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词究竟怎么读?ABB式的叠词是否都读一声?
转发 评论2010-10-21 17:48问:叠词究竟怎么读?ABB式的叠词是否都读一声,AABB式的叠词也是这么读吗?(网友:光明网友)
答:
AA式,如果是动词,一般后一个读轻声,例如:说说,听听,想想,后一个要读轻声。如果是形容词,在口语中,常儿化,且第二个音节读一声。例如“好好儿”,第二个“好”要读一声。
ABB式形容词,后面两个音节要读一声。例如“亮堂堂”“软绵绵”口语中后两个音节要读一声。但是,这种变调,现在许多人也不变,而读本调。读的时候,以《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音为依据比较妥当。
AABB式形容词,在北京口语中,第二个音节读轻声,第三个、第四个音节读一声。例如“清清楚楚”中,第二个“清”要读轻声,“楚楚”读一声。但是,有时候,说话比较慢,或者读书面语色彩的文章时,人们也不变调。这当然也是可以的。以上,供参考。
咬文嚼字信箱:ywjz@gmw.cn
~~~~~~~~~~~~~~~~~~~~~~~~~~~
渔城山翁:ABB式的BB叠词音怎么读
今天上午10点左右,合川区杨柳街小学李颖老师打电话说,西师版语文二(下)出现了“白茫茫、亮晶晶、红彤彤、雾蒙蒙、雾茫茫、湿淋淋”一类的ABB式词语,困惑是BB叠词读音怎么读,老师们争议很大,有的老师说叠词BB要变为阴平调,有的老师说读本音,教材里注音是本音,到底怎么办?
我的意见:
1.尊崇吕叔湘说:BB叠词变调是北京人说话的习惯,不是规则。既不是规则,就没必要强求一律。
2.尊崇徐世荣等语言学家说:“ABB或AABB式叠字形容词,除叠字本身为阴平调即不再变外,其余各调的都可把后面两个字变为阴平调……如果念得缓慢些,念清楚它的原调,显得读字清楚,不变也可以。至于一部分书面语言中的叠字形容词,就决不能变。”
3.关于ABB式叠词的检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不对学生作硬性要求,可以按照学生的口语习惯来读,建议不纳入考查范围。
因为时间关系,我转录三篇相关资料,聊作回答,供参考吧。
“ ABB式词的音变”让人琢磨不透
转:飞燕的博客:“ ABB式词的音变”让人琢磨不透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e80a430100beej.html
今天的语文练习册中,有让学生对词语“毛茸茸”“沉甸甸” 选择正确的读音的题。这一下,可让我把握不准了。平时,我们都可以吧这些ABB类型的词语后的叠词读作阴平一声,但是真正在选择时还是有些为难。所以我翻阅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进行查证。结果是,“毛茸茸”读作máoróngróng,“沉甸甸”书面语时读作chéndiàndiàn,口语中读作chéndiāndiān。
我仍不敢确定,再百度了一下,又查到了这样的内容:
按普通话标准读音,ABB式叠词的后两个字一般变作一声,如:“绿油油”读作“lǜyōuyōu”;“明晃晃”读作“mínghuānghuāng”;“火辣辣”读作“huǒlālā”(见《现代汉语词典》)。
类似的ABB结构BB部分叠词要读成第一声的还可以举出以下的例子:
慢腾腾 沉甸甸 红彤彤 白蒙蒙 黑黝黝 黑糊糊 黑洞洞
毛茸茸 乱蓬蓬 清凌凌 水凌凌 湿漉漉 笑吟吟
这种形容词A+BB的形式为什么会出现变成一声的现象呢?据吕淑湘先生讲,这和北京人口语习惯中常把“BB”读成阴平调有关。既是习惯,就不是规律。这里声调的变化,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因为,有大量的这类形容词不能变调,还应照读本音。比如“空荡荡”“红艳艳”“白皑皑”“恶狠狠”“赤裸裸”“野茫茫”等。遇到这种情况,如果读音拿不准,最好的办法是查词典,按词典的规定去读。
我查得是《现代汉语词典》呀,那么其中的“毛茸茸”并不是读作阴平的变调。而“沉甸甸”既有书面语又有口语的区别,这又怎样理解呢。我有查了“火辣辣”等词语,词典上同样是确定读本音。那么以上的归类就有矛盾了。
我继续在电脑中查找,有找到了一个更全面的资料,如下:
关于ABB式重叠形容词的音变规律,语言学界争议颇多。大多辞书、教材等都这样描述:“ABB式重叠形容词,一般BB读阴平。”那究竟这个“一般”该如何把握呢?什么情况下要“特殊”呢?
语言学家徐世荣先生在谈到ABB式重叠形容词的读法时说:“除叠字本身为阴平调即不再变外,其余各调的都可把后面两个字变为阴平调……如果念得缓慢些,念清楚它的原调,显得读字清楚,不变也可以。”(《普通话语音知识》)北京出版社编写出版的《普通话语音常识》一书中也有类似的说法。这种两可的说法似乎也让人们难以把握。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的魏丹老师著文说,小学语文课文中的叠字形容词没有必要读变调,而人教社编写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叠字形容词一般都按《现代汉语词典》的注意读作变调,但也有与《现代汉语词典》处理不一致的地方。作为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蓝本——《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在处理这个问题上与《现代汉语词典》的标注也有一些出入。
那我们究竟该如何把握ABB式叠字形容词的读音呢?我认为,我们可以根据最具权威的辞书——《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音来规范读音,以避免在学习,使用ABB式叠字形容词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下面,我把新修订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ABB式叠字形容词收集如下。
音序
BB读原调
BB本调为阴平或须变调为阴平
a
矮墩墩
b
白茫茫
白皑皑 白花花 白蒙蒙 白晃晃 碧油油
c
赤裸裸 赤条条
颤巍巍 沉甸甸 臭烘烘 臭乎乎 喘吁吁 翠生生
e
恶狠狠
f
肥耷耷
g
孤零零 光灿灿
光闪闪
干巴巴 骨碌碌 光溜溜 光秃秃
h
黑沉沉 黑茫茫
红艳艳 黄灿灿
灰沉沉
汗津津 汗淋淋 好端端 黑洞洞 黑糊糊 黑蒙蒙 黑黢黢 黑魆魆 黑压压 黑油油 黑黝黝 红扑扑 红彤彤 厚墩墩 虎彪彪 虎生生 黄澄澄 灰溜溜 灰蒙蒙 活生生 火辣辣
j
金灿灿 金闪闪
急巴巴 急匆匆 假惺惺 尖溜溜 娇滴滴 金煌煌 金晃晃 紧巴巴 紧绷绷 静悄悄
k
空荡荡 空洞洞
空落落
l
乐陶陶 泪涟涟
亮闪闪
辣乎乎 辣丝丝 辣酥酥 蓝晶晶 蓝盈盈 懒洋洋 乐呵呵 乐滋滋 泪汪汪 冷冰冰 冷清清 冷森森 冷丝丝 冷飕飕 凉丝丝 凉飕飕 亮光光 亮晶晶 亮堂堂 亮锃锃 亮铮铮 绿茸茸 绿生生 绿莹莹 绿油油 乱纷纷 乱哄哄 乱蓬蓬 乱腾腾 乱糟糟
m
闷(mēn)沉沉 闷(mèn)沉沉 明闪闪
满当当 满登登 慢腾腾 慢悠悠 毛烘烘 毛乎乎 毛茸茸 美滋滋 明晃晃 木呆呆
n
暖融融 暖洋洋
闹哄哄 闹嚷嚷 蔫呼呼 怒冲冲 暖烘烘 暖呼呼
p
平展展
胖墩墩 胖乎乎
q
气昂昂
气冲冲 气呼呼 气咻咻 气吁吁 怯生生 轻飘飘 轻悠悠 清凌凌
r
热烘烘 热乎乎 热辣辣 热腾腾 软绵绵
s
傻呵呵 湿淋淋 湿漉漉 水淋淋 水汪汪 酸溜溜
t
甜津津 甜丝丝
u
雾沉沉
文绉绉 雾茫茫
x
喜洋洋 香馥馥
稀溜溜 喜冲冲 喜滋滋 咸津津 香喷喷 响当当 笑哈哈 笑呵呵 笑咧咧 笑眯眯 笑嘻嘻 笑吟吟 血(xiě)糊糊 血(xiě)淋淋 雄赳赳 羞答答
y
圆鼓鼓 圆滚滚
眼巴巴 眼睁睁 硬邦邦 油乎乎
z
真挺挺
真瞪瞪 真撅撅 醉醺醺
另:“白茫茫、孤零零”《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中标注为:BB读阴平。
这样看来,我们来两个词语该是读阴平无疑了,可是《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中并没有确定读阴平。又怎样说以它为准呢?若真以词典为准,我又该听谁的?在如果考试中出现这样的选择,我们又该如何把握呢?
真心请教各位同仁予以解释,谢谢!
关于ABB式形容词的读音规范问题
转人教网
http://www.pep.com.cn/xiaoyu/jiaoshi/tbjxzy/xy_jcdy/xydy7/200911/t20091105_608713.htm
现代汉语形容词中,有一类构词形式为ABB,如“绿油油、黄澄澄、圆滚滚、香喷喷”等等,通常称之为状态形容词。这类形容词中的BB是读原调还是变调读为阴平,是多年来语言学界一直争论的问题。媒体质疑小学语文教科书,认为教科书建议BB变调为阴平的读法有误,会影响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在这里,对相关论述作一梳理,希望可以为大家解惑。
为什么ABB式形容词中的重叠部分BB会出现变读为阴平的现象呢?据吕叔湘先生讲,这与北京人的口语习惯是相一致的。既是习惯,就不是规则。BB在什么情况下变调,什么情况下不变调,并没有统一的依据。在不少辞书、教科书中都有这样的说法:ABB式重叠形容词,一般BB读阴平。
例如,徐世荣编著的《普通话语音知识》中说:“ABB或AABB式叠字形容词,除叠字本身为阴平调即不再变外,其余各调的都可把后面两个字变为阴平调……如果念得缓慢些,念清楚它的原调,显得读字清楚,不变也可以。至于一部分书面语言中的叠字形容词,就决不能变。”[1]而作者所举出的“决不能变”的例词却只有AABB式的。
又如,宋欣桥主编的《普通话语音训练教程》这样叙述:“叠字形容词ABB式和AABB式,当后面两个叠字音节的声调是阳平、上声、去声,即非阴平声时,调值为高平调,跟阴平的调值一样……注意(1)读得缓慢,也可以不变调。(2)一部分书面语的叠字形容词不变调。”[2]
再如,王均裕、易理栋主编的《教师口语训练》则说:“ABB式形容词除重叠的音节本身为阴平则不必变调外,其余声调的BB常变为阴平……近年来,有人提出简化变调,将ABB式形容词念成原调。电台和电视台的播音员也有念原调的。”[3]
聂敏熙、梁德曼、翟时雨主编的《普通话水平测试训练教程》中说:“由词根附加叠音后缀构成的形容词,叠音后缀的实际读音,大多念阴平。”[4]
虽然这些论述中存在着一些不确定的词语,如“常”“大多”,但仍然可以看出,现行汉语普通话语音教科书中,对于BB的读音,多数还是认为要变为阴平。从语言实际来看,这一规律在很多情况下也适用。如“黄澄澄”,“澄”有两个读音,一为chénɡ,一为dènɡ,但在“黄澄澄”这个词中,它的读音要变为dēnɡ。
由于目前尚无权威的读音规范可以依据,不同工具书的注音也不尽相同,因此,不论是变调还是不变调,两种说法都有其合理性,不能说哪一种读法就是绝对的对与错。在国家没有统一标准,且学界尚无定论的情况下,小学语文教科书在对ABB式形容词的读音标注,仍采取了BB变调的原则。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不对学生作硬性要求,可以按照学生的口语习惯来读,建议不纳入考查范围。
参考文献
[1]徐世荣.普通话语音知识[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80.
[2]宋欣桥.普通话语音训练教程[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
[3]王均裕、易理栋.教师口语训练[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
[4]聂敏熙、梁德曼、翟时雨.普通话水平测试训练教程[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
ABB式叠词该如何读
安峪小学 曲良霞
踏上三尺讲台时,那些语文前辈就告诉我,ABB式叠词在读的时候要变音,后边的BB都要读一声音调。后来,在很多的培训中,在教科书上也看到这样的说法:ABB式重叠形容词,一般BB读阴平。
试着读读,“沉甸甸”读成“chéndiāndiān”,多读两遍觉得也挺顺口,“绿油油”读成“lǜyōuyōu”,字典上也注释“绿油油‘lǜyóuyóu’口语中也读‘lǜyōuyōu’”,是这个感觉。
可是在讲台上待久了,就会发现,有些ABB式的叠词按照规律变音后读起来怪怪的,还挺绕口,如“空落落”读“kōngluōluō”就不如读“kōngluòluò”的有空旷感。
也和不少语文老师交流过这个问题,都也说不上个所以然。
这不,今天在上《金色的脚印》这一课时,同学们又争起来了:“是小狐狸孤零零地坐在窝里,‘孤零零’的‘零’应该读二声,我们查过字典了。”“二声是它的本音,老师以前告诉过我们,读ABB式叠词时应该变音呢,要读‘gūlínglíng’才对呢。”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这不由地又让我想起了平时遇到的那些困惑,下决心一定弄个水落石出。
还别说,有了网络真是方便,在人教网上,我找到了关于AAB式叠词的读音规范问题:
“现代汉语形容词中,有一类构词形式为ABB,如“绿油油、黄澄澄、圆滚滚、香喷喷”等等,通常称之为状态形容词。这类形容词中的BB是读原调还是变调读为阴平,是多年来语言学界一直争论的问题。媒体质疑小学语文教科书,认为教科书建议BB变调为阴平的读法有误,会影响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在这里,对相关论述作一梳理,希望可以为大家解惑。
为什么ABB式形容词中的重叠部分BB会出现变读为阴平的现象呢?据吕叔湘先生讲,这与北京人的口语习惯是相一致的。既是习惯,就不是规则。BB在什么情况下变调,什么情况下不变调,并没有统一的依据。在不少辞书、教科书中都有这样的说法:ABB式重叠形容词,一般BB读阴平。
例如,徐世荣编著的《普通话语音知识》中说:“ABB或AABB式叠字形容词,除叠字本身为阴平调即不再变外,其余各调的都可把后面两个字变为阴平调……如果念得缓慢些,念清楚它的原调,显得读字清楚,不变也可以。至于一部分书面语言中的叠字形容词,就决不能变。”而作者所举出的“决不能变”的例词却只有AABB式的。
又如,宋欣桥主编的《普通话语音训练教程》这样叙述:“叠字形容词ABB式和AABB式,当后面两个叠字音节的声调是阳平、上声、去声,即非阴平声时,调值为高平调,跟阴平的调值一样……注意:1、读得缓慢,也可以不变调。2、一部分书面语的叠字形容词不变调。”
再如,王均裕、易理栋主编的《教师口语训练》则说:“ABB式形容词除重叠的音节本身为阴平则不必变调外,其余声调的BB常变为阴平……近年来,有人提出简化变调,将ABB式形容词念成原调。电台和电视台的播音员也有念原调的。
聂敏熙、梁德曼、翟时雨主编的《普通话水平测试训练教程》中说:“由词根附加叠音后缀构成的形容词,叠音后缀的实际读音,大多念阴平。”
虽然这些论述中存在着一些不确定的词语,如“常”“大多”,但仍然可以看出,现行汉语普通话语音教科书中,对于BB的读音,多数还是认为要变为阴平。从语言实际来看,这一规律在很多情况下也适用。如“黄澄澄”,“澄”有两个读音,一为chénɡ,一为dènɡ,但在“黄澄澄”这个词中,它的读音要变为dēnɡ。
由于目前尚无权威的读音规范可以依据,不同工具书的注音也不尽相同,因此,不论是变调还是不变调,两种说法都有其合理性,不能说哪一种读法就是绝对的对与错。在国家没有统一标准,且学界尚无定论的情况下,小学语文教科书在对ABB式形容词的读音标注,仍采取了BB变调的原则。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不对学生作硬性要求,可以按照学生的口语习惯来读,建议不纳入考查范围。”
看来呀,这不光是我和孩子们的困惑了,好在专家给我们提出了根据实际灵活处理的原则,也算有了拨云见天开的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