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的技术与方法概述
成都华西中学 牟 林
[摘要]成都市教科院信息技术条件下通过课堂教学自我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首要的一步是掌握课堂观察的技术与方法。本文对时下流行的一些课堂观察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一个概略的梳理并表达了笔者的一些观点,或许对课题研究有些帮助。
[关键词]课堂观察
序
一个人能够对某个问题有所知的唯一办法是听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所提出的不同意见,了解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人是如何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的。所有有智慧的人都是通过这种途径获得其智慧的,人的智力的本质决定了只有这种方法才能使人变得聪明起来。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自由论》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然而,有效地反思必然基于有效的课堂观察。可以这样说,没有课堂观察就没有教学反思。
课堂观察,萌芽于上世纪20年代,50年代贝尔斯的互动分析技术拉开了课堂量化研究的序幕,60年代弗兰德斯的师生语言互动分析系统FIAC开始了现代意义的课堂观察,70年代“课堂人种志”方法引入课堂观察,90年代霍普金斯的《教师课堂研究指南》系统地论述了课堂观察……课堂观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日趋成熟。有资料显示,上世纪末我国才开始关注这一概念和与之相关的话题。
一、课堂观察的概念
课堂观察,指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的感官及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地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这是目前比较公认的对课堂观察的定义。
当然,也有学者说得更具有操作性——课堂观察是一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它将课堂中的问题具体化为序列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彼此联系的空间单元,并透过对序列观察点的时间与空间单元的定格、扫描、统计、描述和记录等操作,得出观察结果。这些结果能够促进教师进行反思、分析、推论,并由此促使教师教学实践行为的改进,最终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我们看到,课堂观察是一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是一种比较公认的看法。所以,课堂观察表现出科学研究方法的共性:
目的性:为教师的反思提供资料和数据,以达到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在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成长的同时促进教师成长的目的。
系统性:它是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方法、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的行为系统。
理论性:它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的一种专业行为。比如,量化分析必然用到统计学。又比如“人种志”研究方法的引入等等。唯有如此,才能保证观察结果的客观性和数据的真实性。
实践性:不仅它的观察对象是课堂教学实践,他本身也是一种操作性极强的实践活动。
事实上,任何科学研究都离不开观察,教育科学研究尤其如此。
二、课堂观察的分类
不同的分类标准,会产生不同的分类,这样才能够使我们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和理解课堂观察。以下列举常见的几种分类:
1、按对观察对象和情景是否严格控制分类:
(1)自然观察:不对课堂施加控制而进行的观察。
(2)实验观察:设计具有特殊要求的课堂情景,并严格控制观察测量对象的课堂观察。
2、按观察者是否借助观察设备分
(1)直接观察:现场感知的课堂观察;
(2)间接观察:借助录音、录像等设施观察。
3、按观察者是否参与研究对象的活动分
(1)参与观察:观察者参与被观察者组织的活动,通过与被观察者的互动深入了解被观察者的行为模式和文化特征。
(2)非参与观察:观察者不介入被观察者的活动而置身于课堂静静之外。
4、按观察范围和系统化程度分
(1)开放式:不做主观判断的真实记录;
(2)聚焦式:针对观察焦点进行观察;
(3)结构式:用记号对观察事件进行的统计与记录;
(4)系统式:利用编码量表等系统分析工具对课堂进行观察。
5、按搜集资料的属性分
(1)定量观察:以结构化方式收集资料,并以数字化方式呈现资料的课堂观察;
(2)定性观察:以质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以非数字化的形式呈现资料的课堂观察。
6、按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关系分类
(1)自我观察:通过观察教学录像观察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
(2)非自我观察:现场或通过录像观察同伴的课堂教学行为。
三、课堂观察的要素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为自己设定的教学任务,使整个课堂的起点和归宿。我们要观察教师的是否能够清晰地表述自己的目标——把课程目标具体化为教学行为为目标,行为主体当然是学生,行为条件要明确限定,行为动词要具体清晰、可操作、可监控,表现程度要说明具体水平。
2、教学指导方式
教学指导方式要有助于学生多角度理解知识,要适合有差异的学生群体,要生活化。
3、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要清晰,教学策略符合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
4、学生参与
学生参与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梯度。
5、学习效果
学生的课堂情趣预期、内容预期和对教师的态度预期得到满足,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和计划是否一致,课堂教学是否有一定的拓展度,课堂思维品质是否达到较高的水平——师生情感交融、思维活跃、表现出一定的超越教师预期的结果。
四、课堂观察的维度
1、学生活动
(1)课前准备。课前是否有准备?准备了什么?多少人做了准备?怎要准备的,准备任务完成得如何?
(2)倾听程度。有多少人倾听教师讲课和同学发言?倾听的时间多少?有哪些记笔记等辅助行为?多少人有这些行为?
(3)合作互动。有哪些合作互动行为?参与提问和应答的有多少?参与小组讨论的情况如何?合作学习的程度如何?
(4)自主学习。有多少人多少时间以什么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5)学习目标。有多少人清楚本节课学习目标?那些证据表明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2、教师活动
(1)教学环节。教学环节的逻辑关系、设计依据是否清楚?怎样围绕目标开展的?时间分配如何?有没有证据表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很有特色?
(2)内容呈现。讲解的效果怎样?有哪些辅助行为?板书设计是否合理?媒体使用是否恰当?实验等动作表现的规范程度如何?
(3)师生对话。提问的时机、对象、次数如何?问题类型、结构、认知难度怎样?搭理方式如何?问题和内容的契合度怎样?
(4)学习指导。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
(5)教学机智。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境的突发事件的?表现了哪些非语言行为?效果如何?
3、教学过程
(1)教学目标。预设的学习目标是如何呈现的?目标设计的依据可靠吗?有无新生成的教学目标?如何处理的?
(2)教材研究。采用了哪些策略处理教材?照顾到学生实际了吗?怎样凸显学科特点的?课堂生成了哪些内容?如何处理的?
(3)策略实施。预设了哪些学习策略?与学习目标的时合度如何?有没有关注学法指导?情景创设的情况如何?
(4)过程评价。采用了哪些评价行为?如何获得评价信息的?如何利用评价信息的?效果如何?
(5)课程资源。预设了哪些课程资源?生成了哪些课程资源?利用得如何?
4、课堂文化
(1)课堂思考。怎样指导学生独立思考的?怎样对待学生的错误?学生表现出哪些思考行为?学生的思考习惯如何?
(2)民主氛围。课堂有无规则保障学生话语权?如何处理学生中的不同意见的?学生参与课堂的活跃度如何?有无关爱学生的行为(如关注特殊学生)?
(3)创新意识。教学设计、情景创设和资源利用如何服务于创新的?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教师如何对待学生的奇思妙想的?
(4)课堂特色。教师个人特殊的人格魅力的表现如何?在教学方面体现出哪些特色?师生关系中体现了哪些特色?
五、教学观察的基本流程
我们以备课组为观察活动主体,来说明教学观察的工作流程。
1、思想准备
确定观察主题,明确要解决的问题。通常是被观察者说课,同伴向被观察者提问和被观察者进一步阐述自己的教学意图,同伴们一起商议确定观察点分工。
2、技术准备
准备观察工具。例如。座位表、观察量表、问卷表、录音或录像机等等。
3、现场观察和记录
课中观察收集信息。例如,完成量表的基本信息记录,全息录音录像。
4、课后效果观察
观察者了解学生(例如,问卷、访谈、测验),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个别交流,分析整理录音录像资料,完成量表的统计分析。
在以上基础上进入课后讨论:围绕观察主题解决问题——被观察者反思,观察者报告观察分析结果(简要说明几个结论,立足证据必要推论,有回应,不重复,有反思和改进意见),提出大家一致认可的问题解决办法(表现为对课堂教学的改进意见,对问题解决的意见,对今后同类课的改进意见等)。
六、教师在教学观察中的角色定位
课堂观察需要一种教师之间的亲密和谐的氛围,只有课堂观察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而非一种规定的任务而表现出教师之间的一种非正式的专业交流时,我们才能分享其中迸发相互来的教育智慧。
要形成这种氛围,就需要对课堂观察的正确认识,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
1、观察者
观察者要尽量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虚心地询问被观察者产生这些优点的原因。如果这些优点正式自己的不足,那就要思考如何利用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弱点。如果发现别人的不足也是自己的不足,那就可以共同探讨如何克服这些不足。总之,要抱着学习的心态,抱着拓展自己的教学视野的心态,抱着改进自己课堂教学的心态,抱着共同探究教学问题的心态去进行课堂观察。不要以一个指导者、批评者的心态去观察课堂,不要抱着带上挑剔眼光甚至有色眼镜去鉴别或试图改变别人的课堂的心态观察课堂,不要刻意为表现自己的评课能力去观察课堂。
2、被观察者
被观察者要把观察者看成自己的同伴,要想到别人是来帮助自己的。自己正好有机会向他人学习,正好有机会倾听来自不同人的意见。观察者是一群不需要你付出成本的志愿者,何乐而不为呢?被观察者要诚恳地表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课堂上展示真实的自我,不必掩饰。在课后反思的时候,要认真听取同伴的意见,即使是你不可接受的意见,也要抱着“闻者足戒”的态度。相信同伴的意见都是善意的。
在一个教学实践的共同体中,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角色是经常互换的。所以,真诚的合作,真实地研究,共同进步,才能永葆这个共同体的活力与友好。
七、常见的课堂观察举例
1、田野笔记法
观察者以书面语言的形式,记录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有关信息的一种定性的观察方式。
2、记号体系分析法
预先列出需要观察和可能发生的行为,并编制好记号体系观察表,对每一种计划观察的时间或行为发生时做个记号,观察后记录记号数量和行为所发生的频次,再进行深入分析。
例1.四何问题分析法:
问题类型 | 问题个数 | % |
是何(what)问题,指向事实性知识。如概念的定义的学习,该类问题的解决意味着学习者是事实性知识的获取。 | ||
为何(why)问题,指向原理、法则、逻辑等问题,如推理的问题。解决该类问题意味着学习者对原理性知识的获取。 | ||
如何(how)问题,指向表示方法、途径与状态,如技能与流程性问题,该类问题的解决意味着学习者策略性知识的获取。 | ||
若何(if)问题,指向条件发生变化可能才生的新结果的问题,如假设性的问题。解决该类问题意味着学习者对创造性知识的获取。 |
例2:Studentand Teacher分析法
课堂行为分为S行为和T行为,分类简单易于定量观察,记述模糊更加客观可靠。设定采样频率,对课堂现场或录像进行采样,记录学生行为S或教师行为T。
步骤
1、数据采集(通常30妙作为时间间隔)
2、描绘ST图
3、计算Rt和Ch值
4、教学模式分析
教学模式 | 标准条件 |
练习型 | R t<=0.3 |
讲授型 | R t>=0.7 |
对话型 | C h>=0.4 |
混合型 | 0.3 Ch<0.4 |
用纵坐标S、横坐标T的坐标纸描述,原点是记录起点。
(1)计算教师行为占有率Rt=Nt /N
N:采样总数,Nt:教师行为数。
(2)计算师生行为转换率Ch=(g-1)/N,g表示数据中相同行为连续的次数
例 TT S TT ST,中g=5
Rt 越大教师行为越活跃
Ch越大师生互动越活跃
3、常见的几种分类测评观察工具
(1)编码记录表
例,国际上比较著名的弗兰德斯互动分类体系(FIAC)
教师说话 | 间接影响 | 1、接受感情 2、表扬或鼓励 3、接受或使用学生的主张 4、提问 |
直接影响 | 1、讲解 2、给予指导或指令 3、批评或维护权威性 | |
学生说话 | 1、学生被动说话 2、学生主动说话 | |
静止或疑惑,暂时停顿或不理解 |
例,师生语言互动水平和即效检核表
提问方式 | 问题序号 | 问题内容 | 提问的认知要求 | 学生(教师)反应 | ||||||||||
机械 | 记忆 | 解释 | 推理 | 探究 | 沉默不答 | 茫然不清 | 答非所问 | 答不完整 | 结结巴巴 | 插嘴抢答 | 简洁明了 | |||
教师点答 | ||||||||||||||
师问齐答 | ||||||||||||||
师问抢答 | ||||||||||||||
问而不答 | ||||||||||||||
自问自答 | ||||||||||||||
生问生答 | ||||||||||||||
生问师答 |
(2)行为检核表
例,学生学习投入状态观察表
观察 | 投入 | 非投入 | ||
人数 | % | 人数 | % | |
1 |
(3)等级量表
例,教师教学情况评定量表
姓名性别年龄任教班级 课题时间
评定内容 | 评定等级 | ||||
1 | 2 | 3 | 4 | 5 | |
能较好地创设情境 | |||||
对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 |||||
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 |||||
对学生学法指导恰当 | |||||
恰当评价学生学习 | |||||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 |||||
能处理好学生的意外行为 | |||||
教与学的关系处理恰当 |
当然,所列的方法和表格只是众多方法和表格的一部分。列出的目的在于,它们可以启发我们根据不同的观察目的,设计合适的观察方案,编制合适的观察量表。
到目前为止,课堂观察还远未达到某种完备的程度,我们还有许多的创意空间。希望我们的课题研究能在大家的努力下获得更多的成果。
参考资料
[1]柳夕浪《课堂教学临床指导》(第二版)2003年9月人民教育出版社
[2]陈瑶《课堂观察指导》(第一版)2002年2月教育科学出版社
[3]沈毅《课堂观察》2008年10月华东师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