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第04篇·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第02节·公共物品}/专题01
公共物品——搭便车者问题
我们先回顾一下公共物品的特点——
既无排他性(一种物品具有的、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该物品的特性);
又无消费中的竞争性(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将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使用的特性)。
下面我们将以“烟花表演”为例,并结合《第10章·外部性》的相关知识,来分析公共物品给社会带来的问题。
一种公共物品——烟花表演——
无排他性:当烟花被燃放时,要阻止其他人看到它是不太可能的。
无消费中的竞争性:当一个人欣赏烟花表演时,并不减少其他人的欣赏乐趣。
现在假设一个有500人的小镇,要在某节日当天举办一场烟花表演。镇上每个人对欣赏烟花表演的评价是10元,即总的私人利益为5000元(500人*10元),而燃放烟花的成本为1000元——由于5000元的总评价大于1000元的总成本,所以这场烟花表演是有效率的。
那么,私人市场是否能提供这种有效率的结果呢?
设想:一个外地人决定承办这场烟花表演。但不难想到是,他肯定会在表演的门票销售上遇到麻烦,因为很多潜在的顾客马上就会意识到,即使不用购票,他们也能看到燃放的烟花——没有排他性。因此,人们就有了成为搭便车者(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开为此付费的人)、而不是购票者的激励——由此看来,私人市场不能提供有效率的结果(市场失灵)。
这种市场失灵的产生,是由于外部性的存在——
当个人承办烟花表演时,就给那些不愿付费的人提供了一种外部利益,但承办者在做出决策时,并未将这种外部利益考虑在内。
【另见】《正外部性》+《正外部性的分析》
从社会角度看,承办这场烟花表演是有价值的,但对承办者而言却无利可图。
从私人角度看,不承办这场烟花表演是理性的,但对社会而言却是无效率的。
但是,面对这种市场失灵,政府政策可以潜在地解决相关问题,并增进经济福利。
设想:当地政府决定赞助这场烟花表演。政府向镇上每个人征收2元的税收,并用筹集到的收入(500人*2元=1000元,等价于燃放烟花的成本)雇用外地人来提供这场烟花表演。如此一来,尽管外地人不愿以私人的身份做出相关决策,但却能以政府雇员的身份来帮助小镇达到有效率的结果,同时,还能使镇上每个人的福利(消费者剩余)都增加8元(对欣赏烟花表演的评价10元减去2元的税收)。
虽然上述的例子和假设是简化的,但不难看出,由于上述外部效应的存在,关于生产的私人决策会引起无效率的资源配置——公共物品生产不足。而政府干预可以潜在地增进经济福利。
概念
搭便车者(freerider)
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开为此付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