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假山艺术 古典园林艺术的哲学

摘要:“山者,天地之骨也”,自古以来人们对山石就有着特殊的崇拜。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造园普遍使用叠石假山,叠石技艺精湛,成就极高,形成了特有的造山艺术。它是中国园林艺术中无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园林 假山 叠山置石 艺术

一、从敬畏到改造

千万年之前,人类对山川崩决,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不理解和不可抗拒,进而它他们产生了畏惧和神秘感。当这一切让他们处于迷茫的时候,以系列的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就诞生了,他们将自然现象神话,从而孕育了自然崇拜。而山岳崇拜是自然崇拜中最基本最普遍的。在古文记载中山岳是盘古四肢所化。《礼记·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把山岳之上的云雾视为神灵在呼风唤雨,把山作为祈求风调雨顺的象征。中国文化在儒释道三家的影响下,对自然的崇拜更贴近于自身。从单纯的自然崇拜到模仿自然、顺应自然。“变城市为山林,移飞来峰于平地”将自然山林之乐浓缩于一偶之间。

从帝王将相宫苑到宅第、寺观园林,中国古典园林几乎无园不石、无石不园、无石不奇。石也被赋予了特殊的感情。假山成了园林艺术的精粹。苑囿中的假山堆造是秦汉开始的,秦时“作长池,理渭水,筑土蓬莱山”。盛唐之后,叠山置石的风格转为浪漫并富于夸张。宋徽宗大兴花石纲建艮岳。假山艺术亦从秦时的山岗式造型,转变为“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地步。在大批文人墨客的渲染下,园林中叠山艺术渐渐为人所熟知。“言有尽而意无穷”,先后出现了“半亩园”、“勺园”。具为典型的江南私家园林假山以玲珑剔透、清奇古怪为特点,达到了新的高峰。

二、假山艺术的哲学和文化内涵

古典园林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颇深,作为决定一园之成败的假山亦首当其冲。兼顾了深厚的哲学内涵和文化底蕴。

在中国哲学史上,从根本上说,儒家思想是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混乱中建立秩序的理论。这种具有严格空间秩序的设计手法,也深深的影响到了古典园林,尤其是皇家园林和部分寺庙园林,如艮岳、琼华岛等。中国古典文人园林一方面借题寓意超凡出世,另一方对园林景观却有特殊的要求。因为古典文人园林寄托了他们强烈的社会情感,这种对社会依赖的感情,导致了园林设计还寓含着深厚的社会意义。
禅宗思想,遵守佛教中“空”的理念,追求无我平静的精神境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无常和虚幻的,假山艺术也恰好表达了佛教的虚空和静寂,给园林渲染了禅的气氛,引起人的禅思。因此在这样假山灵翼的古典园林中生活,既能获得心灵上的平静,又有助于接近“空”的境界。这样生活在园林中的禅宗信仰者,既求得了精神的解放,又达到了归依佛教之目的。如:狮子林有记载“蓄湖石多作狻猊状,寺有卧云室,立学堂前列奇峰怪石,突兀嵌空,俯仰万变。取佛书狮子座名之,因佛陀说法,称狮子吼,其座谓狮子座。故卧云室旁狮形,巨石形态飞动,以显示为佛陀说法之处,故称狮子林。”

道家哲学则直接影响了中国传统造园的堆山砌石技法。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没有规整的山体,取而代之的是自然的原始的布局方式。在设计假山的堆叠时完全是无规则的自然布局,山有朝揖之势、石有微茫之静,体现出峰回路转、千丘万壑的自然风光。古典园林假山源自自然却高于自然。“道法自然”是道家哲学的核心,道家的思想方法和对世界本质的理解,正是建立在“道法自然”这一观念之上。古典园林设计的目标,就是将个人的情感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在超越世俗的水平上享受自然之美。这一审美方式反映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即对世界万物给予应有的尊重。

三、假山艺术的意境美

中国美学,特别注重表达意境,并且同样的意境可以用不同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诗、词、曲、画、乐 都有他们各自所表达的意境。境是观景者所体会到的思想,是无形的、无限的,无比例、无尺度的,由景物而产生的想象空间。如“登陟寒山道,寒山路不穷。溪长石磊磊,涧阔草蒙蒙。 苔滑非关雨,松鸣不假风。 谁能超世界,共坐白云中。”便是这两种空间相互关系的最好体现。景是实在的,而境是精神的。

古典园林中帝王宫苑假山的营造追求“仙山琼宇”的境界,艮岳有记载说“山上奇峰怪石林立,千岩万壑,古木异卉。······其洞中皆筑以雄黄及卢甘石······卢甘石则天阴也,能云雾,如至深山琼谷”。可见,天阴雨湿之时,假山所弥漫的烟云缥缈、宛若仙境的特殊效果。许多私家园林他们大多是文人的宅第,或是文人参与建造。在他们的构思当中已经将园林的意境与他们的诗文画意联系起来了。幽远、虚静是共同说要表达的东西。幽远,在中国艺术语言里面含有一种深远、寂寞、超群脱世的境界。幽远是人们心里活动的远近,也是他们精神所达到的境界,意境与境界相互阐释,相互统一,寄托了古人的追求宁静,脱俗,恬淡的人生哲学。“虚静”的境界首先要使人的精神静下来,排除来自外界的一切干扰和私心杂念,使心胸能容纳万物,即达到“胸中廓然无一物”的心境。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假山艺术 古典园林艺术的哲学
  假山艺术的意境,是比直观看到的山石更为深刻、更为高级的审美范畴。它体现了造园者对艺术的理解,并通过精彩的造山技艺触动游人,使游人感悟到造园者所赋予山石的思想内涵。造园者的情怀、个性和文化内涵都凝聚在山石中,体现在与园林的整个空间环境和谐统一当中。也就是通过眼前的具体景象,暗示更为深广的幽美境界,是“景有尽而意无穷”。这便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之精髓。假山艺术便是这境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意境是假山营造中的核心,也是假山艺术为何千年而不朽的原因。

四、假山艺术的艺术价值

 艺术价值就是艺术层次。匠师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假山的艺术层次。艺术层次的差异,用价值衡量,就叫艺术价值。

  明末清初,造园工匠的精湛技巧逐渐受到社会上的重视,涌现出了一部分能诗擅画的叠石名家。张南桓所叠之山,以土为岗,点缀数石,全体飞动,苍然不群。他提出“曲岸回沙”、“平冈小坂”的手法,创造出“若似乎处大山之麓,截溪断谷,私此数石为吾也”的效果。

另一位著名的专业的造园家计成,主张要有深远如画的意境,余情不尽得丘壑,倡导土山带石的造山手法,以真山的意境来堆假山,追求“有真为假,做假成真”的艺术效果。他的著作《园冶》讲述了江南园林堆山的施工和构图手法及意境的创造等,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理论著作。李渔主张叠石要“贵自然”赞成计成倡导的土石带山的造山手法。他擅长土山带式法,既省人工有减物力,又便于种树和石浑然一体。达到混假山于真山之中的效果。

于此还有许多名家提出了相当独到的造山手法。山石在历代人们的审美过程中,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沉淀了历史的精华。今儿观之,仍然能使我们产生各种意境联想。

五、总结

假山艺术作为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千年的文化沉淀,传统假山的优秀作品,保留下来的极少。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的我们应该保护古典园林,继承和发展其艺术成就,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汇于新园林当中。探索和构建新园林假山的艺术理论体系,使用新材料和新技术,不断在传统假山的基础上创新。再次给假山艺术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创造辉煌。

参考资料:

《中国园林假山》中国工业出版社毛培林 朱志红 编著

《中国古园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罗哲文编著

《弦外之音——中国建筑园林文化象征》 四川人民出版社 居阅时 编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33067.html

更多阅读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假山艺术 古典园林艺术的哲学

摘要:“山者,天地之骨也”,自古以来人们对山石就有着特殊的崇拜。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造园普遍使用叠石假山,叠石技艺精湛,成就极高,形成了特有的造山艺术。它是中国园林艺术中无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园林 假山 叠山置石 艺术一

浅谈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浅谈边城悲剧色彩

浅谈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爱情悲剧的必然性[摘 要]《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四个传说流传了四对有情人的爱情悲剧。现在,究其原因,我们控诉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封建统治者。其实不然,放

浅谈复古摩托车改造中的鼓刹轮毂 摩托车后鼓刹改碟刹

与现在流行的服装、音乐文化一样,复古文化现在也走进了改装摩托车领域。与原来的追求性能的改装有点不一样,现在整体的腔调感更为大家所接受。这其实是成熟的表现,摩托车追求速度,结果只有一个大家都懂的后果。这个和老美那边流行的哈雷

李树浩:实话实说——浅谈中国电视台

·李树浩/时事评论/2011.4.22/14:30/2560字///·实话实说——浅谈中国电视台相对来说,我对凤凰卫视还是持肯定态度的。尽管凤凰在主旋律上偏袒中共,很多报道仍不够客观真实,但是较之于国内卫视小姐式的做法,凤凰还是有原则的,即凤凰媒

声明:《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假山艺术 古典园林艺术的哲学》为网友一步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