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中的科学——《夜叉国》 聊斋夜叉国](http://img.aihuau.com/images/30101030/30111324t019793019f177b063f.jpg)
这是一篇我在其他地方登载的文章。今天改写一点贴出来给大家看看玩。文中蓝色斜体字均为聊斋原文。《聊斋志异》第三卷中有一篇《夜叉国》,讲到一位徐姓的商人,乘船漂洋过海做生意,不幸遇到暴风雨,同行的人皆被风浪从船上击落,他一个人乘着破船漂到一片陆地。他背上一点船上剩余的干粮和腊肉,上岸了。及行至一个山洞,刚刚停住脚,向洞内看了一眼:“中有夜叉二,牙森列戟,目闪双灯,爪劈生鹿而食。惊散魂魄,急欲奔下……”后来那两个夜叉抓住了他,“二物相语,如鸟兽鸣”。然后扒他的衣服要吃他,他赶紧掏出干粮、腊肉给他们吃,夜叉很喜欢。他又到船上取来锅和用具,把夜叉的半条鹿用水煮熟,给众夜叉吃。得到夜叉们的赞赏。夜叉们将这个姓徐的商人捉去献给“夜叉王”,“王知其技,甚喜。”他就这样做了夜叉王的厨师。时间长了与众夜叉混熟,会一点点“夜叉语”,夜叉王高兴了,带来一个“母夜叉”给徐做夫人,徐“害怕不敢与其交”。“雌自开其股就徐,徐乃与交。雌大欢悦……”描述的十分生动。后来那母夜叉竟一胎生了三个孩子,二男一女。“皆人形,不类其母。”数年后孩子都已长大,一次机会,徐与大儿子徐彪遇到停泊当地上岸装淡水的中国商船,徐带大儿子徐彪搭船回中国,匆忙之中未能携带“母夜叉”及一双小儿女。归国后儿子徐彪参军。因作战勇猛,升为将军。后又有中国商人辗转又到“夜叉国”遇到徐的小儿子及女儿。言谈发现这“二人皆通中国语”,于是将其兄长的事迹告知“令兄在中国做官了!”。小儿子徐虎问道:“何为官?”答曰:“此坐北而面南,一呼而百应也!”徐虎一听高兴,言道:“我也要做官!”于是商人们将将军徐彪的弟、妹、母亲皆接往中华,“抵岸,见者皆奔”大呼“夜叉来也!”后来弟弟也参了军,不久也是战功累累。妹妹嫁给一位将军(应为其兄徐彪的部属),此人出征打仗,总带上夫人,“奇勋半出于闺门”,就是说该将军的战功半数是他老婆打的仗。这个故事中还有许多关于夜叉国的描述,关于夜叉王的描述,赐给徐的奇珍异宝等等。古人看来这真是一个奇闻了。难怪蒲老先生认认真真记在他的著作里面。命名曰《夜叉国》。今天我们再读这段文章,显然可以想到:这个徐姓的商人一定是漂流到一个大约在非洲或太平洋中部的热带国家,他遇到的不过是一个黑人的部落。文中所说的“夜叉”应该是当年有生吃食物习惯的一些黑人部落民,所以“爪劈生鹿而食”。而“母夜叉”不过是一位黑人美女。与徐一起生的孩子,就是混血,“皆人形,不类其母。”皮肤不是特别黑,蒲老先生的描写真是生动而且精准啊。你看:“牙森列戟,目闪双灯”!完全是黑人雪白的牙齿,大而白的眼白的样子。“二物相语,如鸟兽鸣”不过是讲黑人本族语言。而且写“二物”而不是二人,显然还是把他们当做夜叉了。看到此处,令人拍案称奇!放到现代,也许可以写一篇奇闻报道而已。毫无迷信,鬼怪因素。文中对当年人们对做官之人的羡慕与敬仰,几语道来,力透纸背。“坐北而面南,一呼而百应”,果然潇洒!怪不得如今人们也喜欢做官呢!另声明:本文绝无种族歧视的含义,没有一点攻击黑人兄弟的目的。不过是评价一篇聊斋文章罢了。谁还要听,待我有空慢慢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