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真巧,这期《新周刊》我一看封面“青年导师”,便当即买下、并当即就想到了我们的“力闻老师”——力闻老师完全可以上这期封面、并且当之无愧!而且绝不逊色于其他人。
“力闻老师”已经被陕西人发现了,但还是一个没有被全国人知道和被全国媒体发现的“宝藏”、但绝不愧为“青年导师”称号,而且我认为更适合被称为“人生导师”。
下面谈谈我对这一文的感慨:
“青年导师”之“导”,指导、还是误导。
(一)
我们的杂志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等方方面面的媒体,都在“铺天盖地”大肆宣传着“成功人士”与“榜样”,但你只需静下来稍停片刻便会发现,这些“人士”和“榜样”更多的是“金钱”和“名利”的“化身”,而不是超乎“金钱”与“名利”之上——纯粹的人性、道德、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默默无闻”却在孜孜不倦付出的劳动者!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大多数人更喜欢什么、所以我们的媒体便更喜欢报道什么!这不仅有媒体一方原因,而且还有媒体要满足的另一方——受众群自身的原因。因为我们似乎总是关心现实的金钱、和更直观的名利,似乎总比那深藏看不到的道德、价值观——来的更“现实”、更“实惠”!所以,“青年导师”这一神圣、庄严的称号,也被媒体自己“随意”加在了一些更确切地说是“金钱导师”、或者是“经济导师”的人士身上。然而,青年、我们当今的青年、我们社会未来的继承承担者,最需要的是什么!是金钱吗,是经济吗?还是——超乎在这些东西之上、能够更好地指导和带来金钱与经济、并正在被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媒体逐渐的遗忘、淡漠、和忽视的东西,而这个东西又恰恰可以在每晚的《长安夜话》主持人力闻这里又一次次的被“呼喊”、一次次的被“唤醒”、一次次的被“找到”!
“青年导师”被这样加在了——更确切的说是“金钱导师”、“经济导师”、与骂骂咧咧“个性导师”的人士的身上;这是媒体自身的迷茫与迷失?还是媒体在误导着当今已经“足够浮躁”的青年一代人,让他们继续的浮躁、继续在已经迷失在浮浅的“金钱至上”和“急功近利”的价值观上,继续地冲锋向前进、毫不怀疑?难道,还嫌我们社会的青年人不够“急功近利”和浮躁吗?难道,还看不到青年人更缺的是金钱、经济、与精明之外的——韧性、人性、和仁性——这些更深层、更纯粹的品质、和基本思想的基础吗?
博文标题——与其说是“青年导师”的理想可怜,不如说是“青年导师”可怜的被媒体进行了狭隘的定义和误导。
“青年导师”——我个人的理解:对内在自身人格上不停地自我完善,同时外在对青年人“以身作则”、以自身切身的经历与人格魅力、以更纯粹的人性品质和思想价值观——以这些方面来指导和指引青年人走正确的路、和正确的走路的人。而且能称为“青年导师”的人,他也一定是一个“人生导师”,否则他和他的指导性必然狭隘有局限。
“青年导师”之所以是可怜的理想,是因为“青年导师”的理想被可怜的局限和定义。
(二)
“一脱成名”也反映了我们的时代已经真的是伦理道德“底线”可以“冠冕堂皇”的被挑衅和戏谑;然而,这只是那个脱衣人一个人的问题,还是折射出我们这个时代社会,已经“进化”到了能滋生、鼓舞、和助长——能“心安理得”地当众脱衣服、而毫无惭愧地高昂、泰然自若的人的心理的社会思潮问题呢!不要只看到一个冒出的毒瘤,而要看到能“顺利”滋长毒瘤的生存、成长的环境——我们都正处在这一环境中!(看看我们的社会、看看我们的周边、看看我们的网页,到处都充斥、泛滥着中国年轻一代女性的“暴露癖”和“裸露狂”。难道中国年轻一代的女性再也没有除了“裸露”还能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地方吗?)
“一脱成名”反映出的另一个问题,不只是“成名”已经超越了“羞耻”与“惭愧”,也反映出了社会人群对脱衣当事人的“万峰式”的“斥骂”反馈,这种“反馈”效应更多的是反馈者的“憎恶”与“嫌弃”、却不是“爱”!然而,这样一个“迷失者”更值得我们的同情和关爱——虽然我们坚绝不赞成她的无知和愚蠢做法。她的压力很大、她很痛苦,这个从网上得知了——即使在这样一个“价值观”迷失、“荣辱观”麻目的年青女子的内心,同样已经接受并敏感地感受到来自外在社会群体的“斥骂”的唾沫腥味儿,但她没有感受到丝毫的“责骂”之后的“关怀”、和“青年导师”式的指导和帮助——然而她真正需要的却是这些。
社会对不良风气的“斥骂”反馈、我们暂且称之为“万峰式”反馈,这正象力闻老师博文中说的“理不透、骂来凑”的“能不够”之味儿!然而,听了这么多年《长安夜话》,耳濡目染、深切感受到了力闻老师多次对节目中的那些失身的女孩子在“恨铁不成钢”的痛心斥骂之余,更多的是“大音稀声”式的沉默、和“此时无声胜有声”式的“守口如瓶”,我们可以感受到力闻老师对受伤者(她们也是自伤者)“语重心长”的宽慰、转移关注点、与唤醒帮助建立信心,这也正是《长安夜话》多年来主持人力闻“侠骨柔情”的风格与魅力所在!
(三)
社会真正可怕的,不是有一个青年或孩子“坦然”跨越迈出了“底线”,而是我们这个社会已经到了能够——“顺利”地滋生出、和促成——能够“轻易”迈出“底线”的青年和孩子。真正可怕的是,我们对自身所处的这样一个环境,自己也在时不时不由自主地“推波助澜”,同时对冒出的一个鲜明的反例,不能用已被日渐已久的“世俗的喧嚣”冲淡得太久的“最纯朴”的人性的“爱”来呵斥加呵护,而是用会给一个已经走错、迷失太远的孩子以更多唾骂、嫌弃、与摒弃——来施加他以更苦楚、更无助、和更无用的心理感受。可怕的是,我们的社会所冠以的“青年导师”,没有在这些社会青年孩子的品性、心理、与人生价值观上,“彰显”出指正和指导的作用,反而是在“金钱至上”、和“物质财富”上,起到了“渲染”和误导的作用。如果是这样,那我们社会媒体所标榜的“青年导师”,就不“理想”,“理想”就真的狭隘与可怜了。
力闻博客原文:《青年导师的可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