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的感觉,是感叹。感叹一个曾极度辉煌的豪门世家走向没落、衰败的凄凉;感叹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人世变迁所带来的无奈;感叹一份山盟海誓、生死相依的爱情竟如此收场;感叹剧中一切意料之外但又情理之中的变化……
最后一集中,出现了好多回忆往事的镜头。金铨刚上任总理时,家里门庭若市。全家人跟随在金总理身后,迎接来祝贺的宾朋。大厅里灯火辉煌,全家人笑容满面。周围是一派欢乐的气氛。镜头突然拉回到现在,金夫人独自站在昏暗、冷清的大厅中,看着周围的空空荡荡,怎能不让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正如她说过的,金家在她这一辈人的手里,断了。但仔细想想。自金铨上任总理,家里的少爷们毫无顾忌地挥霍无度,真正关心政治的又寥寥无几。这一点,燕西就是很好的体现。所以,衰落或许是必然的。
说到燕西,就不能不说清秋。因为燕西与清秋的这段爱情,应是贯穿全剧的一根主线。(这一点,就如《红楼梦》一样。借助一段凄婉的爱情,来写一个大家庭由繁荣走向没落的过程。)夜晚的偶遇,使燕西被清秋的端庄、清纯、素雅、礼貌所打动。以后的接触,又使其被的清秋才气所吸引。他费劲周折,想尽一切办法——租清秋家隔壁的房子住、建诗社、到学校任教、在胡同里等待、使木栏上开满百合……最后,终于使清秋接受了他,开始了幸福的婚姻生活。当然,中间并不是一帆风顺,比如欧阳于坚,比如白秀珠。
而说到这份爱,秀珠确实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人物。因为,即使欧阳于坚真心喜欢着清秋,似乎对这份爱产生了威胁,但最终他还是走了。但秀珠,这个刁蛮、任性的富家小姐,追求燕西未果,即使得知了燕西已与清秋结婚,但始终不肯罢休。在踏上去日本的火车那集中,秀珠从窗口对着车站上的燕西,喊出了心底的话:“燕西,我恨你!燕西,我爱你!”秀珠是很爱燕西的,但她也恨燕西不爱自己。她就这样,怀着爱与恨去了日本。在这样的感情折磨下,也就注定秀珠回来时,所扮演的角色,是个复仇者。
燕西与清秋的孩子出生不久,秀珠就从日本回来了。改变了很多,成熟了很多。与燕西频繁会面,似乎也让燕西体会到了这点。最后一集中,燕西与秀珠最后一次会面。还是那个餐厅,还是两个人对坐。或许燕西是因为酒醉,脑海中清秋与秀珠两人的画面不断交替涌现。在此之前,清秋已经因为燕西的冷漠而带着孩子搬到了阁楼。秀珠打断了燕西的思绪。或许还是因为酒醉,燕西竟要和秀珠去德国,希望与她在一起,并按秀珠的要求,在众人面前跪地、手中拿着一只花,向秀珠求婚。而看著燕西落魄的样子,秀珠只是起身而去。也许燕西不懂,当一个人爱另一个人到了炙烈的地步,那么也便是恨之入骨,秀珠便是如此。再次接近燕西,她也只是为了复仇而已。秀珠的目的达到了,那泪水是胜利的泪水。她没有笑着流泪,是因为过程中,也是颇为不易的。就如她要去德国了,给燕西的最后一封信中写的:“爱一个人的痛苦与被一个人爱的幸福,我都从你那得到了。但后者来得太迟了。我也让你体会了爱一个人的痛苦,我胜利了。”
当然,燕西并没有与秀珠去德国。在他得知了父亲去世的真正原委后,他终于醒悟了。他突然意识到了什么,想要挽回什么,那应该就是清秋了。但,一切太晚了。燕西伤害了秀珠,也辜负了清秋。一场突然或是注定的大火,烧遍了整个阁楼。而这,也迫使清秋从此带着孩子离开了金家,带着她悲剧的爱情走了。就在着火的前一刻,清秋还对着一个盛满了往事的盒子,回忆从前的幸福温馨。而现在,只剩下伤心和痛心。燕西发疯一样地冲进熊熊燃烧的阁楼,但终究没有清秋的踪影。
燕西也回忆起了以前的场景——夜晚的偶遇、雨天里的奔跑、向日葵花地里的欢乐……燕西和母亲在一起时,惆怅地说:“清秋走后,她的好我全记起来了。”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这句话在燕西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但无论如何,已经失去,已经逝去。
最后一个镜头,燕西与清秋坐的两列火车,朝着相反的方向驶去,给人以无尽的感伤。一个是总理之子,一个是清贫女子,他们的爱情终究没有越过世俗的偏见。那份在我们看来可以传世的爱情,在最美丽的一刻,却化为了一个七彩斑斓的泡沫,破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