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宇宙形成观 佛教宇宙观

先给经验主义与唯理主义者几句话,不然他们不会往下看本文.

“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 -- 孙中山

“完美的宗教应该是宇宙性的,它超越了一个人格化的神,扬弃了死板的信条教义及宗教理论,涵盖著整个自然与精神,它应该是建基於对万有的体会而生起的宗教意识,将自然与精神结合成一个有意义的统一体,佛教就正符合这些条件。”-- 爱因斯坦

“如果有一个能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共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 爱因斯坦.

关于宇宙原型一位古人早说过,至今没有和现今发现的结果相违背、而且超过现在的发现。

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楞严经》等经典有宇宙原型详尽论述。

《楞严经卷四》“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时空论;后来,“世界”成了一个偏义复词,仅含空间的意思;《易经》也有时空概念,其后天派著作《龟书图》和《洛书》载:上下四方之谓宇,古往今来之谓宙",但现在老百姓常说宇宙对也偏于空间,约等于"星际")

《涅盘经卷十四》(偈语)“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运动论,佛家认为世间事物都是“变易法”,有生必有死,有成必有毁,有合必有离……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东西。《易经》"天行健"也说明了天道运行不息,变幻莫测,唯有知变而应变)而且佛家认为对于肉眼凡胎的六道众生,感受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比如甲看是红色,乙看是绿色,人看是衣服和皮肤,X光看到的是骨头架子,蚊子感受红外线,鸽子感受地磁,海豚和蝙蝠感受超声波,对于感受地磁,鸽子比人聪明,人能知道鸽子能感受地磁,鸽子知道人有时人会喂它,等等现象,等等规律,等等时空境界,能感受到的就聪明,不能感受到就愚笨;对人是可知的,对猪是摸不清的。对人叫布朗运动,对佛则"真空妙有,实相圆明",如果你笨,你就会感到"无常",很难理解的是连“聪明”与“笨”只是人理解的一种境界,不只是否有更高的境界。)

《集论四卷》(第二页) 千中千界,总名第三大千世界。(空间论)

《释氏要览·界趣》。"佛经中说,以须弥山为中心,在同一日月照耀下的四大洲及其中的七山八海,称为一个世界。积一千个世界,为“小千世界”;积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积一千个“中千世界”,即为“大千世界”。“以三积千故,名三千大千世界。"(对此有几种类似解释,只取其一:宇宙本无中心、本无边际。见《华严经》,无奈暂借须弥山为中心;佛教认为一个太阳系为一小世界,我们的小世界名“娑婆世界”,一千个小世界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一大千世界是相等于一千的三次方(10003,相等於十亿)的小世界(太阳系),所以亦叫三千大千世界。佛教认为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刹国土。)

《华严经》第八、第九、第十三卷,即华藏世界品更是专门、详尽地给我们讲述了无限宇宙之构成。"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光明照耀...,(一至二十)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佛号:毗卢遮那如来,此上过...名:...","诸佛子!此遍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有如是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广大世界,各各所依住,各各形状,各各体性,各各方面,各各趣入,各各庄严,各各分齐,各各行列,各各无差别,各各力加持,周匝围绕。"(经中指出,在我们这个无边的世界中有世界名为‘普照十方世界种’,上持二十重华藏世界,即有二十层结构,其中第十三层共包括十三个佛刹微尘数的世界在内,我们现在的娑婆世界以及西方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皆是这第十三层之中的一尘而已。如是在‘普照十方世界种’周围还有‘无垢世界种’、‘因陀种’、‘法界种’、‘广大种’、‘善建种’、‘恒出种’等等无边无际的世界种,一一种上,各有二十重华藏世界次第安立,这么许多的世界,佛陀都能叫出名字来,实在不可思议。而且这些世界形状各异,层层都是成螺旋或环状排列的。)

《大般若经初品放光》说:‘世尊从三昧起,以天眼观世界……出大光明,遍照三千世界,从三大千世界,遍照东方如恒河沙等诸世界,南、西、北、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大般若经初品现身》说:‘……此三千大千世界皆作金色,及十万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亦皆如是……’

《阿含经·起世经》:‘……如一日月所行之处,照四天下,如是等类,四天世界,有千日月所照之处,此则名为一千世界,诸比丘,千世界中,千月千日,千须弥山王,……千三十三天,千夜摩天……,此千世界,犹如周罗,名小千界。诸比丘,你所周罗一千世界是名称二中千世界。如此称二中千世界,以为一数,复满千界是名三千大千世界。诸比丘,上三千大千世界,同时成立,同时成已而复散坏,同时坏已而复还立,同时立已而得安住,如是世界,周遍烧已名为散坏,周遍起已,名为成立,周遍住已,名为安住,是为无畏一佛刹土……’

《阿含经·大楼炭经》卷一阎浮利品第一:‘……如一日月,旋照四天下时,尔所四千天下四界,有千日月,有千须弥山,有四千天下,四千大海水,四千大龙宫,四千大恶道,四千大金翅鸟,四千恶道,七千种大树,八千种大山,万种种大犁尼,是名一小千世界,……是名三千世界,悉烧成坏,是为一佛刹。’

《阿含经》‘佛告诸比丘……,有众生二足,四足,众多足者,有色、无色、有想、无想……。’

《华严经》‘世界之初,先成虚空,再成无色界,次成色界,再次成欲界。’

《楞严经卷三》"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性。阿难,若此邻虚,析成虚空,当知虚空出生色相"(佛在说法那时候科学上还没有原子、分子、质子、中子、电子、夸克等名词,所以他只有以「邻虚尘」「色边际相」等名词来表示,物质小到不能再小叫"邻虚尘",古印度人对数字很模糊,所谓“三”,“七”,“十”,“不可说”等表示很多,七分所成表示往下分很多级层直到分的不能再分,暂借名虚空)

《楞严经》 "性色真空性空真色" (强调上边说的"虚空",空不是说物质是没有的,而是说物质具 "空"性,何以故?所谓茶杯,即非茶杯,是名茶杯,泡茶是茶杯,现盛酒叫酒杯,无非是圆筒状瓷器,借名"茶杯",所谓瓷,即非瓷,是名瓷,无非是氢氧铝矽,所谓氢氧铝矽,无非原子核和电子...参见一个公式:所谓Ⅹ者,即非Ⅹ,是名Ⅹ--《金刚经》,道教也认同这一点--《道经》第一章;这里告诉我们,不要将观察到Ⅹ其性定死,当知Ⅹ不是宇宙中的基本物质,在不同时空中Ⅹ会变化或消失,强掉一点,佛教对变化讲的很严格,佛主观察到一切都在动变之中,连绵不息,只要一变化,就不是以前的境界,比如说到Ⅹ时,Ⅹ已经变化,已经不是Ⅹ了,从迟钝的人来看Ⅹ还是Ⅹ,并且执著Ⅹ实有并继续存在,从而不能及时采取应变措施,见《金刚经》中“三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说现在,现在已经过去。此处极易使人误会,故强调,“三心不可得”不是教人不总结过去的经验,不是现在可以不做事情,不是不为将来做出科学灵活能应变的计划)

佛教多部经典说到物质的性质--由虚空产生的“地水火风”四大,所以有四大皆空之说。

地:固态,坚实,支持万物

水:液态,湿性,收摄万物

佛教的宇宙形成观 佛教宇宙观
火:能动,性暖,调熟万物

风:位动,自旋,生长万物

佛经研究科学不像近代科学,一味的去研究物质世界,而是研究意识与意识,意识与物质,物质与物质。

目前科学发展有了新起点,这样很好比如“双盲实验”这就把人的意识与物质联系上了,有点入佛之道了。

强调:佛教以佛所说为教,佛弟子所说为宗,宗为教的分派,合称宗教。而到了现代,所谓宗教是泛指对神道的信仰。很多人都这样误解佛教。

佛经中关于宇宙原型都是佛陀用佛眼,佛智,观察出来的,一部分现在科学已经证实,还有更多有待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佛家讲善根与缘

善根就是某个众生拥有的心态:容纳万物,不分别,不排斥,一切随缘。

缘就是条件具足,时机成熟。(小树因缘生长成大树,其缘就是阳光、雨露、土壤,若干年没有被吹折、砍伐等毁灭性破环)

没有善根,就不要谈科学

没有善根,就难以包容更多事物,思考问题处于狭隘或单一的角度,推理过程建立在已知或经验上。要知道,人是永远也无法透测宇宙的,现很多人喜欢用科学解释一些现象,他们的解释是幼稚,甚至连科学的基本含义都不知道,实际上就是迷信(科学),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用科学的态度研究问题,现今很多成名大科学家也未必明白,爱因斯坦晚年方有所悟。推荐大家看看佛学典籍里的《成唯识论》,看懂这本书就会端正科学态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33070.html

更多阅读

优雅的宇宙.科教片 优雅的宇宙 下载

优雅的宇宙剧情介绍由琪琪布电影网搜集于互联网,是由等领衔主演,只要讲述了美国波士顿公共电视公司大制作《优雅的宇宙》-物理理论统一和弦理论的探索美国波士顿公共电视公司制作了一系列颇负盛名的NOVA科学电视节目,内容包含考古、地

星际之门-3我的宇宙和空间飞行器超光速原理3 星际战甲飞行器

空间飞行器超光速原理在前面介绍的我的宇宙史时,有介绍到一点:在宇宙大爆炸的前后一段时间里,光子的速度远比现在的光子的速度快。其中主要原因是背景空间的能场(也可能是U惯性系能场)比现在的背景空间的能场高『如果用宇宙常数解释,就是

霍金的宇宙世界 霍金的宇宙世界6

《走进霍金的宇宙世界》第4集:揭开万物之迷(下)《走进霍金的宇宙世界》第4集:揭开万物之迷(下)阅102转11评0公众公开14-10-19 09:59走进霍金的宇宙世界1—6集(高清视频)走进霍金的宇宙世界1—6集(高清视频)走进霍金的宇宙世界1—6集。走进霍金

总星系——人类观测所及的“我们的宇宙” 可观测宇宙半径

总星系——人类观测所及的“我们的宇宙”“总星系”一词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原意是说,总星系是一个比星系更高一级的天体层次系统,它的尺度可能小于、等于或大于观测所及的宇宙部分。其含义并不十分准确,因为至今对宇宙和总星系的关

声明:《佛教的宇宙形成观 佛教宇宙观》为网友十年戎马心孤单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