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言:青岛具备成为直辖市条件
传闻城市胜算几何
1997年重庆成为直辖市后,不少城市一直都有直辖的呼声,这其中,深圳、南京、西安、青岛、武汉等城市呼声较高。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城市直辖的可能性较大?
根据专家的说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增设直辖市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不过是否增设,国家会综合经济、人口、面积、区位带动、社会政治各方面的因素来考量。在这其中,经济仅仅是一方面,直辖市更多的要考虑政治管理和社会发展的因素。
以这几十年唯一增设的直辖市重庆为例分析。首先,在直辖前,四川人口超一亿,是当时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土地面积超过56万平方公里,从行政管理角度上看,确实有拆分的必要。其次从重庆自身来讲,直辖前重庆就是与沈阳等城市并列的大城市,直辖前是中西部唯一一个不是省会的副省级城市。再次,当时重庆与成都GDP相差不大,重庆直辖后还有成都支撑四川经济格局,重庆的高教、医疗资源不错,成都这方面的资源也不差。此外,在地理区位上,老重庆偏居四川东南部,也便于区划的调整,直辖后可以带动川东南区域的发展;当时直辖市主要在华北和华东,中西部一个都没有;国家启动三峡建设,重庆承担上百万的移民重任。各方面因素综合考量,重庆直辖也就顺理成章。
以这些因素作为参照,我们来看看传闻中的城市有几多胜算吧。先以武汉为例,有利因素在于:中部崛起需要龙头带动,中部尚无直辖市,武汉是传统的十大城市之一,而且是九省通衢,最具实力;武汉地处湖北偏东,利于区划分割。 不过,要想成为直辖市,经济太弱、太强都不行,尤其是当该市占全省比重太高的时候,这种阻力就越大。目前中西部省份中,由于市场化程度不高,绝大多数省份都只有一个核心,就是省会城市,几乎全省最好的教育、医疗资源都集中于此。以武汉为例,该市GDP占湖北省将近40%,税收占比更高,并且还集中了几十所本科院校。若是武汉变成直辖市,武汉发展的确会加快,但湖北其他城市宜昌、荆州、襄阳都不具备成为省会的条件。
西安的情况也与武汉类似,而且西安位居陕西正中,直辖后不利于区域调整;更何况陕西常住人口不过3700多万,完全无拆分之必要。陕西省政府参事、陕西社科院区域发展咨询中心主任张宝通此前曾分析指出,省会城市把高等院校、科研单位、金融、商贸、交通整个资源都占了,一旦直辖,数十年积累的资源就被省会城市部分人占据,省里本来需要支援的地区就失去了这些资源,根本无法发展。
由此看来,省会城市直辖的可能性比较小,可能性比较大的还是那些人口多、经济总量大、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中心大城的城市,例如深圳、苏州、青岛、大连、厦门等。
深圳确实具备作为直辖市的各种条件,并且华南地区一直没有直辖市,广东人口过亿,深圳划分出去了还有广州支撑。不过由于旁边已有香港、澳门两个省级行政区,再增设直辖市,对促进粤港澳合作以及珠三角一体化是利是弊尚难判断。苏州的情况也类似,旁边已有上海,苏州直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反观青岛和大连,在所在省份中无论是区位还是经济都相对自成一体,而且还都是非省会的副省级城市,具备直辖的基础和条件。尤其是青岛,目前山东人口9000多万,拆分相对也有必要。
现状:青岛城市发展仍存在瓶颈
虽然青岛具备一些条件但是,但是不可否认,青岛还存在着一些瓶颈制约着发展。以下是2005年一篇文章中对青岛存在瓶颈的分析:
青岛长期以来都是外地城市和企业的考察对象,可是青岛这几年成熟了,从“学大连”开始,青岛逐渐发现自己“利用外资不如苏南,大项目不如上海,民营经济不如浙江,高新技术不如深圳。”用青岛市一位主管经济官员的话说,“青岛还没有理由骄傲。”诚如所言,青岛的经济是“一条腿走路”。在浙江许多地方,私营经济实现增加值和税收的比重往往占到一半以上,而青岛市这一比例还不到20%。青岛市私营企业数量、注册资本、产值等,都远远落后于宁波。
青岛人在思想上的保守和强烈的地域观念也是束缚青岛发展的原因之一。青岛有一句民谣:千好万好,不离青岛;千难万难,不离崂山。就拿学生考大学而言,本来凭成绩完全可以考上外地好一些的大学,可一大部分家长强制性要求子女报考青岛本地学校,结果青岛本土大学的分数居高不下,个别专业甚至与名牌大学相近。这种鱼缸里养鱼的结果是近亲繁殖、思想禁锢。————摘自《青岛会不会变成直辖市?》
文章中对青岛发展瓶颈的分析颇有道理,需要注意的是,这是2005年的一篇文章,近十年过去了,但是青岛对文章中提到的问题的处理,可谓举步维艰。目前青岛小企业数量仍不足、青岛人的地域观念也仍然很强烈。当然不可否认的是,青岛也在积极的做出改变,从给小企业免税到高薪引进人才,从行政区域调整到西海岸国家级新区,青岛在以自己的方式努力着。其实成不成为直辖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生活在青岛这所城市的人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车开、有娱乐有享受,让人们真正拥有生活在青岛的幸福感,这才是人们所期望的,也是青岛应该为之努力的方向。
历史:青岛从古至今演变史
青岛市是山东省省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山东省经济中心城市、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青岛因名牌企业众多,被誉为:“中国品牌之都”、“世界啤酒之城”。2008年青岛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帆船比赛成为奥运之城,被誉为“世界帆船之都”。2011年1月,国务院批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青岛市作为其核心区域和龙头城市。
2012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中,位列第九位。2012年度城市科学发展指数排名发布青岛位列第七。2013、2014年连续两届举办世界杯帆船赛,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2014年APEC贸易部长会议在青岛举行。[2]2015年世界休闲体育大会也将在青岛举办。2013年12月,青岛成为中国新的一线城市之一。
青岛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
新石器时代,青岛是东夷人繁衍生息的主要地区之一,遗留了丰富多彩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
商周时期,青岛是中国海盐的发祥地,位列中国“四大古盐区”和“五大古港”。
春秋战国时期,青岛建立了山东地区第二大市镇—即墨,“即墨故城”(平度市境内)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城池遗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五巡天下,三登琅琊(青岛胶南市境内)。据记载,中国最早的一次涉洋远航——徐福东渡朝鲜、日本,就是从琅琊起航的。
汉武帝少年时代在不其(城阳区境内)做过胶东王,是中国有记载的到青岛地域巡游次数最多的皇帝。
唐宋时期,青岛作为衔接南北航运的“中转站”,成为中国北方沿海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贸易口岸。宋时专门在板桥镇(胶州市境内)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元朝,为方便海运漕粮,开凿了中国唯一的海运河——纵贯山东半岛的胶莱运河。
明清时期,青岛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海防要塞,时称胶澳。
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在胶澳设防,青岛由此建置。
1897年11月14日,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侵占青岛,青岛沦为殖民地。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
1919年,以收回青岛主权为导火索,爆发了“五四运动”,这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分水岭。
1922年12月10日,中国北洋政府收回青岛,辟为商埠。
1929年7月,国民党政府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
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
1945年9月,国民党政府接管青岛,仍为特别市。
1949年6月2日,青岛成为华北地区最后一座解放的城市,改属山东省辖市。
1981年青岛被列为中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1984年青岛被列为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1986年青岛被列为5个计划单列城市之一。
1994年青岛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2011年青岛被定位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的龙头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