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春节期间,我带儿子来到福州市中心东街口附近著名的三坊七巷,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瞻仰了位于杨桥东路17号的辛亥革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故居。大门左边的牌子“林觉民故居”、右边是“冰心故居”,他们俩都在这个屋檐下生活过,同一片屋檐下先后走出的两位名人:林觉民,为砸烂旧世界而英勇赴死;冰心,为建造“大爱屋”而毕生从文。
然而就在前几年,烈士故居的后院又被侵占,房地产商的推土机轰隆隆地开进,善良的百姓愤怒了,他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挡在了推土机前(推土机的构造原理与坦克是一样的),终于保住了林觉民的部分故居。这些人都是福州市普通的平民百姓,与林家非亲非故,他们以实际行动来保卫烈士的故居,这座房子不能消失,否则真对不起先烈。是啊,一座建筑承载着一个民族的一段历史,平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高楼大厦又有何用?凭什么去回忆这段历史?
故居的门票10元,但前来瞻仰的人并不多,所以故居内门可罗雀。
这座房子是清代建筑,坐西朝东,占地面积694平方米,主体建筑原为三进,现仅存两进。这里原来是林觉民的祖居,他殉难之后,林家避难,让售予冰心的祖父。
走进深褐色大门,迎面就是林觉民的半身铜像,衬着翠竹白墙,那么英俊年轻,想到他就义时才24岁,真令人惋惜。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辛亥广州起义黄花岗72烈士之一。
回廊两侧各有一组照片。西侧依次是林觉民、林尹民、林长民三位堂兄弟,东侧是林徽因。林觉民与林尹民同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正厅的两侧现为辛亥革命和林觉民生平史迹陈列室。辛亥革命中就义的闽籍志士共32人,葬于黄花岗烈士陵园的有29人,人数仅次于广东。其中林文、方声洞、林觉民、林尹民、陈与燊、陈可钧、陈更新、冯超骧、刘云栋、刘六符被称为福建十杰。
林觉民烈士牺牲前写给妻子的信——著名的《与妻书》,全信文辞优美,委婉曲折,字字珠玑,情真意切。在这封绝笔信中,林觉民写下了对妻子的深爱,也写下了对国家的大爱,既缠绵绯恻,又豪情满怀,读完全文,痛彻心底。
后院天井有林觉民与陈意映塑像。
后天井东侧厢房入口天井西侧厢房,前为一小客厅,后为一间小得只能容得下床铺与梳妆台的房间,就是林觉民与陈意映夫妻的卧室。
这座大院,曾经留下了林觉民和陈意映多少生活足迹。初婚三四个月,两人卿卿我我互诉衷肠;丈夫留学日本,陈意映又曾有多少个日夜思念远方的丈夫。等到丈夫归来,陈意映请求林觉民如若远行就将她带上,生死都愿相随……现在,所有这一切都要抛却了。陈意映卖掉祖屋后,拖着8个月的身孕领着一家大小仓皇搬到了光禄坊早题巷。一天夜里,不知是谁冒着风险将一个小包裹送到这里。打开来看,正是林觉民在香港滨江楼上写下的两封遗书。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当哭相和也。爱未死,人先去……这就是令人断肠的《与妻书》。
林觉民是在20世纪初大革命时代涌现出来的杰出英才。为挽救危亡的中华民族,他和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一样,上下求索,英勇前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以及对亲人的爱,都值得后人敬仰和学习。
如今林氏后裔泯然众生,家人都不靠祖父的英名过日子,烈士的一位后人说:“请允许我们有不说话的权利,只作为普通人平凡地生活。”
相比之下,动辄:“我爸是李刚!”大家有何感想?
整理于辛卯年七月廿四日(公历2011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