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骅中学调整了领导班子,今后黄骅中学发展是如何定位的?
新的领导班子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黄中的发展方向定位在精品教育上。黄骅中学与时俱进,要用精品教育打造名牌学校,方针是:建设一流的师资,实施一流的管理,培养一流的学生,争创一流的高考成绩。立足于“讲名课、出名师、办名校”和“科研兴校、科研兴学”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善导、求精的教风,尊师、守纪、善学、奋进的学风。
二、学校办精品教育,制定了怎样的招生政策?
1、限分数、限人数、限班容量。今后招生规模控制在1600人左右。中考低于一定分数的,一律不予录取。
2、尖子生分班按成绩划线,一律不照顾。
3、尖子生班实行“小班制、小宿舍、教与辅双保险、邀名师、高奖励”。小班制,每班40人左右;小宿舍,每宿舍住宿6人;“双保险”,课上名师任教,课下专任教师辅导;邀名师,从北京邀请高考专家团教师来我校给学生上课,指导高考疑难;高奖励,高考考入名校给予重奖。
同时,搞特色升学。在常规升学扭住不放的同时,在美术、体育、播音主持等特色升学渠道上寻求突破。通过引进相关专业高水平的教师和放宽专业生的录取分数限制,双管齐下,争取用几年的时间使特色升学达到沧州领先、河北一流的水平。
三、学校如何着力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
1、新人才的引入和储备。学校积极向名牌大学、向社会招良师,募名师。除现在具有省级、地级业务水平的教师外,2010年7月学校已从东北师大招聘近二十名研究生和本科生到校任教,11月学校又从东北师大成功签约研究生17名,本科生3名,使我校现有师资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现任教师的优化和提升。推行“能者上,庸者下”的教师上岗和流转机制,淘汰个别素质差、学生和家长有意见的老师,优化教师队伍;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2010年9月,学校聘请衡水一中教研室主任、河北省优秀教师孙爱红来我校就教研活动和如何搞好集体备课等相关问题和我们进行交流并做专题讲座。10月22日至24日,黄骅中学一行13人组成考察团赴衡中学习考察,亲身感受衡中的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及学科教研活动。2010年11月学校两次积极承办全沧州市教学研讨会活动,专门聘请了来自北京师大附中的北京市政治学科骨干教师赵敏和中学特级教师、高中化学教材副主编王云生和福建晋江一中的杨少芬老师来校讲学。全沧州市100多名教师云集我校听课学习交流。我校政治学科的马万刚、申静伟,化学学科的王杰、王芳,英语学科的翟亚敏,数学学科的王小冰,生物学科的林志强,历史学科的陈秀敏等老师应邀在本次教学研讨会上上了示范课,他们的表现得到了专家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林志强老师获得河北省生物学科展示课一等奖,十余名老师在沧州市学科研讨会上获一等奖。
3、加强教研活动,坚持集体备课制度,打造高效课堂。推行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集体备课教研体制,各学科备课组长把备课任务分配给每个老师,集思广益,共同说课研究,不让一节课出次品、废品,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使课堂生动、高效,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四、学校是如何抓好学校管理,实施精品教育战略的?
1、强化学生管理。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管理强调一个“严”字。学校下大力度规范学生的仪容仪表,统一发型和服饰并佩戴校牌;对学生实行了课堂和课余量化管理,对于量化积分较高的同学给予相应处分;参与群架的学生一律开除,使用手机的一律没收代管。全体干部职工24小时值班,全员育人,每位教师在校园空档时段定点值班关注学生的课余时段行为,不留死角,采取全方位管理,全过程管理,做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从学生进校到毕业离校,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等,做到管理无空档、关爱无遗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
2、强化教学管理,突出管理精细化。学校学习借鉴的吸收了各地名校的做法,教学实行精细化管理,狠抓五个环节:(1)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集体备课,分工明细,每周两次集体备课。周一分工,周五集体讨论、完善,专人负责集体备课出勤。备课做到备教案、备教法、备学生、备作业,一人说课,大家讨论,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达到高水平、高质量,不让一节次品课进课堂。(2)抓上课,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知识与能力结合,精讲与多练结合,巩固与提高结合,环节清晰,环环相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研处全方位关注老师上课情况,学校领导随堂听课,发现问题及时指导。不出废品、次品,向每节课要效率,向每节课要成绩。(3)抓作业,老师要像备课一样精心设计作业,从作业的编印到改错都有一个严格细化的标准,限时作业,作业考试化。学科自习时间当堂发作业,当堂收作业,当天批作业,全批全改,批语准确,教师填写作业单,统计分析学生情况。为落实教师批改作业的量和质,教研处和年级部合作,利用学生调研员及时反馈各科、各位教师的作业批改落实情况。教研处组织抽查、核查,并且每周将检查情况上网公示,作为业绩考核常规检查的依据。(4)抓学生评教,学校一个月组织学生对教师教学进行一次民意测评,学校重视学生评教的结果,建立学生评教档案,作为安排教师任课的依据之一。同时对于学生反应差的教师,领导要深入班级听课指导,督查整改,对问题较大的教师进行调换。(5)抓完善月考制度,平时考试同高考一样严格操作,考试后进行一系列的成绩分析,各项分析结果都要进行数据公示。教研处、年级部要进行督导落实,要有试卷分析的书面报告。年级部查找问题,拿出方法,要督导落实。各班主任要有分析会书面汇报的材料。通过我们科学、精细的分析,最大程度地发挥考试对教学、对目标生提高的指导作用。
五、学校如何具体实施和加强教研活动?
1、以集体备课为突破口,加强教研活动。制定集体备课的考评细则,加大集体备课的常规检查,例如年级有计划检查集体备课的教案及学案,随时抽查教师对试题的处理及学生改错情况。
2、建立和完善听课评课制度,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学校一把手、主管教学校长和学科组长定期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学校规定最低听课节次标准和评课要求。学校建立教师听课制度,把教师听课纳入《黄骅中学教师业绩考核》中进行管理,鼓励青年教师先听后讲。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定期组织学科公开课。
3、调整、改革不适应当前高中教育发展的教学管理模式。强化封闭管理和过程管理,制定、落实严格的《学生在校活动时间表》,保证学习时间,设立学生自主学习自习课和学科自习课,给学生完成作业、梳理知识的时间;每天设置公共自习4节、早读和收看新闻的专门课时,同时坚决控制合理的作业量,给学生充分消化知识的时间。同时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既让尖子生吃饱也让普通生吃好。
4、建立、健全教师评价、培养、培训机制。各科通过公推公选方式,评选学科首席教师和年级备课组长,鼓励教师在业务上脱颖而出;学校定期利用假期进行文化课教师全员考试,请沧州市教科所专家进行示导课,学校将根据考试和专家听课结果,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实施名师工程,由优秀教师上公开课和示范课;定期开展优质课评选、教学能手评选活动。
5、积极研究尖子生培养的新途径、新方法。优化尖子班的教师队伍,选用一批年富力强、教学成绩沧州市一流的教师担任;为强化尖子生的培养,采取课堂教学与课下辅助双保险的办法。把尖子生指标分解到班、各学科组、各任课教师,实行导师负责制,注重对他们全方位的管理。
6、加大与教育研究机构和兄弟学校交流的力度。吸收和消化外校的先进经验,努力实现和衡水地区一些先进学校联姻,形成合作关系;与沧州教科所、石家庄教科所等建立固定的业务联系,及时获取教育、考试、教学研究等信息;定期聘请专家来校讲学、听课评课,帮助教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六、学校对优秀生和家庭贫困的学生怎样进行奖励和帮扶?
为鼓励优秀生更加努力学习,学校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奖励政策。学校每年对中考成绩全市前100名在我校就读的学生给予重奖,同时还对每学期各年级成绩突出的同学进行每人400元的奖励,为学习成绩特别突出且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学生设有专项奖学金,每学期每人500元。对于高考成绩特别突出的学生给予2000-100000元的奖励。对当年考取一本或二本的本市户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协调黄骅市委“爱心工程”和市政府“金秋助学”每人资助3000-4000元。学校还设有“刘周奖学金”、“廷武奖学金”等,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学校制定有《“双特生”的条件与认定》,对“家庭经济困难且品学兼优”进行条件分解,并规范认定程序,每学期初认定一次。根据学生的经济贫困程度和学习成绩情况,采取不同形式的资助方式:1、减免学费:每人200-400元不等,全年累计有10万余元;2、助学金:对家庭经济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学生实行助学金制度。每人每年1000元,每年都有160-200人受益,资金来源于黄骅市委“爱心工程”和省彩票公益金。
七、学校师资状况和教研成果如何?
黄骅中学拥有一支师德高尚、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且锐意进取的教师队伍,现有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84人,中学一级教师122人,省级骨干教师5名,地级骨干教师31人,地级学科带头人7人。近两年先后从东北师大等名校引进签约40名研究生和本科生。教研成果丰硕,近几年选派47名教师参加汇课比赛,4人获省一等奖,2人获省二等奖,37人获地级一等奖。先后有81名教师论文在地级以上获奖,22名教师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承担了众多课题,国家级英语课题《英语24字教学法》、《英语七步整体教学模式》、《学习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和省级心理健康课题《高中生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分别于2008年和2010年结题,目前正在实施的省级课题有:数学课题《高中数学问题提出的实施与研究》、语文课题《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评价、反思及有效教学研究》、英语课题《教师专业发展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评价反思及有效教学研究》、化学课题《教学模式改革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正在实施中。
八、学校的高考成绩如何?
1、我校高考在上级获奖情况。
在沧州市教育局关于表彰普通高中高考先进单位和特殊贡献单位的通报中,我校多次获得省示范性高中奖励中的“沧州市省级示范性高中教育教学进步单位奖”、“沧州市省级示范高中教学成绩优秀单位奖”、“沧州市示范性高中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奖”和“沧州市省示范性高中教育教学特色奖”等奖励,2005-2007年沧州市教育局重奖我校10万元。
2、我校2005—2010年高考上线情况。
2005年一批本科上线155人,二批本科以上403人;2006年一批本科上线166人,二批本科以上445人;2007年一批本科上线209人,二批本科以上512人;2008年一批本科204人,二批本科以上525人。2009年一批本科上线259人,二批本科上线627人;2010年一批本科上线191人,二本上线540人,许多黄中学子考入“985高校”及其它名牌大学。
3、我校优秀学生高考成绩在省、地排名情况。
2005年文科第一名杨洪源616分,河北省22名,沧州市第2名;文科第二名顾金玲601分,河北省89名,沧州市第9名;理科第一名宋兴辉641分,河北省196名,沧州市第12名。
2006年,全省文科排位前100名的学生中,黄骅中学占2名,分别是文科状元宋占军619分,河北省86名;第二名张金朝618分,河北省97名。
2007年,黄骅市文科前三名分别为我校学生,李丹610分,列河北省144名;王坤609分,列河北省165名;刘晓玲602分,列河北省345名。
2008年,黄骅中学文科状元范丙菲高考分数为619分,列河北省18名;第二名赵昊596分,列河北省150名;第三名付冲594分,列河北省194名;理科状元张博林高考分数为633分,河北省542名。
2009年理科第一名王洪源655分,河北省436名;文科第一名杨菲581分,河北省437名。
2010年理科第一名张国旺652分,河北省344名;文科第一名刘博丽584分,河北省557名。
4、我校学生考入中国名牌大学情况(部分)。
(2005年—2010年)
大 学 名 称 | 黄 骅 中 学 上 榜 名 单 |
北京大学 | 杨洪源(05届)范炳菲(08届)李静文(08届) |
上海交通大学 | 张国旺(10届) |
同济大学 | 董超(05届)于策(06届)王辰琛(07届) 常爱云(07届)黄斌(08届) |
重庆大学 | 李方刚(06届)冯新义(08届) |
山东大学 | 张媛(05届)寇正(05届)张明旺(05届)蔡长伟(06届) 张树辰(08届)齐金鹏(08届)赵昊(08届) |
吉林大学 | 张芳芳(05届)滕奉德(05届)邵猛(06届)苏婷(08届)孙萌颖(10届) 孙萌莹(10届) |
四川大学 | 王雅琪(07届)孙小溪(08届)张树通(10届) |
中南大学 | 张帆(05届)刘淑梅(05届)梁宏达(05届)刘超(06届)高广沂(06届)梁猛(06届)刘恩朋(06届)杨砚砚(08届)刘桂霞(09届) |
西南交通大学 | 德新健(06届)胡春晖(07届)王义强(08届)贾启彬(08届) |
大连理工大学 | 王谋举(05届)贾世峰(05届)孙国荣(06届)刘兴旺(06届) 宋龄华(07届) 刘亚楠(09届)魏建伟(10届) |
天津大学 | 程欢(05届)宋晓峰(07届)赵飞(07届)程超(07届) 张元湃(07届)孙晨莉(08届)张博林(08届)宋朋宇(10届) 李明顺(10届)张胜男(10届) |
南开大学 | 顾金玲(05届)宋占军(06届)张金朝(06届)李丹(06届)杨娟(07届)时梦蛟(07届)王坤(07届)付冲(08届) |
中国人民大学 | 董佼(08届) |
武汉大学 | 王雪(07届)王若曦(08届) |
中国科技大学 | 宋兴辉(05届) |
兰州大学 | 李清利(05届)刘帅(05届)时长茂(06届)蔡婕(07届)刘金龙(07届)赵志浩(07届)王文蝶(08届)孙超(08届)王聪(09届) |
厦门大学 | 邓大伟(06届)王静(09届) |
中国海洋大学 | 王磊(05届)刘福伟(06届)张桂珍(07届)张广晋(08届)刘菡(08届)张文博(09届)刘美玲(09届)孙莹(10届)孙颖(10届) |
湖南大学 | 赵欣(06届)王久振(06届)刘淑芬(07届) 祁小川(07届)李文婷(08届)于睿(10届) |
中国农业大学 | 杜晓坤(08届)张文东(08届) |
北京师范大学 | 刘秀欣(05届)徐志超(08届)李金东(10届)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张纹赫(08届)王俊景(09届) |
华中科技大学 | 郑守超(05届)陈平(06届)林骏(06届)张震(08届)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金世进(05届)张辉(06届)王超(06届)刘相和(07届)王连伟(07届)赵丽丽(07届)孔令一(08届) |
华北电力大学 | 张通(05届)郭雅雯(05届)郑庆梅(05届)赵红磊(05届)张娜(06届)宋春雨(06届)张明光(06届)许宏光(07届)宋国起(07届)杨倩(07届)范炳建(07届)卢纯镇(08届)冯萌萌(09届)张程(10届) |
九、为什么在黄中就读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比去外地学校优势大呢?
我们看什么问题都要一分为二,利大于弊为上策,利小于弊为下策。我们很多家长及学生轻信外地招生人员的虚假宣传,放弃家乡的“天时、地利、人和”这一大优势,选择到外地求学,这本身就注定有一半的失败,为什么这样讲呢?
第一,学生的不适应:因为一个未满18周岁的孩子,独自到外地学习、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注定有很多不适应。一是生活方面的不适应,在家衣食住行都由父母帮助完成,自己专注学习就行了。而在外地学习,这些事情都要自己完成,大部分学生对此不适应,做不好。二是学习方面不适应,在黄骅这些孩子都学习较好,老师当眼珠,每天给予高度的关注关爱,自己心境好,学习热情高。到外地求学,好学生多了,老师不会给予学生多的关心关注,自己感到受冷落而感到失落。另外,外地有些学校管理有开放型、有魔鬼型,学生自制力差的不适应开放型管理,学生意志脆弱的不适应魔鬼型的管理。三是心理不适应的,我们在家学习,周边的人都认识,亲戚朋友很多,老师也感到亲切好接触,碰到烦心事可以找人说说,学校有什么事,家长一会儿就到,感到周边人和事都很亲和。而到外地求学,这些优势都没有了,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没人倾诉,当自己身体有病或不适时,没有亲人守在身边,自己忍受病魔的折磨,这时感到孤独空虚,举目无亲,想念家乡,思念亲人。一个孩子独自在外地要面对三种不适宜,很难静下心来把学习搞上去,这是人之常情,也是被实践证明的。难怪这些年外流求学的孩子成功的例子很少呢,而失败的例子却很多呢,所以我们有些老师家长在不了解外地学校的情况下,不了解学生在外地不适应得情况下,盲目地劝说学生到外地求学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第二,家长的不适应:一是给家长精神带来很大的压力。孩子从小到大没有离开家长,现在离开家长到外地求学,家长不放心,每天牵挂,给孩子总是打电话,既影响孩子的心情,又影响孩子的学习。当听到孩子身体不好或情绪不好的电话,而家长一时又去不了,家长更是心情难以平静,特别听到孩子打电话有哭声时,家长也跟着流泪,使家长吃不好、睡不好、工作不安心,精神上受到极大压力。二是给家长的经济造成了负担。很多学生到外地求学,要交高额的择校费,在外地求学,只要孩子有点儿事,家长在家坐立不安,三天一小趟,五天一大趟,耽误时间不说,光汽车费、租车费、住宿费等一年下来也不算少,给家庭经济造成很大的负担,很多家长透露在外地求学三年至少三万多元,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家长也有苦难言。
第三,黄中新一届领导班子打造的四大优势,给我们的孩子创造一个通往名牌大学的平台。一是构建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石家庄二中开放式教学,我们的孩子不适应,08年中考状元不适应开放式管理,两年多成绩下滑,年级排名800多名,考上二本都费劲,回我校就读后,成绩提升很快,很多孩子有类似经历。衡水一中超强高压管理,我们的孩子更不适应,05年我市中考状元被他们差点压垮,学习二年半回本市参加高考,只考上三本,很多孩子也有类似情况。我们学习吸收了石家庄二中、衡水一中的长处和科学之处,建立既不开放也不高压的人性化的严格管理模式。现在学校秩序井然,教师积极性高,学生学习劲头大,很多家长、学生、老师为之叫好。二是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我们不但有全沧州市甚至全省一流的老师,而且今年7月从东北师大招录20名研究生,11月份再次从东北师大招录17名研究生、3名本科生。石家庄二中除奥赛班教师外,他们实验班师资与我们尖子班的师资相差无几,普通班的师资应该比我们尖子班师资差。衡水一中学生滚动管理的前2个班师资较强,其它班和我们尖子班相比师资并不强。沧一中整体师资水平不如我们尖子班师资水平强势。我市二中于校长的孩子在沧一中就读,因各方面不适应,成绩不理想,想回黄中学习。他亲自到黄中听了三天课,感到很惊讶,没想到黄中的老师教学水平这么高,远比沧一中老师们强,随即把孩子接回黄中学习,现学习状况很好。献县一中从管理到师资始终比不上我们。三是我们老师的爱岗、爱生、敬业的精神很可贵。外地很多名校对学生的爱心管理、耐心辅导,远不如我们的老师,特别是沧一中有些老师上完课,学生很难找到老师,老师把精力放在一对一家教辅导的学生身上和私立学校的兼课上。而我们的老师每天身不离班级,心不离学生,全身心投入。四是大力实施新举措。明年计划把高一招生人数降下来,实行“小班制、小宿舍制、教与辅双保险、邀名师、高奖励”,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与环境。学生在黄中就读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对学生、家长、家庭都是大有裨益的。
这些年来,在外流的考生中有1人在石家庄二中参奥成功,我们再也没听到有学生考入清华、北大,考入的院校有一本、二本、三本,还有的只上专科线。教育局对2004年中考前45名外流考生进行跟踪调查统计,中考前45名的学生,其中23名在沧一中、沧二中就读,07年参加高考,考入一本院校的有11人,有南开、山大、哈工大、大连理工、燕山大学、河大、河北师大等,而在黄中就读的04年中考50名后的学生,07年参加高考考入重点一本的大有人在,1人考入同济,3人考入南开,2人考入天津大学,1人考入西南交大,1人考入西南科大,2人考入燕山大学,多人考入河大、河北师大等。2010年高考我们也做了一个调查,07年中考前100名学生在外地参加高考,考入的学校不比我们好,有考入一本的,有二本的,还有三本的,还有专科的,而在黄中就读的100名以后的学生,有众多考上一本、二本,有很多学生录取的学校比前100名学生好,特别是张国旺考上上海交大,比在外就读的前100名的学生考分高,录取院校好。这些数据有力地说明,去外地就读比在黄中就读没有什么优势,并非进保险箱,在外地能考入一本的在黄骅也能考入同样的院校,甚至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