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海城大悲古寺2015年四月初八浴佛节法会报道
分类:动态 发布于:2015-05-25 20:40 点击: 4372015年5月25日,农历四月初八,是恭逢本师释迦牟尼佛诞辰的重要节日,亦名浴佛节。上午,浴佛法会在大悲古寺万人念佛堂前的广场隆重举行;下午在万人念佛堂举办了念佛法会,与此同时,在观音讲堂举办了“三皈五戒”传授仪式。来自四面八方的众多同修参加了此次盛会。
一、上午课程:佛法交流学习、浴佛法会
交流学习内容节录
1、浴佛节
1)浴佛节的来历
在2000多年前的古印度(现尼泊尔),有一个富庶的迦毗罗卫国,国王称为净饭王。净饭王仁慈和善,善理国政,只可惜多年没有子嗣。有一天,摩耶夫人梦见有一匹六牙白象进入她的身体,随后就有了身孕。当时的印度有一习俗,女子在生产之前要回到娘家去。摩耶夫人也在此时动身回家。当她走到蓝毗尼园婆罗树下时,生下了悉达多太子,也就是后来出家成道的佛陀。据《佛本行集经·树下诞生品》记载:“生已,无人扶持,即行四方,面行七步,步步举足,出大莲华。”这就是说,悉达多太子诞生不久,就面向四方各行走七步,每走一步,足下生出一朵莲花。并且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意思是说:“我乃是宇宙最尊贵的觉者,我将广度一切沉沦生死的众生。”,这一天适逢中国农历四月初八,即为佛诞日。佛陀降生时,园中百花齐放,天空出现九条龙,由龙口吐出香水为婴儿(佛陀)沐浴。因此各国各民族的佛教徒通常都以浴佛等方式纪念佛的诞辰。
备注:
有些人看到佛经上“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可能会说释迦牟尼佛太傲慢了,一出生下来,就天上天上,唯我独尊。
这句话里头“我”是大学问,“我”指的是什么?常乐我净的“我”,不是这个身体,禅宗里面所谓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那个“我”。那个“我”是谁?佛!学佛的同修对这个“我”一定要认识清楚,否则的话就变成傲慢了。
佛在大乘经上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谁的心想?我的心想,那才叫“我”。“我”在佛法里头有很深的意思,《佛学词典》里面讲八个我,通常我们讲两个,最重要的,“我”是主宰的意思。今天我能不能主宰?不能。我要能主宰,我身体健康,永远不生病,永远不老。能不能做到?做不到,可见得没有我。
世间人心目当中“我”这个概念,佛法里头不承认。第二个重要意思是自在。你的身心都不自在,受外面境界的干扰,所以没有我。佛法讲“我”是“真我”,不是世间人所说的“我”,真我是真能做主宰,真正得大自在。那个“我”是什么?那个“我”是自性,明心见性就把“我”找到了。
大乘教里面跟我们说,法身里头有我。法身里头有常乐我净,般若里面有常乐我净,解脱里头有常乐我净。法身、般若、解脱叫三德秘藏,自性本具的三德秘藏,这三种里头有真我、有真常,常是什么?永恒不变是常;有真乐,乐是什么?没有苦,三苦八苦决定没有;有净,净是清净,本自清净,一尘不染,就是常乐我净,这四种净德,自性里头本来就有的。
佛讲的是这个“我”,那真是“天下天上,唯我独尊”,这个“尊”是尊重。换句话说,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说的什么?就是讲的法身、般若、解脱,就是讲的常乐我净。这个三德秘藏你证得了,就成佛了。所以世尊一出生做这种示现。
2)如何浴佛?
《浴佛功德经》中提到:
1、以牛头栴檀、自檀、紫檀陈沉木,熏陆郁金香,龙脑香,零陵沉香等,放于干净的石上磨成泥状制作香水,放于干净的容器中。
2、以好的土做坛,可以方可以圆,大小皆可随之变化上置浴床中间安置佛像。
3、浴佛以其香汤沐浴,再以清水重沐,所用之水必须干净。
4、两指取香水自顶上灌,此水又称吉祥水。
5、手要轻,不要让净水溅出脚踩。
6、用软毛巾将佛像拭净,并烧好香,遍熏四方。
3)浴佛的意义
中国东汉时仅限于寺院举行,到魏晋南北朝时流传至民间。四月八日这一天是普天同庆,具有纪念性的日子。这一天佛陀诞生了,他的智慧,他的慈悲,使我们从无明和黑暗中见到了光明。我们在轮回中虚受轮转,妄见生灭,烦恼无尽,苦海茫茫。而佛陀大转法轮,为我们开示宇宙人生的真相,智慧的真理。我们要充满感恩。
其实,佛本来就是清净的,哪里需要洗浴呢?浴佛是在洗涤我们的尘垢,让自性显发,同证如来的清净法身。所以浴佛的意义,就不仅是洗浴太子圣像,而是洗涤我们内在身心的浊染。《浴佛偈》云:“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庄严功德海”,就是说我们用水灌浴佛时,要用虔诚的心,用清净香水灌浴,更重要的,是庆祝“净智庄严功德海”。同时,这又寄托了我们一份虔诚的期待,就是“五浊众生离尘垢,同证如来净法身”。如来身就是法身,如来的法身,清净身跟我们众生原为一体,众生本来就有佛性,与佛是平等的。浴佛是在提醒我们时时保持一颗清净心,庆祝浴佛节我们应观照自心是否清净,这才是最为重要的真义所在。
2、释迦牟尼佛简介
1)释迦牟尼佛名号的表法意义
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字也是表法的,佛的名号,是他在这个世间教学的,我们讲的宗旨,他在这地方他教什么,名号就是他所教的。你说佛教教什么?释迦牟尼。释迦是什么意思?仁慈的意思,翻作“能仁”,他能够仁慈。实际上对待我们今天的社会,我们这个社会的这些众生缺乏的就是仁慈,没有爱心,不但不爱人,连自己都不爱。所以爱人不容易,自爱才能爱人,自己对自己都不爱,怎么会去爱人?所以佛在这个世间教学教什么?就是教仁慈。释迦就是仁慈的意思,教导我们对别人,要有爱心、要有慈悲心,大慈大悲对待一切众生,他教这个,这是佛法教学的内容。对自己呢?对自己是牟尼。这都是印度话,古印度话,牟尼是什么意思?牟尼翻作“寂静”。牟尼是心地清净、心地平等、心地觉而不迷,这就是牟尼的意思,你看这名字多好。释迦牟尼佛教我们什么?教我们自己要清净平等正觉,教我们要以大慈大悲对待一切众生,这就是佛陀教育,教什么?就教这个。所以教学的宗旨在名号上。
2)释迦牟尼佛的出家因缘
有一次,太子静静的端坐的閰浮树下,生死、起灭、无常转变的道理,像海潮一样的在太子的心中起伏,他想:“世间实在是一个苦的地方,人之一生是有限的时间,可是一般人都不明白这无常转变的道理,终日拼着命来营求生活,这真是最大的悲哀!见到别人的老病死也知道可怖,但不了知自己生命的短暂、不知道惊惧。呵!这就是人生的大患!我不能像世间的常人一样,我要战胜这骗人的青春健壮,我要征服恐怖的老病死,我更不让世间上的人,永远这样受苦。
现在我急需要的是求得解脱这些的道理。”
太子正在思惟的时候,忽见前面有一个沙门向他走来,太子赶快的站起来迎接,并很恭敬的问道:
“请问你,你是什么人?你为什么要穿与众不同的服装呢?”
“呵!你要问我这个吗?我告诉你,我是离开家庭束缚的沙门。我厌离老病死的苦恼,我为了要求得自由解脱的大道。众生,没有人能免除老病死,没有人能逃脱瞬息万变的无常,因此,我才出家来做沙门。我没有什么可以忧愁,也没有什么可以欢喜。我的希望只是能够获得不生也不灭,达到冤亲平等的境地!”
“我,没有财欲也没有色欲,终日隐居在山林寂静的地方,断绝世间名利的关系,没有“我”的观念,也没有‘我所有’的东西,没有净秽的选择,也没有好丑的分别,在市镇或村庄上乞食,滋养这假合的色身。”
“遇到别人有苦难的时候,我就设法为他解救,我没有希望别人报酬的心理,更没有求功德的念头。我只觉得众生的苦恼都应该让我一个人承受,我不努力去解救生死大海中的众生还有谁呢?”
太子听了沙门的话后,满心欢喜的说道:
“我也是和你一样的思想,远离一切欲念,寻求解脱的境界。同时,我也有救度众生的愿力,只是我还没有懂得怎样去做,今天幸而遇到你,我仿佛见到黑暗的世间上一盏明亮的灯光!”
太子说罢,再看沙门,沙门忽然不知跑到哪儿去了!
太子即刻立定坚决的志愿,恳求父王允许他出家。
净饭大王希望太子继承王位,并不允许他出家。
太子很恭敬的向父王禀白道:
“如果现在父王能保证满足我的四个愿望,我也可以考虑不去出家。这四个愿望就是:第一、没有衰老的现象,第二、没有疾病的痛苦,第三、没有死亡的恐怖,第四、所有的东西不损不灭!”
太子很有礼貌而又沉重的又道:
“这四点愿望如果没有人保证,请父王还是听许我的出家吧!让我自己去成就这四点愿望。”
“我此刻,好像住在一个被火烧起来的房子里,我必须要走出这个房子,寻求一个安稳的地方。聚必有散,会必有离,这是最普通的道理。世界上无论什么人,用合理的方法生活也得要死,用不合理的方法生活也是要死。死,人生毕竟是不能免的。那又为什么不在合理的生活中去寻求解脱呢?”
净饭大王已经知道太子的心不可回转,他只有尽力的想出种种的方法来留他。他想,这个时候跟他讲话是无益的,只有再增加更多娇美的宫女,添置更多悦耳的乐器,引诱太子的心。除此,他又令人日夜防卫,阻止太子的出家;国中诸大臣,也常到太子的宫中,劝他接受父王之命,预备嗣位的大典。
太子在宫中辟了一间静室,很少去看望耶输陀罗和罗侯罗,而耶输陀罗也因为初生爱子,所以她的时间和乐趣,大都集中在罗侯罗的身上,总以为夫君忙着国事,无暇进入她的宫门。
宫中的宫女,奉国王的命令,一时一刻都不肯离开太子的周围,但长时间的演奏,终于是疲倦了。有一天夜中,她们因为整日辛劳,不觉都昏迷的睡去,容颜上的脂粉涂得已不均匀,身体上呈现出种种的丑态,有的是仰天而卧,有的是卷曲睡眠,乐器散乱在她们的身旁,璎珞像锁链似的掉了下来,和着装饰的衣裳而眠的像捆缚在她们身体上的绳索,抱着琴瑟而卧的像刚被处决的囚犯,有的依着墙睡去的像杀人的弓箭挂在墙上,有的伏在桌上而眠的像是上了绞刑,有的流着涕涎,有的发出鼾鼻,有的合眼开口,有的磨着牙齿,千姿万态,实在是极尽了丑陋!
太子沉默的看了一会,感叹不已!他的心中不觉油然的生起一个念头:
“这一切世事是这样的虚假,我不能再有一刻的踌躇,我要赶快离开这里去寻求解脱的地方!”
太子即时下了坚定的决心,他望了睡着的耶输陀罗及罗侯罗最后的一眼,就经过沉睡着的宫女身旁,轻轻的走向车匿住的地方。跨上了马,马鞭一扬,出城了。
3)释迦牟尼佛一生教学
因为印度在那个时候宗教很多,佛陀当时很羡慕宗教修行人那种生活。所以十九岁离开家庭后,佛门讲出去参学,也就是说寻师访道。印度当时宗教里面的大德、学术界的高人,他都亲近过,都向他们学习过。到三十岁学了十二年,古印度这些宗教、哲学他全都学习了,四禅八定他也修成功了,感觉得再没地方学了,所以在恒河边上,找一棵大树底下入定,把十二年所学的也放下。这放下就是放下所知障,他学的东西是所知障。这一放下,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世间人称他为成佛,成佛就是成就圆满的觉悟。从这一天开始,他就教学。六道怎么来的,宇宙怎么来的,万物怎么来的,生命怎么来的,我从哪里来的,全搞清楚了,一丝毫疑惑都没有,开始教学。从三十岁开悟就开始,七十九岁圆寂,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
三、下午课程:念佛法会、“三皈五戒”传授仪式
(一)念佛法会(地点:万人念佛堂)
娑婆跟极乐是哪来的?万缘放下,心地清净就是极乐世界;还有一丝一毫牵挂就是娑婆世界。为什么念佛不离心呢?心念阿弥陀佛,一切缘都断了,心跟性相应,心性清净了就是极乐世界;心跟尘相应就是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是执着、妄想、分别,有染污就是娑婆世界,就是你一个体作用造的,“觉”跟“迷”造的。
学佛要明理,认识本体,本体就叫理体,理体本来清净。什么是染污呢?我喜欢你,我就老念着你,老想着你,你这个相就障碍我了,我想着你这个相,然后我就生障碍,这就是娑婆;什么叫极乐呢?自性里本来没有你这个相,看到你这个相我也不执着你这个相,我知道我本来清净,回归本性清净,这就是极乐。极乐叫净土,娑婆跟极乐是一念之间,一念迷就是娑婆,一念觉就是极乐,往生极乐世界就跟你回家一样。我们念头一转,心跟性相应就是极乐,心跟尘相应,就是娑婆;娑婆代表烦恼,极乐代表清净;你自性起作用清净就是极乐,自性起作用染污,造烦恼了就是娑婆。你心不清净没有办法生极乐,你心清净了就在极乐,还往哪去生极乐呢?“唯心即净土,自性本弥陀”,自性就是弥陀,还哪找弥陀去呢?成佛不是很难,念净就是国土净,念觉就是佛。
(二)“三皈五戒”传授仪式(地点:观音讲堂)
在传授“三皈五戒”仪式之前,应同修至诚祈请,大悲古寺教授师上度下一法师为现场800多同修开示了“三皈五戒”的真义。法会现场庄严殊胜,信众合掌礼拜,悉心聆听,认真受皈。三皈结束后,还有不少信众发心求受五戒,参加授戒仪式。前来受三皈五戒的男女信众,都法喜充满。大悲古寺秉承戒律,每年定期举行数次“三皈五戒”传授法会,如法传授“三皈五戒”,以期众生获正法善利,得究竟解脱与自在。
附:大悲古寺为净土念佛道场,所有法会、佛事、经书法宝、食宿均为免费。大悲古寺出家师父持不捉金钱戒,依佛陀之教戒、如理如法行持,绝不攀缘、不化缘,更不会以任何名义集资、敛财或收取任何费用。
愿以此功德,回向世界和平,灾难消除,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回向正法久住,佛日增辉,人心向善,德满人寰;四生六道,九幽十类,离苦得乐,速生净土。
标签:2015大悲古寺三时系念三皈五戒浴佛节法会本文分类:动态本文链接:http://www.dabeigusi.com/2015yufojiefahuibaoda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