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伟,毕业于天津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后进入联想集团,2004年正式创立LKK洛可可工业设计公司,7年间共率领团队荣获7项德国红点产品设计大奖,20多项其他国际设计大奖,2010年扩建洛可可设计集团,为客户提供整合设计服务,其中囊括工业设计、品牌设计、交互设计、服务设计等模块,在设计创意产业,多次实现突破式发展,多次做客央视,逐渐成为对外宣传中国设计的主力代表,贾伟也因此成为中国年轻设计师们的楷模。
纵观中国设计特别是工业设计的发展历程,贾伟表示,2004年,LKK洛可可刚刚成立之初,作为设计师,他需要不断地向客户灌输“什么是工业设计”。随后,在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和北京工业促进中心等多机构领导人的推动下,2007年,温家宝总理首次批文“要大力发展工业设计”,让设计界为之一振,并成为中国发展工业设计的第一个声音。2010年两会期间,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将工业设计放在了政府所大力发展行业的前五位,让设计人真正看到了发展的曙光。
今天在接见交流过程中,贾伟作为第一位中国设计师代表,向胡总书记进行了设计创意产业的工作汇报,这也是中国设计师群体第一次与中国领导人如此近距离的亲切交谈。总书记勉励所有在场设计创意人说,“创意产业是一个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创意产业的生命力在于体制机制创新和科学技术支撑,发展创意产业说到底要依靠创新人才。”
2001年,洛可可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诞生,并迅速地成长为行业翘楚,在2006、2007和2008年接连摘取国际IF设计大奖和五项红点奖(RedDotAward),成为惟一将三项国际奖项收入囊中的中国设计公司。从2005年开始,洛可可与三星合作开发北京奥运地铁十号线、四号线的地铁AFC售票检票系统,设计成果大获好评,让三星非常满意,洛可可由此又获得了上海地铁一、二号改建等后续项目。
来自国际评审和客户的肯定让贾伟深感自豪,但同时也感到了肩头的责任重大。“洛可可作为中国最优秀的工业设计公司之一,责无旁贷地要成为中国设计思想的领军者。”他将目光投向了更为遥远辽阔的地平线,思索着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中国工业设计在国际上默默无闻的现状。目标是庞大的,贾伟的努力却是微小而具体的。他从四年前开始潜心探索究竟什么样的设计才能传达“Designedin China”这样的概念。
他开始研读佛、道、儒家典籍甚至《黄帝内经》,修习国学,走访高人,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试着解读潜藏在民族群体记忆中的审美观,而不止是肤浅的“中国元素”的堆积。用贾伟自己的话来说,他希望“为中国设计把脉”。
对于“把脉”的路数,他也有自己的想法,“我是个很温和的人,也希望能用一种温和的方式,走出自己的路。与咄咄逼人的犀利比起来,温和其实更有力量。”说这话时,贾伟略带羞涩地微笑,谦和笑意背后透出的却是不容置疑的笃定。我想,以柔克刚,该是“老贾”从中国文化里学以致用的最重要的一课吧。
Q:你所理解并希望创造的“中国风格”是怎样的?
A:东方文化是一种含蓄的文化,具有谦卑、优雅、无为的大气。其中非常触动我的是它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认知,天地人之间的和谐,阴阳的和谐。它是一种共生的文化,是人文的,而不是人本的。人的小宇宙在大宇宙之内,只是其中的一个单体。很多工业设计产品都是以人为本,为了满足人的方便去改造自然,但结果是有得必有失。以空调为例,它让室内变得更热,也导致我们皮肤天然的温度调节功能退化了。产品改造了自然,也改造了人体本身,人越来越脆弱。这不是共生的状态,是单生。所以我们说的可持续设计就是一种共生设计。产品与自然共生,人与产品共生。产品走完了生命周期之后,可以在自然中被消解,与其相融,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Q:在创造“中国风格”的设计上有什么尝试?
A:获得红点大奖的“上上签”牙签盒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它的设计从中国的祈福文化中得到灵感,是一个很中国式的精神产品。这个设计问世之后受到很大关注,贬褒都有。有人说我们是“打着文化的幌子”。但为什么要打这个幌子呢?是因为文化本身好啊。我不怕人评论。能激起波澜,引发大家对设计与文化的探索,已经是值得自豪的一件事情。敢于探索才有可能成功。接下来我们还会和明奘大师合作,为他担任主持的一座位于黄山的唐代千年古刹设计一套视觉导向系统,包括指示牌、标识等等。明奘大师希望改变传统寺院把僧人放到一个卑微地位的方式,强调对人的尊重,因此我们希望采用一种“心灵导向”的设计方案,让僧人在寺庙中能够很直观地感悟佛祖就在自己心中。明奘大师送了我几本关于禅学和佛教的书。我正在带领我们的团队研究佛学和唐代建筑。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希望能够把书法和禅学的概念加进设计中去。其实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精髓能够让设计师感悟。想要让中国设计走向世界,我们必须用现代人的眼光去提炼、解读国粹。西方的风格就像油画,很辉煌,但是一种具象、表相的东西。东方的风格则比较注重哲理,是一个充满因果关系的系统,也是让我感觉最亲近的,能够很自然深切地感受到的理念。
Q:你下一阶段的目标是什么呢?
A:希望能够建立思想,建立标准,建立设计方法和哲学。不是说一流的公司建立标准吗?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我在未来三年到五年最想达成的目标。为什么我关注佛学、儒家?我在找东方人、中国人的共通性。找到这个你就把到了命脉。我管我的目标叫“把脉中国设计”。(笑)去思考怎么谐调设计与人、国家、社会、客户之间的关系,做到共生、共荣、共赢。一旦产生了这样的设计思想和标准,还需要有一个体系来支撑这些思想的推广,让世界认知这些思想是能代表一个民族、国家整体的设计能力的。这是大的制度和环境的问题。
Q:那么具体到管理上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
A:最主要的还是人。我提醒我们的设计师每设计一件产品,都要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做设计?这个产品给谁用的?对人和自然有多大的贡献?要跳出产品图纸去思考;我们每个设计师都需要向研究职能转换,追求有一套哲学和思想,有文化底蕴来支撑自己的设计。另外我们也注意选择有远见,有野心的客户。设计公司有权力也有义务去引导客户。中国现在不缺设计工作室,缺的是能够影响客户的集团性的设计公司。设计师需要成为贝聿铭那样的设计外交家,有效地同客户沟通。希望有朝一日中国也能出现像苹果公司那样, 对人的需求持续关注的品牌。中国的企业现在还没有力量去做这样极致的精神产品。但至少现在,中国的文化已经可以用中国设计去解释了。中国的设计也应该去解释中国的文化。
Q:怎么看待产品设计的地位呢?
A:企业、消费者、设计公司之间的关系就好像自然界的循环链。产品设计只是产品生命周期中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将设计盲目夸大、神圣化,使用好的材料,把产品弄得复杂华丽,结果成本很高,不仅限制了消费者,还浪费了社会资源,无法回收。这是不对的。要理性、具体、系统地了解工业产品设计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还好我是个理性和感性兼具的人。(笑)
Q:你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设计师?
A:我认为中国不缺好的设计师,缺的是职业设计师。这个行业是没有什么职业标准来量化的。我认为职业设计师应该有对设计的热爱,有作为设计师的诚信,有对自己、社会、客户、用户的责任感,有学习型的态度。我很欣赏的香港设计大师陈幼坚就是一位一直在很有系统地展示中国文化内涵的设计师。他成功的关键是很执着。设计和挖井一样。你没有找到水,是因为井挖的不够深。你只要执着地、持久地一直挖下去,挖到足够深,就一定能找到甘泉。
Q:对年轻的设计师有什么忠告?
A:学习、执着、热爱生活。设计师应该是最会生活的人。
会后,贾伟将此消息第一时间发布到了他的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davidjia)上,引来数百设计师围观,大家纷纷表示,中国设计的春天即将到来,设计师们该解冻大展拳脚的时候到了,中国设计要真正像水一样,与各个产业结合,浇灌出靓丽的创意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