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夫的乡愁 野夫的妻子

(此文发表于《宁夏画报》照片由土家野夫提供)

微博里关注了土家野夫,但仅仅是关注,却并不是粉丝。而后看到他的一篇文章《江上的母亲》后,便成为他的铁杆粉丝,也有了读其散文集《乡关何处》的念头。但总是被一些琐事烦扰,要知道,这样的作品,唯有静心才能品味。

《江上的母亲》中的母亲一生命运多舛。出身名门,少时丧父;中年后因出身及直率刚烈的性格,被打成“右派”;老年之后,又遭受唯一的儿子野夫入狱,尔后丈夫身患不治之症又离她而去。面对种种不测和磨难,母亲选择了忍耐和坚守。但母亲在实现心愿盼得与儿相见之后,却选择了永远的离去。母亲在遗言中写道:“我知道我病了,我梦见我的母亲在叫我,我把你们的父亲送走了,又把平儿(野夫)等回来,我的使命终于完成了,我要找你们的父亲去了,请你们原谅我,我到长江上去了,不要找我,你们也找不到的。你们三姊妹要互相帮助,父母没能力给你们留下什么,我再不走还要拖累你们……”

这便是野夫“江上的母亲”,野夫说:“不敢去想象投江失踪的母亲,不敢去想象母亲会暴尸于哪一片月光下?甚至没勇气重回那一段冰冷的水域去凭吊。”

一个阴雨的黄昏,迫不及待的冲动再涌心头,挑灯夜读《乡关何处》。一口气读完,已是深夜。心如重石所压,想竭力掀开,却已是两行清泪。

野夫在扉页里说:“许多年来,我问过无数的人的故乡何在,大多都不知所云。故乡于很多人来说,是必须要扔掉的裹脚布;仿佛不遗忘,他们便难以飞得更高走的更远。而我,若干年来却像一个遗老,总是沉浸在往事的泥淖中,在诗酒猖狂之余,常常失魂落魄地成了一段乡愁。”野夫笔下的乡愁都是一些小人物的故事,但却是野夫“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人和家乡人,通过一个个性格鲜明,命运迥异的人物描写和情感的表达,一幅幅一段段浓浓的乡愁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渲泄。

笔下的外婆一生也是伴随着野夫的家而行,童年野夫是在外婆温暖的怀抱里长大的。外婆是始终是家人的守护神,母亲生孩子时需要外婆,抚养三个孩子更离不开外婆,外婆就这样跌跌撞撞的呵护着她的女儿和孩子们。外婆一生中最大的心愿就是回到她的故乡---江汉平原,终老却也未能如愿。

笔下的大伯是野夫外婆干姐姐的儿子,一生都为自己的革命理想和爱情活着的男人,大伯最初的理想是为革命而潜伏,不曾他却为此“潜伏”了一生,他所信仰的组织阴差阳错的“抛弃”了他。还有那个叫王冰松的美丽而高贵的富家小姐,在大伯的生命中来来回回,却终是有缘无份,大伯孤老一生。野夫说:“大伯此后的漫长余生,似乎都还在最初的惊艳中发呆,而那扇命运之门,也再未被合上,一个世纪的罡风似乎还一直在那里呼啸着……”。

笔下的幺叔是镇上的一个富家少爷,本可以远走高飞去继续他富足的日子。可因为母亲的一封家书未能成行,从此掉进了人间苍桑的旋涡,再也无法走出深山和世道,在1950年土改的那个年代,他已经无法继承祖业,但却继承了先人的“罪名”,成了“五类分子”。在那悲苦的岁月里,放下了手中的笔,成为一个修修补补的乡下鞋匠。但即使是一个鞋匠,幺叔也是一个有“腔调”的鞋匠,永远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上衣的兜里也永远别着一支派克钢笔,闲暇时偶会用二胡奏上一曲《空山鸟语》。野夫说:“我不知道在幺叔心中,埋存了多少更为苦涩的音符,有谁曾从这个乡村鞋匠的弦索上,去读出他的高尚教养和显赫身世”。

笔下的瞎子哥,一个曾经给予野夫帮助的穷苦人,即使那帮助仅仅是能够拉上那么一点点的关系,从而让野夫能多捡点马粪,目的是可以帮助野夫去买一个价值三块钱的口琴。野夫让瞎子哥吹吹新买的口琴,对瞎子哥而言,口琴是他这一生都没有机会见到和能触摸到的洋玩意,可瞎子哥却淡淡地说:“不要不要,我嘴脏,莫吹脏了”。

还有野夫的大学同学老李,怀才不遇,宁愿在穷乡僻壤中孤苦一生,却是不屑权贵的一个孤傲偏执的男人。

野夫笔下还有一个被称作畸人刘镇西的人物,不得不说。为什么称之为畸人?野夫这样解释,畸人源于庄子“畸于人而侔于天”这句话,意思是人在世间孤独无匹,却与天道完美契合。

刘镇西确实是这样的一个畸人,活得是那么的纯粹,那么的高尚,却让人肃然起敬。刘镇西自诩是一个文化人,或许乡人不屑,但他的确象一个文化人那样活着,言行举止中,处处透着文人遗风。他在那个非常的年代因说了真话丢了饭碗,还坐了8年的牢。出狱后为了糊口,走街串巷以在搪瓷碗盆上烧字为生。但他又非同一般的艺人,在他的工具箱里,永远都放着一本发黄破旧的《楚辞》,其中段落甚至能倒背如流。就这样一个食不果腹的民间艺人,却痴迷于音韵学,特别是楚辞的古韵和名物。他走遍了曾经的古楚文化地域,想从各地方言中去求证残留的楚辞古韵现象,毕其后半生的精力完成了楚辞韵读的手稿。这对一个没有任何学术基础和任何物质动力的草根而言,依然在坚守着这自己的理想,是多么的纯朴和高尚。

让人肃然起敬的是刘镇西的人品。他的妻子是个乡下寡妇,他从牢中出来的时候,那个“坏分子”的帽子让他没有选择的接纳了这个寡妇和一个多病的女儿。但他无怨无悔的照顾着这女儿,视为已出。可寡妇的故事却远非如此,新婚不久,家里突然来了三个面黄肌瘦的孩子。原来寡妇在他之前已经有过三次不幸的婚姻,前夫先后因病逝、坐牢、车祸身亡。而寡妇为了嫁人,隐瞒了事实。孩子们听说母亲嫁到城里,就寻母亲来了,只想吃顿饱饭。老刘听完妻子的坦白,并没有丝毫的责难,而是倾其所有带着这个几个孩子去馆子里要了一大盆的红烧肉,让孩子们吃了顿过瘾的饱饭。毕竟他的个人能力有限,养活不了这么多的孩子,但承诺孩子们每月可以来他这里打牙祭。后来,老刘的老妻意外死,老刘双目失明,虽然那些孩子们在接济着老刘,可身边没人照顾起居终究不便,老刘从此便住进了养老院。野夫描述道,就是这样一个失明的刘镇西,却拒绝策杖,经常有人看到他孤独的横行于闹市通衢,肆意吟唱着自己所谱的歌赋,旁若无人行走于他的“江湖"中。若以现代的语言来说刘镇西是“超二”的脾性,那未免太勉强太片面了,“畸于人而侔于天”才是最好的诠释。

我琐碎的流水账般的在简述着野夫笔下其中的几个人物,这些都是他生命中流淌过的亲人和故乡人,一本《乡关何处》叙不完野夫的乡愁,而我也讲不完乡愁里的乡里乡亲。思绪久久不能平复,心里总觉的缺了点什么,却愈发的沉重。

读完了一遍,不忍再读,怕心痛。我这样的70后生人,亲身体会不了五六十年代人们的经历,但我能从野夫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他们身心的苦难。他们无不顽强活着,为自己活着也为他人活着。如同被挤压在顽石下的小草,有点缝隙,偶遇雨露,恰逢阳光,便能顽强的生长着。

想到野夫其人,也终于理解了章诒和女士对于野夫的那段评论:“如今,当我们的文化艺术家都争做“圣洁天使”的时候,野夫的文字却来扮演魔鬼发出凌厉的声和另类的光。笔下的那些砍断骨头连着筋的血亲,是怎样被一节一寸地绞碎榨干;那些美妙温软的情感,是怎么被一阵一阵的风雨冲光刮净——我读到的是他的心,看到的是他的泪。那独立之姿,清正之气,令我心生庄严”。

微博里的野夫是个好酒的豪爽的汉子,其笔下每一个与之相关的亲人和乡人里,如母亲生活坚韧和对生死的豁达、外婆的慈爱、大伯的执着、瞎子哥的善良、畸人刘镇西的高尚又桀骜,或多或少都附着野夫的影子,骨子里野夫或许就是这样或那样的一个人。


野夫的乡愁 野夫的妻子

野夫本名郑世平,(1962年-)出生于中国湖北恩施利川市。中国自由作家,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小说,论文,剧本等约两百多万字。2006年获“第三代诗人回顾展”之“杰出贡献奖”,2009年获“2009当代汉语贡献奖”,《江上的母亲》一书获2010台北国际书展非虚构类大奖,是大陆首位作家获得此奖项。2011年获得中文独立笔会“自由写作奖”。2012年获得中国在场主义散文新锐奖。2012年应邀成为荷兰国家文学基金会驻市作家。2013年获邀成为德国科隆世界艺术学院年度访问学者。

评价

根据北京当代汉语研究所2009年5月9日公告:“野夫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作家。在古体/当代诗歌、散文、小说等领域均有建树。”“野夫的文章,承接古风,呼应民国,经过了20世纪90年代的磨洗,在21世纪的今天愈发珍贵。”“在汉语、文体、历史与情感之间,找到了最稳固的平衡点。”多数野夫作品流传于网络,或由海外出版。

作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35596.html

更多阅读

刘汉的妻子销魂玉照 刘汉妻子

为寻求更大的保护伞,刘汉不仅大肆结交官员,还利用自己的妻子结交官员夫人,从而接近官员。刘汉的前妻杨雪(另案处理)交代:“刘汉会带我一起跟他们吃饭,向他们赠送黄金、翡翠等贵重物品,价值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有时候还会通过赌博向他们行贿。”

声明:《野夫的乡愁 野夫的妻子》为网友风乎舞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