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一张非同寻常的嘴,凡是能用乐器演奏出来的经典乐曲和女高音演唱的歌曲,他都能用嘴吹奏出来。他的口哨技艺堪称一流,令人惊叹。他开办了全国首个口哨吹奏专业网站,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口哨艺术团,并成功举办了三届口哨艺术节……他的名字叫李立忠,凡是知道他的人,都亲切地称呼他“口哨李”。
我特别喜欢读这段文字,更喜欢听“口哨李”的吹奏。上初中时,语文课本里有一篇古文,名曰《口技》,学之不胜向往。今天我无从多接触口技表演,但时常听到李立忠的口哨表演,也认识了他的另类音乐人生。
童年:无心插柳柳成荫
李立忠今年48岁,是某银行河北省分行的一名工作人员,口哨表演只是他的业余爱好。
李立忠的老家在邯郸市峰峰矿区的一个乡村里,那里属于丘陵地带。在他还没有上小学之前,经常到地里帮助父母干农活。那时侯,山丘上生长着成片的灌木丛,大群的百灵鸟在这里聚集,鸟鸣悦耳。大家都知道,在鸟类当中,百灵鸟的叫声是最悦耳动听的。李立忠一边干活,一边听鸟鸣,并不时模仿鸟的叫声,与鸟互相逗戏,渐渐地,他口中吹出的哨音已经与百灵鸟的鸣叫声不相上下。
但是那个时候,李立忠吹口哨模仿百灵鸟鸣叫完全是无意识的,就是觉得好玩。后来,他上了学,学校离家有很长一段距离,在上下学的路上,他也往往是吹着口哨来来去去,那种惬意让他至今难以忘怀。慢慢地,李立忠的日常生活就离不开了口哨。
刚开始的时候,李立忠吹口哨只是模仿一些鸟的鸣叫声,后来逐渐学吹一些电影的主题曲和插曲。《闪闪的红星》、《洪湖赤卫队》、《小街》等电影里的主题曲或插曲旋律优美,李立忠便把这些优美的旋律融入进他的口哨吹奏中又。
几年之后,李立忠来到了石家庄上大学。上大学时,他拜访了一位大学声乐教授,这位教授说他天生音乐记忆力比较强,有着感知韵律的天赋。教授的鼓励让李立忠信心大增,从此,他吹奏的范围更加广泛。
成年:刻意修行成正果
大学毕业后,李立忠分配到邯郸市的一所大学任教,两年后又调到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工作。在这期间,他的口哨吹奏技艺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他的口哨吹奏方向也发生了重大转折。
来石家庄工作不久,在一次看报纸的时候,李立忠偶然看到一篇名为《中国古代的口哨音乐》的文章,通过这篇文章他才知道,中国的口哨吹奏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口哨吹奏已经形成了一门独特的艺术。《诗经》中就有关于口哨吹奏的记载:“子之归,不过我,其歌也啸。”大意是,我心仪的人从我面前经过,不理睬我,我只好用口哨吹着歌曲来排解心中的郁闷。从这篇文章里,李立忠还知道了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几位口哨吹奏的专家,晋代的刘琨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曾经借助口哨喝退了围困的匈奴兵,这就是历史上记载的“清啸退敌”的故事。
让李立忠没有想到的是,偶然看到的一篇文章,竟从此改变了他对口哨的态度,从而成就了他日后在口哨吹奏表演方面的辉煌。自从知道了口哨也是一种艺术形式后,李立忠就开始有意识地搜集口哨艺术的资料,他决定把这门艺术发扬光大。李立忠下定了决心,他不仅要进行口哨吹奏,还要进行口哨吹奏的专业研究。
要进行口哨吹奏的专业研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口哨吹奏的历史虽然悠久,但有关这方面的文字记载并不很多,资料十分难找。就像大海捞针一样,李立忠开始了孤独的口哨历史探索之旅。他通过借阅图书搜集资料,并利用到外地出差的机会四处打听有关口哨吹奏的信息。1999年,李立忠安装了一台电脑,从此查阅资料方便多了。然而,李立忠发现有关口哨吹奏的资料,中文资料很有限,相反,英文资料却很丰富。所幸他的英文水平还可以,能够直接翻译这些资料,这些英文资料帮了他的大忙。
有了口哨吹奏的相关资料,李立忠就感觉自己的面前突然打开了一扇窗,无尽的风光尽收眼底。他逐渐让口哨吹奏走上舞台,成为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电视上时常出现他的身影。1994年,李立忠和同事去张家口联系学生实习的事。在联欢会上,主办方要求他们也出个节目,李立忠就用口哨吹奏了一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让李立忠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口哨音一起,本来乱哄哄的会场一下子鸦雀无声了。等他吹完,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次本来应场的表演获得了观众的一致认可,让李立忠真切地感受到了口哨产生的魅力,同时也让他有了表演的信心。
2000年5月,一个朋友鼓励李立忠上中央电视台的绝活儿栏目。李立忠试着拨通了中央电视台的电话,电视台同意他试吹。那次试吹的地点是在八一电影制片厂,他试吹了一首《红梅花儿开》,接着又进行了鸟语展示,编导很满意。6月1日那天节目进行了首播,那是李立忠第一次上电视,播出时他的心情很激动。直到今天,李立忠提起当年录播的情形,言语中仍掩饰不住兴奋的喜悦。
2003年,中央电视台7套春节晚会也请李立忠进行了表演,他在北京待了一周时间。2004年,中央电视台10套《走进科学》栏目专门为李立忠拍了一个专题片《吹的学问》,在节目中,他对怎样吹出乐音进行了具体阐述。从2000年至今,李立忠已经在中央电视台表演了8次。几次在电视节目上展示绝活儿,使得李立忠一下子声名鹊起。
成功的背后隐藏着多少汗水,个中苦楚只有李立忠自己清楚。吹口哨需要有充沛的内气,要有充足的肺活量,为了能达到最佳表演效果,李立忠加强了身体锻炼,他走着上下班,还经常到民心河边的公园里去散步、打拳。在没有走上舞台之前,李立忠走到哪里就随口吹到哪里,他的妻子曾经笑着说他是噪音制造者。为了不影响邻居休息,他尽可能放低声音,有时还用水管流水的声音来掩盖自己的口哨声。
未来:艺术之路结伴行
李立忠并不满足于仅仅在舞台上表演,他的心里又有了新的谋划。2000年5月,李立忠主办的“中国口哨网”诞生了。“中国口哨网”分为中文和英文两个页面,大量介绍口哨吹奏的专业知识,对于中国口哨吹奏走向海外起到了关键作用。
接下来是成立一个口哨艺术团,这也是李立忠多年来的一个心愿。2007年7月,经过多方努力,他的“石家庄山林口哨艺术团”成立了。艺术团的20多名成员来自全国各地和美国、挪威等国家,他们共同为推广口哨艺术进行不懈努力,该团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口哨艺术团。
促进口哨艺术的国际交流,是李立忠又一个更大的想法。2007年10月12日,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下,李立忠和赛恩•鲁马克欣然合奏了美国歌曲《你是我的阳光》和美国电影《乱世佳人》主题曲;他还独奏了在美国非常流行的《彩虹桥》。赛恩•鲁马克是国际上著名的口哨家,曾两次荣获国际口哨大赛总冠军。他20多年来在美国、加拿大巡回演出。近些年他经常在豪华游轮上演出,随游轮周游世界各地,是国际口哨界公认的口哨大师。现在李立忠把他的目光投向了更多的国家,他要把世界知名的口哨艺术家都请进来,为弘扬口哨艺术吹响“集结号”。
李立忠的家在石家庄,他认为,口哨艺术的根也应当在石家庄,他要挖掘石家庄的口哨文化,把石家庄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口哨之都”。2005年、2006年、2007年,在李立忠的筹措下,连续三届口哨艺术节在石家庄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口哨艺术家欢聚一堂,共同探讨口哨艺术的发展之路。为了能更好地推广口哨艺术,李立忠除了招收徒弟外,还开通了个人博客。李立忠表示,让口哨艺术更上一层楼是他不懈的追求。
为了发掘口哨艺术的历史底蕴,2009年与志同道合的博友一起发起省会文化名人寻访刘琨故里活动,引起了当地媒体的广泛关注。刘琨(公元271~318年),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省无极县东北)人,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是西晋爱国将领、诗人和音乐家,成语故事“闻鸡起舞”、“枕戈待旦”、“先吾著鞭”等都与刘琨有关。身为西晋大将军的刘琨被匈奴军队围困在晋阳城,他乘着月色登上城楼,环顾城下,只见数不清的匈奴兵的盔甲和兵器泛着微光,令人不寒而栗。此时的刘琨不仅没被敌人吓倒,竟然用口哨吹起了歌曲。刘琨一曲未终,匈奴军上下叹道:“刘琨身处绝境而能发出如此口哨声,足见他不害怕我们匈奴军啊!这样的城我们能轻易攻得下吗?”在刘琨雄浑而沉稳的口哨声表达的坚定的破敌信心面前,膘悍的匈奴军人的攻坚意志开始消减。身为音乐家的刘琨到半夜时又用匈奴人自己的乐器演奏匈奴人的家乡的乐曲,匈奴军思念故乡、一夜无眠,不再恋战。天快亮时,刘琨又开始吹奏匈奴人的家乡的乐曲。匈奴将领感叹:“刘琨的清啸表明他不怕攻。他吹奏的我们的家乡歌曲又让我们不能攻。”天亮时匈奴军只好弃围而走。这就是著名的“清啸退敌”的故事。
在庆祝“中国口哨网”建立10周年之际,李立忠发起举行了纪念中国古代口哨艺术大师刘琨系列活动。他亲自撰写了口哨艺术大师刘琨纪念碑碑文,并于今秋举办了“口哨李”啸之音、画、诗、书品赏雅聚活动。为此,李立忠还步王维《竹里馆》的韵写了一首《啸林居》:“独居刘琨里,网耕复清啸。巷深人不知,博友来关照。”
伴着越来越多的同路人,我们期盼李立忠的另类音乐人生之路越走越宽。
原载《老人世界》2011年第4期 署名 彭秀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