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课堂教学设计 致橡树教学设计

浙江省余姚市第五中学 俞建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所表现的内容,感受含蓄朦胧的意象 。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歌语言的能力;体会意象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积累学习的能力。
3、思想感情价值观目标 :根据本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理解舒婷自主、平等的爱情观,树立健康的、向上的爱情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蕴味;明确各意象所寄托的爱情观,深刻理解诗人所向往的爱情;总结归纳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理解含蓄朦胧的意象;诗歌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精巧导入--创造美,激情诵读--感受美,仔细品味--领悟美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意在渲染氛围,在思维、情感、个性等方面唤起学生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人说,没有诗歌的民族是悲哀的,我很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我更庆幸的是诗歌伴随着我们成长。诗,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还能够陶冶我们的性情,滋养我们的心智。古诗如此,新诗亦然。被称为“朦胧诗”派掌门人的舒婷就以一首《致橡树》深深打动了一代年轻人的心,这首现代诗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震撼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舒婷,走进她的《致橡树》。
二、介绍作者有关情况(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意,把握诗歌主题)。
舒婷,当代有才华的女诗人之一。1952年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她从小就喜欢朗读诗歌,可是少女时代刚刚结束,十年动乱就将她推进了风雨之中。1964年她到福建西部山区插队落户,接受“再教育”。家庭的变故和她个人的遭遇使她倍受痛苦和磨练,也为她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诗集《双桅船》获全国新诗优秀奖,而她的《致橡树》则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品。
《致橡树》写于1977年,一般把它看作是一首爱情诗,在诗中,诗人没有流于狭小的爱情圈子,而是以新颖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为当时新诗中的爱情描写吹进了一股新风。
三、反复诵读, 感悟诗情(读是学习诗歌的基础环节,也是主要环节。因此,形式多样的诵读是诗歌教学的重中之重)。
1、请一名能代表班上朗读水平的学生朗读(要求:其他学生注意诗中字、词的读音)。


《致橡树》课堂教学设计 致橡树教学设计
3、学生自由朗读(模仿示范朗读中的感情)。
4、再请一名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要求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四、抓意象,悟感情,挖主题。
(一)、现代诗人吴晓认为,诗歌的本质是意象组合那么这首诗中是否也存在着意象呢?
1、列举诗中出现的意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明确:诗中出现了八个意象:凌霄花、痴情鸟、泉源、险峰、日光、春雨、橡树、木棉。
2、(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以上意象所寄托的爱情观,明确诗人对这些爱情观所持态度(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宽松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明确:1、凌霄花虽然鲜艳美观,凌空盛放,但那不是凭借自己的力量,而是借攀缘他人的“高枝”来炫耀自己的。这样的荣耀是不值得羡慕的。这不仅使我们想到了传统的“夫贵妻荣”的婚姻观念,今天仍有不少人想通过依附“高贵”的丈夫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真是可怜又可笑,诗人否定了这种图实惠的实用爱情,现代女性是不应该做依靠丈夫来发光的女人的。
2、痴情鸟儿的歌声虽美妙动听,但那只是为着自己所栖息的大树唱的赞歌。它只知在“绿荫”下低飞、栖息,却不知远处还有可以展翅高飞翔的自由天空。这不仅使我们想到了传统的女性总是陷在爱情的小天地里,夫唱妇随,没有独立的个性,没有远大的理想,麻木丧志。这样的爱情虽有温暖,有歌声,却缺少了内在的激情与活力。诗人否定了这种爱情至上的观点。现代女性要有自己的个性,要有更充实更丰富的生活内容。
3、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又比喻怎样的爱情观?抓住关键词, 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它们只是一味的奉献、牺牲自己,为他人“做嫁衣裳”。虽然富有牺牲精神,但如果这种给予是单方面的话,就会沦为爱情的奴婢,失去自我。当然,这样一味的奉献,就爱情主体的道德情感而言,可以说是高尚的,但从人格价值的维护和爱情关系的保持上来看未必是明智的。这种给予与奉献时常令人惋惜和遗憾。
4、小结:至此,诗人用了一系列的比喻,否定、批判了依赖别人、攀附富贵、失去自我的爱情观,深刻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观、爱情观,即: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过渡:有破就有立,诗人又借橡树和木棉寄托了自己的爱情理想。
1、她笔下的这两个意象具有什么特点?
明确:橡树木质坚硬沉重,高大挺拔,堪称树中的伟丈夫,具有男性最宝贵的气质:阳刚之气。诗人认为他像刀、像剑、也像戟。
2、木棉也是一种高大的树木。到了春天,它挺拔的枝上千万朵红花盛开,如火如霞,蔚为壮观。将它比喻成“女中豪杰”也是当之无愧的。
诗人认为木棉有“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这一句让你想到了什么?明确:诗人将人的品格移就于物。它使我们想到了女性柔韧兼备的品格。所以,诗人笔下的“木棉”形象柔静、深沉、充满了生活的激情,具有女性极富魅力的阴柔之美。
3、诗人认为具有阳刚之气的橡树和具有阴柔之美的木棉应该保持着一种特殊的关系,作品中哪些诗句说明了这一点?你又怎么理解这些句子?
(1)“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明确:即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形象,他们二者应该是并驾齐驱,不分高低的,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应该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
(2)“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

明确:即有独立的人格,又有精神上的默契,灵犀相通,相敬如宾。
(3)“我们分担寒潮、风雨、霹雳。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中的“寒潮、风雨、霹雳”和“雾蔼、流岚、虹霓”各比喻什么?
明确:“寒潮、风雨、霹雳”比喻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雾蔼、流岚、虹霓”则比喻生活中的快乐与成功。
教师归纳:总之,男女间的爱情、婚姻只有建立在互相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并分担、共享生活中的一切,才会有真正的爱情,真正的女性独立。
4、鼓励学生大胆发表对上面几种爱情观的认识(深刻理解感情,深入挖掘内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善于表达情感的能力)。

男女同学分别来谈谈你对以上几种爱情观的看法。


大家的看法真是“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欣喜的是我发现大家长大了,因为你们已经懂得了真正的爱情。那么,作为动乱年代的女性,舒婷大胆表达自己的爱情观点,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呢?
明确创作动机:十年动乱,完全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动乱的结束,使舒婷开始自由释放思想,歌颂自主、平等。
6、有学生所谈认识牵引出本诗的主题。
总结主题:这是一种新型的爱情关系,它蕴涵着一种新的人生观。这种新的人生观就是确认个体的自主、自尊,是中国女性关于人格理想的宣言。它是爱情的歌咏,是个性的赞叹。
五、品艺术(学生结合诗句讨论,教师归纳)
可见,《致橡树》给了我们深刻的人生感悟。但,真正震撼人心的作品往往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致橡树》也不例外。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谈谈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点拨:可以从表现手法,所用修辞,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归纳,并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明确:(一)1、运用了比喻、对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和象征的手法。
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意象含蓄,意境朦胧。
4、语言优美形象。
(二)“朦胧诗”的概念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酝酿于文革期间,是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出现于文坛的一种文学思潮。因其在艺术形式上用总体象征手法,具有多义性和不透明性以及朦胧美,所以称“朦胧诗”。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人本主义对长期文化专制的反抗。
六、拓展延伸。
其实我们之前接触过“朦胧诗””,比如戴望舒的《雨巷》,但大家喜欢的可能还是朦胧爱情诗,老师也相信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你们积累了很多的爱情名言,今天不防把你喜欢的读出来,和我们一起分享。
1、 学生谈喜欢的爱情格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并深化对诗歌主题的认识)。
2、为学生提供两句爱情格言,并要求大声朗读,然后与舒婷的爱情观作比较(营造氛围,深化主题)。
七、学生跟读配乐朗读(在诗情画意中加深对爱情的理解,在意犹未尽中感受美的真谛)。

伟大的爱情是不能用华丽的语言来形容的,就让我们回到这首诗,随着音乐再次高声歌颂伟大爱情的赞歌(深化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八、小结
学习诗歌要反复诵读,要通过思想内涵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去感受、品味、鉴赏诗歌的美。要走进诗人的心灵,触摸诗人的情感脉搏,与她对话。女诗人舒婷在《致橡树》中提出了自己所向往的真正的爱情,铿锵有力的发出了中国女性独立的宣言。具有现代意识的思想和优美形象的语言相结合,使这首诗具有了极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九、布置作业:写一首健康的能表达自己观点的爱情诗,适当的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板书设计:

致橡树
舒婷

凌霄花——实用爱情依赖攀附
痴情鸟——爱情至上失去自我
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奉献者


橡树——铜枝铁干,刀、剑、戟(阳刚之气)平等独立
木棉——红硕的花朵,叹息、火炬(阴柔之美)—同甘共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32706.html

更多阅读

《注意交通安全》课堂教学设计 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注意交通安全》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认知 1、交通警察、交通信号、标线和标志  交通警察是交通安全的维护者  各种交通信号、标线和标志的作用  2、遵守交通法规 情感 尊重交通警察、自觉爱护、保护交通设施教学过程

《济南的冬天》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

《济南的冬天》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执教学校:济渎路学校七年级(4)班执教人:史佩霞课堂实录及反思: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去年,中国一位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让所有华人为之自豪。其实,有能力获得这个奖项的中国作家不止莫言

《祝福》 课堂教学实录袁卫星 名师作文教学课堂实录

《祝福》课堂教学实录师:上课。(师生问好)师:(板书:“祥林嫂死了!”感叹号写得很夸张,上面如一把匕首,下面似滴着鲜血。)上一堂课,我们从鲁迅先生笔下获知,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了。一个人死,无非有这么几种情况,一是自然死亡,二是

《雨霖铃》课堂教学实录 雨霖铃教学实录及点评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雨霖铃》课堂教学实录(本文原载上海《语文学习)2011年第10期)浙江省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 朱昌元执教时间:2011年5月31日;班级:金华市第一中学高一(2)班师:同学们好。北宋时期,有一个人在当时的通俗音乐圈里非常有名,

声明:《《致橡树》课堂教学设计 致橡树教学设计》为网友旧脸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