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关于曹操墓的真伪。有一个问题是双方焦点所在,即魏武王的提示问题。关于曹操的谥号“武王”,各种史料记载有明确记载,并无异议。分歧出在前面的“魏”字,倒曹派认为“魏王”是曹操生前的封号,而“武王”是死后的谥号,一是生前的显号,一为死后的冥名,二者绝无可能混用,所以断定,“魏武王”的称号不可能出现在曹操墓中。
所谓“谥”就是古时帝王大臣死后,由朝廷对他的一生所作的一个评语。在这个问题,倒曹派犯了一个错误。曹操的谥号是“武”而不是“武王”,虽然史籍记载明文是“谥曰武王”,但从谥法看,汉朝廷给曹操的谥号只是“武”,根据根据《逸周书.谥法解》对于“武”的谥号是这样定义的:
刚彊直理曰武。刚无欲,强不屈。怀忠恕,正曲直。
威彊敌德曰武。与有德者敌。
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
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
夸志多穷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穷极。
以上,就是对于谥为“武”者,所应该具备的德行。曹操无疑是具备这样的德行的,汉朝皇帝赐他“武”的谥号是恰如其份的。至于史籍上出现的“谥曰武王”,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曹操生前封为魏王。所以,记载就连谥号并称“武王”,正如齐桓公、秦穆公他们的谥分别为“桓”和“穆”,而不是谥为“桓公”和“穆公”,如汉代的萧何,他的谥号为“文终”,则称为“文终侯”。
理清了“武”的谥号问题。再来看前面的“魏”字。倒曹派认为魏不当与“武王”连用。是礼制所不允许,是显名和冥名混用。我认为,这种说法也存在问题。倒曹派有专家以史籍记载是“谥曰武王”而不是“谥曰魏武王”来说明这点,这是不对的。原因之一,上面已经说了,谥号是不可能包封地的。其二,谥号为“武”,再加上别的称谓是完全合理的,不存在什么礼制禁忌的问题,也不是什么生前显号与死后冥名混用的问题。曹操死时,是魏王,谥号为“武”。在他入葬时,是可以称“魏武王”的。这在后期诸多史籍中有“魏武王”的记载是相符的(王力群先生有文章详细列示)。关于这点,有一个直接的证据,就是关于曹植的谥法。根据《三国志.魏书十九.任城陈萧王传十九》记载:其二月,以陈四县封植为陈王。当年,曹植郁郁而终,谥号为“思”,所以,陈寿在写《三国志》是,便是以“陈思王”并称。魏明帝在诏书中亦称“陈思王”。用曹植的情况与曹操的情况对比,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曹操死时,还是汉臣,是“魏王”,这与曹植当时是“陈王”性质是完全一样的。曹植死后人称“陈思王”与“魏武王”是源于同一制度。
由此可见,“魏武王”的称号出现在他下葬的物品上,是完全合符当时的制度的。曹操墓虽然在认定上存在一些疑问,但由“魏武王”的谥法来断判曹墓认定作假,是不能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