的庭院,也叫肥水不流外人田)。经过修复,不但古建筑获得了新生,往日盐商的富庶也得以重现。
风雨百年,人生戏梦。盐商,这个红极一时的群体对于扬州绝对是个骄傲。但其中的个体在人们心目中却非常模糊。似乎一夜间他们就像楼兰古城一样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埃里,来不及回头。我们只能在古典文献中寻章摘句,在深巷高宅里空发百年思情。深宅里有太多的民俗故事,我们来不及细细琢磨,便匆匆走向了东关大街。
在车上,我捡拾参观的碎片,我感觉盐商卢氏宅第给我的印象是简单、古朴、厚重。从它的存在我们们可以了解到扬州为什么会成为盐商的聚居地。扬州地处长江以北,淮河以南,西濒运河,东临大海,方圆数百里内,河道纵横,水陆交通便捷,是自隋朝开凿京杭大运河以来南漕北运船舶必经之咽喉。加之扬州附近有当时全国最大的海盐产场,历史上一直流传着“两淮盐,天下咸”的民谚,而两淮盐业的管理中心就在扬州,扬州自然也就成了两淮盐商的聚集地。
四点半,我们一行来到东关街。据说东关街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历史上它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冲,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目前,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生意兴隆。陆陈行、油米坊、鲜鱼行、八鲜行、瓜果行、竹木行近百家之多。可是我不太感兴趣,大家大约走了一半的路程(500米)便原路折回。后来我发现,其实大家对此都不太感兴趣,不到约定的时间大家都已在车上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