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四胡一代宗师孙良
科尔沁草原,是蒙古四胡的发源地。提到四胡,不能不提到已故著名演奏家、蒙古四胡一代宗师孙良。经他改编的传统古曲《八音》有30多种演奏技法,是蒙古族民间乐曲的经典之作,被称为“孙氏八音”。而巴彦保力格,正是孙良大师的关门弟子,现任内蒙古四胡协会会长、四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巴彦保力格的祖父就是科尔沁草原上远近闻名的蒙古四胡民间艺人。孙良在年轻时就常到巴彦保力格家与他的祖父切蹉技艺,探讨四胡的发展。这段艺术情缘为以后巴彦保力格师从孙良,埋下充满传奇色彩的伏笔。
巴彦保力格的父亲受家庭的熏陶,对四胡同样情有独钟。巴彦保力格3岁那年,父亲很是认真地为他制作一把小四胡,每每家庭聚会,他也像模像样地坐在叔叔、阿姨中间,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四胡的种子。
1974年,内蒙古自治区在呼和浩特举办全区文艺汇演,作为宣传队骨干的少年巴彦保力格备受关注,被多家文艺单位争抢。他最终加入了乌拉特中后旗乌兰牧骑。但仅仅两个月后,新环境还没有完全适应,他却无端地被乌兰牧骑除名。第一次遭遇人生的“厄运”,这对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巴彦保力格没有气馁,他苦练舞蹈,希望能闯出一片天。但乌兰牧骑艺术团团长的一席话让他大失所望:“这孩子跳舞一点儿前途都没有,还是学点乐器吧!”
跳舞没有前途,学乐器能行吗?巴彦保力格的两条腿像灌铅似的,沉得迈不动步。他在迷茫中苦苦寻找希望。他想到了四胡。
于是,他去找内蒙古广播艺术团德高望重的四胡演奏员孙良。年过花甲、多年拒收徒弟的老人见到他后,仿佛又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科尔沁草原,又回到了和巴彦保力格的祖父切磋四胡技艺的岁月。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绽开笑容,欣然将他收到门下。
追求艺术没有捷径。在孙良的悉心指点下,他闻鸡起舞、苦练本领,每天学拉四胡在12个小时以上。晚上躺在床上,双手又麻又胀,久久不能入睡。第二天再练,四胡握在手中能疼出一身冷汗。
巴彦保力格学徒刚两个多月,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悟性和灵性。孙良常说:“巴彦保力格是块儿好料儿,是颗好苗儿啊!”内蒙古资深音乐人布林也说:“孙良的弟子数以千计,但巴彦保力格是能够出神入化地把握大师演奏风格和技艺精髓的人。”
1975年8月,巴彦保力格加入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团,他的专业四胡演奏之路越走越宽:1976年,创作四胡独奏曲《欢乐的牧人》;1977年,演奏高难度的四胡曲目《民歌主题变奏曲》;1978年,参加内蒙古“三独”音乐会,演奏《美丽的春天》、《民歌主题变奏曲》,并获好评。在20多年的四胡演奏中,他先后为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内蒙古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录制近千首蒙古四胡乐曲。
任重道远 志在传承
曾几何时,在草原上拉四胡的人要比拉马头琴的人多,听四胡的人要比听马头琴的人多,而现在四胡却成为濒临消亡的艺术。作为四胡大师的嫡传弟子和四胡演奏队伍的领军人物,巴彦保力格在人们殷切的目光中感觉到,振兴和传承四胡文化的重任落到自己的肩上。
他在借鉴其它艺术门类传承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传播四胡艺术之门的一把钥匙——成立内蒙古四胡协会,把内蒙古四胡爱好者集合起来,用集体的智慧、集体的力量、集体的创造,唤起全社会对四胡的记忆、热爱和向往。
2005年11月25日,内蒙古四胡协会成立。成立大会上,一曲曲四胡乐曲赢得满堂彩。掌声、欢呼声告诉巴彦保力格,四胡有市场,四胡有希望!
2006年春节,52把四胡组成的演奏队伍第一次出现在内蒙古春节晚会上,就赢得广泛赞誉。一位观众打进热线电话说:“看到四胡强势出现在屏幕上,听到四胡那清泉般的音乐,我的心都要跳出来了,太激动了。”
2006年10月23日,历时半年多的“首届八省区蒙古四胡演奏大赛”落下帷幕,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八省区的500多名选手踊跃参赛。参赛的70多岁四胡老艺人劳斯尔说:“走入绝境的四胡艺术迎来了复苏振兴的好兆头。”内蒙古科右中旗旗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晶莹说:“四胡协会的成立和首届四胡电视大赛对科右中旗影响至深。2006年科右中旗四胡爱好者500多人,而现在已经突破了2000人。”
2007年春节,巴彦保力格在维也纳金色音乐大厅拉响四胡,让蒙古四胡名曲《乌力格尔主题随想曲》在音乐之都缭绕。这是蒙古四胡首次在维也纳演奏。
2008年4月30日,巴彦保力格四胡独奏音乐会在内蒙古电视台举行……
四胡作为一门艺术,至今正规教材为数不多,这是培养四胡人才不能回避的问题。受教育部委托,他正在牵头编写《四胡考级教程》,计划今年年底出版。
2010年,是四胡大师孙良诞辰100周年,他正在谋划“孙良杯•八省区蒙古四胡电视大赛”和编辑《孙良四胡经典曲目》的相关事宜……
巴彦保力格像一名昂扬奋进的战士,内心充满激情,他用四胡拉响了新时代的草原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