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号在广州中山大学,参加了腾讯举办的首届大学生公益论坛。

我对公益的理解就是:力所能及,身体力行,尽心尽力而已。参与到其中来,不计早晚,更无分贵贱。
公益的本身,本就是出于对世间万物的悲悯,热爱。懂得体谅身边的人的需要和处境,拥有一颗关爱之心,已经开始了公益之行。
很多同学有困惑,觉得自己势单力薄,无钱无名,如何能为公益尽力?这其实依然是心态的问题。大学生群体既自视甚高,在现实中又不免屡受磋磨,内心迷茫。理想和现实隔岸相望,人在途中,还未抵达。
众人皆好远望,仰望,以为看到自己看不到的,才算是高,殊不知菩萨低眉,是平视,是低视。号称要去山区助学,帮助幼童。且慢,看看自己有无做到对父母平心静气,放下少爷小姐身段,关爱,体谅。
孝敬父母虽是人伦孝道,亦可以归之与公益。一旦老人得不到照顾关爱,孤单失养,成为社会问题,它又必须动用公益的力量去获得关注,得到改善。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做公益募集金钱是难事,可如何将所募之资金有效运用更是难事。惟有做事之后才知,任何事都是知易行难。公益和慈善并非由有权有钱有名的人来把持。绝非几个名人代言,站出来摇旗呐喊一番就偃旗息鼓了。推行公益,公众才是起决定作用的。众人的坚持和响应,才能形成强大的向心力,进而成为行之有效的习惯、信念。
公益之事贵在持续。贵在无人关注也独自进行。过程必定寂寞、艰难。所得不能以付出多少来衡量。
要坦荡,有担当。不计得失,不理误解,才能真正有所得,所得是帮助别人之后,内心的洁净满足。
这样无私的修炼,比任何社会历练职业培训,都能完善人格。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愿大学生公益论坛能够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