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陈经纶中学
应网友于先生夫人之邀(北京女四中毕业生)说说现在在朝阳区赫赫有名的北京陈经纶中学90年办学史。
崇贞女校时期
北京陈经纶中学,位于东大桥的西南角,蓝岛大厦的南侧,东大桥南路的西侧,其前身是1921年清水安三先生创办的北京崇贞工读女学校。
清水安三先生1891年出生在日本滋贺县高岛郡新仪村的一个普通农家。中学时,受当时世风影响,成为基督教的信徒。1910年,清水考入京都的同志社大学神学部。大学五年级时,他读到刚刚出版的德富苏峰的《支那漫游记》,又在奈良唐招提寺了解到鉴真和尚的事迹,遂对中国产生了兴趣。1917年6月,清水受日本组合教会(即日本基督教教会联合会)派遣,以传教士身份来到沈阳。1919年,清水为了更好地学习中文,特移居北京,落脚在霞公府内小纱帽胡同的日本同学会。这个时期,他开始进行现代中国思潮研究,阅读了陈独秀、胡适、鲁迅、周作人、钱玄同的著作。鲁迅日记里,出现过清水两次拜访他的记录。
1919年,中国北方大旱,农作物全面绝收,整个华北地区饿殍遍地。一些国家在华基督教会发起赈济,清水也参加了救援,在禄米仓一带从事灾童收容工作。这段时间,清水目睹中国底层民众的凄惨生活,产生了救济贫民儿童的愿望。他号召人们出资赈灾,在朝阳门外建起灾童收容所。他每天赶着马车到灾区逐村收养灾童,总人数近800名。上世纪20年代的朝阳门外穷困破败,民不聊生,卖春的妓女随处可见。为拯救不幸的女童,1921年他从灾童收容所得到300元酬金,自己又拿出200元,在朝阳门外灾民集中的地方,买了一小块地,创办起“崇贞学园”(最初叫“崇贞工读女学校”),专门招收贫苦人家的女孩子。作为学园的开创者,清水安三与妻子清水美穗为学园的发展日夜操劳。在1921年5月28日,崇祯学园正式成立,从而开启了陈经纶中学的历史。
现在的朝阳门外,已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CBD商务区。但是,当年这一带却是北京最穷困的地区之一,加之“五四”运动后的反日情绪,使清水先生费了好大劲儿,才招募到60名学生。
办学过程中,清水先生感到自己的学识还需要补充,于是赴美国欧柏林大学留学。清水在美国留学了两年,毕业后马上回到北京,继续操办崇贞女校。经过多年惨淡经营,到1935年崇贞女校扩充为有六年制小学部和三年制初中部的学校,教师也达到10名,而学校的发展也给周围带来了一些新的生气。
当时,在华日本人大都有“一等国民”的优越心理,骄横傲慢。对此,清水批评道:“人不能看见自己的脸,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人的眼睛是一面很好的镜子”,“我们观中国人的神情,可以领悟到自己的丑陋。”而对日本人在中国的种种丑行,清水先生更深以为耻:“日本人要再修饰一下自己。不从心里开始修饰,不触动灵魂,就不能有热爱之情,与中国携起手来是不可能的。”清水先生的正义言行终于激怒了日本军部,《北京周报》被迫停刊。
如果说报纸的停刊使清水失去了发表正义言论的园地,那么为南京大屠杀的仗义执言则给他带来了一场“笔祸”。由于政府和媒体的刻意掩饰,日本普通民众对大屠杀的情形并不了解。因学园筹款事宜来到夏威夷的清水特别撰文向当地日侨讲述真相。该文在当地掀起轩然大波,一些右翼大骂清水为“国贼”、“混蛋”,日本驻夏威夷领事馆也指控他侮辱日本军队。清水回击道:“我喜欢北京,更爱中国人,纵然骂我是混蛋,我也还是要完成我的使命。好人多的是,混蛋有一两个也无妨。”
相对于对本国的强烈批判,清水先生对中国一直抱有深刻的同情和期待。当时,中国不少知识精英都曾撰文进行国民性批判。清水先生对此则十分宽容:“在中国的国民性中,常出现使人讨厌的东西,但还不曾使人绝望。”清水先生还反对对中国的前途过于悲观:“如果把中国比作一株老树,那么它同青竹般迅速成长的日本是不能比的。老树不知什么时候会突然倒地,青竹或许一阵大风就会折断。枯木的朽掉分外费时,而青竹一旦栽倒,则是惊人的脆弱。”
清水安三在京期间,结识了不少中国的知识精英,胡适是他的挚友,周作人与他过从甚密。而与鲁迅先生的结识则缘于一次不期而遇。清水先生有一次去拜访周作人,而主人不在。清水刚要离去,一位中年男子从厢房探出头来说:“如果您肯见我,请进来吧,我们谈谈。”进屋后清水才得知这就是他早就翘盼拜见的鲁迅先生。
晚年的清水还多次撰文回忆鲁迅先生。鲁迅人格中最让清水印象深刻的就是“为人非常善良,但直言不讳”。清水曾将自己的汉诗交给鲁迅修改。鲁迅几乎一字不落地做了修改,并对清水说:“你不要做汉诗了,日本人不适合。”然后对日本古今的汉诗作了毫不留情的批评,认为日本人做汉诗只讲道理,不讲诗趣。此事让清水久久难忘。一般史料认为,日本译介鲁迅始于山上正义的《论鲁迅》,其实清水的研究要比这早上7年,在时间上堪称向日本译介鲁迅的第一人。
另一位清水的老友就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清水在美期间,李大钊曾托他买一些宣传共产主义的小册子。这类书籍在美国属于非卖品,清水通过一个日本留学生出人意料地搜集到大量宣传品,送给李大钊。从美国归来后,清水本想立即去见李大钊,但因为赶赴南方采访北伐战争而耽搁下来。李大钊遇难后,清水无限悲痛,对李大钊作了高度评价。他说:“为了改变一种时代,是必须要有流血牺牲的,通观历史,在文化之隅,总会见到鲜血淋漓的殉道者的墓碑。”
崇贞女校是一所贫民学校,经费主要来自募捐和自创。捐款总是有限,于是学校通过学生们的养鸡、刺绣等劳动,获得一些费用。这样,学校一直坚持免收学生的学费和授课费,仅收少许杂费(小学20钱,中学1元)。办学17年间,共招收学生千人以上,毕业者500余人,其中赴日本留学4人,至东京各技术学校者数十人。旧北京有句俗话,出朝阳门就可以看见最高的建筑崇贞女校。
抗日战争结束后,崇贞女校作为敌产被民国政府接管,改称北平崇贞女校。1946年3月,他离开了生活了20多年的中国。清水安三与妻子清水美穗回到日本,将崇贞学园复校于东京成立樱美林学园(现樱美林大学)。今天,在校史上一脉相承的樱美林学园和陈经纶中学已结为姊妹校,并与北大和复旦等高校建立了交换留学生制度,无疑都已成为中日教育领域友好交流的典范。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两国人民有着割不断的联系。清水回到日本后,始终挂念着崇贞女校。1988年,96岁高龄的清水先生与世长辞,但他制定的教学方针、他的育人精神,已融入樱美林传统,并受到中国教育界的重视。在今天的陈经伦中学校园里,耸立着两块清水先生题字碑,它们既表达了人们对清水先生的怀念,也象征着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
北京市第四女子中学时期
随着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2月崇贞女校正式移交给北京市教育局成为公立学校,并更名为北京市第四女子中学,仍只招收女学生。1954年被北京市政府定为重点中学。“文革”期间易名为北京市朝阳中学。
北京女四中是位处朝外的一所美丽校园, 原校门有一条长长的路道, 两边小树成行, 校内有宽场的操场,有大大的礼堂. 上课的教室和宿舍都很好, 我们来到女四中,就在这个美好的环境中学习。女四中重视对学生徳、智、体全面发展的培养。老师们为人师表,竞业勤劳,工作负责,特别是班主任梁树年先生扑实无华,善良竟业,关心同学,这些优秀品质对我影响深刻,入学不久当了班干部,入了团。直至现在品德上我也没有走板。我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工作几十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做教育教学经验介绍,退休后仍能为社会教育事业和促进社会和谐做些有益工作。女四中的任课教师讲课清楚教的好,他们的辛勤教育,使我努力学习,在初中我连续得过北京市颁发的优良奖章,后来又以高分考入北京101中高中部。上高中后又当了团支部宣传委员和班生活委员。在女四中时,记得语文袁老师的和蔼可亲,她为了教好我们年龄挺大了也不生自己的孩子,以至造成不能生育。教数学的王老师写一笔漂亮的板书,我总是悄悄地向他学写字。历史老师是南方人,严粛敬业,后来听说他说错话了,被打成右派,同学们很同情他。文老师后来教我们历史,他年青,总爱微笑,同学们喜欢看他打兰球。张力万老师教物理,也当班主任,他高高的个儿很瘦,同学们喜欢听他讲课,他经常让我帮助刻钢板,我帮他做事很高兴。
女四中的体育工作活跃。沈正徳老师是市劳模。教我们的鲁老师很辛苦,高低杠砸腫了脸还坚持上课,她的示范动作标准很内行,对同学很负责。汤老师经常组织体育活动,他热情爱笑,由于他们的努力使很多同学喜欢体育活动,增強了同学们的体质,培养了不怕困难的精神。老师的努力工作也培养出了专业运动员,且成绩不错。
班主任梁树年先生是画家张大千的入室弟子,字画功底很深,他教我们美术课,因为我们五个女生都在他家住过(见下图),又当他的美术科代表,所以我在国画方面很受益。虽然多年从教,但也勤笔耕耘。我的画请教史树青先生时也给了表扬。
现在我己七十多岁,五十多年风风雨雨走过来,回首往事仍心记母校情怀,感谢母校,感谢老师们的教育培养,使我能一生正派做人竞业工作。在母校90周年校庆之际,我给母校写封长信;给母校绘制一幅雪梅图;给母校送几张老照片,以表我对母校的赞誉;对老师们的祝福;对班主任梁树年先生的怀念;对在校师弟师妹们的希望与鼓励。
祝母校越办越好!为祖国人民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
此致
敬礼
北京女四中1958届初三(4)班王淑秀 2011年11月11日
下图是北京女四中学生欢迎志愿军战士回国的照片。
一位“女四中”老校友的心里话:我们学校始称“崇祯学园”,招收的都是下层劳动人民的子女。教工严谨治学,学生刻苦读书,形成勤苦质朴的校风。解放后成为北京市第四女子中学,学生来源也大多是朝外地区劳动人民家庭,学生生活贫苦,但学习成绩优秀,成为学校一大特色。当时有“学生穷学习好,西有男四东有女四”的美誉。“老实、宜强、勤奋、创新”八字校训成为我们一生的写照。
文革时期
还有一位校友说,1965年,我们踏进女四中时,多么天真烂漫。考上了好学校,父母为我们骄傲,同学羡慕不已,自己也有几分自豪。慈母般的班主任杨老师、循循善诱的数学冯老师、洋气美丽的英语李老师、健硕灵活的体育汤老师、沈老师、威严而亲切的潘校长……不仅引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而且给我们留下了令人敬仰的美好的师表印象。
这样阳光灿烂的日子在1966年夏天被“文革”的喧嚣破坏。青春期的我们,像发了高烧的孩子,头脑发昏,说胡话、办混事,疯狂地砸了教室校园,抄了班主任老师的家,批斗校长主任,甚至犯下了泯灭人性的罪恶。之后的1967年,我们在“文革”的大风大浪中动乱、分派、学工、串联、复课,斗争、迷茫、消沉,学校在风雨飘摇中凋零。直到1968年,我们陆续踏上了去内蒙、东北、山西的列车,四散而去,开始了各自新的人生之旅。
笔者记得,六十年代的北京女四中,有许多家住朝阳区的市区干部和军队干部“走后门”把女儿送进女四中。文革初起,这些温顺柔弱的干部家庭小女孩子,一下子由“小绵羊”变成了“大灰狼”。特别是文革领袖毛泽东8·18接见红卫兵时,由宋任穷的女儿宋彬彬(后改名宋要武)戴上红卫兵袖章后,在全国的中小学校打骂老师成为文革新动像。1966年8月底,北京第四女子中学一群女红卫兵都给自己剃了光头,打人十分凶恶,被称作“光头党”,她们都骑着锰钢28男式永久牌自行车成群结队招摇过市,在京城里曾闻名一时。笔者在灯市口大街曾见过她们车队,大概是与灯市口女中的“秃瓢女兵”们交流经验。第四女子中学的生物老师齐惠芹在校中被活活打死,女四中校长也差点被打死。
陈经纶中学时期
陈经纶先生,1925年出生在广东新会罗坑陈冲。家庭生活贫困,经常风里来雨里去,和砖、泥、沙等打交道。有时还漂洋过海,奔走于澳洲、加拿大、新加坡、越南、温哥华等地。陈经纶不辞劳苦,边干边学,在实践中努力增长知识,掌握本领,很快成了建筑业的行家了。后来,陈经纶又刻苦钻研电子计算技术,设计中文电脑打字程序,成功地研制出“陈氏中英电脑打字机”,成为一位电子计算机学者。25岁接替生病去世父亲陈瑞祺的产业在香港经商,任公中和有限公司、陈瑞祺慈善纪念基金会和陈经纶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任广东省政协委员。
陈经纶先生与其昆仲陈子民、陈经兴、陈经华等先生,秉承祖德,1981年以来,用基金会资金扩建陈冲澄波学校、山咀澄波学校,兴办陈瑞祺中学、慈贤孝医院等公益事业达数千万港元。1987年,陈经纶先生在会城镇独资兴建陈经纶中学,并负担全校教师职工工资的校务日常开支。1986年以来,又捐资帮助会城镇购置公共卫生设施,帮助荷塘中学、环城侨中和新会侨中扩建新校舍。此外还在北京、杭州、江门捐巨资建了多所学校、医院等机构,被人们誉为“爱国爱乡的典范”、“兴学育才的旗帜”。
1991年香港企业家陈经纶先生捐资改建后,北京市朝阳中学被市政府命名为北京市陈经纶中学。2002年成为北京市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占地面积近60亩,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另有嘉铭分部,占地面积30亩;还有北工大分校;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有美丽的校园和西班牙别墅式的建筑。学校本部现有45个教学班,嘉铭分部有小学、初中14个教学班,目前在校生总人数达2400人。学校现有教职工216人,任课教师191人。
陈经纶中学分校
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位于朝阳区北四环路小营地区嘉铭桐城小区内,为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占地面积30余亩,建筑面积12525平方米,未来建设规模为36个教学班。嘉铭桐城是2005年每平方米售价只有6000元的普通商品房住宅小区,价格不高销售不错,很快60万平方米商品房就卖光了。为了解决业主孩子们就学问题,开发商北京嘉铭房地产开发公司赶快建起这座学校,学校属于民营性质。一开始只有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教师全由社会上招聘,绝大部分是外地户口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由陈经纶中学负责业务培训,就这么办了起来。
陈经纶中学保利分校,位于朝阳区东五环路外定福庄地区,那里有百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和二限房,是京城社会保障房基地。保利分校性质为公办校,由保利嘉园二限房开发商北京保利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建设。分校占地面积19000平方米,2010年开设一个初一班级,学生人数29人,学校招生按国家相关招生政策执行,主要集中在两限房社区。分校校长由陈经纶中学本部任命,所有教师享受与陈经纶中学一样的待遇,与陈经纶中学本部教师统一进修培训、集体备课。
2011年9月1日上午10时,位于朝阳区望京东湖湾小区内的北京陈经纶中学望京分校正式开学,这是一个初中校。学校是国企开发商北京东湖房地产开发公司(原来广营乡政府建筑队)开发建设的60万平方米东湖湾小区配套建设的一所中学,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一期工程为一栋四层教学楼,建筑面积近9000平方米,主要收东湖湾小区业主的适龄小学毕业生。学校物业由国企首开物业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