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妃(?~1519)原名娄素珍,江西上饶人,系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五世孙宁王朱宸濠的嫡配妻子。兵部郞中娄忱(字诚善)长女。娄忱是著名理学家娄谅长子,娄谅字克贞,明景泰年间举人,官至成都训导。著名政治家、哲学家王守仁(阳明)少时曾拜他为师。 娄妃自幼秉性聪颖,博学多才,能诗善画,是明朝有名的女诗人、书法家。南昌百花洲的杏花楼据说是宁王为她修建的梳妆台,楼内有“屏、翰”二碑,字体隽永,笔力遒劲,传说是她以头发为笔写成的。“屏翰”二字,出自《诗经·大雅·板》中的:“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比喻卫国的肱股重臣。这是娄妃对丈夫的期望吧,可是朱宸濠却辜负了她的这一片期望。 正德年间,术士李某说朱宸濠有皇帝之像且南昌有天子之气,朱宸濠听信胡言,产生了夺取帝位的野心。他一边勾结内廷宦官刘瑾,收买朝中大臣,一边暗中招兵买马。当朝宰相费宏的弟弟费宷是宁王朱宸濠的连襟。以费宏兄弟为首的正直大臣在朝中和宁王展开较量,但费氏兄弟受挫被贬回铅山老家。娄妃是位有政治远见的女子,她知道后很是忧郁不安,开始非常策略地向宁王进谏。曾经跟唐伯虎学过画的她,画了一幅《夫妻采樵图》,并在画的留白处题诗云:“妇语夫兮夫转听,采樵须知担头轻。昨宵雨过苍苔滑,莫向苍苔险处行。”宁王知道爱妻诗中的暗示,却并没有听。于是娄妃又多次泣谏丈夫,去除谋逆之心,以免惹来杀身之祸,但宁王权迷心窍,哪里肯听规劝? 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依旧举兵谋反,自建年号“顺德”。这是明朝近300年历史上藩王的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谋反。宁王朱宸濠终究不是当年的燕王朱棣,他没有永乐皇帝的才谋权变,也没有永乐皇帝的好运气。战争的结局早在娄妃的预料之中,起兵不久就被曾到上饶向娄谅问学的王阳明杀得个落花流水,最终全军覆没,只身被擒。尽管早知结果,娄妃仍然悲痛欲绝,不忍独活,她决心自殉。娄妃最后梳理了一次她那如云的长发,留下了一首《西江绝笔》:“画虎屠龙叹旧图,血书才了凤眼枯。迄今十丈鄱湖水,流尽当年泪点无。”娄妃面对奔流千古的滔滔赣江,纵身一投,将自己生命的全部美丽付诸了东流。传说娄妃投江后,尸首并未顺流而下,而是溯流回到了南昌,百姓以为是千古未有之奇事,认为娄妃生不从夫谋逆,死不随波逐流,实在是忠贞节烈的奇女子。王阳明也被她的节烈贤德感动,命人在德胜门外赣江边礼葬娄妃。乾隆初年,江西布政使彭家屏重修了娄妃墓,并亲笔题碑道:“前明宁王庶人宸濠娄妃在此”。可惜“文革”间,娄妃墓被毁,现已全无踪迹。 当时的正德皇帝也是一个荒唐皇帝。朱宸濠刚起兵时,他就封自己为领兵平叛的大将军,兴高采烈一路开赴江南。谁知他刚到长江边就听说朱宸濠的乌合之众,已经被王阳明打跨了,大失所望。为了不白南下一趟,他下诏放了朱宸濠,要亲自将朱宸濠逮着。朱宸濠如猫爪下的老鼠,被正德皇帝的军队追得团团转,这时的他想再在宁王府赏花品茗,听歌观舞也是万万不能的了。他后悔没听娄妃的劝告,更感念娄妃的贤德,每次吃饭他都必定要多备一副碗筷,希望娄妃的灵魂能跟他一同用膳。荒唐的正德皇帝也不是个带兵打仗的料,在这次游戏般的南征中,他不慎落入了长江,被救起后受了惊吓,急忙班师回京,而把江南的烂摊子留给了王阳明收拾。回到北京不久,荒唐的正德在他31岁时晏驾了。平叛之后宁藩一系的皇族受到了严厉的处理,娄妃的娘家也受到了巨大的牵连,就连年高德昭的娄谅也被毁去了出身以来的所有文字。娄谅的著作因此未能广泛流传,这也许是宁王叛乱给中国的知识界带来的巨大损失吧!当然,宁王的连襟费宷和他的哥哥费宏则因为平叛有功,官复原职了。 而关于娄妃的传说却久久未曾被淡忘。南昌人为娄妃建了水观音庵。明末以来多部小说都以同情的笔触写到娄妃,甚至有说娄妃死后成了赣江水神的。清代著名文学家,“乾隆三大家”之一的上饶市铅山人蒋士铨也为娄妃创作了一部戏剧——《一片石》。魂追清流又名垂青史的娄妃是否可以含笑九泉了呢? 娄妃塑像水观音亭位于江西省南湖湖心,始建于唐代。明正德年间,曾为宁王朱宸濠之妻娄妃的“梳妆台”;汤显祖在此曾有吟咏。清朝时为祭祀娄妃,募捐修建,始名“因是庵”。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时改称“观音亭”,又称“水观音亭”。 |
编辑:王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