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拉贝是一个普通的人,他所做的事让我感慨。
一个冬日的早晨,怀着敬慕的心情,我来到与南京大学一墙之隔的约翰·拉贝故居,零距离寻访这个德国人在南京的那个特殊年月里,用生命做出的一个非常正确的事情。
“把世界还给人,把人归还自己”,这一人道主义的精髓,沐浴、净化了无数的魂魄,也铸造了拉贝的人生观。约翰·拉贝,1882年11月23日出生于德国汉堡。他早年丧父,因此初中毕业就离开了学校,先后在汉堡当土工和非洲东南部的葡萄牙殖民地莫桑比克一家英国公司工作,1906年离开非洲回国。1930年11月,拉贝被西门子上海总部任命为南京代表处负责人,入住小粉桥1号。
1937年日军向南京进攻前夕,他被推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古城金陵陷入黑色恐怖深渊。拉被利用自己的纳粹党身份,在自己的住宅收容了600多名中国难民,在他负责的不足4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内,他和他领导的十多位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成员,拯救了25万中国人的生命;他还在租住的小粉桥1号楼内,写下了著名的《拉贝日记》。
1938年春,拉贝回到德国后,在柏林多次公开发表演讲,揭露日军在南京的疯狂暴行,遭到盖世太保的迫害。二战结束后,拉贝已是63岁的老人,由于他纳粹党员身份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全家六口生活没有任何来源。在他最消沉的日子里,南京人民没有忘记这位善良正直的老人。1948年,当南京人民得知拉贝老人生活窘困时,南京市参议会成立了救助拉贝劝募委员会,很快将募集的2000美元汇给拉贝。南京市长沈怡又在瑞士购奶粉、香肠、茶叶、牛肉等食品寄交拉贝。此后,南京各界决定从6月份起,按月寄赠食物一包,以表示南京市民对其由衷的感谢。拉贝两次复函,表示南京人民的友好支援使他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1950年,拉贝因中风在柏林去世。
直到半个世纪后的1996年,这位“中国的辛德勒”才从历史的迷雾中向我们走来,他的日记被公诸于世,他在南京小粉桥1号的故居被确认。他当年拯救的难民纷纷一吐肺腑之言,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现在,他的故居又成为弘扬人道主义,倡导世界和平的场所,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这位和平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