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全文共77字,5句话,语言凝炼典雅,抑扬顿挫,内涵丰富,堪称中华优秀经典诗文中的经典,是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学习文言文,感受艺术魅力,并受到传统文化熏陶的典范之作。基于教材的特点,从年段教学目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出发,结合本册教学目标将精读课文后的习题作为教学课文时主要依据的要求以及本专题“感受艺术魅力”的教学目标,确定本课教学思路为“读—背—说—讲”。教学以读为主,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在读中领悟学习古文的方法,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理解“知音”的真正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对伯牙、子期那种高山流水般的志向和胸怀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文本的人文内涵上不作过度挖掘,而是相应地降低难度,通过朗读、背诵、自学来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二、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能通过自读自悟,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词句意思,读懂故事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三、教学准备
本文古今字义差别不大,较容易理解,虽然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在五年级学过《杨氏之子》,已有一些文言文的阅读基础,但对文言文的阅读体验还是太少,因此,课前让学生准备课文的预习。教学中,我准备了相关的音乐和简单的教学课件。
四、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一)师板书课题,生书空,师简述“绝”字的本意。
(二)指导读好课题
(三)质疑导入。
二、纵情吟诵
(一)尝试读——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相信反复练习后,一定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二)聚焦第一至第四句,多角度、多层次指导朗读、背诵。
1. 展示读——按句子朗读。(出示四句话)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能读得正确、流利即可。
2. 模仿读——按人物朗读。把四句话变换为:
伯牙善鼓琴,
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
师生合作读,在范读中指导学生读出停顿、韵味。
3. 思考读——按总分结构读并理解字词:
⑴出示插图,了解伯牙、子期何许人,找出写出两人特点的句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并找出具体体现伯牙善鼓琴而钟子期善听的句子(二至四句)。
⑵出示:(第一句字体的颜色与其余三句不同)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朗读句子,引导学生从朗读中去发现一至四句先总后分的结构。
⑶理解“善鼓琴、善听”的“善”与二、三句中“善哉”的“善”字义的不同。
⑷理解“念”与“得”在文中的具体体现。
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此句字体颜色不同)
通过朗读明确第四句是二、三句的总结句。
⑸强化总分结构:这一念,一得,(板书:念得)可不是一般的朋友能做到的默契啊!咱们再来读一读,感受这种默契。
出示句群读。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4. 想象读——语言表达训练:
⑴分角色读二、三句,作好仿写铺垫。
⑵展开想象,仿照课文二、三句的句式写句子,渗透写字要求。
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高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流水)
志在清风 ,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清风 !”(清风)
志在,钟子期曰:“善哉, !”(细雨)
志在 ,
⑶学生汇报,分角色朗读。
5.拓展读——拓展课文(将仿写的句子加入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志在清风 ,钟子期曰:“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志在细雨 ,钟子期曰:“善哉,蒙蒙兮若细雨!”……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朗读。
再次引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句话,明白“所念”“必得”的意思。(板书:所必)
6.诵读——由扶到放,指导背诵:
⑴出示填空式:伯牙善鼓琴,。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伯牙所念, 。师读横线外的,生读横线内的。
⑵提高难度。出示:伯牙,钟子期。伯牙,钟子期!,钟子期!伯牙,钟子期。
师读横线外的,生读横线内的。
⑶终级考验:师说每句话的第一个字,生背。
三、读懂故事
(一)学习古文,我们不仅要会读,会背,还要读懂。把课文第五句话加进去,试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还原课文,学生练说。
(二)指名说说课文的大意。相机小结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古文的方法。
(三)多形式检测学生对字词以及个别句子的理解:出示个别词语,生说意思,出示个别句子译文,生说句子。
(四)鼓励学生再次练习用自己的话跟同桌讲一讲这个故事,再指名说。(板书:知音)
(五)师:是啊,有道是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传说伯牙和子期的这次相遇让他们彼此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第二年中秋再相会,可就在相会之日,伯牙见到的不是子期,而是一座冰冷的墓碑!(音乐起)
引出最后一句话(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配乐朗读。
(六)口头表达训练:假如你就是苦苦等待知音的伯牙,面对子期冰冷的墓碑,你会说些什么?
(七)拓展课外资料,师生朗诵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下的短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八)解决问题:现在你知道伯牙为什么要绝弦了吗?
四、传唱知音
(一)浏览资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传。
(二)播放《高山流水》乐曲,诵读全文。
(三)布置学生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让更多的人把“知音”的典故传诵下去。
板书:
伯牙绝弦
所念必得
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