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中材料使用的三种误区:
1.通篇不引材料。有的考生,整篇文章,没有一处是扣材料的,这怎么能算是材料作文呢?这样写,即使是立论正确的文章,也会判为不及格,立论错误的,就更不用说了。
2.开头转抄材料全文或局部,然后,就一直没有再扣材料来写。
3、写到文章的最后,才点一下材料,开头和中心部分,完全没有点材料。
新材料作文运用材料开头的五重境界
新材料作文,由于避免了话题作文过于宽泛易于背范文应考的弊端,也避免了材料作文限制过死,思维单一,一个中心的弊端,而成为目前高考作文命题的主要样式。近年的作文备考,大家着力点基本放在新材料作文上。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扣材料写开头呈现五重境界。
现以2013汕头二模作文为例,展示点评如下:
【作文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个四五岁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他竟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境界1】:照抄材料
有个四五岁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当父亲因嫌难看而责骂他时,男孩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我们的祖先,因抵御寒冬冷风编织了衣服;因畏惧迢迢路途制造了车子;因惧怕野兽侵袭建筑了房屋。同样,袜子的使用是为了保暖和更舒适地行走。(《丢失的初衷》)
【点评】此类基本照抄材料作为作文开头的写作,应尽量避免。一是没有看点,不能开篇就先声夺人,给评卷老师留下好的第一印象。二是直接暴露出作者作文的机械与生硬。
【境界2】:转述材料
有则小故事讲道:一个四五岁男孩总爱将父亲为其穿好的袜子脱下来反着穿。一次面对父亲的责问,他理直气壮回答道袜子是他在穿,线在里头会让他难受,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故事虽小,却意味深长。父亲以“线在外头,多难看”——外界的眼光来规定孩子要把袜子穿正;而男孩则以“线在里头,会使我的脚步舒服”——自我的感受来决定自己怎么穿。这里就涉及到一个观念问题:我们生活着,是该以他人的看法为准则呢,还是自己的感受?显然,男孩选择了后者。(《不要迷失自我》)
【点评】此类开头,与照抄材料开头在内容上虽然没多大差别,但作者写作的那么一点点灵活性,阅卷者是可以感受到的。一是,作者通过改换人称对材料进行了得体的转述;二是作者巧妙地把材料转化成了他第2自然段的论据,材料已经与作文浑然一体,而不是像境界1的开头,材料就是材料。
【境界3】:截取材料
男孩理直气壮地回答父亲:“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小男孩的回答应该能引起不少人的共鸣:反穿不是更舒服吗,为什么我们都要将线头对准自己的脚呢?因为从小我们就被灌输这样的概念:袜子、衣服穿正面,这样才美观。于是,迎合了世俗,我们却模糊了自己的感受。所以,在我看来,在非原则性问题面前,我们可以像男孩一样向世俗说不!(《向世俗说不》)
【点评】此类开头,与前面两种写法更见机智。作者没有全面沿用材料,只是截取了男孩这方面的信息。这样写,干练中透露出作者的写作技术。因为他自选的立意角度是儿子角度,自然扣紧与儿子角度相关的关键句就足够。
【境界4】:驾驭材料
我们已经习惯于将有线头的一面穿在里面,且从未像小男孩一样提出质问:为什么要那么顾及别人的眼光?袜子是自己在穿,线头会让脚不舒服!
静心一想,很多时候我们真的像一群木偶人,线都被牵在长辈的手里,他们规范着我们的一举一动,他们引导着我们的言谈礼仪,使我们渐渐符合大众眼光,适应环境标准。(《打破常规》)
【点评】此类开头,与境界3虽然都是从儿子的角度立意,但较境界3更见作者驾驭材料的能力。他没有直接摘抄材料,而是根据自己作文立意的需要,对材料的使用是在改编中进行的。
【境界5】:内化材料
人生来就有两个面,一面朝外,是给别人看的;一面朝内,是给自己看的。
材料中的男孩喜欢反穿袜子,理由很简单,反着穿舒服,难道仅仅因为不那么好看,就要折磨或委屈自己吗?
把这个观点放在我这,就成了:好的一面朝向自己。(《将好的一面朝向自己》)
【点评】此类开头,看似没有使用材料,但作者对材料内核的把握,以及对材料精髓的领悟呼之欲出。无声可以胜有声,作者达到了不用材料却胜过紧住材料写的效果,是为最高境界。
万事开头难。新材料作文写作,不少同学都会紧扣材料开头求写得稳,但作文使用材料开头,也是有技巧可讲,有境界可追求的。以上五篇例文,仅供同学们借鉴。
材料使用五种方法展示
以材生材方法一:补充拓展法
对一些篇幅较短的原材料,尤其是名人名言,可以进行补充拓展,使原材料更丰富。
示例一:生活中我们往往会专注于自己当下认为重要的事情——为个人的理想而奋斗,然而世界上似乎还有更为重要的事情——立足全人类的未来与进步。
----2013上海卷满分作文《着眼当下,立足未来》的开头。
示例二:莫言说:“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当这位著名的作家遭到《咬文嚼字》杂志的挑错后,他并没有质问,也没有去逃避,而是虚心接受,勇于承担,并向他们的挑错行为表达了感谢。也正是莫言身上有这种勇于承担错误的品质,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让他得到更多人的尊重,让他的作品得到更多人的青睐。(2013年山东卷高分作文《勇于承担错误》主体段1)
如果原材料是热点事件、寓言童话或是哲理故事时,不宜原文照搬,可从事件本身推断出某种结论,避开繁琐的叙事,直接切入文章的主题。
以材生材方法二:因事入理法
示例三:白手起家的富翁的行为虽然十分友善,可还是有人拒绝了他的“好意”。
自古以来,我们都认为富者施予贫者,穷者受益,其则不然。富人直接拿钱财施予穷人,令穷人的骨气受损,这同施予乞丐又有多大的差别呢?所以,有骨气的穷人拒绝富人的“好意”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卒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古人的铮铮之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用骨气谱写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赞歌。南宋文天祥抗元失败,拒绝高官厚禄,受尽折磨,慷慨牺牲;陶渊明清贫如洗,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2013年广东高考高分作文《拒绝“好意”》二至四段)
以材生材方法三:类比推理法
将原材料压缩成事件素材然后联想一些与原材料性质相同或相反的素材,再与原材料联用,达到同质叠加或异质映衬的表达效果。
示例四: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确实发现了不少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许多大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例如,莫言在被“咬”之后,就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我们不得不叹服,颇有名气莫言能如此大度的面对他人的挑错。但是,假如莫言对别人的挑错行为横眉冷对,或是不屑一顾,或是愤然反击,那将会有怎样的后果呢?
我想,风度尽失、斯文扫地固然是小,而更严重的,恐怕是终生与诺贝尔奖无缘了。(2013年山东高考高分作文《知错方能进步》主体段)
以材生材方法四:反向切入法
以原材料为基础,从反面角度来解读材料,可以避免人云亦云的现象。反用后的的素材只是一种假设,在文章中,反用就成了假设论证。
以材生材方法五:精彩演绎法
对原材料加以适当的想象,添加适当的情节或场景,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或加以适当的描述,尽量使原材料变得充实完整,生动可感。
例如:2012年重庆卷满分作文《掀起善良的盖头》文章根据所给材料,演绎出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情节生动,文章从小处入手,以小见大,联系现实生活,歌颂了人与人之间的善良与关爱。
示例五:某机构曾在学校作过一个关于同学关系的调查。每一个学生的陈述,都能让人深刻地领会到一个真理:有完美的梦中情人,却没有完美的同学关系。
对于同学关系,我们幻想着,你爱谈天,我爱笑,我们一拍即合,我们相见恨晚,我们无话不谈……老狼曾经在《睡在我上铺的兄弟》里唱到的场景:“你曾经问我的那些问题,分给我抽烟的兄弟,分给我快乐的往昔……”仿佛已经成为了上世纪的一个传说,今天早已不复存在。(2013年新课标Ⅱ卷高分作文《追求同窗的“完美”》)以上几种处理原材料的方法,灵活巧妙使用原材料,可以让原材料自然地成为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给人扣题准确,思维清晰缜密之感,容易获得好评。
当堂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罗伯特是阿根廷高尔夫球名将。一次锦标赛中,他赢得了一大笔奖金。一位妇人跑来,向他乞求帮助。她说她有一个生重病的孩子,急需一笔昂贵的医药费。罗伯特听了很同情她,毫不犹豫地把刚刚领到的奖金,全部给了她。几天后,有人告诉这位名将,那个妇人是个骗子,生病的孩子不存在。罗伯特高兴地说:“太好了,原来没有生病的孩子!”
根据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问题,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示例1一片善心助人却被骗,得知被骗的罗伯特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庆幸孩子没有生病。这不是没有头脑的愚蠢,更不是自欺欺人的可笑,而是一种不为名利去帮助他人的无私,一种为了善良而行善的大爱。
示例2伸出手,罗伯特将刚领的奖金送出,只为换得一个孩子的平安,即使面对欺骗,也不后悔。伸出手,郭明义将毕生的积蓄送出,只为换得孩子的学业,即使面对误解,也不中断。真正的善良,不因被骗或误解改变当初行善的美好。善,发自内心,见于行动。
示例3一笔奖金,赠予求助妇女,纵使被骗,也无怨无悔,罗伯特用善良点燃了温暖世界的烛光。几多漠视,伤害小悦悦生命,明知生命在流逝,也视而不见,18名路人用冷漠堆砌了隔绝人心的冰墙。善良是生命的载体,冷漠是伤人的利器,只有怀着一颗与人为善的心,才会点亮我们的生命。
示例4:引一泓清泉在心中,真正的善良是救人于水火的慷慨。面对妇女的请求,罗伯特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自己全部的奖金帮助妇女给孩子治病。在紧急关头毫不犹豫地帮助别人,慷慨地给予帮助,这是一种品德,一种用行动来培养和证明的善良。在地震面前,铁汉才哇如同废墟上不倒的支柱,为乡亲们撑起安全的依靠,他的果决,正是善良的体现;他的面孔,是高原上的一道风景;他内心善良的清泉,永远波光粼粼。
示例5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是前人留下的智慧,也在向我们证明:善有如水般的博大与宽容。
阿根廷高尔夫名将罗伯特并没有因被骗而发怒,而是庆幸没有孩子生病,这如水般的包容与善良,谁不为之动容?
(原材料成为了观点的支撑与佐证,又暗示了观点与原材料的紧密性,避免给人游离原材料主旨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