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以为,石库门是上海人的专利。你看,连老酒都被上海注册了《石库门》商标。甚至还有人认为,苏州的近代建筑,是由于受到了上海民居的影响,才流行起石库门,因此有的人家还将原有传统四扇或六扇头墙门,改建成了石库门。其实不然,苏州的深院大宅,在清代以前就有石库门存在。当初它只作为大宅院内的一种门户,用来区别内宅与外宅、庭院与花园。这种门是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的厚木做门扇,早些时候苏州人称其为“石箍门”,因为这种门的门框(或叫门圈),是用石条围箍而成,地上是石门槛,两边是石柱条,顶上是一条直的石门楣、或是冖字形的石门楣,两端成弧形。后面这种形态的石库门比较精致,也是苏州石库门发展的主流,保留至今的很多,譬如苏州留园、怡园的大门,就是这种石库门。
“石箍门”的名称,流传到上海以后,“箍”“库”混淆,讹成了“石库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社会的一切影响都是巨大的,苏州只是紧依着上海的一座传统小城,自然受到上海生活习俗和语言一定辐射。在苏州同德里、同益里等民国建筑群中,就出现了大量的新式石库门。据说当年,上海滩大亨杜月笙,曾在苏州同德里居住过,国民政府财政次长贾士毅,也在同益里建了房出租。一帮上海管家在苏州进进出出,石库门长、石库门短,哪里还有“石箍门”的余地?
苏州人生活恬淡,早些年的石库门式样都很素朴,并不会像民国建筑的石库门那样,雕上西洋风格的花纹。苏式建筑中的老式石库门,总和黛瓦粉墙连在一起,讲究的石库门门楣上,做有传统的小瓦压顶门头,配以砖雕和挂落。门里面是石板天井,为三合院或四合院的形式,两侧是左右厢房,正对面是长窗落地的客堂间。虽在以前这里是大家族中的一房小户,但在五六十年代,能住上六七户人家。石库门的门扇是比较沉重的,只能以木轴开转,开闭时那“吱呀”之声,在晚上听来往往阴森可怕,加之狰狞的狮脸门环、深巷里回响的敲门声……这在一些恐怖的电影电视中,常有借用。
与老式石库门不同的是,新式石库门的外墙面,多用清水青砖或红砖,石灰勾缝,而不像老式石库门那样用白灰粉刷,与老式石库门相配的封火墙也没了踪影。另一个重要的区别是,新式石库门大都不用石料做门框,而改用清水砖砌。门楣的装饰也变得十分繁复,喜欢用三角形、半圆形、弧形或长方形的花饰,类似西方建筑门窗上部的山花楣饰,这种花饰形式多样,倒也风格各异,属于民国建筑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但有些新式石库门会多此一举:在门框两边用西方古典壁柱作为装饰,这有点过了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