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一下伤寒和沙门氏菌感染
发热常见于病毒感染(如感冒)、败血症、尿路感染、结核、菌痢、婴幼儿腹泻、各种疟疾、斑疹伤寒、钓端螺旋体病等,而夏秋季持续发病一定要考虑到沙门氏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等。近十多年来,虽然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仍需要引起家长和儿科医师的重视。
◆伤寒(肠热病)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本病呈持续菌血症状态,单核巨噬细胞受累,回肠远端微小脓肿并有溃疡形成。
◆夏秋季发病为主,有时可有流行病学资料。◆患病者和带菌者为传染源,通过粪便、小便-污水食物-苍蝇蟑螂等传播。所以要严防病从口入。◆传染性最大约2%-5%持续排菌3个月以上(慢性带菌),以胆囊带菌为多见。◆感染后潜伏期7-10天左右,病程2-4周或更长。◆病后可获持久性免疫。
◆典型伤寒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热1-2周(稽留热为主),相对缓脉(体温升高1℃,脉博每分增加<15-20次),消化道表现(腹部不适),神经系统中毒症状(淡漠、迟纯、甚至谵妄),肝脾肿大(重者肝功异常及出现黄疸),白细胞减少(总数及中性下降,嗜酸球减少或消失情况可判断病情状况),部分病人有玫瑰疹(病程1周后)、汗疹(白痱,多见于出汗者)。◆副伤寒甲易复发,副伤寒乙多见胃肠炎症状,副伤寒丙常见败血症型和胃肠炎型。◆有普通型、轻型、迁延型、消遥型、暴发型。◆小儿伤寒不典型,学龄儿多轻型。◆并发症常见肠出血、肠穿孔、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以及肺炎、胆囊炎、中毒性脑炎等。
◆伤寒杆菌等沙门氏菌群均具有菌体表面(O)抗原,鞭毛(H)抗原,表面(Vi)抗原,三种抗原均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病程2-4周中作肥达(Widal)反应即伤寒血清凝集试验有论断价值,重复检查效价增高。其阳性反应可持续数月以上。O抗体增高(>1:80)为全部沙门菌感染的共同性标志,其具体是哪一种沙门氏细菌,要靠H(伤寒杆菌)、A(副伤寒甲杆菌)、B(副伤寒乙杆菌)、C(副伤寒丙杆菌)等鞭毛抗体是哪一种效价特异性增高(>1:80)来决定。O抗体不增高,只是鞭毛抗体增高,提示病程过早、或有伤寒副伤寒预防接种史,或有沙门氏菌感染病史,或其他发热性重症。◆另外,确诊要靠细菌培养。1周内早期血培养及全病程骨髓培养阳性率高,3-4周后大便小便培养阳性率方增高(6周后下降)。检出率较高的沙门氏菌有A群(血清型)-副伤寒甲等菌;B群(血清型)-副伤寒乙、鼠伤寒、马流产儿、德比等菌;C1群(血清型)-副伤寒丙、猪霍乱、汤普逊、波茨坦、婴儿等菌;C2群(血清型)-新港、纽波特、病牛S曼哈顿、慕尼黒等菌;D群(血清型)-伤寒、肠炎、仙台、鸡、都柏林等菌;E1群2群4群-略。其中最主要的沙门氏菌感染有伤寒杆菌、副伤寒甲杆菌、副伤寒乙杆菌、副伤寒丙杆菌、鼠伤寒杆菌、猪霍乱杆菌、肠炎杆菌感染。◆Vi抗体检测用于慢性带菌者的检查。
◆治疗以喹诺酮类药物(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依诺沙星等)为首选,疗程14天,疗程不够易复燃或复发。儿童用法遵医嘱,要慎用多观察,但未列入禁忌。◆其他氯霉素(儿童用法遵医嘱多观察,体温控制后剂量减半,维持14天)、◆氨苄青霉素(小儿100-150mg/kg·d)及现代强大的◆2-3代头孢类广谱抗生素(如头孢三嗪小儿100mg/kg·d,头孢噻肟100-150mg/kg·d,疗程均为14天或以上)等。其他为支持疗法,对症处理,并发症相关治疗(如肠出血强调禁食、卧床、酌情输血,肠穿孔强调禁食、胃肠减压、必要时手术,中毒性心肌炎强调卧床和皮质激素治疗等)。◆对急性期病儿应予隔离,恢复期病人或慢性带菌者应暂时调离饮食或幼托工作。
(圈子恭喜加精通知,我将在评论中善意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