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整治牛蛙养殖,环境帐倒逼粗放养殖 牛蛙养殖成本

    浙江开展牛蛙养殖专项治理工作
    (2014.04.28 中国渔业政务网 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五水共治”战略决策,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规范牛蛙养殖生产,确保养殖环节质量安全,促进牛蛙产业健康发展,浙江决定开展牛蛙养殖专项治理工作。要求各地做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牛蛙养殖排放尾水的治理工作

  (一)开展禁限养区划定和整治。根据我省渔业转型促治水行动四大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各相关县渔业主管部门要抓紧制定“现代生态渔业发展规划”,并报同级政府批准实施。按照养殖容量、水环境状况和土地利用等相关要求,划定水产养殖的禁限养区。对不符合规划布局的牛蛙养殖行为,联合环境、国土等部门依法开展综合整治。

  (二)推行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各地要积极引导和督促符合规划要求的牛蛙养殖单位(户)依照国家无公害水产品产地、产品等相关要求组织生产,逐步提高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水平,发展健康养殖,全面推行稻蛙共生等生态循环养殖模式。

  (三)完善养殖排放尾水处理设施。结合全省水产养殖生态化改造工程,各地要加强对养殖区域周边的水环境动态监测,鼓励和引导符合规划的规模养殖单位(户)积极开展养殖排放尾水处理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切实减少养殖生产活动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

    二、做好牛蛙养殖过程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

  (一)规范生产行为。各地要指导督促牛蛙养殖单位(户),规范生产和用药,按规定如实填写并保存生产、用药和产品销售记录,鼓励建设无害化处理设施,对病死牛蛙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加强隐患排查。各地要组织相关力量,对本辖区内牛蛙养殖单位(户)进行全面排查,摸清情况,并组织检测机构对养殖水体、产品等开展检测,及时掌握风险隐患并进行风险评估。

  (三)加强执法查处。组织执法人员,加强日常检查和专项抽查,充分应用抽检结果,加强对牛蛙养殖过程中违法使用禁用药物等行为的查处,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三、相关要求

  (一)各有关市、县渔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人员,统筹安排,并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争取支持。在排查和执法中发现的问题,对涉及刑事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当地公安部门;对涉及违法用地、污染环境等问题的,要及时告知国土、环保等相关部门,共同推进牛蛙专项治理工作。

  (二)各有关市、县(市、区)渔业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渔业执法、技术推广和检测机构,要按照职能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沟通,加强相互配合,齐心协力搞好本次专项治理工作。

  (三)各有关市、县(市、区)渔业主管部门,要把宣传培训与执法检查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普及法律法规和健康养殖、规范用药、妥善处置病死牛蛙等相关知识,提高生产者的遵纪守法意识、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把生产者的责任落到实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大力宣传专项治理工作的意义、措施、进展和成效。

  (四)各有关市、县(市、区)渔业主管部门要通过本次专项治理,举一反三,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完善牛蛙养殖生产监管长效机制;要针对问题多发重点区域、重点对象和监管薄弱领域,加大风险排查、监督抽查、回头复查力度,防止问题反弹。

    台州众多牛蛙养殖场面临关停困境
    (2014.03.07《台州晚报》高波)


  牛蛙养殖户面对河道发呆

  3月2日,三门县浦坝港镇大棚牛蛙养殖户罗士平致电台州市12345便民服务平台:接到农业局、海洋渔业局和环保局通知,因“五水共治”行动治理黑水臭水河,大棚牛蛙将不能再养殖。如果改变养殖模式不再污染的话,可否再进行养殖?
    收成较好的大棚牛蛙,被通知不能再养
  罗士平养殖牛蛙的大棚,建在三门县浦坝港镇罗石村附近。
  3月5日上午,记者在罗石村找到罗士平时,他正与10多名牛蛙养殖户聚在一起商量关停养殖场的事情,大家脸上都是愁眉不展。他们中一部分是三门当地人,也有部分是从临海桃渚那边搬过来养牛蛙的。
  2月28日,这些牛蛙养殖户都收到一份书面通知,内容大致是因“五水共治”行动,要求在建的牛蛙大棚停止建设,已建成养殖的牛蛙大棚在今年五六月份收成后,不再继续养殖。
  这些养殖户当中,少则三五亩,多则十来亩,大棚里的牛蛙正处于生长期,也有人正打算加入到牛蛙养殖队伍。罗石村的村民罗士撑租了好几亩地,购置好大棚材料,正打算物色牛蛙苗,大家接到通知后,如今进退两难。
  养殖户陈达强告诉记者,因为牛蛙大棚从投入到产出,每天几乎不间断打点照顾,一家人都被“套牢”在大棚边,牛蛙养殖,也是他们最主要的经济收入。罗士平告诉记者,农村人如果出去打工,一年能赚两三万元算不错了,养牛蛙遇到年景好,一亩地每年能收个五六万元,比打工要好得多。
    牛蛙养殖产生的污水,一定程度影响水质
  离罗石村居民区数百米远的河道边,4个大棚挨着排列,边上搭个养殖户住的小屋。罗士平的牛蛙大棚,也是牛蛙养殖户们的基本格局:为了用水排水方便,大棚都建在河道边。
  罗士平扒开大棚的塑料膜,里头牛蛙密密麻麻蠕动着,密度几乎可以将地面铺满,牛蛙群不时发出阵阵沉闷的鸣叫。罗士平说,因为离村庄远,叫声影响不到附近村民。
  在大棚的另一侧,与河道交接的田埂下埋着橡皮排污管道,平时高高扎起,排水时解开绳子放下,大棚里的水就流入河道了。记者看到,皮管里流出来的水非常浑浊,里头夹杂着许多黑色的杂质。罗士平称,那些是牛蛙褪下的死皮。
  据养殖户们介绍,牛蛙大棚里的水视温度高低,一般两三天换一次,排出来的废水里以牛蛙粪便和饲料残渣为主,偶尔会有给牛蛙治病的药物,但不会很多。
  “污染说绝对没有么肯定不现实,多多少少会有一些。”罗士平说,但是和工业及其他养殖业相比,养牛蛙对环境影响应该不会很大。
  为证明大棚边河道水质尚好,养殖户们还告诉记者,河道里还养着不少鱼,平日里钓鱼的人也不少。而养殖过程中死掉的牛蛙,罗士平也将他们收起喂鸭子,而不是直接丢在水里。
    第二年开始赚钱,第一年停养损失最大
  说到牛蛙养殖的投入产出,养殖户陈达强给记者算了笔账:养牛蛙一般都是一家人,大多是夫妻两人一起做,劳力不算,前期租地每亩一年千余元钱,购买钢架毛竹搭好棚子;之后收来牛蛙苗投放,一亩也要上万元;后期的饲料、药品等,都是不菲的开支。
  “成本都算起来,一亩地投入需要近10万元。”陈达强说。
  记者了解到,养牛蛙的成本投入,集中在第一年。一是土地大棚等基础设置的建设,二是牛蛙苗的购买,更重要的是经验的积累。第二年不用打棚买幼苗,成本就下降大半,因此靠牛蛙赚钱,一般是在第二年开始。
  罗士平说,自己和这里大部分养殖户,都是第一年投入,是看桃渚那边养牛蛙赚钱的人多了,才于去年4月份跟着开始养,大概到今年五六月份收成,但也只能差不多收回成本,要赚钱得等明年。但按照目前的情况,接下来是否能养,还是个未知数。
  为此,记者联系了浦坝港镇分管“五水共治”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林平。林平表示,目前镇政府是执行县里的规定,至于整治结果达到相关要求后,能否继续养殖,还要看县里的规定。
    牛蛙养殖过于密集,水质监测难达标
  按照罗士平等养殖户的说法,养殖牛蛙最密集的区块,还是临海市的桃渚。5日下午,记者接着赶到临海桃渚镇。在桃渚镇北涧村,记者采访了几家牛蛙养殖户,他们面临着与三门养殖户同样的处境:刚尝到甜头的牛蛙养殖业,因为影响水环境而前途堪忧。
  在桃渚镇政府,记者从“五水共治”办公室了解到,当地政府与三门浦坝港镇一样,也已逐户通知牛蛙养殖户,要求在建的牛蛙大棚停建,已建的至今年五六月份收成后停止养殖。
  桃渚镇治水办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2013年4月份开始,相关部门就开展对牛蛙养殖业的风险隐患排查,监视牛蛙养殖投入品行为,实施水质监测和牛蛙药物残留检测,密集展开牛蛙养殖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
  在工作人员出具的一份由“市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组”写的报告中,通过对台州多家牛蛙养殖场的检测,给出了牛蛙养殖质量安全风险的主要表现:一是养殖水体严重富营养化,养殖排放水对环境造成较大压力;二是片面追求高密度养殖,滥用乱用抗生素,有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三是病死牛蛙未经处理,直接露天腐烂,也将造成环境污染。
    考虑养殖户利益,允许今年收成后再关停
  昨日,记者赶到临海“五水共治”办公室。工作人员提供的数据显示,临海牛蛙养殖面积曾接近2000亩,目前已有所下降,但还是给周边环境带来极大压力,根据目前的政策规定,仍是以关停为主。
  临海市海洋渔业局党委委员吴先林表示,因为牛蛙养殖业主追求高产量、高效益,形成高密度养殖模式。而这种不需申报、无序养殖、混乱竞争的模式又形成脏、乱、差的牛蛙养殖态势,极难对其进行有效的整治。尽管政府部门鼓励农民创业增收,但这种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发展模式,还是不应持续下去。
浙江整治牛蛙养殖,环境帐倒逼粗放养殖 牛蛙养殖成本
  吴先林说,考虑到养殖户的利益,相关部门也尽量在整治过程中,将其损失降到最小,因此允许其在目前在养的牛蛙收成后,再进行关停或整改。

    浙江临海市开展牛蛙养殖专项清理行动
    (2013.08.16 临海市海洋与渔业局)
  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力保护牛头山水源水质,8月13日,临海市海洋与渔业局积极配合小芝镇严格执法,对辖区内所有牛蛙养殖场进行拆除,参与此次清理行动的还有行政执法、国土、环保等部门。
  小芝镇牛蛙养殖业从2009年开始,发展至今已有11家,养殖面积达110亩,由于牛蛙高密度养殖过程中使用的饲料、抗生素及病死牛蛙,对当地水域产生了污染,并影响了牛头山水域水质。
  牛头山水库作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供应临海城区和东部沿海区块80多万人口的生活、生产用水,其水质状况直接影响市民的饮用水安全。


    临海:全面打响牛蛙养殖清理攻坚战
    (2014.02.26 中新浙江网 李梦清)
  近日,台州临海市政府召集各镇(街道)、各相关部门召开牛蛙养殖清理工作部署会,决定于6月20日前对临海市辖区内的所有牛蛙养殖场进行全面清理、关停。
  记者了解到,临海市现有牛蛙养殖户369家,养殖面积1908.8亩,分布在桃渚、杜桥、上盘、东塍等八个镇。目前,该市牛蛙养殖存在无序发展、养殖密度高、用药不规范、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针对牛蛙养殖乱象丛生,隐患不断的严峻形势,临海市政府近日召集各镇(街道)、各相关部门召开牛蛙养殖清理工作部署会,决定于6月20日前对该市辖区内的所有牛蛙养殖场进行全面清理、关停。
  此次专项行动为期5个月,分三个阶段实施:在2月25日前做好养殖场排摸工作;在3月15日前各镇街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制定关停、清理行动工作方案,将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发放关停通知书;在5月31日前做好政策处理工作,督促养殖户自行关停、清理;6月1日开始,对拒不自行关停、清理的养殖户,各镇街要组织力量,进行强制清理,确保在6月20日前完成全面清理、关停。
  为确保牛蛙养殖全面清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临海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海洋与渔业局,明确了在该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镇(街道)为主,各部门协同配合,各负其责,协同作战的工作机制。

    台州市天台县对牛蛙养殖业开展摸底和整顿
    (2014.03.10 天台新闻网)]
  为合力推进“五水共治”工作,防止牛蛙养殖对环境造成污染,3月4日,天台县水利水电局渔政执法人员与街头镇农办联合对街头镇辖区内的牛蛙养殖场进行了全面检查。
  执法人员先后检查了位于街头镇山头下村、下畈村、雷新村、金村、琅珂村和济岙村的8家牛蛙养殖场,其中正常生产的有4家,因养殖不善疏于管理或暂时停产的有3家,还有1家正在建设中。通过对养殖“三项记录”、饲料、药物及污水排放情况等检查,发现这些养殖场均未建立养殖“三项记录”,养殖尾水直接排放到溪流中,在一定程度上对周围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执法人员分别对其作出了责令整改意见。
  2013年以来,随着周边县市牛蛙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天台牛蛙养殖也开始兴起,特别是街头镇的牛蛙养殖发展较快,其中有些是外来人员来我县养殖的。由于牛蛙养殖门槛低,无须申报审批;饲料和用药不规范,蛙肉质量存在安全隐患;养殖密度过高,疫病多发,病死率较高,无害化处理能力难以跟上,导致牛蛙养殖环境“脏、乱、差”,严重污染水环境及周边生态环境。为此,周边县市已对当地的牛蛙养殖业开始进行全面清理整治。目前,天台牛蛙养殖业虽然还处于初始阶段,但应认真吸取周边县市教训,防患于未然。下一阶段,我们将对全县各乡镇街道的牛蛙养殖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对不符合养殖规划,无养殖污水处理设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养殖场进行专项整治,以促进“五水共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闲话]

  台州当地的一网站上的相关帖很值得一看,回帖中居民、养殖户等利益相关方的代表性言论里面基本上都有了:

    五水共治——涌泉店头—西岙河段,牛蛙养殖乱排污水,严重污染

    (“777菜菜777”2014.04.12发布于“19楼之家”论坛)
http://taizhou.19lou.com/forum-827-thread-142121397282563360-1-1.html

  曾经的涌泉镇店头—西岙河段,河水清清,是当地村民洗涤、农田灌溉等生活劳作的母亲河。自从有某些当地人在中岙、西岙处不断无序扩大养殖牛蛙之后,直接乱排放牛蛙养殖后的污水,导致河道严重污染,河水富营养化,水质变成黄黄的,水面上漂浮着腐烂的牛蛙尸体,发散出阵阵恶臭。再见了,清澈的河水。
试问:赚足了自己的腰包,严重损害到当地村民的生活劳作,当地养殖户你们自己拍着脑袋想想,如果让你整天与这个污染的环境相处,你会愿意吗?牛蛙养殖的水是非常毒的,有当地村民用遭到污染的水清洗,然后凡是皮肤接触到污水的地方,瘙痒难忍,而且全部脱皮,如果你们养殖户觉得那水没毒,那么请你们去那河道游泳,你们敢吗?这样养殖出来的牛蛙,大家还敢去消费吗?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
试问,五水共治的领导们,是否加大力度去真正整治那些污染的牛蛙养殖户?
试问,涌泉镇镇政府,你们是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否作为?难道都是要等到村民去上面上访了,你们才会真正的重视,去整治?难道都是要先污染再整治的老路子吗?要防微杜渐才是。如果你们在整治了,那就公示给大家,让百姓放心,毕竟影响到百姓的生存了。再大的难度,也要给百姓一个满意的成绩,不然环境污染了,百姓怎么生存。毕竟边上就是牛头山渠道,上面有涌泉自来水厂,影响着千千万万的百姓生存啊。
试问,你们是否有养殖牛蛙的许可证?如果有,那就请出示?你们曾经在楼里说:是政府鼓励养殖的,然后现在政府要搞一刀切,牛蛙养殖全部清理。难道是政府鼓励你们搞养殖,明目张胆的排放臭水,就要污染大家的生态环境吗?美好环境是大家的,你不能一己之私,严重损害大家的利益。既然损害了公众利益,那么你就是伤天害理,不得民心。污染了环境在先,你们难道还要真眼说瞎话吗?摸着良心说话吧。
我们需要清澈的河水,我们需要干净的空气,是每个村民的基本诉求,恳请“五水共治”办,涌泉镇镇政府相关领导速度落实牛蛙养殖污水乱排放整治工作,我们生活在附近的村民需要你们为大家做一件深得民心的善事,也是你们为人民服务的准则。
  以下图片可能引起大家不适,那就努力抨击那些污染环境的牛蛙养殖户吧!


  河道公示牌,希望真正能落实,监督电话0576-85680006



  污水与清水

  堤坝上面是清澈干净的河水,希望下面的河道也能清澈如初



  这是涌泉山庄,农家乐的入口,河道污染了,势必会影响农家乐的品质,河道都是臭烘烘的,黄黄的,看着就反胃。





  之后,河里都没有鱼虾了,你们说这个水有多么的毒,这样养殖出来的牛蛙能放到餐桌上吗?
  下面放几张污染河道的图片,可能会引起不适哦





  以下是牛蛙养殖大棚

  牛蛙养殖户,你们不保护环境,那就滚出去,不要祸害大家的生存环境!!!
  @台州风信子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上首页吧,标签《牛蛙再牛,赚足了个人腰包,祸害了周边百姓》

[相关]

    合肥斥资1500万保护“大水缸”
    (2013.11.22《江淮晨报》记者:张梦怡,通讯员:王领、阿敏)
  昨天,记者路过合肥三十岗乡陈龙村,往日的牛蛙声已经听不见了。这里位于董铺水库一级保护区内,为了保护合肥人民的“大水缸”,牛蛙养殖业已被清理。今年12月31日前,庐阳区环保局将对两大水库一级保护区内除涵养林外的全部污染源和二级保护区内的畜禽养殖污染源等进行清理。
  当前正是养殖牛蛙的好时节,往年,陈龙村生产的牛蛙供不应求。“如果你一个礼拜前来,还能听到牛蛙的叫声。这周在我们的劝解下,养殖户们终于理解并搬离了这里。”陈龙村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保护市民的‘大水缸’是第一位的,我们也不能只看当前的蝇头小利。”陈龙村牛蛙养殖户王老汉也在昨天刚刚搬离了这里,离开自己苦心经营了多年的地方,还真的挺不舍。“目前已经找好了新地址养殖牛蛙了,在这里多年,确实对水库产生了不少污染。”
  为了彻底清理水源地附近的养殖业,庐阳区成立清理水源地保护区内面源污染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庐阳区彻底清理水源地保护区内面源污染工作方案》。环保部门还经常到现场查看,并实行“日报表、周调度”制度。将其纳入干部责任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记者从庐阳区环保局了解到,该区对水源地保护区内的畜禽水产养殖场、花卉蔬菜种植实施搬迁取缔等措施,严防生产生活对水源地保护区水环境造成的面源污染。
  近期,庐阳区财政将再次安排1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水源地“保护网”。“今年12月31日前,我们将对董铺和大房郢水库一级保护区内,除涵养林外的全部污染源和二级保护区内的畜禽养殖污染源等进行全部清理。”庐阳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安为产业带动“富民强村”注入活力,上陵村成牛蛙养殖第一村
    (2014.04.23《厦门日报》记者:卢漳华、赵荣宾,通讯员:杨心亮、叶文彬)


  上陵村年产牛蛙250吨。 (何东方 摄)

  说到牛蛙,就不能不提同安莲花镇的上陵村。
  上陵村号称“厦门牛蛙养殖第一村”,如今全村三分之一以上村民养殖牛蛙,年产量达250吨,并已申请注册了“上陵牛蛙”品牌。由于上陵村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当地的牛蛙品质好,不仅供应本地,还远销广东、天津、上海等地。
  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同安区结合当地各村不同情况,巧妙布局,打造出一个又一个特色产品和产业链,开启了专业化生产经营之路,以“一村一品”的方式发展壮大,促进乡村综合发展,推动了新农村建设,为产业带动“富民强村”不断注入生机与活力。
    向专业要商机:成立专业合作社养殖牛蛙
  走进青山绿水环抱的上陵,不论是田间地头,还是房前屋后,都有牛蛙的“家园”,这个“家园”如今已经发展到2万多平方米。
  “那时候只是个别几户在养牛蛙。”回忆当年的情况,上陵村党支部书记唏嘘不已。如今的上陵村共有256户人家,至少三分之一的农户从事牛蛙养殖,年产量250多吨,年产值400多万元。牛蛙养殖已成为当地百姓最大的副业,甚至变成了很多村民的主业,成了家中最大的收入来源。
  “0.7亩地的牛蛙池,去年就赚了18万元,”对于别人投来羡慕的眼光,老农詹德苗笑得合不拢嘴。眼看一些村民靠养殖牛蛙发家致富,越来越多的农户也开始跟着学习牛蛙养殖技术。
  2008年上陵村成立了厦门芹兴牛蛙养殖专业合作社,如今村民依托合作社组织统一育苗、采取统一技术标准和技术指导、进行统一销售。合作社在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下筹建了牛蛙育苗场,年可向村民供苗250万尾,确保蛙苗质量,降低村民分散购苗风险,带动更多村民发展特色养殖,每年增加村民收益50万元以上。
    向青山要金山:禁养生猪集中处理牛蛙池水
  在芹兴牛蛙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詹亚琼看来,村民养殖牛蛙得益于这一方水土。她介绍说,上陵资源得天独厚,水资源丰富,通过直流式引山泉水进行养殖,不但成本低污染小,更为重要的是,牛蛙品质一下子就体现出来了。
  与以往生猪圈养相比,牛蛙养殖的优势也十分突出。“它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较小。”詹亚琼说,原本上陵主业是养猪,但是养猪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溪水都是黑的。
  村书记邵祝花说,目前正是上陵转产的好时机,这与“美丽乡村共同缔造”的理念相协调,也与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的理念不谋而合。下一步,上陵落实生猪禁养,将引导村民养殖牛蛙,推动上陵牛蛙养殖产业的发展,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与休闲农业,进一步促进当地农民增产增收,同时为了保护这片青山绿水,还将建立过滤池,将村中牛蛙池水进行集中处理,再排放入溪中。
  “上陵溪不仅要整治,还要建立景观,要种上花。”在上陵村书记看来,她已经跃跃欲试,准备与村民一起打一场漂亮的建设“美丽上陵”的战役。
    向合力要产业:因地制宜推进“一村一品”  
  上陵村村民们不再单兵作战,几年前,村里成立芹兴牛蛙养殖专业合作社,单兵游击变成了军团作战,由个体到合力,由独养到形成产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而上陵村的成功只是同安区农业部门因势利导的成功典型例子之一。
  同安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以提高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和组织创新为着力点,充分发挥自然人文优势,着力发展城郊型农业,因地制宜推进“一村一品”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目前,通过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模式,锻铸特色农产品品牌,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白萝卜、西红柿、韭菜、岩葱、生姜、芥菜、芋头、果蔗、番石榴、芦柑、地瓜、茶叶、瘦肉猪、珍禽等“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近30种;专业村和合作组织注册的特色产品集体商标有“白交祠”牌地瓜、“郭山”牌紫长茄、“三秀山”牌蔬菜、“绿茭林”牌茭白、“小坪野山谷”牌芥菜、“汪前”牌岩葱等;形成了洪塘五显片区紫长茄产业带;明溪村菜农在专业合作社牵头下参与订单生产,蔬菜单位面积收益水平比以前翻了近一番。

    渔民捕捞收获有限,养殖污染成重要原因——

    生态渤海呼唤健康养殖
    (2013.11.01《渤海早报》解金钊、于强)

  养殖海参的池子里由于使用了大量药物,水中见不到其他动植物。



  渤海早报记者在凌海为您报道。


  渔民把打来的鱼卖给鱼贩本版摄影/渤海早报记者游思行

  大凌河全长390余公里,是辽宁省西部最大的河流。日前,渤海早报“美丽中国生态渤海”水环境大型调查采访活动记者一行,驱车沿崎岖颠簸的向海土路,穿过两侧1米多高的层层芦苇荡,来到辽宁锦州境内的凌海市大凌河入海口附近采访。离入海口几百米远的大凌河边的一块空地上,三户渔民正翘首以盼—辛辛苦苦忙活大半天的他们,正等着从市里来的鱼贩子,希望能把捕获的为数不多的鱼虾卖个好价钱。用他们的话说,这一带“鱼虾一年比一年少,一年比一年小。”
    鱼虾个头小,赔本也得卖
  “从凌晨两点忙活到中午一点,饭都没顾上吃,就打了这么点儿鱼。”一名身材魁梧、连深色塑胶连体防水服都没来得及脱的渔民小声嘟囔着,黝黑的脸上隐约露出一丝不快。他叫任松,在这一带打鱼已有10多年。“鱼虾是一年比一年少,一年比一年小。”
  任松打到的鱼,大都只有十几厘米长,还有少量的小虾、小蟹。“估计也就五六十斤,连油钱都不够。”任松说,他有一条小船,与一个同乡在不远处的入海口附近打鱼,打完后再骑摩托车运过来卖。“鱼的种类少了,你看,除了梭鱼、大头鱼还有两条塔嘛鱼,就没别的了。”记者注意到,另两户渔民打到的鱼虾数量还不如任松多,焦急等待中透着几分烦躁。
  这时,鱼贩子开着一辆白色轻卡从远处驶来。未等车走近,渔民们已将“货物”备好,尽量将新鲜且个头大的放到上面,希望能卖个高点的价。鱼贩子是一名30岁左右的妇女,下车后围着渔民们的鱼虾转了一圈。“你的鱼也太小了,两块五一斤,卖吗?”听到这个价格,任松一下子怔住了,犹豫了一会儿后答道:“能再高点吗?”“不能再高了,你这鱼在市场上不好卖。”说完,鱼贩子转身跟别的渔民谈价去了。
  “前两年贵时能到四块钱一斤,唉……没办法,现在两块五也得卖,要不然大老远跑到市场上去卖不值得。”任松说,“大不了今天不回家了,一会儿回船上接着打。”咬了咬牙,任松喊住鱼贩子,说了一句:“卖!”说罢,他抬着鱼往鱼贩子的秤上一称:60斤出头。
  不一会儿,任松和另一户渔民的鱼虾都成交了。最后一户渔民嫌价低,骑摩托车带着鱼去市场上卖了。“他也是没办法,我能理解他。”望着这位渔民远去的背影,任松轻轻叹了一口气。之后,他拿出手机,给家人打了个电话,然后骑摩托车准备回船。“回船上接着打,明天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能回家。”
    海水被污染,渔民怨养殖
  “除了海洋污染、油田勘探开发、港口建设,海水养殖尤其是海参养殖,是一个重要原因。”在被问及鱼虾减少的原因时,任松说道,“海水养殖需要大量用药,养殖海参还得用漂白粉刷池子,废水排到大海里,会导致鱼虾和它们的食物死亡。”在任松指引下,记者爬上河边一座十几米高的铁塔向西望去,数十亩地范围内,遍布着一个个养海参的池子。沿途及周边有专门给海参治病及提高其产量的“海参药店”,一些房屋墙壁上还贴着许多药物广告。
  据一名渔民介绍,海参育苗前,对卫生条件要求十分苛刻,养殖户会采用盐酸、高锰酸钾、漂白粉等刷洗池子,清洗之后,污水直接排到大海里。而在海参养殖过程中,为防止出现病害,还会使用消毒剂和抗生素,在其生长的不同阶段都需要用药,如消毒散、敌百虫等,海参几乎就是在药里养大的。之后,记者驱车沿海边主干道一路向西行驶,发现随处可见海参、虾等的养殖池。据了解,几年前,凌海市曾提出,要积极推广人工全价配合饵料和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鼓励应用全封闭内循环水处理技术,精心打造“海参之乡”品牌。
  据悉,目前,我国沿海各地规模化的人工育苗及工厂化养殖发展迅猛,鱼、虾、蟹、贝的池塘养殖面积也在不断增加,但主要养殖品种的病害却日趋严重,育苗、养殖废水的排放使海区近岸水域造成污染。而这种人为的对滩涂及养殖海域的破坏,会使沿岸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水域生物多样性减少。排掉的废水中残留大量化学药物,也会使海水中的病原体产生抗药性,同时会杀死水中有益细菌,造成水生生态系统失调。
  同时,海水人工育苗及养殖都是以投饵为主的模式,残饵、粪便等营养因子一旦随着排换水进入到海水中,就会产生各种营养物质及有机与无机碎屑,其营养物质总量超出该区域环境容量,造成水质污染和富营养化,甚至超富营养化。
    健康养殖已成必然趋势
  我国水产养殖业始于20世纪中期,改革开放以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品种增多,产量迅猛增加,尤其是90年代以来,我国水产养殖产量持续稳步增长,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但是,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集约化养殖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养殖环境日趋恶化,病害发生率越来越高,水产品的质量不断下降,水生生物的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著名海洋专家王诗成接受渤海早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健康养殖已成为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健康养殖关系到生态平衡、饮食安全等诸多敏感问题,政府部门要积极扮演行动的组织者,加强统一组织和引导,发挥好协调作用。
  “健康养殖,即在追求数量的增长、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和经济利润的同时,注重水产品质量和生态效益。”王诗成告诉记者,“集约化养殖改变了传统自然养殖的饲养周期长、利润低以及无法进行科学管理的弊端,但也存在着饲料贵、疫病蔓延快、滥用药物、环境污染等问题。”王诗成介绍,近年来,养殖、加工、流通等各环节,滥用或不规范使用渔药、饲料及添加剂的事件也时有发生,一些水产品中的残留严重超标,出现了如氯霉素残留、贝毒、河豚毒素等事件,而人们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水产品,出现水俣病、骨痛病等公害疾病。
  王诗成说:“首先要抓思想源头,养殖面积不断扩大,许多不可养面积变成可养面积,养殖密度在不断增高,渔业饲料、肥料、药品等投入品频繁使用,内源性水质有严重污染的趋势,外源性的污染也不能乐观,对养殖用水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宣传是当务之急。其次是抓技术源头,推广科学养殖方法,水产行业管理者应主动服务,采取多种方式为养殖者传经送宝。最后是抓管理源头,通过进行档案管理,建立健全养殖生产记录和养殖用药制度,严格操作规范和标准化生产,对育苗生产从亲种引进、苗种培育到进入市场的各个环节都登记造册。”

    福建厦门翔安10万牛蛙“水肿”毙命
    ——得怪病肚子鼓得像气球
    (2013.10.18)《厦门晚报》戴舒静、刘东航)


  生病的牛蛙颜色较之健康的来得黄



  叶金柱把死牛蛙扔到排水沟,以防污染池里其他牛蛙。

  原本活蹦乱跳的暗绿色牛蛙,突然通体变黄,还长出了大肚子,然后慢慢死掉,而且一死还可能殃及整个养殖场。昨天,新圩镇凤路村的村支部书记叶金柱向本报反映,他们村多个牛蛙养殖场的牛蛙都得了一种叫“水肿”的致命怪病,他本人养殖的牛蛙,死了五六千只,急盼行家治病。

    直击:得病牛蛙趴地上不动,体表像婴儿得了黄疸
  四脚朝天,白肚翻出!昨天下午,记者赶到叶金柱的的养殖场,刚进门的池子里,死牛蛙浮在拥挤的牛蛙池里。见人靠近,那些还未得病的牛蛙四处蹦跶;而那些得病“苟延残喘”的牛蛙,则病怏怏的跑不动,很轻易就被叶金柱一手抓了起来。
  “看!这两只牛蛙有什么区别?”叶金柱抓出一只健康的和一只得病的牛蛙让记者对比,果然差别明显,健康牛蛙的背部颜色是黑色的,而得病牛蛙是黄色的,像婴儿得了黄疸似的。另外,得病牛蛙的肚子鼓得像气球,感觉如同吃胀了一样,趴在地上动都动不了。
  “这些都活不了了!”说话间,叶金柱接连走了三四个池子,每个池子他都捞出了好几只同样患病的死牛蛙,然后扔在一旁的排水沟,以免它们在池子里泡太久,把病毒传播开来。
    讲述:每天眼睁睁看牛蛙成批死掉,痛心不已
  “我们都说这种病叫水肿。”叶金柱说,这个“怪病”是最近这段时间刚发生的,危害很大,已夺走了他五六千只牛蛙的命。而这还算轻的,他们村还有两三个养殖户,整个养殖场10万只牛蛙都已死光了。他们不得不全部清掉,熬成猪饲料给猪吃,然后给池子消毒,但这并不能确保明年池子就能用了。
  据悉,凤路村隔壁的后寮村,前几年整个村都在养牛蛙,后来后寮村的水质似乎出现了什么问题,牛蛙一养就死,养殖户经受不住损失,全都改行了。现在,凤路村的养殖户们也在担心,会不会重蹈邻村的覆辙。
  据叶金柱介绍,牛蛙的养殖周期为一年,从每年6月放苗后,到第二年4月才能出售。而这一年中,入春及入夏的那几个月是牛蛙最难熬的,容易患病,如不能撑过去,养殖户可能血本无归。
  叶金柱说,村里的牛蛙患病后,他四处寻医,在他人的介绍下,曾买来一种药,兑水后撒到牛娃池里,这药一度取得了疗效,但开心没多久,“怪病”卷土重来,他束手无策,每天眼睁睁看着不少牛蛙死掉,痛心不已。
    关注:水产养殖专家进村,希望帮助解决问题
  昨天下午,记者将凤路村牛蛙养殖户的烦恼转告给了翔安区农林水利局水产养殖专家李自然,他非常积极地记录下来,并立即联系了市里的有关专家;今天,他赶到凤路村给牛蛙“看病”,希望能帮养殖户解决这一技术难题,本报也将继续关注此事的进展。
    背景:牛蛙对凤路村民意义重大,困难户“翻身”赚几十万
  叶金柱告诉记者,凤路村目前全村有五六十户养殖牛蛙,可以说牛蛙跟村民生活休戚相关,每年可创造数百万元的经济产值。
  “如果牛蛙不得病,效益还是很高的。”据了解,他们村曾经有个困难户,每年都要来申请低保户,但都因一些条件不符合没申请成功,但自从养了牛蛙后,那年竟赚了二三十万元,要申请低保补助一事再也没提过了。
  叶金柱说,去年,第一次养殖的他只养了四池牛蛙,一年下来顺顺利利的,最后赚了4万多元。尝到甜头的他,于今年6月增养到17池,牛蛙数量达10万只,没想到,今年就遭遇了“怪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38818.html

更多阅读

浙江旅游哪里好玩,千岛湖景点介绍 浙江必去的旅游景点

浙江旅游哪里好玩,千岛湖景点介绍——简介 千岛湖位于浙江淳安境内(部分位于安徽歙县),是世界上岛屿最多的湖。江水清澈见底,不仅晨时暮间浓雾翻滚恍如仙境,且凉气袭人,是国内外休闲旅游度假避暑胜地。千岛湖中大小岛屿形态各异,群岛分布有

2010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总结

2010-12-9 作者:大阳乡浏览次数:10042010年,大阳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及市政局的指导下,根据云阳委办(2010)44号文件精神,围绕“宜居云阳”建设的总体目标,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标本兼治,统

一个小秘密:实名制下,黄牛咋倒火车票?

一个小秘密:实名制下,黄牛咋倒火车票?◇衙外春运来了,没有比火车票更热的词,近日两则新闻让人不胜唏嘘。一则是16日迎来春运售票高峰,12306购票网站上,一些列车仅20秒,所有车票即售罄,“秒杀”进入白热化。据统计,近日12306网站流量日增长

养殖纯种 土鸡的成本和利润如何? 土鸡养殖成本分析

养殖纯(种)土鸡的成本和利润如何?纯(种)土鸡,指未经外缘基因杂交的鸡种。典型的“三小”特征,主要指:头小;躯干紧凑;脚、胫细小。具有皮薄、毛孔细、肉质鲜嫩、氨基酸含量高,风味足、营养价值高,滋阴补肾等特点。主要市场为中高端消费市场。传

什么是顺序,倒叙,插叙 顺序倒叙插叙的作用

记叙的顺序写记叙文,要有个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安排得恰当,才能叙述得条理清楚,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三种。顺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

声明:《浙江整治牛蛙养殖,环境帐倒逼粗放养殖 牛蛙养殖成本》为网友月光终成沙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