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军 收 复 新疆
清朝留给现代人的大多是“丧权辱国”等不良印象。康乾盛世在此自不多说,就是在清朝晚期的同治年间,在清政府内外交困,国力极端孱弱,面临帝国主义列强武力瓜分的严峻形势下,毅然收复了被英帝国主义走狗阿古柏统治14年之久的新疆。读起这段历史,令人拍案!
1864年(同治三年)夏,新疆的回、维吾尔等各族人民,在陕甘回民起义的影响下,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对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起义。起义首先爆发在库车,之后迅速蔓延全疆,起义民众先后占领了库车、阿克苏、乌什、叶尔羌、乌鲁木齐、玛纳斯、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和伊犁等地。起义不久,当地封建主和宗教上层人物乘机实行封建割据,进行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勾心斗角,有的甚至勾结外国侵略者,进行分裂祖国的罪恶活动。
1865年1月,浩罕军事头目阿古柏在英国支持下,趁乱率兵侵入新疆。4月,攻占英吉沙,9月,攻占喀什噶尔。1866年秋,又攻占叶尔羌,年底攻占和阗。1867年阿古柏继续率军东侵,又先后占领了乌什、阿克苏、库车、库尔勒等地。1870年阿古柏军又攻占吐鲁番、乌鲁木齐、玛纳斯,新疆只有哈密、巴里坤及其他一些地方尚在清政府的控制之下。之后,阿古柏自立为汗,建立反动的“哲德莎尔”政权,对新疆各族人民实行长达近14年之久的残酷压榨。1871年,沙俄以保护俄商为由,出兵占领伊犁地区,新疆面临着被英俄肢解侵吞的危险。1873年9月,陕甘回民起义军被清军镇压,起义首领白彦虎从甘肃逃到新疆,不久在吐鲁番投降了阿古柏,与侵略者勾结在一起,进行危害祖国统一的罪恶活动。
陕甘回民起义被平息之后,清政府便抓紧收复新疆的准备工作,正当清政府陆续派兵出关之际,日本侵犯台湾,东南沿海防务吃紧,于是清政府内部出现了一场塞防与海防的争论,在收复新疆问题上一度犹豫不定。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主张放弃塞防,陕甘总督左宗棠则主张塞防与海防并举。清政府权衡利弊,采纳了左宗棠等人的主张,于1875年4月正式作出了收复新疆的决定。5月3日,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以金顺为乌鲁木齐都统,帮办新疆军务。根据新疆地理条件和当前形势,在收复新疆的全局战略上,左宗棠提出了一个“缓进急战”、“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
左宗棠坐镇甘肃肃州,命刘锦棠担任总理西征大军的营务事宜,并负责指挥前敌诸军的军事行动。此前先期出关的清军将领有广东陆路提督张曜和凉州副都统额尔庆额等,总兵力约六万余人。清军按照先北后南的既定方针,第一个目标是收复南北疆的交通要冲乌鲁木齐。阿古柏得知清军西进的消息后,也急忙从阿克苏赶到托克逊调兵遣将,布置防御,其总兵力约四万人。
1876年7月,刘锦棠到达巴里坤,21日抵吉木萨尔,28日,金顺部进驻阜康。8月12日,清军进驻古牧地城北(今米泉),15日,刘锦棠命清军炮轰古牧地东城墙,首先打开一个缺口,16日,清军炮轰东门,轰开另一个缺口,17日黎明,清军大炮轰塌南城,攻城部队冲入城中,收复古牧地。刘锦棠除留两营兵力扼守古牧地外,即率所部急速向乌鲁木齐挺进。敌军闻讯弃城向达坂城方向逃跑,清军收复乌鲁木齐。阿古柏所遣援军五千进至达坂城后,闻败而止。
乌鲁木齐收复后,左宗棠命刘锦棠驻守该城,命金顺挥军西进,攻取乌鲁木齐以西各城。盘踞于昌吉、呼图壁与玛纳斯北城之敌如惊弓之鸟,清军尚未到达即弃城逃走,惟玛纳斯南城之敌,凭借城垣坚固,地形开阔,易守难攻死守。自9月2日起,金顺率部攻玛纳斯南城,连月不克。10月4日,刘锦棠派兵增援,激战月余,于11月6日攻克玛纳斯南城。至此,天山以北,除伊犁为沙俄占领外,所有城镇全部收复。
之后,左宗棠即上奏清廷,提出让金顺部留守北疆各城堡要隘,办理善后事宜,调张曜、徐占彪会同刘锦棠进攻南疆。左宗棠根据敌人部署,提出了一个三路并进的作战方案:刘锦棠部由乌鲁木齐南下,张曜部由哈密西进,徐占彪部出木垒越天山南下。
1877年4月14日,刘锦棠由乌鲁木齐南下,16日进至达坂城西北的柴窝铺,17日清军包围达坂城,18日,清军炮队抵达,19日夜,清军大炮将城垛炸塌,炮弹击中敌弹药库引起爆炸,敌军死伤甚众。是役,毙敌二千余,俘敌一千二百余。与此同时,由哈密西进的张曜部和出木垒南下的徐占彪部在盐湖会师向吐鲁番挺进。刘锦棠收复达坂城之后继续前进。此时,托克逊的阿古柏守军正准备逃窜,被裹胁的回族士兵见大势已去便倒向清军,清军在托克逊城外与阿古柏军展开激烈战斗。26日,阿古柏守军慌忙烧毁存粮和火药,仓皇逃往焉耆,清军收复托克逊。张曜和徐占彪部到达吐鲁番后,白彦虎早已闻风西逃,敌守军见清军大兵压境,不敢负隅顽抗,开城乞降,清军兵不血刃收复了吐鲁番。
清军三路并进,不到半个月时间便连下三城,极大地鼓舞了清军士气,也激起了长期遭受阿古柏残酷压榨的各族人命的义愤。这时,南疆各族人民纷纷起来反抗阿古柏,各地民众纷纷加入清军行列为清军提供援助,并关闭城门,拒绝阿古柏军队入城,使阿古柏完全陷于内外交困之地,阿古柏自焉耆退至库尔勒后,见大势已去,于5月下旬服毒自杀。阿古柏之子海古拉将防务交白彦虎负责,携其父尸体西逃,逃至库车时,被其兄伯克·胡里所杀。随后,伯克·胡里率残部退保叶尔羌、英吉沙、和阗、喀什噶尔四城,企图在沙俄的保护下进行最后的挣扎。
1877年8月10日,清廷谕令左宗棠各军克日进兵,节节扫荡阿古柏败军。白彦虎为了阻止清军前进,下令决开开都河,造成河水泛滥,使焉耆与库尔勒之间百余里一片汪洋。刘锦棠部涉水修路、堵源疏导,于10月7日抵达焉耆,但城内守敌早已弃城而逃,9日,刘锦棠进入库尔勒,同样是一座空城。原来白彦虎劫掠四乡秋粮后,已西逃库车。于是,刘锦棠从清军各部挑选健卒1500名,精骑1000名组成精锐部队,向库车进发。清军疾驰四百余里,于15日追至轮台,击败敌骑千余,毙敌百余,18日,清军在库车与敌军展开激战,敌军大溃,清军收复库车,并追杀数十里,毙敌近千人。白彦虎率余部西逃,企图继续投靠已在喀什噶尔称王的伯克·胡里。
19日,刘锦棠率军继续西进,21日抵拜城,闻白彦虎于20日由此西逃,清军穷追不舍,抵达铜厂时,发现敌军正在渡木扎提河西逃,清军立即扑向敌人,敌军顿时大溃,清军乘胜追杀至察尔齐。23日,清军挺进阿克苏,敌军不战自降,清军于24日收复阿克苏城。败军兵分两路溃逃,阿古柏残军旧部逃往叶尔羌,白彦虎率余部逃往乌什。刘锦棠决定暂舍阿古柏残部,穷追白彦虎。26日清军追至乌什,未发生激战便收复乌什,原来仓皇逃窜的白彦虎早已间道逃向喀什噶尔。
清军于一个月之内驰驱二千余里,先后收复了焉耆、库车、阿克苏、乌什。这时盘踞在叶尔羌、英吉沙、和阗、喀什噶尔的残敌开始分崩离析,只有伯克·胡里在做最后的拼死顽抗。和阗叛军头目尼亚孜向清军请降,当闻知清军收复库车后,即主动率兵围攻叶尔羌,前喀什噶尔守备何步云乘机反正,率数百满汉兵民占据喀什噶尔汉城并派人到刘锦棠处乞援。刘锦棠原来计划先取叶尔羌,当得知喀什噶尔何步云反正的消息后,不待张曜全军到达,便分兵三路前进:一路从阿克苏取道巴楚以东直取喀什噶尔;一路经乌什取道布鲁特边境出喀什噶尔;刘锦棠经巴楚直捣叶尔羌和英吉沙尔,策应攻取喀什噶尔。12月17日,清军各部同时到达喀什噶尔,并一举收复该城。伯克·胡里、白彦虎等在沙俄的庇护下,分别率残部逃入俄境。12月21日,刘锦棠亲自率领的清军收复叶尔羌,24日收复英吉沙,并于1878年1月2日(光绪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收复被阿古柏侵占的追后一个城池--和阗。至此,新疆全境除伊犁地区外,全部收复。
取得驱逐阿古柏匪帮的重大胜利后,左宗棠计划兵分三路,收复伊犁。东路由金顺率部,扼守精河一带,防止俄军东窜;中路由张曜率部从阿克苏沿特克斯河,取道冰达坂直趋伊犁;西路由刘锦棠率部取道乌什,过冰达坂经布鲁特牧地直指伊犁。1880年5月,清政府完成了进军伊犁的准备,等待出征。这时左宗棠已年近七旬,体弱多病,杖不离手。但他老骥伏枥,决心亲临前线收复伊犁。他怀着“不完全收复新疆誓不还乡”的壮志,从肃州抬着棺木西进新疆,就在左宗棠已到达哈密之际,国际国内一些亲俄势力极力迫使清政府同俄国妥协,清朝当局一时动摇了用武力收复伊犁的决心。1880年8月,清政府以“现在时事孔亟,俄人意在启衅,正需老于兵事之大臣,备朝廷顾问”为理由,召回左宗棠,决定以和谈的方式收复伊犁。
清朝政府委派曾国藩之子曾纪泽于1880年2月出使俄国,在彼得堡同俄使进行了长达将近一年的艰苦谈判。在谈判中,曾纪泽据理力争,于1881年2月24日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了伊犁地区及特克斯河流域1900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是,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仍被沙俄霸占。1882年至1884年,沙俄根据《中俄伊犁条约》,又与清政府签订了《伊犁界约》,分段勘定新疆的中俄边界,并吞了中国的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