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二次大战以及战后的表现,使人们对日本人的民族性格与文化,有了重新认识的必要。《菊花与剑》是打开日本人性之谜的一把钥匙!
1944年本书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应美国政府之邀,对日本文化进行研究以便为制定对日政策提供帮助和科学依据。1946年,作者将研究成果整理成书出版,便是这本《菊花与剑》。本书出版后在日本和世界引起广泛关注,被视为研究日本最有见地的作品,被公认为了解日本的必读书。
菊花与剑的名字意味着日本民族的双重性,菊花是日本皇室的标志,刀象征着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作者的这个题目意图表现出日本人本身存在的矛盾——好斗而和善,尚武而爱美,野蛮而文雅,顺从而富于抗争——这些浅易的评价在过多的著作和文章中已经被大量的引用,甚至成为了一种覆盖在日本民族外表上的袈裟,然而,此书的价值并非提出了日本民族性中的矛盾和令人困惑的复杂,而是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对日本人进行分解,去探求这些复杂和矛盾的形成原因。
各按本分,恩与报恩,义理,名誉,人情,道德与修养,儿童的学习是作者对日本民族背后的种种稗节作出的分析,比较重要的是作者提出的一些观点让我们对日本人的行为模式背后的动机有了起码的理解。
各按本分是日本人最基本的行动模式,换句话说日本人喜欢在一个既定的等级模式下生存,他们习惯于寻求束缚中的相对自由和得体,拒绝跨越等级的变革,在他们心中认为这是一种无力的行为,而这种习惯模式让他们对于安全感的定义不是一种对自由的追求,而是一种获得庇佑的平和。因此日本文学往往会对于日本传统教育下的等级观和如今崇尚的自由主义,人道主义形成的矛盾进行探索。
恩与报恩是日本文化中另一个独有的特征,与中国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不同的是,日本人强调的是等价交换和睚眦必报,报恩和报仇同样被视为君子的行为。日本人接受了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印度的佛教思想,但是儒家思想中最最精粹的仁在日本文化中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中国的儒教以仁作为基础发散出来的种种美德,譬如宽容,豁达在日本文化中失去了根基,日本人很想当然的认为重视自己的内心,把自己的全部表达出来才是对待对方的最好方式,因此恩的含义是宽泛的,它包括了对于恩情合理的回馈和仇恨适当的回复,这一点也是日本文化与华夏文化同样儒家面纱下最本质的不同。
尽管这本书忽略了日本传统历史对于日本文化的影响,但是作为了解日本文化和民族性格,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据说丘吉尔小时是个爱打架的坏孩子,希特勒小时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谁能料到希特勒成了法西斯、杀人魔王!而丘吉尔却成了反法西斯三巨头之一!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思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