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伟
九月是青岛最迷人的季节。应首届华夏散文奖颁奖组委会邀请9月18日我与作家赵亮一行从迷人的南方海滨城市北海,飞往美丽的北方海滨城市青岛,参加中国散文家美丽青岛行笔会。没去参会前我就得知王宗仁老师也要去为获奖作家颁奖。有一年时间没有见王宗仁老师了,近年来我经常因去北京或因参加散文笔会经常与王宗仁老师在一起。2011年我还和王宗仁、石英、红孩、董彩凤老师一行去过一次甘南草原。所以他的一举一动,以及亲切的话语常萦绕在我的眼前和耳边。王宗仁老师是著名的军旅散文作家,他写的散文集《藏地兵书》2011年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在《藏地兵书》中他写到“儿当兵当到多高多高的地方,儿的手能摸到娘看见的月亮;娘知道这里不是杀敌报国的战场,儿说这里是献身报国的地方”。这是一部比小说更精彩的反映解放军将士在西藏战斗生活的情感大散文,王宗仁老师以最贴近青藏线士兵的心,真情书写了一辈子西藏,再现了当代军人热血报国的情怀。除《藏地兵书》外还著有作品集《雪山采春》《鲜花开在山那边》《荒原与人》《地平线》《睡狮怒醒》《日出昆仑》《情断无人区》《太阳有泪》《藏羚羊跪拜》《雪山壶中煮》等37部散文集。其中《写在她远行的路上》获全国第一届优秀报告文学奖。《历史,在北平拐弯》获、“五个一”工程奖,、解放军总后勤部首届军事文学奖、当代军人喜爱的图书奖,《八一军旗红》获全国第四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睡狮怒醒》获中国图书奖,解放军图书奖。老师写的散文《藏羚羊跪拜》收入全国各地的多种语文教材和语文考试试卷,这篇散文已经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作品,还有几年前写的散文《达赖出逃》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
在欢迎晚餐的现场我见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位作家朋友和他们的家属,这些文友大多数是一些新面孔。在这一百多位文友中我用目光搜寻着王宗仁老师。只看见第一桌正中摆放着王老师的桌名却看不见老师熟悉的身影,晚餐已经开始了还没有看见王宗仁老师到场。我留意地观察着,突然就看见王宗仁老师走了进来在最后一桌一个空位处坐了下来,有会务组人员请他去主宾桌坐被他摆手拒绝了。多年来我在不同的场合观察着王宗仁老师,他虽然名气很大,著作等身,却很是低调,平易近人,知道的人知道他是著名军旅作家,不认识的人还以为先生是一位很普通的老人。在晚餐快结束时我走到王宗仁老师身后附身向他问好。“他看见我后对我说:我从参会名单中看见了你的名字”还没和他说上几句话,王宗仁老师就被文友们围住,有让他在自己的书上签名的,更多的是文友要求和他拍照合影,老师来者不拒都满足了文友们的要求。饭后在王宗仁老师的房间和他聊天时我明显的感到他瘦了很多。问他时他对我说::“身体瘦的原因是因为前一阵牙痛,吃不成饭,:牙痛最近才好,我自己知道,精神还好身体也没有什么毛病现在牙痛好了”。怕影响他休息聊了不长时间我就回到了我的往处。
颁奖结束后,会务组安排全体与会作家游崂山,会议共分三辆旅游大巴我和王宗仁老师乘第三辆旅游大巴前往著名的海上崂山景区。旅游大巴士沿着崂山路驶去,路上车的右边是沿着蔚蓝色的海岸线前行,,透过车窗向海上眺望,蓝色的大海在阳光下闪烁着无数的光斑,无数的海鸥展翅在海面上飞翔,海上大大小小的轮船行驶着。行车道旁行行梧桐树向我们行着注目礼。还有无数绿树层叠,红色,黄色的花朵上有蝴蝶飞舞,时不时就看见美丽的小鸟在树梢上欢跳。车驶离市区后景色更加迷人,车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前行。车的左边是迷的大海,右边是岩石的山体,无论是看左边的景色还是看右边的风景都是那样的美!车沿着海边,还是沿着山崖,绿树环绕处那一栋栋红瓦白墙的别墅群总是呈现在眼中。那些别墅和楼群有着极美的建筑风格,一律的红瓦白墙。远远望去那些红瓦如同一群群落在房顶栖息的美丽的鸟群。导游对我们说:“崂山景区附近的人很富有,十万不算福,百万刚起步。女孩儿一律不嫁外地人。外地人要想娶亲只有当上门女婿!介绍完后导游问车上带有记者证、军官证、老年人身份证的请将证件交给她,她带这些证办理优惠票,当导游问老师要身份证时他犹豫着不想将证件交给导游,在他身边坐的丹青说:“没事你就交给她,她用完后就还你了”。我也插了句话对王宗仁老师说:“没事,你就交给导游,。”王老师一边说下午我还要用身份证买车票呢!边说边掏出身份证交给了导游。到崂山景区下车后,老师对我说:“不是我不愿意交给她身份证件,主要是怕她拿去办优惠票时别人拿到身份证捣鬼。现在有人拿身份证通过高科技几秒钟就能复制一个假身份证给你,真身份证被调换后去贷款,买房,干一些违法的事情,这样的案例已经出现过”。哦,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王老师不愿意将身份证交给导游。老师留意观察生活这么细,我远都不如现已76岁的王宗仁老师。我俩正说着话,就有文友围住了老师要求合影留恋,一拨走了,又来一拨,老师很平易的与文友们拍着合影照。拍完照后我陪他向景区走去,一位女文友手里拿着一顶礼帽送给了他,王宗仁老师顺手就戴在头上,文友们齐声说好看,他也就不客气的戴在头上了。没想到的是该女作家也送我一顶帽子,我也不客气地笑纳了。踏着用崂山岩石铺就的路众文友们围在王老师身旁向前走去。导游早已举着小红旗等在验票口,去过全国很多景区,没有想到的是崂山景区的管理最严格,游人进景区大门时仅有门票还不行,门票要在闸口处刷了后还要持票人用手指大姆指纹验证,,指纹录入闸口时才能打开,我是第一次碰上这样严格的景区。
进入景区抬头望去就看见崂山群峰耸立,那极具特色的岩石山脉就在眼前,那些岩石层层叠叠,造型各异,这块像石人?,哪块像怪兽?像什么你就发挥自己的想象吧!老师看着耸立在眼前岩石山体对我说:“几年前在登了一座山峰后就发誓再不登山了,看来要失言了,今天这崂山一定要登上去。听了王宗仁老师的话后我真为他的勇气和胆量佩服,我在想我到老师这个年龄能登上崂山山顶吗?说着话就到了缆车门口,缆车是俩人一组上面只能坐俩人。排到缆车时王老师先我一步进去,按理乘缆车时他应该坐在缆车左侧,但是上缆车时工作人员将我和老师的坐位调换了位置,让我坐在左侧让他坐在右侧不知道为什么?我看见坐稳缆车起步的那一瞬间王宗仁老师惬意的笑了。缆车向崂山上驶去,脚下的山岩及层叠的红花绿树渐渐的抛在缆车后,左右两侧看去又是峰连着峰,树牵着树。正应了那句: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正在拍照。就听见王宗仁老师问我:“你看没看到刚才迎面错过的缆车里,有一位小女孩长的非常的美丽?”哦,还是王老师观察生活细,美就一瞬间与我失之交臂,回头再找寻早已错过。这一刻我才悟出为什么老师的散文写的那么好?很快缆车就到站了,我和王老师先后下了缆车。下缆车后才是真正考验我们的时候,登山的路刚开始,然而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他一步一步坚定地踏着岩石梯阶向上登去,随行的一位女文友说:“王老师的身体这么好是文学滋养的”。王老师听后高兴地说:“说的真好”。越往上走越难走,这时王老师对我说:登山时不要向山上看,要低头看好脚下登山的路。又说:“我看见一只蚂蚁绕上喜马拉雅山顶,我还在想不知这只蚂蚁是我带上山顶的,还是它自己绕上山顶的?”。为此,我还为这只蚂蚁写过一篇散文”。登上一段台阶,就看见几个卖水果、饮料、小吃的摊位在叫卖。有文友提议休息一下,就见随行的作家余继聪已买了几根黄瓜给王宗仁老师和我递了过来。再往上攀登就到了崂山最难登的景点“觅天洞”。还没进“觅天洞”时就有人提醒“觅天洞”非常不好登,王老师是否就到此,而王宗仁老师坚定地摆手一定要登“觅天洞”。
进“觅天洞”就有一股凤吹了过来,洞内空间很小,人只能弯着腰侧着身半弓半跪着向上登去,洞内没有一丝亮光,还好有文友在前引路,用进洞时买的灯向后照来,借着灯光我和王老师小心翼翼的挪着步,洞内真是险象丛生,刚迈过一个坎,又迎来一个坑,刚跨过那个坑,又要贴着岩石贴过一个洞,洞内真是步步要小心处处有险情。登过一处极窄的弯道就见有光照了进来,往前登眼前突然一亮已到了出洞口。出洞后登上一处岩石,就看见远处极美的蓝色海湾呈现在眼前。站在岩石上向海湾眺望,真是心旷神怡,远处天与海连在了一起,海天一色,分不出天的颜色和海的颜色,海岸边怪石林立,红瓦白墙的小楼格外显目,大片的绿树如大海浪涛般汹涌,景色真是美极了!和王老师继续攀登就看见,刻在山岩上的一首诗:山高无风署自消,洞幽不雨草常湿。再看石岩上挂满了红色的,绿色的花。继续向上登去,又一处山岩上刻着“咫尺天涯”几个大红字。此时我正和王老师说话,就见一位三十几岁的少妇怀里抱着一个二左右岁的孩子登了上来,孩子已经在年轻母亲的怀里做着甜美的梦。王宗仁老师问这位少妇道:“小孩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你们从哪里来?”。少妇说:“孩子刚二岁,孩子名叫:童笛,是从河南来”。王宗仁老师马上掏出笔记本,极认真的记了下来,边记边对我说:“多好的细节,小孩在母亲的怀抱里睡着了,长大后他都不知道曾经在母亲的怀里上过崂山”。向上拐过一个弯就到了顶峰,抬头又看见岩壁刻着一首郭沫若的诗。《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间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一九九0年四月刻。王宗仁老师看见这首诗后又掏出笔记本要记录。我对他说:“您就不用记了,我用手机拍了后发你微信”。王老师听了后摇了摇头说:“我还是自己记下来放心”。这一细节足以看到老师捕捉生活时的细心和收集素材的认真!难怪他的散文写的那么好!我从他的身上感到了差距。王宗仁老师的言行无声的给我做了榜样。我一字一句地读,他一字一句地记。此时就有好几位文友不屑一顾的从我和王老师面前走了过去。
记完郭沫若的诗后,我抬头向顶峰望去,登上峰顶处还有很险的一段阶梯。有文友对王老师说:“那么险就不上了吧”。王老师听后说:“登不上顶峰就等于没有上崂山,”。然后毅然决然的向顶峰攀登而去,我紧随在他的身后一起登了上去。登上山顶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在峰顶处一块岩石上坐了下来,一帮文友围了过来聚在他的身旁拍照,这一刻他望着山下蓝色的大海又笑的是那么开心,我从来没有见过他那样开心的笑过。此时,蓝天、白云、礁石、大海,尽收眼中。我趁他高兴时问道:“王老师,你第一篇作品是哪一年发表的”。听我问后他对我说:“我58年参军去西藏,64年开始发表作品,那时候我写了投,投了再写,在驾驶室,在行车途中,将汽车兵的艰辛一字一字的记录下来。给《人民文学》投了很多稿件都石沉大海,我还是继续投。记得一次我出车回来战友们都在看我,有人指着我说:看那就是王宗仁,我都不知道什么事,后来才知道是我的一篇散文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那时候没有电视,听广播就等于现在看电视。这篇散文播出时间是1959年的一天晚上播出时间是17:30分,相当于现在的新闻联播,。播音员说:下面播出青藏高原上等兵王宗仁的散文,《风雪中的火光,》文中特别感人的是,风雪中汽车坏在途中,王宗仁老师脱下棉衣,棉衣上泼上汽油点燃衣服去烤冻住的汽车,,散文最后写到“,我用烧着的棉衣给汽车送去热能,汽车再为藏族人民带去温暖”。这是多么感人的事迹,散文播出后轰动了部队。一天清晨起床后他推开门,发现门口坐着一位女同志。那位女同志手里还拿着一本书在读,看见他推门出来,女同志问他是不是叫王宗仁,他说就是,当时还吓了他一跳。,不知道这位女同志为什么大清早找他,等他问清楚后才知道,这位女同志是《青海湖》杂志社的一名编辑来向他邀稿的。从那以后他的散文又刊在《人民文学》上,后来总政派人去西藏他所属的部队考查他。一天团部通知他去师里报到,到师部后住在师部招待所,总政一名大校军官找他谈话,问他是怎么学习写作的?王老师说,当时他紧张地对那位大校说:我没有跟谁学习,就是自己写的,那位大校对他说,给你一个题目你就在这里写:题目的内容是《青藏高原百花齐放》王宗仁老师说,围着这个题目他写了三篇散文《倒淌河水要倒流》《高原戈壁夜行人》等。那是1965年的事,没过多久他就接到命令,命令他去军部报道,到军部报到后马上又通知让他去总政学习,陆、海、空三军一共去了九人。一天他正在学习从他身后走来一位军官这位军官走到他身边叫喊他的名字:这不是王宗仁吗?他回过头看见这位军官正是在部队考查过他的那位大校。那位大校对他说:“学习结束后,你不用再回军部了,去总后勤部报道”。王宗仁老师对我说他当时他非常不愿意去总后,就对那位大校说:“我什么都没拿,还有很多书都在军部”。大校对他说:“其它的事你不用管了,总后会解决,你还有什么要求?”。王宗仁对大校说:“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驾车全程再走一趟青藏线。”王老师说:回到军部命令已下,他驾驶者汽车最后一次行驶在青藏线上,心里那个难受呵,这青藏线!这辆汽车都和我没关系了,我已经是局外人了。再想想和我朝夕相处的那些战友们还要继续留在青藏线那样艰苦的环境中,他是真舍不得离开这些战友和青藏线。从此,青藏线上少了一个汽车兵,而总后勤部及部队多了位写了一辈子青藏线的军旅著名作家王宗仁。
行文到此,手机响了来电显示王宗仁老师,接通后王老师对我说:你方便时,在电话中把郭沫若那首《天上的街市》念给我,因那天在崂山山顶上记的匆忙,有些文字怕不准确。这一刻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对王宗仁老师更加敬佩,他的一言一行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陪王宗仁老师登崂山真是受益非浅。
2015年9月26日于北海海枫和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