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易终极原理解读】(8)蒙卦中的包、纳、刑、克
——周易预断事例之四
初、二、三、四、五、上这个顺序,只是一个观察的顺序,叙述的顺序,并非是六爻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蒙卦真正的开始阶段是五爻,终结阶段是三爻,其它二、初、四、上是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从人道顺序上讲是初、二、三、四、五、上,从天道顺序上讲是五、二、初、四、上、三,也就是己、庚、辛、壬、癸、甲。所以五爻的取象是“童蒙”,站在初爻辛的立场上看待初与五的关系,也就是卦辞中讲的“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对于辛来说,己已经成为过去,求与不求都一样,对于己来说,辛是未来,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门槛”,所以是“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包、纳、刑、克这几个字,蒙卦中都有,蒙初讲“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蒙二讲“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传统易学不了解真实的卦体与易道,误把六爻初、二、三、四、五、上这个顺序,当成真实的六爻先后顺序,认定蒙卦的主旨是讲教育的,初、二、三、四、五、上这个顺序,是实施教育的不同阶段,虽然是挖空心思,却怎么也解释不了为什么在教育的开始阶段,却要“利用刑人”,也解释不了在第二阶段,就叫小孩子“納婦”。
蒙二是个强爻,至初是个“天地合一”,至二合乎人道但不合时宜。爻辞“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说的就是这个爻与周边三个爻的关系。“包蒙”就是包容初爻,在天干顺序上,前者为“包”,后者为“承”,蒙二为庚,所包者就是初爻辛。蒙二包初还合乎地道,所以是“包蒙,吉”。“納婦”是接纳五爻,五为阴为“婦”,由五至二合乎天道。“子克家”说的是二爻与三爻的关系,在天干顺序上,甲是总开端,诸爻皆出自甲,所以视甲为“血”为“家”,对甲而言,诸爻也便是“子”。蒙二至三合乎人道,但不合时宜,不合时宜的强行进取难免给对方造成伤害,所以叫“子克家”,这个“克”字的意思是克制。蒙二为阳,三为阴,由二至三合乎人道,对三爻来讲,这个行动也可以叫“匪寇婚媾”,只因为不合时宜,所以蒙三辞还有“見金夫,不有躬”的说法,这个“金夫”就是指的蒙二。
蒙初是个弱爻,面对强大的二爻,恰似“桎梏”罩顶,要想摆脱这个桎梏,只有向四爻方向进发,由初至四不合人道,这种不合人道的“礼遇”就叫“刑人”,四爻壬的一个取象就是“人”。当然初爻的这个举动也不是它的本意,它是受到二爻的压迫不得不为之,是一种被动的行为,所以是“利用刑人”。
以上可以看出,包、纳、刑、克是爻与爻的几种重要关系,包、纳或者说包、承,是爻与爻在天道上联系,如甲包乙,乙承甲等等,但是具体到包、承的结果,要看是阴包阳还是阳包阴,还要看地道与人道。比如蒙二包初,如果仅仅是“包”,那对二爻当然是吉,如果是侵占初位,那就正与人道犯顶,那就是“寇”。合乎人道但不合时宜的行动,难免给对方造成伤害,这就是“克”,克就是克制、克服、克复、攻克,是给对方造成伤害的行为。“刑”就是刑罚,也是限制对方的自由,给对方造成伤害,在这一点上也是“克”,但“刑”与“克”也有区别,那就是合乎人道但不合天道的伤害叫“克”,合乎天道但不合人道的伤害叫“刑”,所以“刑”就是一种非人道的“礼遇”。
“克”与“刑”是占卜的专用术语,其方法多与地支相联系。与易经没有关系,只能当作一种游戏。因为还没有哪位卜筮家能用所谓的刑、冲、克、合等“理论”来合乎情理地解释经文。解释一下蒙卦“刑”的什么人?“克”的什么家?既然经文都解释不了,还去给人家算命,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