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太白星 续写诗仙缘
——通渭太白庙漫谈
想要完成这篇文章,其实已经有十多年时间了。
一太白三身说
2001年关将近之时,我初到通渭县襄南乡,在行过崎岖蜿蜒山路之后,与寂寞中见到一座耸立山顶的庙宇,拾级而上,步入庙前,令人想不到的是,这里竟然是李白庙。在西北大地的庙宇多是尚玄的佛道寺庙,而这荒山深处却有太白庙,令我好不新奇。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把浪漫主义诗歌创作推进到顶峰的杰出诗人,是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赢得世界声誉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名人。中国自古就有在名人故乡建庙立祠以示纪念的传统,按照这个做法,“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虽然祖籍是陇西成纪,似乎并不出生在此,也并没有生长在此,甚至没有到过陇西,但在秦安还是建有太白祠。在陇上其他地方也零零星星建有太白庙或太白祠,但都不见规模。据我所知,李白祖籍并非通渭,古成纪秦安距离通渭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可是令人惊叹的是太白却深深植根于通渭这片热土,通渭人对太白有一层很深的情愫,在当地人心中太白是理所当然的神。也因此,太白庙在通渭,不但有,而且多,还充满着诗意和传奇色彩。
2005年,曾做一小诗并序:
游通渭太白庙有感
余妻生于通渭,余因此得以到通渭,游太白庙,洗温泉澡。然余至今不得知何以通渭人供奉李氏太白?且言其身化三?是否李氏其祖在此?独以文人之感慨记之,待以后考证之。
之一
渭水滚滚追沧海,古柳郁郁忆桑田。
太白梁上魂归天,箭杆岭中情满山。
月下将进一樽酒,腹内倾出七字言。
张口绘就盛唐篇,遗风抚遍故乡园。
之二
大汉雄风自陇右,盛唐奇韵出塞外。
李家店里说李家,太白梁上话太白。
千山俯迎三谪仙,万民仰奉一圣才。
梦回蓬莱身何处?举杯邀月独开怀。
通渭人供奉太白和别处不同,当地人将太白分为三身,建庙三殿,分别祭祀,各不相同。通渭县城西北约10公里的平襄镇中林山为一殿太白,俗称太白大爷,塑像净脸(白脸)蓝袍;通渭县城南约20公里的襄南乡顶头山为二殿太白,俗称太白二爷,塑像净脸红袍;襄南乡箭杆岭凤龙山为三殿太白,俗称太白三爷,塑像青脸绿袍,是佩剑的武身。
先前我总认为,通渭人对太白的这种神话和演绎很富创意,却不知其因,只想在全国恐怕也绝无仅有,因此多少次问过二殿、三殿的不同的庙官(主持庙宇事物的人),都不得其知,但我想总会有一定的来源。
在后读到,通渭二中刘登甲老师在他的博客中撰文称,对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只能来自李白本人。文章借用《月下独酌》诗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说,只有李白能“卮酒动机化三清”(乡先辈孔培廉作太白庙联语),是通渭人懂得太白“无相亲”的孤独感,因此富于想象地造出三个身子来,好让这位孤独的酒仙不再寂寞。是说颇有新意,但我总觉得不能够味。
上天有好德之意。多少年来苦思不得其解之时,一日读书中偶得,太白爷有三身,赶紧从百度搜寻,才知其神职:太白太素小阳白皇上真帝君。民间称颂:大太白乃伯夷,二太白乃叔齐,三太白乃周贲。这三人是殷商时的孤竹国王子伯夷、叔齐和元帅周贲,姜子牙赞其至仁至孝而封为太白山神,二文一武。后再考究,发现其他将太白神位分化为三的传说不少,供奉三位太白爷的地方也有不少。据悉,东凉阁太白庙后殿就供奉三位太白神:大太白爷、二太白爷面目慈祥,仪态庄严,三太白爷则为武士,面黑如漆,环眼怒睁,令人惊骇,不敢久视。这和通渭太白庙供奉三位太白爷,大爷二爷为文身,三爷为武身特别吻合。
再,唐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说李白的母亲“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故事是这样的:当年从西域迁来一位名叫李客的商人,一天,李客的妻子在河边浣纱时,一尾金色的大鲤鱼跳入洗衣盆中,李夫人便把这条鲤鱼带回家,晚上烹食以后,从此有了身孕。夫人怀胎十月,一夜梦见天上金光闪亮,太白金星从天而降,正落在自己的怀中,随即腹痛难忍,接着便生下一个白胖的男孩。李家夫妻俩高兴万分,认为孩子是太白金星入怀而生,于是就给儿子取名李白,取字太白。于是,李太白就是太白星下凡了,太白庙,自然就得供奉太白爷啦!故事归故事,由于李白的才气,人们认为李白乃太白金星转世也无可厚非。
另据通渭人传说,太白庙始建于中林山,这里最初只有一个并不起眼的“山神庙”,后来有一位自称“太白金星”的术士在此修练,最终得道升天,当地人遂为其建庙并命其名曰“太白庙”,再后沿袭民间传统,分别在三个风水宝地供奉三位太白神主。这当中自然也寄托了人们渴望神灵庇佑,期待世道太平宁静的愿望。
如此说来,再从神像形态判断,通渭人分三身供奉太白,并非独创,当合古传说,巧妙嫁接,按需所取,把唐代诗人李白神化,就当太白爷给供奉起来了吧。此太白,非彼太白;彼太白,也是此太白,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