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见习报告

——浅论对外汉语教学原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意义

论文关键字:对外汉语教学总原则、教学法、视听法、听说法、交际语言教学、任务语言教学、汉语精读课、汉语口语课、文化课

内容摘要:该论文主要讨论了对外汉语教学总原则对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的指导意义。本文的特色在于将教学原则与教学法相结合,记述了真实的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法。教学原则来源于教学实践经验,同时又对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起到指导意义,使对外汉语教学更规范,达到更好的效果。

特别说明:在为期一周的见习过程中,本人所在的班级是海南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汉语高级四班。该班由13名印尼学生和1名日本学生组成。因此,文中所涉及的在真实情境中的课堂教学法,多数适用于具有高级汉语水平(HSK考试水平在四级至五级之间)的印尼学生,故在此特别说明。

正文:

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教学。(《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研究对外汉语的目的,在于让学习者掌握汉语语音与韵律,了解汉语词语用法与搭配习惯,明白造句原理与句子组装规则以及正确、得体的汉语表达方式,而养成新的汉语习惯,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主要目标是要解决“怎样教”这个核心问题。因此,有必要制定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原则:一方面,教学原则是对实际教学工作中经验的总结;另一方面,教学原则是基于对教学过程的规律性的认识和概括,可以反过来指导实践。结合前人的研究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我们把具有教学法意义上的总教学原则确立为:原则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原则二,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原则;原则三,以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为框架的原则。对外汉语教学一方面要研究学生“怎样学”,另一方面要研究教师“怎样教”。因此,教师对对外汉语教学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外汉语教学成果。下文将重点论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教学法、教学法所体现的相对应的教学原则以及教学原则对教学法的指导意义。

对外汉语的总教学原则一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其基本要求是整个教学工作应立足学生、满足学生、适合于学生的需要;全部教学活动应调动学生、依托学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学活动开始前,应明确教学对象的特点,包括自然特征、学习目的、学习起点、学习期限等方面的内容。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对象往往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只有充分分析教学对象,才能做到教学有针对性,才能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上,启发式教学法的适用和学生平等参与的成分越来越突出,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而教师则主要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侧重发挥学生情感因素,排除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组织、激励、引导和控制教学活动。

汉语精读课的课堂实际教学情况为例,第十一课《我看见了飞碟》(选自《汉语教程》第三册(上),杨寄洲主编,北京语言出版社)。具体教学环节如下:

一、课前导入阶段。教师播放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配合幻灯片播放关于新疆的风景图,并以音乐为背景对图片进行解释说明,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复习检查阶段。教师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生词的情况,以此来判断对印尼学生来说,难点生词的所在,发现并弥补教学缺陷,为下一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三、讲解新课阶段。教师提问个别学生朗读新课的生词,及时纠正其语音错误,并对普通生词做简要解释,对重难点词汇进行详细解释。例如难点“比”字句的句式转换。提问多个学生结合各自国家和中国的时差用“比”来造句。日本学生的回答:“中国和日本有一个小时的时差。”进行句式转换后的回答“日本比中国早一个小时。”以这组句子间的相互转换为例,提问多个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在讲解新课文的过程中采取学生分段朗读、同桌纠正其语音错误、教师分析段落重难点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大量参与其中。如重点词汇“不约而同”的讲解方式:教师对学生说,“咦,外面怎么下雨了呀!”学生纷纷抬头望向窗外。之后教师解释说,“刚才大家的反应就是‘不约而同’,你们不约而同地望向窗外。”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很好地担当了引导者的角色,教师没有大篇幅地对生词进行词义的枯燥解释,而是结合实际语境让学生来亲身感受某些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已以及适用范围。

四、巩固新课阶段。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回忆新课内容,并对新课进行复述,必要时教师予以帮助。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对新课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帮助教师从中发现教学活动中的不足。

该教师的教学过程以及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热情。教师但当了引导者的角色,学生真正地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氛围轻松愉快,没有任何枯燥乏味的感觉;教学流程环环相扣,没有大幅度的步骤跳跃。这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总原则之一“以学生为中心”,并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对外汉语的总教学原则二是“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原则”。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和外语教学,其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因此,应该将汉语当做工具来教,而不应作为一种知识系统来教。随着语言教学对象对课程要求的提高,在教学中倡导让学生体验、实践、参与以及互相合作与交流显得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成为语言教学工作者的共识。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作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汉语,从而完成学习并正确运用汉语的任务。在该原则中,交际语言教学和任务型语言教学是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的主要教学法。交际语言教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以语言的功能和意念为纲,着力培养学习者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学习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学习与学习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应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人是如何运用语言做事和处理矛盾的。此外,听说法和视听法也是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听说法源于20世纪的美国,其语言学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心理学依据是行为主义刺激——反应论。教学工作者可以使用大量的录音、电影等手段,来强化刺激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视听法继承和发扬了直接法和听说法的长处,其特点是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使视觉、听觉感知相结合,创造接近于真实的情景。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说用的能力。

下面以汉语口语课的听力练习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实际课堂操作为例,来简要说明上述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情况。

一、复习检查阶段。教师检查学生的小组作业完成情况,该作业要求学生自由分为3个组,分角色表演各组设计的广告,包括香水广告、自行车广告和文具广告。在该阶段,各组学生都有不俗的表现,他们有的去扮演推销员,有的扮演顾客,并且设计了具体场景以及广告词。这种教学法就是上文提到的任务型教学法,模拟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进行操练,从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二、新课导入阶段。由于课题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所以教师以《梁祝》为背景音乐,配合图片,简要向学生讲述中国古典爱情故事。这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很快地将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开始整个教学过程。

三、接触新课阶段。由于是口语课,所以在课堂上可以进行大量的口语以及听力练习。教师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听新课录音,并且要求学生自主完成课后习题,以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新课的理解情况以及他们的听力水平。对于学生难以掌握的录音,教师进行了多次播放,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听力训练。该阶段将视听法和听说法结合,并且以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为心理学理论基础,通过录音以及视频,来反复刺激学生的感知能力,也有利于汉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四、巩固新课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听力训练后,将侧重点放在了对学生的口语能力的培养上。要求学生以接龙的形式复述听力内容,必要时教师会予以帮助,以此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两个课时的训练中,学生获得了很多表现自我的机会,比如模拟真实场景进行香水的推销等。并且还进行了大量的听力训练,通过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听力水平。此外,以复述课文的形式来检验学生的记忆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长期训练应该会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这些都体现了对外汉语的总教学原则的第二个原则“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原则”。在该原则指导下,口语教学中,教师通过对交际语言教学法、任务语言教学法、听说法和视听法等教学法的综合运用,使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从而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对外汉语的总教学原则三是“以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为框架的原则”。该原则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学基础、社会语言学基础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其意思是:结构是基础,功能是目的,文化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由于“三结合”原则目前还只是一种框架原则,更多地体现为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一种追求,有待在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中进一步检验、丰富和完善。限于总原则三在学术界存在的一些争论和局限,并且由于本人目前能力尚浅,所以在此主要讲述的是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对外汉语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汉语和中国文化,因此,文化课属于该专业的一大板块性课程。然而,文化课是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大薄弱环节,许多问题有待探讨,如:文化课程是否属于对外汉语教学;文化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学习语言的背景,还是另有自己的教学目标;文化课涉及的内容很多,哪些是主要的,需要学生掌握,哪些是次要的,学生作一般了解即可;文化课考试难易程度如何把握等。本人的态度是,文化课教学和语言教学有明显的不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范畴,应紧紧围绕汉语的特点、汉语教学,特别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围绕影响汉语学习、理解、交际的种种语言与非语言的文化因素。”1“经验表明,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安排语言结构,注意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重视把语言作为载体的文化知识在交际中所起的作用,是符合语言教学普遍规律的”。2

在为期一周的见习过程中,本人也对对外汉语文化课做了相关的调查,包括文化课所教授的内容、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程度及掌握程度、教师对文化课教学的反馈信息以及学生对文化课的意见和建议等。在实际的文化课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生对文化课的热爱程度有明显的不同。个别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讲授,但是大多数学生似乎对文化课兴趣不大。本人认为,造成这种两极分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点:

一、学校虽然将文化课列入必修课的范围,但是考试的形式却是考查,而且根本不会把成绩记入学分,因此,学生怀着无所谓的态度来对待文化课。现代学生的学习明显带有功利性的心理,学校的政策是造成他们敷衍文化课的根本原因。

二、据了解,该班学生将在五月份进行HSK考试,在文化课堂上,本人看到很多学生忙于背诵HSK考试的单词,或者做相关的复习资料,这也是他们忽视文化课的原因之一。只有教师讲到某些小故事的时候,学生才会抬头关注教师。在文化课上,多数学生忙于背HSK考纲词汇这一现象和中国学生在某些课堂上背英语等级考试大纲词汇的现象很相似。

三、学生对文化课的不同态度也跟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有关,我们也不应该强制性地使全体学生接受中国文化,这样只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对外汉语文化课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我们可以将文化课纳入选修课程,并且将文化课细分为各小类,如中国手工艺、中国戏曲、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地方民俗学等,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尽可能地避免在文化课堂上,教师唱独角戏,而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的这一尴尬局面。

总之,对外汉语是一个崭新的学科,正处于不断地完善中。对外汉语总教学原则是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的原则,继而又能更好地指导对外汉语的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实践性特点。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对外汉语教学必将不断改进,对外汉语教学总原则也会更具有指导意义,更好地满足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对汉语学习的热情,促进我国汉语事业的传播,加强各国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达到和谐发展的目的。

主要参考论文及书目:

1《关于文化导入的再思考》赵贤洲 选自《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3期

2《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 1988年

一、《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赵金铭 主编 商务印书馆

二、《应用语言学导论》陈昌来 主编 商务印书馆

对外汉语教学见习报告

三、《从交际语言教学到任务型语言教学》 吴勇毅 选自《对外汉语研究》第二期2006年 商务印书馆

四、《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朱永生 彭曾安 主编 学林出版社

五、《对外汉语教学法回视与再认识》 赵金铭 选自《世界汉语教学》第24卷,2010年第2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38363.html

更多阅读

对外汉语专业 对外汉语专业就业前景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介绍及发展前景一、对外汉语专业简介(一)什么是对外汉语〔TeachingChineseasaForeignLanguage(TCFL)〕《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其教学对象包括外国人,也包

声明:《对外汉语教学见习报告》为网友用生活展示人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