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御医黄无御
2012年10月29日 本期撰稿:韩镇
他生于名门世家,却曾被庸医所误左眼失明断送仕途;他是乾隆御医,曾得御赐“妙悟岐黄”;他著医书11部,却险些后继无人;他立方无数,徒弟仅用其一个药方却能行医一辈子……他不是虚构的神医喜来乐,而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生不为名相济世,亦当为名医济人”,他就是一代医宗昌邑人黄元御。
封面图片:黄元御画像。翻拍于昌邑市博物馆
..................................................................................................
遇庸医左目失明仕途梦断
黄元御(1705-1758)为明代名臣黄福十一世孙。史载“祖运贞,廪贡生,候选
训导;叔祖运启,顺治戊戌科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父钟,邑庠生;兄德润,增生
;德淳,监生。”黄元御出身于这样一个世代簪缨的书香门第,自幼深受家学影响
。少年时代,其父为之延请侨寓昌邑的名儒于子遽先生为师,遍览经史著作,希望
他能够登科入仕,光耀门庭。但一次治病的经历让他左目失明,入仕的梦想破灭。
生于书香门第,遍览经史企盼登科
康熙四十四年(1705),黄元御出生在昌邑黄家辛戈村(今昌邑市都昌街道黄家
辛戈社区)。作为明代名臣黄福十一世孙,黄元御可谓出身于书香门第,名门望族
。
北京中医药大学诊断学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央视《百家讲坛》主
讲嘉宾罗大伦,在介绍黄元御时说,黄元御的祖先应是三国时的豫州牧、太尉黄琬
,其另一位先祖黄福又曾官至明朝尚书,连任六朝。
生于这样一个世代簪缨的书香门第,黄元御自幼深受家学影响。少年时代,父
亲就为黄元御延请到侨寓昌邑的名儒于子遽先生为师,遍览经史著作,希望他能够
登科入仕,光耀门庭。
在父亲的严格督促之下,黄元御经常到父亲的书斋中阅读诸子百家等各类书
籍,也常与比他长五岁的堂兄黄德静,以及姑表兄弟孙尔周等促膝交谈,论前途事
业,讲读书心得。而这些国学功底,都为黄元御日后独特的医学见解打下了深厚的
功底。
黄元御还常去“乡贤祠”,特别是到“黄忠宣公祠”瞻拜先祖的灵位,默领“
家训”的真谛。黄元御经常翻阅先祖黄福的《后乐堂诗集》,因为他特别爱读那
首题为《书怀》的诗。黄元御立志登科入仕,做一名能担负起忠君保国重任的良
臣,决不辜负先祖的遗训。
为庸医所误,左眼失明身心受创
雍正二年(1724),甫近弱冠之龄的黄元御考中邑庠生。转眼之间到了而立之
年,正当他准备“常欲奋志青云,以功名高天下”,希望效仿其先祖黄福,做出一番
轰轰烈烈的事业的时候,一个庸医差点葬送了他整个前程,却也成就了黄元御一代
医宗的英名。
雍正十二年(1734),黄元御因为用功过勤,突患眼疾,左目红涩,白睛如血。一
开始,黄元御以为不碍事,过两天就好了,可是三天过去了,他的眼睛却肿得更厉害
了。
这时候,还从未接触过医学的黄元御不得不请个医生来给自己看看眼疾。可
没想到却碰见了一个庸医,由于庸医误用了大黄、黄连等寒泄之剂,致脾阳大亏,
数年之内,屡犯中虚,以致于到最后,左目完全失明。
黄元御身心受创,他之后在著作《素灵微蕴》一书中这样写道:“玉楸先生,
宰思损虑,气漠神融,清耳而听,明目而视。既遭庸医之祸,乃喟然太息,仰榱而叹
曰:是余之罪也。夫昔杜子夏、殷仲堪辈,祸剧折肱,而未尝游思医事,后之病者,
不能遁天之刑也”。
不仅如此,黄元御通过对庸医误诊的分析,从生理、病理和药理上阐述了他左
目失明,中气颓败,身心遭到极大摧残的根源。
仕途断送,立志“为名医济人”
庸医药害,使黄元御失去左目,体内的中气遭到致命损伤,心理上受到难以忍
受的创伤,直到他五十岁写《素问悬解》时,还念念不忘这出悲剧。
更为严重的是,清朝的科举制度规定:五官不正,不准入仕。也就是说只有一
只眼睛的黄元御不能再参加科举考试,更不能够被委派官职。遭此劫难,黄元御的
仕途之路被彻底断送。
哀痛之余,黄元御发愤立志:“生不为名相济世,亦当为名医济人”,走上了悬
壶济世的道路。
研学医典成就“北黄”盛名
黄元御《伤寒悬解》手稿,翻拍于昌邑市博物馆。
黄元御的著作。
有了悬壶济世的想法,黄元御开始刻苦研读各种医学书籍。他最初学医,就是
从张仲景的《伤寒论》开始的,然后逐步开始涉及《金匮玉函要略》,黄帝、岐伯
《内经》,扁鹊《难经》等中医基本典籍。在行医过程中,黄元御不断总结经验,
医术精进,医名大盛,时人将之与诸城名医臧枚吉并称“南臧北黄”。
苦读《伤寒论》,写成《伤寒悬解》
“讵读仲景伤寒,一言不解”,即使从小就打下了良好的国学功底,但初读《
伤寒论》,黄元御还是看不懂。黄元御就搜集到自己所见到的所有为《伤寒论》
注解的书,一句一句释读。
“岁历三秋,犹尔茫若,仰钻莫从”。三年时间过去了,黄元御竟然还是不懂
。1737年,黄元御重新翻开《伤寒论》研读,他自己描述当时的情景是:“又复摊
卷淫思。日落神疲,欹枕假寐。时风静月白,夜凉如水,素影半床。清梦一肱,华胥
初回。”
三年多的时间,夜夜灯下苦读,一本《伤寒论》终于让他攻克。黄元御觉得以
前别人注释的都不够完善,于是就想自己写本注释的书,也就是后来的《伤寒悬解
》。至乾隆十三年(1748),《伤寒悬解》完稿,十四卷,这成为中医史上研究《伤
寒论》的一本重要著作。
在该书中黄元御首次提出了“培植中气,扶阳抑阴”的诊病理论,对于中气他
给予了形象的比喻:“精如果中之仁,气如果中之生意,仁得土气,生意为芽,芽生
而仁腐,故精不能生,所以生人者,精中之气也。”正是鉴于此种原则,在行医过程
中,他也始终贯彻“重视脾土、扶阳抑阴、厚培中气”的施治原则,这是他对祖国
医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关心众乡亲,医名大盛人称“北黄”
功夫不负有心人。黄元御刻苦钻研,进步飞快,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黄元御十分关心乡亲们的病痛,有许多人的夙疾陈病,经他精心制方调药,终
于解除病痛,恢复健康。
昌邑城东上台村田西山是黄元御要好的学友。他在参加乡试途中,由于饮冷
露卧,得了痢疾,病情严重,已经几天食水不进了。黄元御被请了去,得知田西山得
新秋痢疾是因暑夏生冷所伤。他于是用燥土温中、行瘀散滞、清胆达木之方,让
田西山只灌上一服汤药就痊愈了,再也没有服药。
黄元御凭着深厚的文化功底,苦读历代中医典籍,数年奋斗,学有所成,开始悬
壶济世。
在行医过程中,黄元御又不断总结经验,医术精进,医名大盛,时人将之与诸城
名医臧枚吉并称“南臧北黄”。
◎相关链接
《雪堂医语》记事二则
黄元御医术精湛,治病如神之轶事传说,至今在其故里流传颇多。吴去疾《雪
堂医语》载昌邑刘樵山讲述的黄氏治病轶事两则如下。
其一:黄氏乡居,以医负盛名。其女远嫁,生一子,出痘,势甚危,抱归求治。黄
氏一见,即怒詈(lì),不过日晡(bū),其速行!其女长跪乞怜,黄氏不顾,呼人急驾骡
车送之返。时赤日中天,舆人故迟迟其行,中途遇大雨,周身尽湿,舆人乃驾车回黄
家,盖黄氏预嘱之也。时已日暮矣,黄氏率家人正伫立门外,灯笼相候,语之曰:“
汝子生矣。此证内人已极,非用此法,不能挽救。吾默察天时,知今日午后必有大
雨,故弄此狡狯(kuài),不然,汝子岂能生哉!”遂处方与服,痘果透发而愈。
其二:黄氏尝夏月出行,有数人见其至,相与谋曰:“黄氏号为名医,吾侪
(chái)盖试之。”一人故仆地,急招黄氏诊。黄氏曰:“此人仅能延数刻耳,哀哉!
”群嗤之以鼻。黄氏曰:“毋!听其预言。汝等初意,乃与余为戏也,不知今当夏月
,湿热交蒸,此人仆地之时,热毒之气已从口鼻吸入,内又有肠胃之病,感之而发,其
来也暴,非药石所能瘳(chōu)矣。”
众不信,黄乃行。未几,其人果腹中绞痛,不数时即毙。人皆嗟叹,共称黄术如
神。
乾隆亲书“妙悟岐黄”褒赏
修缮前的黄元御故居悬挂“妙悟岐黄”匾额。 资料照片
据载,乾隆十五年(1750)四月,黄元御北游至京,适乾隆帝有疾,众太医萎思无
策,经举荐,黄元御入宫视疾,药到病除,以精湛的医术得到了乾隆帝的青睐,亲书
“妙悟岐黄”以为褒赏,并恩赐御医。如今在昌邑市博物馆,悬挂有“妙悟岐黄”
牌匾的黄元御故居图片。
“举荐入宫说”在昌邑为“因与表哥打赌去揭皇榜”
10月18日,记者来到了黄元御的老家黄家辛戈社区,黄元御被举荐入宫为皇帝
看病的事情在这里却是“黄元御因与表哥打赌去揭皇榜”。
黄家辛戈社区居委会主任黄延华是黄元御的八世孙。据他介绍,黄元御从小
与其表哥孙翰中在一个私塾读书,两人曾打赌:谁先点元面君,谁就为后者之师。
虽然两人聪明好学,苦读寒窗,学识渊博,但由于清朝的科举考官贪赃作弊,在考中
庠生之后再未考中,而后来左眼失明的黄元御再也无法参加考试。
后来,孙翰中终于考中了举人。他来看望表弟黄元御时,半开玩笑地说:“表
弟,明年我就要点元面君了。快称老师吧!”黄元御说:“你能,我也能,咱们说不
定谁叫谁老师呢!”
就在这年,乾隆皇帝得了一种怪病,太医院的御医们都没辙了,无奈贴出了招
贤皇榜晓谕天下名医:谁能治好圣上的病症,封赏五品花翎,能揭皇榜者,先授九品
,乱揭皇榜,可犯欺君之罪。轻者全家问斩,重者诛灭九族。
皇榜贴出近半个月,没有一个敢来揭的。突然有一天来了一个骑白马的长衫
先生,大步向前细细看了两遍墙上的皇榜后就要揭榜。侍卫一看急忙阻止:“先生
要看明白,贸然揭榜,治不好病,可犯欺君之罪呀!”“只要圣上患的不是绝症,咱
就能给治好!”说着就把皇榜揭了下来。这揭皇榜者正是黄元御。
据说,孙翰中听说表弟要进京揭榜,急忙赶来阻止:“表弟不该冒险,要知道御
医们都治不好的病,并非轻易就能治好的!揭了皇榜,治不好病,可要犯杀头之罪!
”黄元御说:“表哥放心,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儿。只要圣上得的不是绝症,我
就包能药到病除——你没点元,我可要去面君了,等着叫老师好了。”
乾隆御赐手书“妙悟岐黄”,黄元御开始御医生涯
揭皇榜后,乾隆让黄元御当面诊脉。黄元御仔细慎重地察色把脉,然后奏道:
“圣上原来阴虚火盛,因误用了草药,中了药毒。现今是三分病毒,七分药毒。要
治,得先去药毒,后去病毒。”随即开了药方,又叮嘱一二。乾隆按黄元御说法一
一降旨照办,一连服了几服草药,病很快就好了。
黄元御看好了皇帝的病,乾隆皇帝就封五品御医高官、赐绸缎重金表彰其功
劳,但是黄元御坚辞不受。
“吾非为官为钱,愿为社稷治病救人。”黄元御的意思是,“家中还有老母,
身边也有妻儿,庄里乡亲还有许多病疾缠身的人,等我回去解救。圣上如念我这几
服草药之功,就给我赐几个字让我带回去吧。”
乾隆皇帝也爽快,亲书御匾“妙悟岐黄”,并赐其楸木棋盘、玉石棋子一副,
常与对弈,但回家是不可能的了,黄元御被赐太医院御医,开始了他的御医生涯。
授御医及乾隆赐“妙悟岐黄”之事虽系轶事传说,然对黄元御医术之精湛,性
格之清高,乾隆帝这位明君的性格处事等,描述得极为精辟。
黄元御在他的《四圣心源》自序中也这样写道:“帝眷之隆,何可恃也”,由
此可见此事当有一定的真实性,而非纯系杜撰。
10月18日,在昌邑的黄元御纪念馆,记者没有看到这块牌匾,但在昌邑市博物
馆,记者见到了悬挂“妙悟岐黄”牌匾的黄元御故居图片。
◎相关链接
民间传说黄元御曾经为宫女“悬丝诊脉”
昌邑市都昌街道南逄社区副主任、街道文体中心主任李云龙研究黄元御多年
。李云龙说,《西游记》里描写了孙悟空“悬丝诊脉”的把脉方式,孙悟空是个虚
构的人物,但在昌邑却流传着黄元御曾经给人“悬丝诊脉”的故事。
这次乾隆皇帝没犯病,他的妃子病了。一方面,黄元御左眼失明,大臣们担心
他惊扰了皇妃;再就是那时候还讲个男女授受不亲,更何况一个乡村男医生面对
的是皇帝的妃子。
妃子没有一上来就让黄元御给自己把脉,而是把捏在黄元御手里的丝线系在
了一名宫女的手腕上,测试黄元御的本领。这一试不要紧,乾隆皇帝可不知道要高
兴还是难过了。一会儿,黄元御便对着面前的帐子行大礼:“恭喜皇妃凤体有喜了
。”这一喊不要紧,把妃子一惊宫女一吓,都愣住了。太医院的太医上前把脉一试
,这宫女果然有喜。事后才知道乾隆皇帝早就临幸了这宫女,宫女怀的是龙种。
“悬丝诊脉”的民间传说虽然荒诞,但也说明了黄元御在广大百姓心中医术
是多么高超。
做御医身在朝廷心忧天下
黄元御故居内的黄元御像。
事君几年中,黄元御并不得意,这种心情在《四圣心源·序》中说得非常明白
:“顾自己巳以至壬申,历年多矣,元草未就,则天既长与以穷愁之境,而不频假以
萧闲之日,帝眷之隆,何可恃也?良时非多,勖之而已。”繁庶之务使他没更多的时
间完成著述,也没法给普通百姓看病。黄元御为荒废时光而深自惋惜。
“帝眷之隆,何可恃也”,黄元御离开太医院
黄元御身在朝廷,却心忧天下。“为名医济人”的夙愿,使他有了辞返的举动
。
关于黄元御辞去太医院有另一个说法。皇帝有恙,太医院的御医们都没看好,
却让一个乡下郎中给治好了,而且竟然还得到了皇帝钦赐的“妙悟岐黄”牌匾,这
让太医院的御医们很不自在,因此对黄元御处处排挤。
在黄元御的《四圣心源·序》中有这样的记述:“历年多矣,元草未就,则天
既长与以穷愁之境,而不频假以萧闲之日,帝眷之隆,何可恃也!良时非多,勖之而
已。”由此可见,虽然有乾隆的宠爱,但黄元御其实并不得意。在皇宫任职期间,
繁琐的事务确实也让他腾不出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自己的著述,黄元御为荒废了这
许多宝贵的时光而深自惋惜。
据罗大伦著文《黄元御,不该被忘却的神医》中介绍,辞职太医院职务后的黄
元御离开了紫禁城,到了长江以南,却没找到和医学有关的工作,后来竟到江苏淮
阴的清江河运部门任职,搞起航运工作,但在业余时间,黄元御终于有空给百姓瞧
病。
乾隆十八年,黄元御已经48岁。那年春天,黄元御以张仲景著作中的方药加以
笺解疏证,写出了《长沙药解》四卷,其中,记载了各类药物161种,药方242个。第
二年,他又编纂成《伤寒说意》十卷。这本书以传经入说,辩论分析,多启迪后学
门径。同年六月八日,又写成《玉楸药解》八卷,以补《长沙药解》之未备,他在
该书中首创了用浮萍治疗瘟疫的疗法。至此,黄元御已完成医书八部,即后世所称
《黄氏八种》。
乾隆下江南,黄元御“著方调药皆神效”
因常年刻苦钻研,过度劳神,虽然已经成为一代医宗,但此时的黄元御已是身
疲神怠。乾隆二十年的初春,在门人毕武陵的再次推请下,黄元御着手笺释《素问
》,又接连完成了《灵枢悬解》九卷、《难经悬解》二卷等著作。
就在黄元御过上了平淡日子的时候,一件事情的发生又打乱了他的生活。乾
隆皇帝爱玩,尤其是坐船到江南玩,万一游玩途中再生病怎么办,于是乾隆又想起
了黄元御。
让下面的人一打听,乾隆才知道黄元御竟然去了运河管理部门。在杭州,黄元
御又见到了乾隆皇帝,并随船陪同皇帝游玩。不只是皇帝,就是随从病了也都需要
黄元御开方子,黄元御还真是给乡村医生长脸,他辨症准确,给乾隆看病那是“著
方调药皆神效”,深得乾隆皇帝及内外臣工赞誉。
乾隆再次让黄元御进京当御医,皇命不可违,黄元御回淮阴把写过的书整理后
,再次去了紫禁城当起了御医。
◎黄元御轶事
激怒莱州知府 妙计排其脓血
莱州知府得了一种怪病,胸闷咳嗽,呼吸困难,四肢无力,饮食减少,请遍名医
吃遍好药,就是不见好转。得知黄元御是个名医,便派人抬着自己的轿子到昌邑来
接黄元御。黄元御到了莱州,立即让人领至知府床前。一看知府,面黄肌瘦,咳嗽
得连呼吸都很困难,知道病情确实不轻。他诊了诊脉,故意轻松地说:“大人病在
肺部,虽然不轻,但却能治。只要按我的单子把各味草药抓齐,保你十服药吃完,病
就好了。”
知府一听,虽半信半疑,心里却很高兴。原来他自得病以来,屡治不见好转,以
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甚至连后事都安排好了。
吃过三服,知府就觉得病情大减;吃完十服,胸不痛了,不闷了,也不咳嗽了,
只是喘气还不十分顺畅。可黄元御总是紧锁双眉,像有心事。这天,他突然提出要
见见知府内眷。因为是救命恩人,知府慷慨答应了。
当天晚上,知府已经睡下,黄元御突然要面见知府,说看中了知府的三姨太,三
姨太可是知府的最爱,知府一时气得浑身发抖,面色焦黄,一声不吭。黄元御又言
语相激,知府越听越气,一头歪倚在墙上。黄元御迅速从衣兜里面掏出一根二寸长
针,把知府的衣服掀开,照着他的左肋骨间一针扎进,连脓带血从针孔里面喷出来,
溅了黄元御一身,知府当即昏了过去。
当知府醒来时,黄元御立即向知府请罪:“大人息怒!刚才说那些混话,只是为
了激怒大人。因为你患的是慢性肺病,由于吃药过多,药毒散满,已经把整个肺都
伤害了。我的前几服药是把漫散的毒气聚拢,使它形成一个疙瘩,经过半个月的药
效,已使疙瘩化脓,可是肺离体壳有点间隙,只有设法激怒大人,让气炸开肺叶紧紧
贴在肋上,一针扎去,脓血喷出体外,我苦思冥想数日,才决定冒险激怒大人,这回
大人的病才真正好了!”这一解释,知府才明白先生的用意,他立即转怒为喜,更加
佩服先生的医术高明。随后,黄元御又给知府吃了几服药,彻底治好了他的病。
避土匪举家搬往昌邑南隅
黄元御故居内景。
黄元御故居内凉亭。
黄元御的老家在昌邑黄家辛戈,为什么他的故居却建在了昌邑的南隅?据传这
与土匪有关。一天夜里,一土匪上门,将黄元御接到山上为大掌柜草上飞的儿子看
病。黄元御冒险讲了真话,草上飞感到儿子求生已经无望,一刀结束了儿子的性命
,将肺挖出,验证黄元御的医术,幸亏黄元御诊病准确,才保住了性命。自此,黄元
御被草上飞留在山上为土匪看病。有一个叫庆生的土匪,他和父亲的病都让黄元
御治好了,他心存感激,在他及家人的帮助下,黄元御得以逃出匪窝。为了避免匪
徒们再来纠缠,黄元御到家以后,便举家从黄家辛戈搬到昌邑南隅。
土匪夜登门,黄元御被接到山寨
黄元御的老家在昌邑黄家辛戈,怎么他的故居却建在了昌邑的南隅?自从干了
街道文体中心主任后,无论是关于黄元御的史料还是传说,李云龙一直在搜集。他
告诉记者,根据民间传说,黄元御搬家与土匪有关。
黄元御返回故里昌邑黄家辛戈经营自己的药铺。一天夜里,他正在灯下著书,
忽然听到有人“砰砰”敲大门,来人自报家门“北海草上飞帐下三掌柜”,什么草
上飞三掌柜,就是北海的土匪。
原来,土匪头子草上飞的公子久病不愈,闻听黄元御曾经为皇帝看好病,就来
请他上山医治。黄元御知道对方是杀人不眨眼的土匪,顾忌全家老幼性命,随即收
拾了看病用的物品,跟随这三掌柜上山。
走了10天,终于赶到了草上飞的山寨大营。黄元御四处一看,这里山势凶险,
林密草深,易守难攻。黄元御跟随草上飞来到一间屋,一进门,黄元御就被一股臭
气熏得难以呼吸。只见床上躺着一名十七八岁的孩子,面色青黄,骨瘦如柴,咳嗽
痰喘,呼吸困难。黄元御伸手摸了摸脉,对草上飞说:“大掌柜是要听实话,还是愿
意听假话?”草上飞自然要听实话。
“照实话说,公子得的这病,是一个须根毒瘤长在肺上,实属不治之症(应为肺
癌)。根在肺血管网上,吃多少药也无济于事。如果早期发现,用些泻火消毒之药,
抑制它的生长,或许还有一线希望。现在毒气扩散,疮已化脓,肺叶溃烂,公子顶多
还有10天阳寿。如果信我的话,也不必再让他去喝苦水,想吃什么,就弄点什么给
他吃吧。”听黄元御说完,草上飞眼里透出一股颓丧的凶光,一拳砸在炕沿上:“
好!我佩服黄先生心直口快,敢说实话。这样,也就不必治了,请先生大帐喝酒去吧
。”草上飞把黄元御领回大厅,吩咐手下摆酒上菜,他却一脸怒气地转身走了。
黄元御见了心怦怦直跳,自己对草上飞说了实话,不知要惹出什么祸事来。约
有半个时辰,只见草上飞手里托着一个盘子,里面一把血淋淋的牛耳尖刀斜扎在已
经化脓的烂肺上。“黄先生手艺真高,看得一点不差。”原来草上飞听黄元御说
他儿子还有10天阳寿,感到求生已经无望,与其再让他受10天罪,不如早点死了净
心。一时性起,一刀刺死儿子,把心肺扒了出来。幸亏黄元御诊病准确,不然,真就
没有命了。
土匪欲行凶,黄元御智救五同行
草上飞心有怒气,要杀以前五个为儿子看病的医生,眼看五个行医者即将丧命
,黄元御猛地从席上走下来,对草上飞一拱手道:“大掌柜息怒,医生向来都以治病
救人为本,因为令郎患的是绝症,即使华佗在世也救不了他的性命!如果大掌柜真
的把这五人杀了,恐怕以后山上兄弟们再有人患病,医家兄弟宁可死在家中,也不
敢上山来给你们治病了。”一席慷慨激昂的话语,说得草上飞哑口无言。
后来黄元御答应留在山寨为病人看病,才将五个同行救下。
黄元御被禁锢在山上,每天除了给匪徒看病之外,也在想逃离匪窟的办法。
这一天,他给一个名叫庆山的年轻人作了“痔疮”手术,他那种不怕脏臭、细
致认真的态度,使庆山非常感动。庆山的病好了后,又让黄元御将他父亲的“痔疮
”治好了,因为心存感激,庆山的心完全与黄元御贴在了一起,黄元御便把逃离匪
窝的希望寄托在庆山身上。
过了几天,黄元御在给匪徒看病时,突然见岗哨从山下抓来一个年轻人,年轻
人一见黄元御,便跪在地上,口称“叔叔”放声大哭:“奶奶自叔叔走后,整日念叨
叔叔的名字流泪,奶奶让我找叔叔回去。你若是再不回去,就见不着奶奶的面了!
”
黄元御带着侄儿去见草上飞,恳请草上飞让他回家看看老母。刚开始草上飞
不许,在浅白麻子说情的情况下,答应打发两个兄弟把黄元御叔侄送回家,住些日
子,再帮黄元御把家眷一同搬到山上来。
草上飞派保镖跟随黄元御,庆山见状自告奋勇陪同下山。在一个僻静之处,庆
山趁草上飞的保镖不注意一刀毙其性命。原来这正是事前黄元御想出来的逃身之
计,那个上山送信的“侄子”,是庆山的叔伯兄弟假扮的。幸亏靠了庆山一家人的
帮助,黄元御才脱离了匪窟。为了避免匪徒们再来纠缠,黄元御到家以后,便举家
从黄家辛戈搬到昌邑南隅开药铺去了。
◎黄元御轶事
看病路上遇葬礼 拦棺一针救两命
一天,黄元御给人看病,路过一个村庄,正逢一家出殡的抬着棺材往外走。黄
元御看见从棺材缝里滴出鲜血,仔细看了一下血迹,愣了,稍一思索,拔腿就撵出殡
的人。他拦住抬棺材的,问棺材里抬着什么人,主丧人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位单目先
生,奇怪地问:“你管是什么人做什么?你是干什么的?”
“你们怎么抬着活人去埋?这人没死!”听黄元御一说出殡的人全都愣了,主
丧人只好让人把棺材放下。丧主道:“先生凭什么说我们抬了活人去埋?人死了已
经一天了。”黄元御却说:“如果我猜得没错的话,棺材里是个月症妇人,生孩子
没生下来,这人肯定没死,如果我错了,把我的驴留下。”
把棺材打开后,果然见一个三十多岁的孕妇,脸色蜡黄,棺材里流满了血。
黄元御从衣袋里摸出针来,把妇人的衣服掀开,照着心口扎上一根银针,不大
一会儿,就听“哇”地一声,一个小男孩落地了,妇人也“啊”地一声缓上气来,母
子二人都活了。这时,众人都惊呆了。丧主“扑通”一声给先生跪下了。紧跟着,
送殡的也一齐跪下了。
黄元御急忙挽起丧主,让他们快把人抬回去,快烧姜汤,赶紧补救。一场丧事
变成了喜事,全村为之轰动。
黄元御解释说:“我见棺材里滴下来的是鲜血,才敢断定人还活着。只有月症
妇女难产时,由于胎儿转动过急,胎儿上行。我拿针扎在她的抱心穴上,让胎下行,
小心转过头来落了地,大人自然也就活了!”
被救的一家万分感激,拿出重金酬谢救命恩人,被黄元御拒绝了。“我还得去
给人家看病呢!”说完,骑上毛驴走了。
入祀乡贤祠著作泽被后世
位于昌邑黄家辛戈社区的黄元御墓。
黄元御故居。
黄元御虽医术高明,遗憾的是他的两个儿子没有一个能继承他的志向,他立遗
嘱给儿子,如遇到真正热爱医术,致力于治病救人的人,就将他的著述赠送给他。
黄元御去世后,恰好有一个叫张岐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拜师学艺,在葬礼上真情
流露,感动了黄元御的家人,张岐得以将黄元御的11种著作各抄写了一份,后张岐
将黄元御的著作刊印于世。
医宗长逝,留下遗嘱丧葬从简
黄元御悬壶济世日夜操劳,天长日久,再加上日夜编写医学巨著,终于积劳成
疾,自己配了几服草药,吃了虽有减轻,却不能根治。渐渐茶饭日减,自知不久于人
世了,因而深为自己惋惜:其一自己的两个儿子没有一个能继承父志,将自己一世
积累的治病医术承接下来,感到医业后继无人,发展无望;其二自己正是老当益壮
、医术精湛的时候,未免死得太早。为此常常叹息,这重心事,无疑又加重了他的
病症。
到了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九月十七日,黄元御自觉已经力不能支,不久于人
世了,就把家人和两个儿子叫到床前,嘱咐说:“我一生弃儒从医,致力于治病救人
的事业,没攒下多少田产家资,现有五十亩田地,两幢宅院,你们兄弟二人一分为二
。最重要的就是我的11种医学著述,是我一生心血的结晶。可惜你们兄弟二人无
一个能秉承我的志向、接传行医。这些著述要好好保管,遇有真正热爱医术、致
力于治病救人的人,就将这些著述赠送给他,让他想办法印刷出版,传流于世。我
死之后,丧葬从简,不必再进老坟。买口薄棺,葬于黄家辛戈村南自家地里。不要
惊动亲友、大操大办,给后人带个好头。”说罢,亲笔写下遗书,不久就溘然长逝
了,时年53岁。
家人按照他家当时的家境和地位(五品御医),应该停柩七七四十九天,高搭丧
棚,出个大殡。但黄元御生前留有遗嘱,两个儿子及族中长辈都要尊重他的遗愿,
准备只在家停柩七天,就在黄家辛戈村南自家地里埋葬。
张岐哭师,恩师真传刊印于世
黄元御八世孙、昌邑都昌街道黄家辛戈居委会主任黄延华说,直到黄元御去
世后,仍有不少外地的人前来拜师学艺。听老人说,就在黄元御停柩第五天上午,
突然来了一个年轻后生,自称湖南益阳人张岐,来找黄元御先生拜师。
当张岐听说黄先生刚刚去世五天,他懊悔不已。张岐来到黄元御灵前,跪在地
上嚎啕大哭,边哭边念叨:“老师啊,您怎么走得那么匆忙!徒弟我千里迢迢,慕名
投师,诚心学艺,受尽千辛万苦,历时一年才赶到这里,您却让我扑了一个空啊!可
惜您老将一肚子学问和经验都带走了!早知道这样,我在路上不吃不睡也要赶出这
五天路程来哟!”他边哭边磕头,把天灵盖都磕出血来了。
整个丧葬期间,张岐完全像黄元御的儿子一样,穿大领,戴孝帽子,哭得泪干嗓
哑,痛楚异常,一直把黄元御送葬到地里。丧事过后,家人细细盘问后才知道他是
专门来拜师的。
原来黄元御的同窗表哥孙翰中去云南做官时,黄元御为其把了一脉,诊断孙翰
中一年后会生一大背,并为其开了药方,叮嘱其如出现心烦口渴、背部灼热就照方
抓药,将大背挪到臀上,以免有性命之忧。又交待说直到找到一个识其为大背的人
才能继续治疗。
一年以后,果如黄元御所料,孙翰中便照方吃药,将大背转移至臀部。又四处
请人看病,有说是痘诊,也有说是痈的,也有说是无名肿毒的,众说不一。此时张岐
云游到云南,孙翰中请其看病,张岐看后说,这是一个大背,是高人用药力把它挪到
这里来的。知道是一年以前诊脉诊出来给开的药方子,他对黄元御的医术佩服得
五体投地,特意恳请孙翰中要了黄元御的住址,不远千里从云南边行医边赶路,历
时一年才赶到山东昌邑黄家辛戈来。可惜他来晚了一步,没有见上先生。
黄元御的两个儿子黄洪漠和黄洪训,深深地被张岐感动,看他眉清目秀,气度
不凡,是个济世救人的好郎中,就和母亲及族长商议,按照父亲的遗嘱,将他的11种
著作,让张岐各抄写了一份,带着走了。并把黄元御的遗嘱拿给他看了,让他尽量
把这些著作刊印出来。张岐临走也慷慨地答应了。
十几年以后,张岐终于付诸了自己的诺言,将黄元御的《伤寒悬解》、《金匮
悬解》、《四圣悬枢》、《四圣心源》、《长沙药解》、《伤寒说义》、《素灵
微蕴》、《玉楸药解》这八种著书刊印于世,医学界称此医著为《黄氏八种》。
以后,《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也在江南有所流传,但却比以
上八种要晚了不少年头。
故居保存完好 村民经常祭拜
10月18日,记者在昌邑市采访时发现,位于昌邑城区的黄福墓、黄元御墓仍保
存完好,黄元御故居经过修缮后也保存完好,并且在2000年时就已经被列为潍坊市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延华告诉记者,黄家辛戈社区的黄姓村民多数都是黄福和
黄元御的后代,所以村里的人每年重要节日都要到黄福和黄元御的墓前拜祭。
民国十二年(1923年)昌邑学商各界共同捐资为其修整坟园,呈请入祀乡贤祠,
并于县城西南门外及墓地立碑志念。黄元御终于像其祖先一样,名列正史,身登乡
贤,垂范千秋。
黄元御碑文曰:“医术八种,遍于宇内,迄今近二百年,神效日彰,举民爱戴。
”黄元御毕生潜心医学,不求闻达,以济世救人为乐事。他秉性清高,不堕流俗,生
前曾做过《咏风筝》诗一首,诗曰:命薄如纸数里该,姻缘全凭一线来;平生不爱
云和雨,惟喜春风抱满怀。
黄元御故居现在昌邑南隅社区利民街,故居大门朝南,自南而北依次是照壁、
花园、草堂、卧室、门诊室,现存草堂五间。草堂为三明两暗式,前出廊檐,格子
门窗,门前石阶二步,东西长14.6米,南北宽5.8米。大院南北长9.8米,1985年6月,
昌邑县人民政府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11月,在黄元御诞辰283周年之际,全国首届黄元御学术思想研讨会在
昌邑召开。全国中医界知名人士及入会者参观了黄元御故居,并纷纷题词留念。
题词有:“杏林奇葩,杝元后乐,千古流芳”、“祖国医史四千年,保赤拯危世代传
。启我文明岐伯子,北海黄公光于前”等等。2000年4月,黄元御故居被潍坊市人
民政府确定为“潍坊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源汇流汹涌澎湃成江河
清朝时发行的黄元御著作。翻拍于昌邑市博物馆
倪绍华对黄元御及其第五代传人麻瑞亭多有研究。
黄元御的著作。
黄元御11种医学巨著在其去世后不久,即由《四库全书》编修周永年进呈,全
数收录,民间亦有众多刊本。尤其是在江南等省,凡悬壶行医者,无不知黄元御,称
之为“医门大宗”、“一代之太医”。其史事轶闻广为传载,宣统间《山东通志
》,民国初年编纂的《清史稿》皆为其立传。后人评价他:“将古中医学三大源头
汇总成一个完整体系的人,唯黄元御一人而已。”
理论结合实践,写11部医学巨著
黄元御苦心经营,对《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
典著作,刻苦攻读,溯本求源,理论结合实践,终成一代名医。黄元御的著作,医籍
11种,已刊行8种(《伤寒悬解》、《金匮悬解》、《四圣悬枢》、《四圣心源》
、《长沙药解》、《伤寒说义》、《素灵微蕴》、《玉楸药解》),未刊行的有《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另外尚有《周易悬象》、《玉楸子
堂稿》等非医学著作,这充分说明了黄氏熟谙黄老之学,精通象数易,而古代的《
周易》中也没有直接谈到医。至明代张介宾才直接认为医乃是易用以研究人体之
学,将医纳于易体系中。所以,黄元御是继景岳之后,又一位集“易”与“医”于
一体之大成者。
黄元御对人体奥秘的研究,是以宇宙基本的真理大道为基础,以太极模型、阴
阳、三五之道的五行为运筹和协原理,把气候、地理、医术各学科统一成整体,从
而把人体生命本源的研究和天地之源的研究联系起来。黄氏认为“太极”是宇宙
的本和源,“天人相应”说是祖国医学理论的组成部分,故有“人与天地相参也,
阴阳肇基,爰有祖气,祖气者,人身之太极也”的论述。同时,他用象数易的哲理将
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皮肉、筋骨、毛发、空窍、精神等都赋以阴阳的属性
,并解释得透彻入微。
黄元御学术精湛,极力奋进,著述宏伟,标新立异,敢创新说,是一位有胆有识
的学者。纵观黄氏著作,剖析其学术思想,他推崇岐伯、黄帝、越人、仲景,并称
之为“四圣”,称其著作“争光日月”。他对内、难、伤寒、金匮均有精辟的见
解,确有“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之感。
黄元御以其高超的理论、渊博的知识、非凡的医学成就纵横捭阖于医林之中
。尽管他对唐以后历代医家持有否定态度,“自命甚高,欲驾出魏晋以来医者上,
自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外,罕能免其诋词者”,但就其医学经典著作的研
究上,及其结合临床经验的大胆发挥,总结写出了多种有独特见解的传世之作,其
影响是深远的。清·张琦在《四圣心源·后序》中对黄氏的医学成就的评价,尚
有中肯:“能读黄氏之书则推脉义而得诊法,究药解而正物性,伤寒无夭札之民,杂
病无膏肓之叹,上可得黄、岐、秦、张之精,次可通叔和、思邈之说,大可除河间
、丹溪之弊,昭先圣之大德,作人生之大卫。”
一个治病方子,其传人用了一辈子
据研究黄元御及其第五代传人麻瑞亭中医理论多年的我省著名学者倪绍华先
生介绍,在1921年出版的《中国医学大辞典》例言中说“历代医家,六朝以前,有
见必录。唐以后,则其著者录之。”黄元御以11种医学著作入选,这也是他在现代
印刷技术条件下的第二次大范围亮相,第一次亮相是在《四库全书》成书之际。
至于清末另行刊印的黄氏著作,范围更小。直到1999年《明清名医全书大成丛书
》问世,黄元御之名方得彰显。倪绍华这样评价黄元御,如果说《黄帝内经》、《
神农本草》、《伤寒论》为古中医学的三大源头,那么把这三大源头汇总成一个
完整体系的人,唯黄元御一人而已。
倪绍华先生表示,“前几年热播了一部电视剧叫《神医喜来乐》,这个神医是
虚构的,尚且能拍成电视剧而且还这么出名,咱们潍坊就有个真实存在的神医黄元
御,为什么不宣传一下呢?”
“黄元御有个第五代传人叫麻瑞亭,已经去世了。麻老先生就是从黄元御医
籍《四圣心源》里取了一个叫做‘下气汤’的方子,就是这一个方子,麻老给人看
了一辈子的病,他就是针对不同的病情,来回加加减减,治疗效果却非常好,解救了
很多人。”倪绍华说,潍坊应该大力宣扬黄元御的医学事迹,召集全省乃至全国性
的“黄元御医学理论研讨会”,成立“黄氏医学研究会”,把黄元御的医学见解、
理论甚至中医药方发扬光大,让更多的百姓受益。
◎相关链接
著作简介
《四圣心源》是一部包括中医基本理论和部分临床医学的综合性著作,又名
《医圣心源》,共十卷。黄元御将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视为医中“四圣
”。此书旨在弘扬四圣之伟业,阐发四圣典籍之精蕴。黄氏在此书中提出“枢轴
运动”之观点,并详加阐释,崇尚气化,首重中气(脾胃),兼及四维(心、肺、肝、
肾)。方旨彰显,遣药简洁,配伍精当,符合临床。此书结构严谨、条理分明、文笔
精炼、风格独特,读之令人耳目一新,堪称黄氏诸书之精华。他行医治病的理论,
受张仲景影响较大。他提出的“扶阳抑阴”,以强调脾胃和注重温阳的观点,独居
医家一宗。清代冯承熙对黄元御及其著作给予高度评价:“向读黄坤载先生《素
灵微蕴》《四圣心源》诸书,奥析天人,妙烛幽隐,每谓自越人、仲景而后,罕有其
论。”本期图片 本报记者 韩镇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