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喜欢在四月樱花盛开的时候去日本,每次都会挑不同地方的温泉旅馆住上几天,去年四月定的是大阪附近的有马温泉。
有马?这名字听起来有点熟嘛?想起来了,年轻时看过一本日本小说《细雪》,讲的是大阪的故事也提到过大阪周边的温泉疗养区有马。印象中这书写得非常唯美,但主题是把男女条件掂量来掂量去的反复相亲不是轰轰烈烈不顾一切的生死恋爱,细节则是衣食住行家长里短,细腻到有点啰嗦,我当时是个学工科的忙碌女孩,看这种书有点不耐不住性子啦。
也看过用这故事拍的电影,女演员们都是当时日本色艺双全的一时之选,服装华丽景色迷人,但我好像也只记住了片中绚丽缤纷的色彩和含蓄美人们的眼波流转。所幸到今天还记得有马这个地名,于是带了一本厚厚的《细雪》上路,准备在旅途中把这本书再读一次。
温泉旅馆一般都坐落在偏僻的山区,房舍多半都继承了古代中国建筑特色讲究借景,泡在温泉池子里或者是从房间的门窗看出去不是山水就是花草树木都像是在欣赏一幅画,而房间布置则简单到极致,电视要嘛没有,要有的话一般也是又旧又小,多半都不会想去碰它,这么简单舒适干净寂寥的环境真的很适合阅读。
住了这么多温泉旅馆有马这一家当然有它的特点,第一是房子修得比较坚固高大更接近西式建筑,不像别的地方低矮的小房子别致得像是从中国画里走出来似的,但多半简陋。第二是客人们开的车比较豪华。日本人爱吃爱穿,开的车就不怎么讲究了,小巧的平价车里可能走出全身名牌的一家人来。大阪人看来也爱吃爱穿,但还有余钱置办豪华自用车,人人都说大阪人会经商能赚钱看来确实是真的。第三是别的地方看樱花是看一片一片的花海,或者是一行一行的樱花树沿路栽植陪伴着漫步赏花的你,以量取胜。这里却是一棵树就可以独立成为一景,在小小窄窄的街上转来转去,拐弯处很可能突然遇到一棵硕大的樱花古树,遮天盖日的红云迎面而来,让人叹为观止。
在有马住了两天以后我们去了大阪。大阪是日本的第二大城市,我却是第一次来。找旅馆安排一天的观光项目,前台小姐告诉我大阪没有什么特别可以游览的地方,但是个购物的好地方,她建议我”shopping”.
旅途中没什么要买的,只是行李中缺支口红,就去买口红吧。谁知就算是这么简单的任务也难完成,服务小姐看到我都热情洋溢的用日语打招呼,可是一发现我听不懂她们的话就很为难的摊开手不做我的生意了。Comeon!这世界上不能用英文或中文交流的地方多了,比手画脚还能买不下东西来?这么死板的大阪人怎么能够背负会做生意的盛名呢?他们那些日本少见的豪车到底是怎么赚来的呀?
扫兴之余到咖啡店喝了一杯咖啡吃了一块点心之后我越想越不服,在这商业大都市里难道连支口红都买不到吗?于是我找到商场总服务台表达了我要买口红的愿望和不能成功的困惑,她们商量之后居然派出了一位英文很溜的导购小姐来陪我购物。对了,是全程陪伴的导购小姐,不是光指指路就算数的那种。导购小姐一边翻译一边帮我出主意,带着我一家一家的挑选试用口红,那些和我没法交流的柜台小姐们对美容对产品对皮肤都很有研究,说起来一套一套的,还都热情高涨的根据我的肤色挑出好多颜色让我多方尝试,化妆的手势也都娴熟温柔,几个小时下来我学了好多知识,试了不少产品,也千挑万选的挑到了一支口红。
用这么夸张的方式挑出来的口红果然是我买过的口红中最合适的一支,一年下来我走到那里都带着它,如今都快用完了还舍不得丢,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可见大阪人还真的是会做生意,会全心全意的好好做生意,不能做好的生意她们宁愿不做,这才是做生意的王道,难怪他们能够长长久久的靠做生意安身立命了。
花了半天时间挑到一支可意的口红后我明白早上那位旅馆前台小姐的说词也是典型的大阪风格,他们这里是购物天堂别的都没有什么特点她就很实在的告诉了我,不像很多地方明明只有一个小土包也要吹得天花乱坠让你务必去看。我接受她的建议愉快购物了就算是得到了大阪的精要,余下的半天一夜再好好的读读写大阪的《细雪》,就很不虚此行了。
古人说触景生情一点也没有错,坐在大阪的旅馆里重读《细雪》感想很多,这本我年少轻狂时看低了的书确实是一本了不起的好书,被人称为“现代日本文学的最高杰作”,名副其实。
2
《细雪》说的是大阪一个已经没落了的名门家族的四个姐妹的故事。大姐二姐已经各自结婚成家了,三妹细妹则都还是没有出嫁的小姐。家道已经走下坡了架子还在,三妹一定要在细妹前面出嫁是规矩,所以长达四十万字的一本书主要描写的是三妹雪子一次又一次的相亲。雪子的相亲一再失败就耽搁了细妹妙子,她虽然从二十多岁也慢慢的走向了三十,但还是轮不到她相亲,于是她就悄悄的自由恋爱,不合规矩也上不得台盘加上运气不好,她的自由恋爱也是一次两次的失败。书的结尾三妹雪子终于相亲成功轰轰烈烈的嫁给了名门之后,四妹妙子婚前怀孕流产后也如愿悄悄嫁给了她自由恋爱的对象。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大姐和多愁善感的二姐终于得以放下心头大石。
故事多半都是从二姐幸子的角度写的,这个生活优裕的少妇有个知情识趣也很有能力的丈夫,只生了一个女儿的她家事还有好几个佣人代劳。幸子受过很好的艺术教养日常生活情趣也很高雅并不平庸琐碎,唯一的烦心事就是两个待嫁妹妹的婚事了。四姐妹父母双亡,经济比较宽裕也比较愿意负责的二姐夫妇实际上已经代替大姐夫妇做了两个妹妹的家长了。
翻译过古典小说《源氏物语》的作者谷崎润一郎语言功力非常强,他用写实的手法把当时的自然景观,城市建筑,家居细节,风土人情,每次相亲的来龙去脉,各色人等的言谈举止全部都像画工笔画一样细细描绘。尤其是四个姐妹的服饰发式,身体容颜一年年的变化他都一一道来。作者也非常喜欢描写四季的流转变化,特别是每年的樱花季节,好像要把每一时每一刻都浓墨重彩的记录下来。
书中的三姐妹的日常活动无非是看演出看电影吃馆子,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相亲了,作者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描写每次出门前姐妹们的梳妆打扮。她们三姐妹要出门的话打扮起来非常费功夫,就算提前半天准备也说不定要迟到。打扮的时候如果不巧接了一个电话都可能影响情绪耽搁进度让她们迟到个半小时一点钟什么的。当我读到有次相亲,幸子的丈夫害怕三姐妹磨磨蹭蹭迟到,担心得提前下班回来监督她们姐妹化妆,再联想到我花半天时间买一支口红的夸张购物经历,不由得哑然失笑。。。
作者在干什么?这么寻常的人物寻常的故事寻常的景致怎么写得好似绝唱一样的缠绵反复吟唱不已?这书虽然是小说却把时间交待得非常清楚,故事发生在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一年之间,虽然书中的人物都醉心于她们自己的日常生活不怎么关心大局,但作为马后炮的我们知道那正是只存在了不到二十年的日本帝国早期四面出击,杀人放火,攻城掠地,节节胜利,也愈来愈疯狂的几年。用几千年的岁月雕琢滋润而成的日本上层世家的这种繁复细腻的生活方式确实就快要成为绝唱了。
相当成熟的关西文明将要成为绝唱作为马后炮的我们是知道的。作者则是在经历,他开始写作《细雪》的时候正是一九四二年,日本帝国的疯狂已经开始遭到报应,美军已经开始轰炸日本本土了。作者谷崎润一郎其实是经常东京人,成年以后才搬到大阪也就是所谓的关西去的。以一个成熟敏感的作家的眼光好奇的打量欣赏着和关东不一样的风俗人情,如今眼见这一切都可能成为疯狂短命的日本帝国的陪葬灰飞烟灭,他在战火中拿起笔,不顾一切的为日本特别是关西文明写下长长的挽歌,这就是了不起的《细雪》的写作背景。
《细雪》的上卷一九四四年完成,当时日本的作家要嘛加入歌颂皇军的大合唱,要嘛选择沉默,作者写下这么不合时宜的作品当然没有人愿意发表,于是他自费印了两百本分送亲友。之后的写作环境更差,战争进入最后阶段,生活更加困难,前几年不停轰炸别国的日本如今天天都在挨轰挨炸,作者可以说是在完全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下来的情况下坚持写完了本书的中卷和下卷,战争结束以后三卷本的《细雪》才得以合集出版。
人人都说好的作家都是先知,《细雪》的作者肯定是先知,他早早的就知道了战争的结局,并提前为可能将要为此毁灭的日本文明写下挽歌留下印记。可是先知先觉对作者本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他看着自己的民族一步步走向深渊眼看着自己的同胞麻木愚钝,无计可施,写下的却是唯美绚丽的文字,平平淡淡连一点愤世嫉俗情绪都没有。
书中的人们当然知道在中国在亚洲有战事发生,但是他们不怎么关心,虽然没有特别为日本皇军的节节胜利兴高采烈,但还是多少得到了一些好处。二姐夫因为入股了一些军需生意经济更宽裕了,朋友中也传言东北的钱好赚华北的钱更好赚,一个小姑娘都能在那边发大财,当然书里的主角们都是连相个亲都要拖上几个月的人,这种为发财到海外冒险的事情和她们没有多大的关系。
在马后炮的我们看来她们当时对婚姻的掂量计较挺可笑,仔细计算男方有多少家产工资可以维持一辈子的生活有什么用?没有几年日本的货币资产就要经历大洗牌,一切都会成为过眼烟云。三妹雪子的几次相亲对象的条件越来越差之际,突然柳暗花明有一个条件最好的男子出现,于一九四一年初和雪子订婚,皆大欢喜。可是我们马上就可以联想到,雪子的未婚夫浪荡了半辈子因为要结婚养家终于在飞机制造公司找到工作准备去上班了,可那是军工重地很快就会成为轰炸的重点目标恐怕在劫难逃。就算这两口子能够躲过轰炸他们也没有什么能力干劲在战后的日本挣扎吧?
四姐妹中对形势最能把握也最有能力的是细妹妙子,她早早的就在做自力更生的准备,学做娃娃学做西服准备留学准备开店,连自由恋爱的对象也一次两次的都挑身体好有技术有能力愿意为她付出为她牺牲的平民而抛弃出身名门的纨绔子弟。如果四姐妹都能活到战后,这个细妹是最能够适应艰苦的重建甚至之后的经济起飞的。可是她的运气最不好,发大水差点遇难,怀孕也难产死了孩子,所以她的结局也很难预料。
作为马后炮的我们还可以设想一下《细雪》这本书的命运,一九四五年八月的两颗原子弹之后,如果日本再坚持不投降的话,还会有更多的原子弹砸下来。作为军工重镇的大阪关西地区当时其实已经被炸得快成平地了,如果再落下颗原子弹的话,这本书这个作者都很有可能消失。当然作者谷崎润一郎的某位亲友也许带出了一本作者自费印刷的《细雪》上卷,偶尔被人发现出版,过了六,七十年后的我们才得以知道当年有人这么生活过,有这么些故事发生。
这个可能性还真的很大,所以日本人想想也很后怕,他们对《细雪》所描写的故事郑重珍视,已经拍过好几次电影了,可以预见的是将来他们还会一拍再拍,永远也放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