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碳生活方式背景下对高碳生活方式的伦理反思 低碳生活方式

1.低碳生活方式

低碳(low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方式通俗地说就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尽可能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避免那些会导致二氧化碳排放的商品和服务,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简约、简朴、追求天人合一和身心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模式。正如联合国环保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所说,普通民众在减排过程中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在1999-2002年间的权威调查显示,每年城镇居民生活用能占到全国能源消费量的大约26%,二氧化碳排放的30%是居民生活行为造成的,所以说低碳生活方式对于温室地球减排具有重要的意义。

低碳生活是一种简约的本真生活,从衣食住行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践行。低碳族崇尚时尚健康之绿色生活,他们的生活理念与国际上的“乐活族”极其相似,“乐活”由“LOHAS”(lifestyleof health andsustainability)音译而来,即健康、时尚、快乐、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乐活族关心地球,吃健康食物和有机蔬菜,注重健身,听心灵音乐,吃得健康、穿的简单、关心世人、热爱自然、追求身心成长、减少浪费及污染。低碳生活无处不在,打造低碳“宅生活”,用节能灯,采用节能家电,电脑少待机状态,不用则关机;简约装修,家装尽量使用环保、节能建材,在家里多种植花草,陶冶情操、美化环境还能改善空气质量;低碳出行,短途出行不影响工作的情况少开私家车,出行尽量选择乘坐地铁、公交汽车,把自行车作为中短途代步工具,最好步行,如果以每周少开一天车,100公里计算,则低油耗小汽车每周约减排18.9千克二氧化碳,高油耗的小汽车每周约减排40.5千克的二氧化碳。平时多爬楼梯,健康又环保;低碳饮食,多食果蔬类和谷物类等有益健康的低碳食品,合理膳食,平衡营养,避免奢侈浪费,吃不完请“兜着走”,每少浪费1千克的粮食大约会减排二氧化碳0.94千克。多户外运动,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空气,少在跑步机运动45分钟就会减排大约1千克二氧化碳,低碳意识不断增强,在各大“低碳网”上都有推介低碳生活方式各种小妙招,“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环境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节能减排,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与自然和谐共存,人类才能更诗意的栖息和生存。低碳生活作为可持续的绿色生活方式,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生活理念,是值得提倡的一种生活模式。

要让低碳生活方式得到传播、提高和普及,就必须使人们反思当前的高碳生活,明了高碳生活的失范之处,从而坚定低碳生活态度。

2.高碳生活方式的物化现象

随着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科学理性的过度膨胀,广告的无孔不入,西方消费主义主流文化的渗透,人的欲望被极大地煽动起来,物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的同时,它的过分膨胀却背离了初衷,人的主体性消解,人成为“物”的附庸,为“物”所累,物欲的膨胀和物化关系的普遍化严重侵蚀着整个社会机体的健康,“物本”至上的道德主体物化,利益至上的人际关系物化,“符号意义”至上的审美感官物化,享乐至上的家庭生活物化,物化关系渗透到了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它带来更直接的后果是,人类无节制的疯狂攫取,超出了自然的承受能力,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温室效应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致命难题。

异化的含义是指主体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然后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反过来反对主体本身[1],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进步,“物”是人类异己的存在,外在的物质世界不再是人的劳动潜能的证明而是越来越与之错位,不再是人化的自然,相反自然以物的异己力量来“化”人,成为异己的力量即“物化”,人的价值就此丧失,而“物”的价值上升。

“物本”至上的道德主体物化。在今天普遍异化的生活方式中,物本至上的道德主体物化主要表现为:人与物关系的颠倒,物支配人,物本主义的价值观主宰着人;精神物化、空虚与人性的失真并存;对物质的占有和追求,成为了人的唯一生活目标;对物的追求不是基于物质的使用价值,而是为了满足欲望,表现自己的成功、富有和身份,对物质的追逐,让人心力交瘁,甚至铤而走险,人成了物质至上的“单面人”。对物的基本需求是我们的生存基础,然而,把物视为人生中至高的价值追求的话,人的精神与价值不可避免的被边缘化了,人在物欲泛滥中失去了人性中本有的思想光亮:道德,良心,爱情,友谊,荣誉,尊严。物成了衡量人价值的标准,人应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和人性的丰富内涵都被掩埋了,钱成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人的价值不是对社会的贡献也不是在于他的智慧、创造和对于人类的发展的推动而是在于他是否拥有大量的金钱。以前人是人的奴隶,现在人却变成了物的奴隶。

利益至上的人际关系物化。在物本主义的价值观下的人们,人性冷漠,人际关系变得疏离和陌生,人与人之间关系越来越功利化、物质化,面具性与虚伪性共存,人际关系不再和谐,人与人的平等互信、融洽友好、团结互助、诚挚、无私都在物质利益面前被粉碎了。物质利益关系是人际关系中的必要关系,物质利益支配着人们的社会活动,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2]但是当物成为维系人际脆弱的关系的主要内容,物的交往成为交往中唯一的中介和纽带的时候,人与人的关系日益彰显为物与物的关系,背离了人性,人与人之间与生俱来的真挚感情变得淡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扑朔迷离,丧失了真实和真诚,物质利益和物质诱惑下人们的真实的自我隐藏起来,面具化的交往下人们的态度不再真实,人际关系就全面异化了,连爱情也与物质结盟,“只要俺有钱,跟谁都有缘”这是赵本山的小品不止一次提到的台词,多少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物化爱情观的一种讽刺,流于形式外在交往表现藏着功利目的,人们相互之间不能以诚相待,复杂的人际利益关系让人身心疲惫,不断的流于形式的应酬让人身不由己,市侩、虚假的笑容背后是针对功利的迎合与追逐。

“符号意义”至上的审美感官物化。物化的生活方式中,人们以时尚至上的审美感官物化,物化的泛滥导致消费主义的流行,人们奢侈消费、炫耀消费、面子消费不是对商品使用价值的追求,而是对商品所承载的“符号意义”的占有,是对其符号所代表的社会意义即身份、地位、声誉的占有。消费主义盛行,现代的消费不再是对商品的使用价值有所追求,而是对商品所承载的“符号意义”的占有,对“符号”所承载的社会意义不断追求和占有,商品本身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则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在人们抱着展示自己社会身份的心态而进行消费的时候,商品的身份价值或社会标志价值便得到了实现。”[3]是穿李宁还是耐克,是用香奈尔还是夏尔美的香水,是烫发还是理莫西干头,是开宝马还是奥迪车,是吃肯德基、日本料理、还是牛排……,这些很大可能并非他们的消费商品使用价值的真实需要,而是这些商品是时尚、身份、地位等等的符号代码。“需求瞄准的不是物,而是价值。需求的满足首先是具有附着价值的意义。”[4]用物来呈现身份的方式似乎把人卷入了一个没有限度的过程,因为物的世界的变动不定的,无时不在变化与更新,时尚不断地标新立异,不断翻新与推新,以不断变化形态的物来呈现身份,使得对身份的追求成了一个旋转的木马,没有限度与无穷尽。

享乐至上的家庭生活物化。家庭生活中的排碳量是巨大的,家庭生活的电气化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过度的家庭装修,全自动化高功率家用电器,从洗碗机到吸尘器,从跑步机到微波炉,有的家庭车人人一台私家车,出行、旅游都是以车代步,家庭生活中全自动化和电气化,代替了人们部门器官和组织的功能,缺少应有的锻炼和运动。一次性生活用品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健康的危害,而且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贪图享受的生活,过度的营养摄取,导致的“富贵病”在现在社会中很常见,肥胖症也成为当前不良生活方式带来的又一重大的问题,就算是肥胖的人群也极希望用一种懒惰的方式—在跑步机上来减肥,享乐成为了人生的唯一旨趣和最高目标。

3.对高碳生活方式的伦理反思

反思全面物化的生活方式,促进人身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全面的物化的生活方式,加速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和环境的恶化,人类不得不反思高污染、高消费、高排放的高碳生活方式,高碳的生活方式似乎使现代人享受到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物质文明,然而人们并不是因此得到真正的幸福,第一,人们为物所累,对物的追求使人身心疲惫,人类满足的两个主要因素——­社会关系和休闲生活就在奔忙的致富中衰弱了。第二,自由是最深刻人性需要,人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广告得无孔不入,需要是被煽动起来的,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下,有限性的生理需求转化为无限性的心理欲求,哲学家萨特认为这是“选择的无限可能性与选择的无可能性”之人生价值悖论。第三,满足欲望的消费由于其目的本性是虚空的,无限制的,容易采取不择手段的方式,所以难以确保其手段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任何企图通过物质的满足来达到满足是社会的心理的或是精神的需要的想法都是徒劳的。

价值理性与科学理性的相悖

随着人类运用科学技术手段不断地征服和驾驭自然,取得了巨大的物质成果,极大推动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同时科技理性的不断张扬和过度膨胀,科学理性在物化的过程中具有绝对的权威,倾向于认为科学理性是现代文明的灵魂,这种思维方式将人“物化”,人性却迷失了,人成为“物”的附庸,掩盖了价值理性的自我解释能力,失去了自我,人的本质、道德和终极关系都边缘化了,“物化”的人们为了达到目标,不断的攫取自然和掠夺自然,造成了人的心灵和生存环境的双重困境。只有坚持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融合发展,在发展和认识世界的科学理性的同时,又追求人类合目的性、合主体性的价值理性,人类的生活才会引向更完美。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理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性共生的两个部分,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关系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分离和相悖的。科学理性是“人类认识世界、把握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所持有的一种精神”。[5]价值理性是“指人们把自己的认识能力和知识用于追求终极的价值目标,是一种对人价值的弘扬和人生意义的追求和关怀”[6],当今世界文明的许多困境不是科学本身的恶果,而是人们鄙弃了真正科学的人文精神。认真反思价值理性和自然科技理性的相悖关系,强调建立科学与人文平衡的整体性文化观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理性认知,坚持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融合,只有科学求真和人文求善的内在统一,才能走出科技技术发展而带来的困境,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的文明的共同进步。科学技术为人文精神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基础,人文价值为科学理性提供价值导向。

生态利益与生态责任的相悖

相对人类主体与自然关系而言,人类不断从自然中获取经济利益来满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然而却忽视或漠视对自然的责任,这种“竭泽而渔”的做法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这种只追求眼前生态利益而忽视对生态自然应尽的责任的做法,必然导致人类与无节制的开发与掠夺,造成了环境危机、人与自然的关系遭到破坏和平衡。

生态利益与生态责任相分离的做法,从其根本原因来说,应该是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只看到了眼前的自然效应价值,而忽视自然生态价值。关于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共生共荣的关系,认为人只有合生态规律地顺应保护自然生态价值,才能合主体性地利用自然效用价值。所谓自然效用价值是指:“纯粹自然对象满足人类本能需求的属性,也是自然客体对于人类生存发展的合目的性存在。”自然生态价值是“自然存在通过生态规律对于人类类存在所产生的意义,也是自然存在所具有的维系肯定人类类生命的属性,是人类生命符合规律存在的条件。”如果人类不把两种价值统一起来,地球变成人类进行巨大自我竞技的舞台,剧烈的地球“透支”必然破坏自然的系统平衡,必将受到自然的报复。人是客观自然中的一环,受到自然对人类命运的终极主宰,自然是庇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只有在“合(生态)规律性”基础上得到“合(人类)目的”性的满足才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生存境界。然而“现代人命运感到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感到自己命定是支配和征服自然的一种外来力量。他甚至谈到要向自然开战,忘却了假设他赢了这场战争,他自己也将处于战败一方。”[7]

消费自由与消费责任的相悖

如果说生态利益与生态责任相对于人类整体性而言是属于社会伦理的话,那么消费自由和消费的责任则是相对消费个体而言,属于个人伦理。个人的消费是建立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之上的,公民享受一定的自由,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义务与责任,对生态环境负责,对社会风气道德负责。

消费自由就是消费个体从事消费活动的自由,消费者个人消费是建立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个人主观意志的表达行为,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个性偏向、生活习惯来做出自主的选择。在人被物化的异化生活方式中,对消费主体而言,消费的自由、自主与消费者对自身、社会和生态的责任都是相分离,相悖的,受西方消费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影响,物欲的极度膨胀,鼓励消费的消费政策等等刺激了消费的欲望,主体被物化,奢侈型消费、超前消费、过度浪费、炫耀性消费等等非理性的消费现象出现。首先,这种挥霍奢侈消费背离了生活目的本身的责任,因为,物化的生活主体疲于对物质的追求,心为物所累,人成为欲望的奴隶,物化下的消费主义生活带来并非真正的快乐,背离了生活幸福本身的目的。其次,过度的浪费、肆意的挥霍不仅仅没对自身负责、对社会风气和生态环境都是不负责的态度,“大款”、“大腕”的肆意挥霍浪费了巨大的社会资源,不负责的消费丢弃大量的废物污染了他人的生活空间,侵蚀了大家共同的生活环境,而并没有对其行为带来的环境成本负责,消费自由与消费责任的脱节,分离。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都在强调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而忽视消费者的应承当的责任,需要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矛盾,这就需要人们以精神、道德、法律的力量去调节人们的消费需要,使人们的消费行为超越纯粹的、生物性的自然冲动,成为一种理性消费的行为,消费主体不仅仅对自己负责,对消费后果负责;不损害社会、他人的利益,不污染他人的生活空间等;对生态负责:包括改善生态环境,反对消费垃圾污染,对自己的带来的环境成本负责等。

消费“自由”与消费公平的相悖

消费主义的流行,人类过度“自由”的消费,使得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问题凸显,目前,对环境伦理的公平问题探讨不仅限于国内,还有国家与国家之间。消费公平的内涵主要是指消费行为的正当合理,其合理正当性的标准在于消费者的消费权利与消费义务对等。

当下社会消费资源占有的不公平,消费带来的环境成本负担的不平,享受环境权利的被侵害等等问题凸显,在同一个国家内和不同国家间不公平的现象比较严重。首先,每个人都公平的享有地球赋予的家园式生活环境,每个人也都应该平等的享有地球赐予的自然资源,都有享受环境的权利,谁都不许以任何条件侵害。王海明在《平等:最重要的公正》一文中,论述了每个人都应该平等地享有其基本权利,每个人来都是“缔结、创建社会的一个股东——而应该完全平等地享有基本权利”,每个人都应该平等的享有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的、起码的、与生俱来的一些基本权利。其次,消费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国内外公平的破坏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对资源的使用上,占全球20%的发达国家的人口消费了全球80%的资源,而占全球80%的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仅消费全球20%的资源,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各国的温室气体累计排放统计结果可以看出,1850-2005年,美国累计排放占世界总量的29.25%,发达国家占整个排放总量的75%,发展中国家只占25%,在资源利用和对生态的责任承担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平等,在消费领域,打着消费“自由”的幌子下,富人们崇尚高消费,奢侈过度消费,并没有对自己的消费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是极大的不公平。

解决消费不公的现象,诉求一种生态正义,特别是代内公正问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之间的生态利益和生态责任问题)人们切入问题的视角多,理论上纷争也就多,在实践活动中国际政府间的气候会议上,取得的成果和共识甚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能享有垄断性的关乎代内正义的话语权,怎样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是国际间利益相关性长期博弈的一个过程,总而言之任何企图立足于个体自由和本国的自由的正义论不可能解决生态问题代内正义的追问,因为生态正义是全球性的正义,地球空间共同属于“你们”和“我们”,全球的正义是通过全球的人类主体有责任的参与和利益的对话来把握的。

结语

在生态危机、资源匮乏的今天,一种新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生活方式应运而生,低碳生活方式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低碳经济也只有依托低碳生活方式才能真正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低碳生活方式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自身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针对高污染、高浪费、高排放的高碳生活方式伦理现象进行了伦理反思,反思高碳生活方式下人们在“物本主义”的价值观指导下的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生态利益与生态责任、消费自由与消费责任、消费自由与消费公平相分离的做法必将带来人类自身和生存的双重困境,确立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用生态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形成强烈的生态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一种天人合一和身心均衡发展的简朴、本真、绿色的低碳生活更大地普及。



[1]现代性视域下的物化关系——马克思物化理论在研究.陈晓琳.《福建论坛》.2009年第2期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82页

[3] 尤卡.格罗瑙.趣味社会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p5

[4] [法]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5.p42

[5]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261.

[6] 刘德定.科学发展观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辩证统一[J].前沿,2010.第3期p1

[7] ( R. Bullard,Environmental Racism and theEnvironmental Justice Movement [M]. in C. Merchant. Sociology, Key:Concept in critical. New Jesey Humanities Press.1994:7~9)。

作者:

王友良,女,(1964-),湖南长沙人,博士,湖南工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应用伦理学.

陶曼,女,(1980-),湖南岳阳人,湖南工业大学伦理研究所硕士生,研究方向:应用伦理学.

全文发表于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1(4)

基于低碳生活方式背景下对高碳生活方式的伦理反思 低碳生活方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39077.html

更多阅读

火花保护对高周波模具寿命的意义 模具打火花

高周波模具与火花保护看上去联系不大,其实这两者有非常大的联系,弄不好会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真诚服务顾客,高周波设计维修工程师在此给大家讲一讲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选型。以前我有一个客户,模具经常损坏,跟我讲他一个月的模具费

新城市崛起背景下的深圳小说 深圳新城市广场美食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深圳从一个荒凉的边陲小渔村,发展成为世界视野中不断崛起的改革开放新城市,如今,深圳正朝着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作为一座崛起的新城市,深圳有其自身的特征:从无到有,是较短的历史时间内所形成的特大型城市,堪称世界建

全球化背景下翻译的异化 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全球化背景下翻译的异化摘要:本文着重就翻译中的异化进行理论探讨,首先梳理了中西翻译史上有关异化的概念与分歧,论证了全球化和跨文化背景下异化翻译在处理文化差异时能忠实于原作、保留异域情趣、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等优势,指出异化

企业文化建设内容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新思路

系列专题:企业文化建设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趋势,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也影响着国际企业文化发展的动向。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果跨国公司不能进行文化的整合,那么它就不可能在多种文化中生存下来,也不可能取得辉煌的业绩。因

声明:《基于低碳生活方式背景下对高碳生活方式的伦理反思 低碳生活方式》为网友女人成就未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