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修行就必须食气
1、简易食气法
食气法是一种以吸为主的吐纳锻炼方法,即通过吸纳自然界之清气,同时自然地减少饮食的摄取量,借以达到辟除邪秽、强体延年的目的。因此,在秦汉古籍中也将此法称为“食气却谷”法。
食气法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的《山海经》、《庄子》、《韩非子》等文献中,就有关于“食气却谷”方法的记载。《楚辞·远游》所称“食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粗秽除”,即论述了食气的方法及其益智保健作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却谷食气》专篇,论述“食气者为呴吹”的方法。古人认为,自然界龟、鹤、蛇、鹿等动物之所以长寿,在于其“食少而服气”,故《却谷食气》篇中有“深息以为寿”的说法。自战国以至明清,食气却谷之法沿袭不衰,并结合导引与其他静功修习,形成了诸多食气导引方法和流派。本篇以隋代《神仙食气金匮妙录》中所载食气之法作为主要介绍内容。
[基本内容]
本功法具体修习方法如下:
一、修习者可于夜半子时、清晨初寤及空腹之时,择取空气清新、环境幽静之处修习食气法。
二、修习者站立坐卧随意,修习时静心凝神,摒除杂念,待心静志和,即可修行。先闭口,以鼻缓缓引气,待吸满后将口中清气如吞咽状咽入腹中;随后想象体内秽浊之气随吐而上出于喉中,待吐气已极则闭口,再行引气吞咽之法。如此吐纳一次,称之为“一咽”。
三、初习者每日应不少于百咽,熟练后可增益其数。在练习食气法的同时,应适当减少食物的摄入量。一般在修习10天后,可使摄食量明显减少,而精神却较往日更为饱满。
[临床应用]
本功法主要用于减肥及养生保健,益智延年。可用于治疗肥胖病,防治食积腹痛、泄泻、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习惯性便泌等消化系统疾病,对糖尿病、痔疮等疾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注意事项]
1、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消耗性疾病者不宜修习本法。
2、每天咽气次数应逐日递增,不可操之过急。若出现胸腹不适,呃逆频作,每日咽气次数的递增量需放慢或减少。
3、在修习过程中若出现口渴烦闷等症,可舌搅牙龈以生津吞咽,或口含青果、乌梅等生津止渴之品。
4、饮食摄入量的减少应循序渐进,更不得为追求“辟谷”效应而强行忍饥绝食。通过持之以恒的修习,练功者内气逐渐蓄积而有一定的功底,若出现饥饿感,略行吐纳咽气便可排遣之。
[按语]
本功法与近代的“饥饿法”不同。饥饿法主要以消极的静卧减食为手段,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而本功法修习得法,有养生保健的作用。有不少修习者因此而在减少饮食的情况下不仅能正常地工作和生活,甚至精力较练功前更加充沛,有些慢性疾患也可在练功过程中得到康复和痊愈。当然,对本功法练功过程中出现的“辟谷”效应,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对一般修习者来说,不宜盲目追求辟谷断食效应。
2、道家吐纳筑基功法
中华道家修性炼命之术,首先讲究祛病健体,其次注重延年益寿,最后追求长生久视。笔者曾在东海崂山得传道家吐纳诀,属于修炼筑基之功。因观社会上各派气功五花八门,杂而多端,颇令学习者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或见异思迁,或误人旁门,或不知法度,甚至做出偏差,不可收拾,欲养生而反戕生,此气功本身存在之弊端也。盖中华道家功法,遵循“道法自然”,依法行持,不可能出现任何偏差,且与他家气功都可相通。故此不自保守,谨将道家吐纳功法之真正口诀,公开于世,献诸同道。
功理篇
吐纳者,呼吸也。庄子云:“吹嘘呼吸,吐故纳新……为寿而已矣。”意即吐出浊气,纳人人体所需之情炁,以帮助培蓄人体内部之真炁,达到修真养性、延年益寿之目的。
中华道家修炼,重视“炁”对人体的作用。认为“炁聚则生,炁亡则死。”天地万物无不需炁以生之。东晋道士葛洪在<抱朴子>中说:“服药虽为长生之本, 若能兼行炁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药,但行炁而尽其理者,亦得数百岁。”中华道家吐纳,就是一种行炁之法,至简至易,常年坚持,自可终身受益。
中华道家认为,人在受生之初,胞胎之内,以脐带随生母呼吸受炁。胎儿之杰通生母之炁,生母之炁通太空之炁,太空之炁道太和之炁。那时并无口鼻呼吸,任督二脉息息相通,无有隔阂,谓之“胎息”。及至十月胎熟,裂脑而出,剪断脐带,其窍闭矣。其呼吸即上断于口鼻,下断于尾闻,变成常人呼吸。常人呼吸随咽喉而下,至肺部即回,即庄子所云“众人之息以喉”是也。其气粗而浮,呼长而吸短。从此太空太和之系不能下行于腹,而腹内所蓄之先天祖燕,谓之先天元炁,“动而愈出”(老子语),反失于太空。久而久之,先天气丧失过多,肾部脉虚,根源不固,百病皆生,而走向死亡。
盖人生夏天地之数有限,要知保煮即保生也。故常人不欲求长生之术,亦应求延年之法。中华道家修炼,就是要返本还源,回到婴儿先天状态,以增益寿算。吐纳之法,使呼吸归根,保住先天元炁,痛足则百病可治,固住生命之本,始可再言上层修炼。丹经谓“欲点常明灯,须用添油法”是也。
功法篇
须择空气清新之地,或山林、公园、湖边、田野皆可,室内可以打开窗户。时间可以选择在子、午、卯、 酉四正时,且此时一般工作较少,也便于自我安排。
1.身法
炼功之时,最好不要穿过紧的衣服,腰带可以松一松,以利气血流通。姿势不限,行、立、坐、卧均可。行、立、坐、卧之法则如下:
行,可缓步许行,神态自若,安然行炁。
立,自然站立,脚同肩宽,双膝微屈。双手自然下垂,放在体侧,或双手相叠,放在脐下。
坐,最好盘坐,双手相叠,放在肚脐,或掐诀最好。亦可平坐凳上,手抚两膝。
卧,可以平躺,手心向上,置于体侧,或双手相叠,置于脐上。或者侧身卧最佳,一手置于头侧或枕肱,另外一手放于肚脐,两脚一伸一屈,与手相反。先转动头部,使脊椎正直,然后做功。
以上四种姿势,可以自由选择。但求其自然安适,以利人静。
炼功时双目微闭,含光内视,眼观鼻,鼻观心,心观丹田。观丹田者,观丹田之炁是也。所以微闭者,睁开容易滋生杂念,全闭容易昏沉入睡,皆于养炁不利。微闭时眼皮自然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为度。
两耳须屏却外界一切干扰,如入万籁俱寂之境,凝韵听息。《庄子》云:“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炁。”此即“庄子听息法”。要求两耳返听于内,听其呼吸出入。呼吸本求无声,所以听息者,是求其绝利一源,专心养炁。
炼功时要求舌顶上腭,即舌反卷以舌尖底面顶住。因人之上腭有两个窝,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漏 神漏炁。故炼功时必须堵住,如婴儿哺乳之状。
2.心法
行功前必须排除杂念,念想不除,无法驭炁。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日:“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 自清,自然六欲不生。”就是要人常用止念功夫,有念即止,使前念消除,后念不生,日久自然心底清静无 物。如《老子》所言:“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如此方可言行炁之法。
《青华秘文》论述止念之法时说:“但于一念妄生之际,思平日不得静者,此为梗耳,急舍之,久久纯熟。 夫妄念莫大于喜怒,怒里回思则不怒,喜里知抑则不喜,种种皆然,久而自静。”又说:“心求静必先治眼, 眼者神游之主也,神游于眼而役于心,故抑之于眼,而使之归于心。”即言内观返照,亦可止念。 入静功夫,主要还在自己悟解。
3.息法(命功有为之法,复归无为)
首先开口,缓缓吐出体内浊气,再自鼻中吸入清炁,用意咽入下丹田(脐下一寸三分,同身寸),以补 充呼出之气。呼必呼尽,吸必吸满。吸时小腹圆起,呼时小腹回收,叫做顺呼吸。初学吐纳必须如此,这样口呼鼻吸三次。
然后抿口合齿,舌顶上腭,收视返听。鼻吸鼻呼,一呼一吸,皆令出入于丹田。务必做到以心领气,以气随心,吸气时随意念下注丹田,呼气时以意念领出窍外,谓之心息相依。
开始人的呼吸之气,并不能直达丹田。人之心脏原有一管,上系于肺,下通丹田,乃是虚空一管,无中生有。原来在胞胎时是相通的,下生之后变为肺呼吸,这根管就逐渐迷塞了。《老子》说:“天地之间岂有橐龠乎,虚而不屈。”就是指的这根管。有人初学气功为什么会发生胸闷胸痛呢?就是由于行炁不当,把橐龠管冲坏的缘故。所以行炁之时,不可强迫压炁,也不可强制憋炁。勿执着,勿勉强。只要不痛就往下一点,发闷就往上一点,时间长了,慢慢冲开,自己是有感觉的。
吐纳还有一个重要的口诀,谓之吸长呼短。吸气进入丹田,略存一存,然后才能收腹呼气。作用在于吸人空中太和之炁,注润丹田积蓄下来,坤腹先天元炁不得外流,才能达到吐纳的真正目的。
人身如一小天地,心为天,肾为地,随着行炁,心性渐渐伏下,与肾炁交合。《老子》日:“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口内自然生出甘凉津液。此津液乃炼炁所生,比起平日唾液,大有补益之效。待至满口,送至咽喉,引颈吞之,汩汩有声,亦可帮助入静。津液为人养生之宝,益津可化炁,润泽周身,谓之“炼津化炁”,肺主炁属金,金能生水,水为肾主精,亦为造精捷法也。随着修炼功夫的长进,津液愈加甘美无比,若非修真之士谁能知之。吕祖喻为“长生酒”,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行炁既久,成为自然,即使不用意领,气息自回丹田之内,仿佛有力吸引,橐龠已通矣。这时只将微意守于丹田,仍是丹田呼吸。吐惟细细,纳惟绵绵,若存若亡,似有似无,方为真息。此时逐渐将有为之法,归于无为,先存后忘,知而不守。丹经云:“真意往来不间断,知而不守是功夫。”积久纯熟,有心化为无心,有意化为无意,则可使心神得到极大休歇,达至无念无欲之境,心神清定可致无梦。《庄子》日:“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中效验不可思议。
最后神意合为一体,不知不觉打成一片,心入炁中,炁包神外,混沌交合,氤氲不散。津液愈生愈旺,香甜满口,丹田温暖,周身融融,呼吸开合,周身毛窍皆与之相应。静到极处,但觉炁如根根银丝,透入毛孔,空洞畅快,妙不可言。鼻无出入之气,脐有嘘吸之能,好似婴儿在胞胎之中,是为胎息。《老子》说:“专炁致柔,能如婴儿乎。”真正存神达化之功,即在此也,到此地步,仙道不远矣。
但是达到如此境界,随各人秉赋有早有晚。要在慎终如始,勿懒勿怠。《太上老君内观经》说:“信道易,行道难;行道易,得道难;得道易,守道难。守道不失,身长存也。”
养生篇
1.外出路途所阻,而生饥渴,可就地静心吐纳服炁,则无饥渴之感,所谓“炁满不思食”。种种效验,日久自知,不必详述。
2.炼习吐纳,最好结合太极拳之类的动功。盖“有动乎中,必有其静。”动静相兼,互相增益。炼武术者,亦可以此作为内功,只知蛮用拙力,不知以意领炁,以炁领形,终究落于下乘,且于养生无益。
3.《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此法贵在坚持,行立坐卧之间,随时可用丹田呼吸,不必拘泥时日。常人多在大病之后,方去寻求气功疗法,一旦病有好转,却又置之不理,学者切忌此种弊端。
4.平日注意保持元和,话宜少说,言多伤炁。(老子)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虚其心,实其腹。”所谓“大巧若拙,大辨若油。”内含侈炼之旨也。更要注重修德,德正则心安,心安则炁顺,试看哪位修养高深之人没有德行。
5.荤腥香辣之物,不利养炁,应少食或不食,老年人尤应注意。盖荤腥之物,性属沉浊,食之必使先天之炁组而难伏;香辣之品,性主轻浮,食之必使先天之炁散而不聚。故均应避之。应持清淡饭食,以养真厢。食可则止,不宜过饥过饱,过饥伤炁,过饱伤神。此饮食之道,修真炼炁者不可不知。
6.不可当风吐纳,炼到好处,全身发热,毛孔开张,更不可见风。若盘腿打坐久了下肢酸麻,不可骤然下地,最伤筋骨。先把两腿伸开,手抚两膝,养静片刻,待觉身轻,方可下地。
7.炼炁当禁烟洒,烟为火之象,火能烁金(肺),故抽烟多者肺先损,肺损则无以生秃。酒者,入于心经则多说话,人于肺经大声叫喊,人于肾经情欲不节,入于脾经不愿吃饭,人于肝经大动肝火……种种危害,皆令人性乱而炁耗,故宜戒之。
8,即此一法,已为养生不二法门。但这在中华道家修炼之中,只为筑基功法。学者得其真超,欲求上层接命之术者,再访高师深造可也。
道家静功诀-静功法诀
为了使读者进一步了解具体的中华道家修炼法,以及修习道家功法的实际需要,特将中华道家静功之法诀,披露于此。
1.静功总说道家修炼,从静功起步。其实修炼功夫的一切层次,都离不开静功的作用。无论是人手、了手以及中间过程,其中每一阶段的各个层次以及同一层次的不同侧面,都是静功在起主导作用。因此也可以把道家修炼总炼之中的重要性。静功在中华道家修炼功法之中,是最 基础的起手功法。而在社会上流行的气功之中,却属于最高级的功法。修炼与气功在层次上的差别,于此可见。
2.静功之道
道家修功,在于修炼身体内部的精、炁、神,外部的姿式动作,并不重要。只求头脊正直、舒适自然,即是最大原则。立、坐(或平坐或盘坐)、卧(侧卧为宜)均可,要求:
①双目垂帘。
垂帘即微闭之义。眼睛睁开容易滋生杂念,闭拢又容易昏沉入睡,皆不利于入静。此时的口诀,就是“睁三闭七”。具体做法从前皆是口传,在此公开就是双目自然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为度。
②两耳返听。
返听即返听于内。屏除外界一切干扰,如人万籁俱寂之境,凝耳内听。内听之义,非在于听声。乃是凝其耳韵,神意内注,以便收心人静。
③口须塞兑。
兑为口,塞兑即闭口之义。要求抿口合齿,忘言默守。
④舌抵上腭。
即把舌面反卷过来,以舌尖底面顶住上腭。因为上腭有两个小窝,谓之“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炁。故此以舌抵往,如同婴儿哺乳之状。
⑤自然呼吸。
随着静功层次的不断深入,鼻息应当逐渐做到深、长、匀、细、微。达到以上要求之后,即可逐步锻炼“听息”的功夫。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初步用功,只用耳听,不加意念。但是并非要求死守耳窍,也不是听呼吸的声音。只须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似听非听的慢慢体会,这就算是得法。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等,不可用意念去强行支配。听到后来,心息逐渐相恋相依,杂念不知不觉泯灭,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到了入静的境界。
3.静功的层次
道家静功,有三大层次,皆须逐步印证:
①身静。
身体不动,谓之身静。静功之时,不要穿过紧的衣服,更不要存在紧张的情绪,身心放松,自然利于入静。做得恰到好处之时,炼功时间虽然长久,自己心中并不烦躁,身上也没有难以忍受的感觉。只要能够坐得住,做得轻松,甚至感觉舒适,不愿再动,这样就是身体已经得到安静,谓之身静。身静,为静功之初层。
②心静。
念头不动,谓之心静。做到身静之后,心中的念头尚未完全清除。,这时,要用上述听息的方法,做到以心听气,心气合一。此时心无杂念,万缘放下,已往事情不回忆,眼前事情不记挂,未来事情不打算,大脑神经完全进入虚无状态,这样就是内心世界得到安静了。心中不起念,即是心静。心静,为静功之中层。
③意静。
不知有我,谓之意静。心中无念之后,还有一个“我”存在,尚未彻底干净。更进一步,由心气合一,做到忘记自我,进入混混沌沌的境界。空而不空,有而不有,故曰混沌。一直做到忘我一层,才是真正的入静。做到意静,即为静功之高层。
气功家讲静功,做到身体不动就是成功,很难深入内在的念头把握,仅能维持身静。而且强调意念,更加难以做到心静,这样的做法不过达到初层而已。一般人讲静功,最多讲到念头不动,即心静的境界,只能到达中层。只有道家真正的静功之学,由身静之后,进一步培养心静,又以为心静并不彻底,还要深入修习意静,方为静功之真境界,于此可见中华道家功法之高妙。道家所谓玄之又玄,除将静功分为初层、中层、高层三阶修习之外,往上并无止境。尚有最高一层,可以顿悟直超;即身得道,但这属于“道功”一方面事,且非一般人所能悟及,兹略不述。
上述身静、心静、意静之三大层次,看似平常,并不平常。有人误认为做静功偏于性功,对于命功没有关系,其实不然。道家静功之奥妙,直指修炼真机。丹书云:“身不动日炼精,心不动日炼炁,意不动日炼神。”可见筑基静功的三大层次,已将炼精、炼炁、炼神之功,贯串在内,成为一部修炼大法。炼精就是补精,炼炁就是补炁,炼神就是补神。于是通过静功筑基,可以补足精炁神三宝之亏损,直至“精满不思欲,炁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的境地,这也正是丹道人手筑基的真正目的之所在。
道家吐纳筑基功法静功的内在法诀
(1)听息
静功的目的,在于入静。入静的含义,就是指身心安静下来。为了达到入静的要求,首先必须去除一切杂念,这是静功筑基法最为关键的一大原则。但是人们的思想习惯,大脑总是在不停地考虑问题,即使睡觉也会做梦,要它一旦停止不动,很难做到。为了达到入静的目的,古代道家修士创立了许多法门,如听息、坐忘、守一、数息等等。比较起来,以道教庄子所讲“心斋”之中,谈到的“听息”法为最好。
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前面我们说了,静功要求自然呼吸。听息的方法,就是两耳内听,即屏除外界一切干扰,如入万籁俱寂之境,去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初步入手只用耳听,不加任何意念。
注意:所谓“听息”,要求两耳返听于内,好象是听呼吸出入之声。但是呼吸出入,本来要求无声。所言“听息”的意思,是求其凝神内注,专心养静;并非死死去守耳窍,也不是去听呼吸的声音。“听”的意思,就是为了精神集中的意思,只要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
慢慢似听非听的去做,这就算是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都要顺其自然变化,不要用意念去强行支配。
听到后来,心息相依,杂念全无,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到达“入静”的境界。
(2)观光
“观光”之法,是道家秘传的修炼法门,从前秘而不授,皆为师徒相传。观光的作用,就是为了炼性。吾人之性,原为虚空一光,在下生之前,来自宇宙。因此这是炼性的根本方法,谓之性功。有人以为道家所讲的“性”功就是道理,没有功夫,是未得明师传授性功之故。
性之根,在于两目中间之一窍。此窍来自吾人下生之前,因而称为“祖窍”。初先静坐片刻,用前面所讲的“听息”法。身心入静之后,即将两目之光收回,似观非观,止于祖窍之前。这个“祖窍之前”,不在身内,亦不离身外,就在眼前约一寸二分的位置。
注意:所讲“观祖窍”之法,是为了聚起自己的元性。元性聚起,自然就会见光。但是这个境界是自然的,万万不可追求;如果追求,也会见光,但为幻境,非为真性。许多炼气功的人士,往往就在这里进入魔境,不自觉察,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须要用“若有若无,似看非看”的意思,在无意有意之间,不可着意,又不可无意。自然而然,这就对了。
心神微微放于祖窍,就可能出现自已的性光。初则点点,飘移不定,其光微弱,不要管他;开始似乎由外而来,出现之后,此时以心神稍微照摄之,凝定之,即以真意照于白光中,此为聚性之功;继之由点而渐渐凝聚成片,片片而来,由外归内,慢慢聚起;再继之则时聚时散,难以固定;如是则最后终于成为一片,而无波动,如此真性渐聚矣,而吾人已入大静。光是性的表现,观光即知自性的聚散。光散性即散,光聚性即聚,光定性即定,光满性即满,光圆性即圆。王重阳祖师当初描摹其圆满形状曰:“圆陀陀,光灼灼。”圆者,是言其没有不规则的形状,灼者,是言其没有黑色的漏洞,这样才能到达“性光圆满”的最高境界。进入这一境界,生死可以自主。但是如果不是深入大定,而且具备极高功德,就不可能达到。
观光的功夫,虽用“观”法,而其实不是在观,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修炼此功,须循序渐进,由光小而至光大,由光弱而至光强,从波动而至光定,从片片而至光聚。亦有人修炼多日,两眼漆黑,而从未见光,故不可追求。
注意:以上所言,“听息”与“观光”之道。虽似有为,其实无为;无为之中,无所不为。虽曰听息,其实无听;虽曰观光,其实无观。听息无息,息听于无;观光无光,光观于无。无息之息,谓之真炁;无光之光,谓之真性。由此参悟,方入真道。
静功与日常生活
修炼成就的高低与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在日常生活之中,如何安排自己,以保障修炼的效果,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兹将其中较为主要的地方,归纳为以下十个方面:
1.环境的喧寂
凡做修炼功夫,首先应当选择环境。最好是在山海林泉之间,其次是在郊外旷野之处。闹区里面有噪音污染的地方,就不适宜。如人声、车声、吵闹声、叫卖声、机器轰鸣声、欢庆锣鼓声、音响喇叭声、戏曲歌声、小儿哭叫声等等,要一概避免。这样就使得耳根清净,听觉神经不受刺激。
2.空气的秽洁
做功周围的空气,应当十分新鲜,而且以自然气味为佳。避免一切秽浊气味,如腐烂气、发霉气、汽油气、厨房气、油漆气、化学药水气、浓重化妆品气、农药气等等,均有妨碍。屋内家具越简单越好,摆设东西太多,也容易发出不好的气味。植物茂盛的地方,没有污染,空气于人有益。这样就使鼻根清静,嗅觉神经不受刺激。
3.光线的明暗
关于室内光线一事,古代修炼家强调阴阳调和,不使偏盛,光线太明和太暗都不合适。开始做功,为了利于入静起见,只怕太明,不嫌略暗。室内油漆、粉刷、壁纸、窗帘等,皆宜用浅淡颜色,不宜用大红大绿。灯饰照明,亦不宜太亮。这样就使眼根清静,视觉神经不受刺激。
4.口味的浓淡
饮食调味,不宜过于浓厚。各种口味,均应比平时食用再加淡薄。十分鲜味,也不合适。白煮清蒸宜多.红烧煎炸宜少。烟酒之类,最好能够禁绝,这样就使舌根清静,味觉神经不受刺激。
5.气候的寒暖
气候条件,对于做功的人影响很大。太热太冷或者霉天潮湿气重时,做功皆难见效。**惊雷闪电之时,应停止做功,以防惊散元神。如果室内生有火炉。不可把门窗关得太紧,以便室外空气流通进来,但是又要防止冷风直接吹到身上。
6.食物的营养
含有蛋白质的各种食物,虽然对于身体有益,但也要考虑能否消化得了,否则多吃反而有害。其他一切营养品,也要搭配适宜。不卫生的零碎食物,也要禁绝,不要贪图一时口腹之欲,损害健康大事。
7.外缘的隔离
专门做功期间,应当屏绝外缘。但是家庭生活和自己经办的事情,也要预先有个安排,免得临时手忙脚乱。做功期间,亲戚朋友要减少会面,外界的事情要尽量接触,尽量少接电话、少写信件、少看电视。这样,就能够使心情安定,神经经常处于宁静的状态,做功夫也容易见效。
8.思想的寄托
多费脑筋或乏味的书籍,最好不看。带有复杂算法及许多数目字的书籍,更不宜人目。若把看书作为消遣之用,可以随意阅读前人的修炼著作、山水游记、神仙故事、笔记小说等,或近人的旅游文章、养生书籍等类。正当做功之时,思想就寄托在功法的体验上;出外散步之时,思想就寄托在周围的风景上;每次用餐之时,思想就寄托在饭菜的香味上;做太极拳之类的动功,思想就贯注在肢体的运动中。
9.用功的时间
子(半夜11时至1时)、午(中午11时至1时)、卯(早晨5时至7时)、酉(晚上5时至7时)四个正时辰,或者每天下半夜刚醒时,做修炼功夫最好,其余空闲时间随意可做。若用坐功,至少要做半个钟头,最多不宜超过两个小时(对于一般人而言)。若用卧功,则不拘时间长短。只是在饭饱之后尚未消化之时,不可马上静坐,亦不可倒下睡觉,应使身体稍微活动,过半个小时再做功夫。
10.身体的姿式
做功之时,无论何种姿式,均应保持头脊正直,勿使五脏受到压迫。另外注意全身尽量的放松,这样才利于达到完全入静的境界。
以上十个方面的内容,用在做功上,自可增益功修。即使不是专门从事修炼,如能坚持实行,亦必有祛病健身、延长寿命之效验。
静功着重在一个“静”字,不必要在“气”上做什么功夫;气功着重在一个“气”字,未必就能符合“静”的原则。试看社会上各处所流传的气功,多数功法都要运用意念的,或者用意念引导动作,或者用意念引导行气,或者动作、行气、意念都混在一起。可见气功的法门虽多,总是要用意念,然后加上气的动作。静功则完全是静,在气上只是顺其自然。并不用自己的意念去支配动作,如果有意念使之动作,就失去了“静”的意义。这样对比而言,静功比气功的起点要高。许多气功把静功作为本派功法的最上层功夫;而在中华道家修炼功法之中,静功只是最初下手的筑基功夫。由此可见,静功和气功在层次上存在差别。
静功和气功之利弊,亦有所不同。气功做得好的,能够去病健身;做得不好,不但旧病不愈,反会增添新病。静功做得合法,自然能够治好医药难愈的病症;做得不合法,身心也能多少得点益处;退一步说,即使没有大的效验,绝对不会又添新的毛病。可见气功是有利有弊,而静功则是有利无弊。有些气功,虽然也有静坐法。但就其本质而言,气功的静坐法,不合道家静功之原则。气功静坐,身体外表虽然坐在那里不动,但是他们的思想在身中运用,没有休息,虽然说是静坐,实际上仍然属于动的一方面,算不得真正的静功。
对于各种病症的治疗而言,气功的作用离不开静功,离开了静功,气功的效果很难保障。比如胃溃疡病和神经衰弱,如果不用静功,单靠气功很难保证能有切实的效验;假使不用气功,专做静功也完全能够痊愈。这是实际的经验,而且经验不在少数。近些年来治病效果较好的气功,实际上总是包括有静功的作用在内,于无形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关系甚大。病愈之后,一般人都认为是气功的效果,不知静功在其中潜移默化地起到了恢复健康的主导作用,气功只是辅助作用。因此在治病方面,气功和静功不可分离,练过气功的人士,进一步深造修炼筑基之静功法,对于身体的健康长寿和精神境界的提高,都将会登上一个新的阶梯。
3、食气、吐纳、胎息、开脉、开穴之综合动功实修举例
原始太极拳
本拳法是轩辕黄帝根据蛇和喜鹊相斗时的形态所始创。距今有五千年历史。共有二百十二式。
原始太极拳属道家拳术,历代道长视其为珍宝,秘不外传。北京白云观安声远道长,道家清微派第十五代“志”字辈传人,现已近九十高龄。自幼从师白云观崔理真道长,后又从学高虎臣道长,经二位大师的教诲,安道长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继承了道家太极拳的真谛和绝技。为不使之失传,安道长愿将原始太极拳贡献出来。
该拳内容丰富,结构严谨,重在实用,走架开合蓄发,外导内引,练到一定火候,则可筑基成真,内气循任督二脉周天运行。除拳法外,还有太极针、如意、吕祖纯阳剑、盘龙棍、太极八卦反手勾……等,拳械具备,风格独特。
此拳相传轩辕黄帝根据蛇鹊相斗所创。拳谱记载:“黄帝偶行于坡前,看见蛇鹊相斗紧相连,鹊攻尾,首来救;鹊攻首,尾相连;鹊攻中,首尾援。黄帝见到非偶然,从此留下太极拳。”后经张三丰真人、其他道长精心提炼,按飞禽走兽动静形态,把技击、养生融于一炉,形成独特的道家拳法。此拳共分动静快慢四部分。
(一)动部:又名十三式,练时以意运气,使周身百骸皆通。
(二)静部:是技击的主要部分。
(三)快部:也称后十三式,共十二套动作。练时发劲要求猛、暴、脆、快、硬。
(四)慢部:也称拜四方,要求以形挂意,以意行气,以气试力。达到意气相聚,运功发力的意到、气到、力到的内三合。
原始太极拳的特点分三个方面:
(一)在劲力上要求刚柔相济。主张只柔不刚则不坚,只刚不柔则不圆,刚柔相济才完全。
(二)在拳速上要求快慢相兼。主张只快不慢则不轻,只慢不快则不精,快慢结合方为灵。进而做到刚而不僵,柔而不弱,快而不乱,慢而不滞。
(三)技击上主张引进落空,以静制动。但更强调看其神,观手足,乘虚而入,见隙发招。
本拳法由安声远道长传授,由其高足弟子,白云观居士骆巨方演练,张宏生整理。
说明:动作图中标线左实右虚。
动部太极十三式目录
第一式:九转还阳功
第二式:倒拽九牛
第三式:三盘落地
第四式:旱地拔葱
第五式:双手推山
第六式:左右换掌
第七式:铁扇关门
第八式:青龙探爪
第九式:凤凰展翅
第十式:左右削掌
第十一式:仙人作揖
第十二式:抱头观天
第十三式:童子拜慈航
动部太极十三式演练
预备式
面向正南,如受场地所限,面向其他方向也可以。身体直立,两肩下垂,双手五指并拢,略靠身体,垂于两侧。掌心向内,头要正。两脚跟不要过分并拢,脚尖外展。眼平视(图1)。
要领:身要放松,表情要自然。意念要静。身体各部分要求简括为:头顶、颈竖、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提肛。
第一式九转还阳功
1.托天抱目:双掌外旋,从身两侧直臂缓缓上抬,于头顶上方掌指相交,掌心斜相对。抬头上视劳宫穴。同时双脚跟提起,重心位于两腿中间(图2)。
双掌外翻,徐徐向身两侧下按,还原成预备式。如此反复上托下按九次。
要领:双掌上抬,观想托住蓝天向上,双手上合有如抱住明月。上托时自然吸气,使日月精气从劳宫穴灌入,顺手三阴经,沿任脉下行达丹田。按掌时呼气.并使日月精气内转,周流四肢百骸。
2.揉太极:右手搭在左手背上,轻轻按在腹部。先顺时针揉9圈.再逆时针揉9圈。眼平视(图3)。
要领:要意守丹田,自然呼吸,手上提时吸气,下落时呼气,动作要轻柔缓慢。
3.拍太极:右手搭左手不变,双臂撑圆,前伸上提与心平,然后下拍腹部,如此反复前提下拍9次(图4)。
要领:要用意不用力。
4.灵官护法:从预备式开始,双手臂上提前伸,与肩同高。掌心相对,掌指朝前,眼平视(图5)。
要领:伸掌时吸气,做到内静外动。
双臂伸直,水平向身两侧平展。掌心向前,掌指朝外(图6)。
要领:双掌平展,自然呼气。引气由丹田上升经手三阴三阳经贯充两掌,意念切忌过重。
双掌上翻,屈肘后抱。掌心轻堵耳门,以略听不见外音而准。掌指朝后,四指扣在风池穴上,双肘尖朝前。眼平视(图7)。
要领:两手动作要同时进行,肘朝前时,不要耸肩。尤其肩部要放松,心要静,意守丹田。
继上式不停,肘向身体两侧展开,再向身前并,还原成图7姿势。如此反复展收9次(图8)。
要领:外展要挺胸,自然吸气,双掌随展放开耳门,前并时含胸,自然呼气,贯于双肘尖部。
双掌由头部两侧直臂上托,掌心朝上,掌指向后。双脚跟随之提起,离地约1寸。抬头上视双掌(图9)。
要领:掌上托时吸气,观想日月精气顺劳宫穴沉于丹田。上托动作要缓慢。
双掌翻至掌心朝下,左手四指搭在右手指上,从体前下按至腹前。掌指相搭,掌心向下。随着按掌,两脚跟落实。眼平视(图10)。
要领:下按掌两手臂要撑圆,自然呼气,意守丹田。
双足原地不动,双手分掌。掌指向前,掌心相对,屈肘上提至腋下。继而双掌内旋,直臂向前水平推出。再逐渐过渡到立掌,两掌距离与肩同宽,掌心朝前,掌指向上。眼视双掌(图11)。
要领:提掌推掌动作要协调一致。提掌时自然吸气,推掌时呼气,意守劳宫穴。
两脚原地不动,上身挺腹后仰。手型不变,直臂缓缓相随。抬头后视(图12)。
后仰至极处时,即向前直身,双掌同时从头顶上方,向身两侧弧形下按,还原成预备式(图1)。
要领:后仰时,手臂与上身保持直线,同时自然吸气。下按时呼气,意守劳宫穴。
5.摘星换斗:从预备式开始,两脚原地不动,双手握拳收于腰际。左拳变仰掌,屈肘由胸前向身右侧平插,掌心朝上,掌指向左。眼平视左掌(图13)。
要领:右小臂屈肘贴胸.眼神随掌走,插掌时自然吸气。
左手原掌型不变,经胸前向身左侧平云,再屈肘收回左肩处。左掌再水平内旋,掌心朝上,掌指向右,缓缓上托至头上方。右眼上视左掌背。与此同时,右手变俯掌下按(图14)。
要领:平云、内旋、上托动作要连贯,上托时自然呼气。
两脚原地不动,上身向右屈,左掌随身尽力向右压,右掌也随之下按。眼向右平视(图15)。
要领:屈身前,先吸气,随压掌自然呼气。压掌的程度要尽力而行,按掌和侧压掌动作要协调一致。
上身先向右转,再向前俯身。左掌随之由身右侧下按至右脚前,掌心以略离地为适。右掌同时屈肘后伸.掌背贴后腰命门处。眼视左掌(图16)。
要领:向前俯身拱腰.双腿站直,开始练时要量力而行,不得勉强。左掌下按与右掌后伸要协调,下按时自然呼气。
原身形不变,左掌心向下,由左向右弧形转动至左脚前。再由左脚转至右脚前。眼随掌动(图16)。
如此反复做三次,还原成预备式。
要领:转掌时要拧腰转胯,以身助手。从右向左吸气.从左向右呼气。全部“摘星换斗”的动作要连贯、舒展。
6.摘星换斗右式
动作要领均同前述,唯方向相反(图17、18、19)。
第二式倒拽九扭
从预备式开始,重心移至右脚,左脚屈膝提起向前蹬出,与腹同高。同时双手握拳收于腰侧,拳心朝上。眼平视(图20)。
要领:蹬腿时脚尖要上翘.腿伸直,上体正。
左脚落地成左弓步。双拳空握,左拳屈肘向前勾出.与口同高:右拳同时前伸,置于左肘下,拳眼朝上,拳心向左。眼视左拳(图21)。
要领:左弓步与勾拳要同时完成,弓步后腿要蹬直,后脚不能拔起,上体中正。勾拳要沉肩坠肘,右拳眼一定要置左肘尖下。
随上动,上身尽力前俯,左手型不变,右拳从身右侧直向后撩,拳心向前,拳眼向左。眼下视左拳(图22)。
要领:前俯时步型不变,与后撩要同时进行。意念中用鼻吸地气,缓慢、柔和地沉于丹田。
两足原地不动,向上起身,右拳由后屈肘收于腰侧,左手型不变,眼视左拳(图23)。
要领:右拳回收成立拳,拳心贴于腰侧。自然呼气,将体内浊气全部呼净。
倒拽九扭右式:动作要领均同前述.唯方向相反(图21~27)。
第三式三盘落地
从预备式起,双掌从身两侧直臂缓缓上捧,至头百会上方,向内屈腕,双掌心朝下,右手指搭左手指,眼上视掌心。然后,双掌型不变,随身下蹲,经体前下按掌,双掌距地面1寸许。眼下视掌背(图28)。
要领:上捧、下按动作连贯不停,按掌时两臂要撑圆。捧时自然吸气,按时呼气.观想五脏之浊气,顺劳宫穴排出入地。
第四式旱地拔葱
两脚原地不动,双掌前分,外旋至两脚侧成半握拳,拳眼朝前,随起身而上提。眼前视(图29)。
要领:两膝略弯,两臂撑圆,上身不要前倾,呼吸任其自然。意念上观想,分掌就是拨土,心轻堵耳门,以略听不见外音而准。掌指朝后,四指扣在风池穴上,双肘尖朝前。眼平视。握拳是拔葱上提。
第五式双手推山
双肘外分,肘尖朝外,两拳相对。两小臂同时震肋,两拳收于腰侧,拳心朝上。眼平视。
要领:肘外分时自然吸气,震肋时呼气。
双拳变掌直臂前推,与肩平,掌心朝前。两膝略弯,身下蹲成马步,眼平视。然后双掌变拳,收回腰间再变掌向前推。如此反复三次。
要领:推掌时,两掌与肩宽,高度与肩平。收拳时自然吸气,前推时自然呼气。
第六式左右换掌
从预备式起,左手成立掌,屈肘上提至胸前,掌指向上,掌心朝右。右掌同时收于腹前,掌心贴在下丹田位置上。眼视左掌(图30)。
右掌先向左肘下插,再向右前翻出,左掌屈肘附于右肘旁,双掌心朝上。同时右膝上提向右前蹬出,与腹同高。眼视双掌(图31)。
右脚向前落地,双掌同时下翻,掌心朝下,向身左后双握手,重心后移左腿成左仆步。眼视双掌。右脚再向左撒步,右掌上提,左掌护腹(图32)。
要领:提掌、翻掌、踢腿、捋手动作要连贯协调,呼吸自然。
图32、33为左式换掌,动作要领均同前述,唯方向不一致。
第七式铁扇关门
从预备式起,双手握拳收于腰际,拳心朝上,左膝上提向正前蹬脚。眼前视(图34)。
要领:重心落于右腿,上身要稳。踢腿时呼气,运气于左脚掌,随踢从涌泉穴放出。
左脚向前落地成左弓步。双拳变掌,上提至胸前齐向前插。掌心朝上,掌指向前。眼视双掌(图35)。
要领:上提时双手要屈腕、并紧。插掌与落步要同时进行。插掌时呼气,气贯十指。
双掌内旋,掌心朝前成立掌,再向身两侧平展,掌心向外。眼平视(图36)。
两掌再直臂前合。如此反复动作三次(图35)。
要领:平展要挺胸、拔背、塌腰,手臂与肩平,合时要含胸拔背。平展时自然吸气,合时呼气。
第八式青龙探爪
从预备式起,左脚先向左开半步成马步式。双掌外旋,从身两侧经胸前向内划弧,下按至两膝上。双掌指斜相对。眼视前方(图37)。
要领:开步、按掌动作要协调连贯.呼吸自然。马步要低,上体要中正。
两脚原地不动,左掌内翻,掌心朝上,经胸前弧形上提,至左腋下时向左平插。掌指向左,掌心向上,高与肩平。身随左转,眼视左掌(图38)。
左掌屈肘经胸前向右推掌,高度与肩平。掌心向外,掌指向上成立掌。同时向右拧腰,身随之右转。眼视右掌(图39)。
要领:向右拧腰转身。下盘必须稳定不变。插掌时自然吸气,推掌时呼气.意念上想着气从劳宫穴放出。
两脚原地不动,左掌经右肩处向下按在右膝处,再屈臂向左斜挑肘,肘尖略高于肩。眼视左肘(图40)。
要领:按掌时自然吸气,挑肘时呼气,观想气从肘尖部放出。上身不要前俯,下盘要站稳。
左掌向上向左平翻出掌,高度与肩平,掌心朝上,掌指向左。眼视左掌(图41)。
要领:翻掌要先正身、坠肘,用抖劲翻出。
图42~45为左式青龙探爪,动作要领均同前述,唯方向不一致。
第九式凤凰展翅
从预备式起,双手握拳收于腰际,左腿提膝,向前蹬腿,落地成左弓步。双掌变仰掌,掌指朝前,两掌并拢与心平,向身两侧平分,过渡成立掌,高与肩齐。向前俯身拱腰,右掌下按左脚里侧。左掌反臂上撩,掌指朝上,掌心向左。眼下视右掌(图46)。
要领:俯身时后脚跟不要拔起,蹬腿时身要稳,脚尖要上翘。蹬腿、俯身、按掌、撩掌动作要配合协调。按掌时自然吸气。
身形不变。左掌由上向下按掌至左脚外侧.掌指向前,掌心贴左脚;同时,右掌直臂反向上撩。眼视左掌(图47)。
要领:按掌、撩掌同时进行,与拧腰转身协调一致。左按掌时自然呼气。
图48为右式凤凰展翅,说明要领同前述,唯方向不一致。
第十式左右削掌
从预备式起,先做图37的动作,再做图38的动作(说明参照前述),然后左掌经胸前随俯身向右下斜削至右脚外侧,掌心斜向外。眼视左掌(图49)。
要领:上述动作要连贯,俯身拱腰与削掌配合一致。重心略偏于右腿,削掌时自然呼气。
两脚原地不动,左掌向左肩上方平挑掌.与肩同高时向内逆缠,左肘前抬,高于肩部,经头后向上向前从体前下劈掌,落至腹部,掌指朝前,掌心向右,眼视左劈掌(图50)。
要领:挑掌转身时,应以腰为轴转动。劈掌时上身要正,下盘要稳。挑掌时自然吸气。劈掌呼气。
图51~52为右式削掌,动作要领均同前述,唯方向不一致。
第十一式仙人作揖
从预备式起,双掌先外翻,从身两侧上抬至头顶上方,两掌指相搭,右掌指压左掌指,随向前俯身,经胸前下按到两足前。眼视双掌(图53)。
要领:双腿要并拢站直,上捧掌吸气,下按掌呼气,观想气由劳宫穴排入地下。
手型不变,随直身上提至头上方时,双掌同时上翻,上身与双掌尽力右倾。眼视双掌(图54)。
手型不变,身,掌回中后,再向左侧倾。如此反复3次(图55)。
要领:身体不可前俯后仰,整个动作要以腰带肩,以肩带掌。提掌时吸气,向右摆时呼气;再回中时吸气,左摆时呼气。动作要缓慢、均匀。
从身向右摆时即向右转腰,向身右下侧俯身拱腰,双掌型不变下按,至右脚外侧,双掌心略贴地。眼视双掌(图56)。
要领:按掌时腿要伸直,脚跟踏实,勿掀起。
两脚原地不动,双掌由右经双脚前弧形左转至左脚外侧(图57),再向右转。如此反复三次。
要领;转时吸气,返时呼气。
收式时要先起身,手型不变,两臂撑圆,经胸前向上至头顶处时,双掌于身两侧直臂下落,还原成预备式。
第十二式抱头观天
从预备式起,双掌屈肘上提,左掌向前,右掌向后直臂平插。掌心朝下,眼视左掌(图58)。
要领:擂掌与拧腰转体要协调,预备式时吸气,插掌时呼气。
双掌屈肘抱于头顶,左掌心扣在百会穴上,右掌压在左掌背上。此手型不变,由身右侧俯身下蹲,再向下向左弧形拧腰转头,到右肘朝下,左肘朝上时止。眼由下向左上斜视(图59)。
要领:抱头时自然吸气,转身上观时呼气做右式时唯方向相反。
第十三式童子拜慈航
由预备式起,双手后背,在身后合什。眼平视(图60、61)。
要领:图60是正视图,61是后视图。合什时双掌紧贴后背,自然吸气。全身要放松、要静,同时观想慈航道人,他是道教传说中的神掌、法术无边。
双掌下旋,掌背贴予腰两侧,再下插至胯处,随蹲身和向身两侧展开,掌心朝上,掌指斜向后。眼视前下方(图62)。
要领:身体要极力下蹲,但不要过于前俯,自然呼气。
向上起身,双掌由身后弧形向胸前上翻:双掌指相对,掌背朝外,两臂撑圆与肩平。眼平视前方(图63)。
要领:下蹲时起身动作要缓,呼吸自然,思想要静,无杂念。
双掌慢慢回拉,掌心距胸l寸距离,此时双掌由下外翻,掌心朝外向前推。眼平视(图64)。
前推回收,如此反复共做三次。
要领:前推回收不得耸肩,要沉肩坠肘。回收时吸气,推时呼气。
双掌由下向内翻腕,屈肘收回胸前,手背相贴,掌指朝上,成外合什。再经体前上举过头,双掌内翻,掌心相对成内合什。眼上视双掌(图65)。
经体两侧直臂下落,返回成预备式。
要领:合什的双掌不要过于紧贴,内、外合什动作要连贯,不可中断。
四、49式经络动行运气功
四十九式经络动功从太极动作中演变出来,简单如顺,意念回归自然,它透过以形导气,调整呼吸和意志的锻炼,达到身心健康的境界,是一套具有扶正培本,增强体质,有助防治肺癌、肠癌、胃癌等疑难疾病的经络导引动功。整套功法,分为[通经、循行、导气、归元]四个段落。在练习时,强调精神专一,以意念引导内气在一定的经脉中运行,达至经络畅通、消积化瘀,防治疾病的功效。
第一节:1-10
要求:舒心宁静,意守丹田,呼吸淡慢,身轻如燕,飘向云霄,飘向太空。
1.怀中抱月 双手合抱,左蹆向左迈开一步,步子微蹬,双眼微闭,意念丹田之气,经过会阴闭肛门从上升,再经过肾俞穴上至百会穴,舌头抵住上牙根搭好鹊桥,气走俩旁肩井穴曲池,少商,力赶指尖。
第二节:
2、商商相接:双手大母指面相对,双食指背俈背,呼气双手下压步子下蹬,吸气双手上升步子上抬,反复三次。要求:呼吸细小深长,意念少商穴,上抬闭肛门,下压松肛门。
第三节掌推华山 双手用八字掌由胸前同时缓缓推出,力达指尖,推到出气,回收吸气。推时步子下蹬。收时步子伸直。反复三次。要求:意推气、气推力动作缓慢,推到时由指尖向前用力推出。
第四节 金龙盘柱 用八字掌双手由胸前向两边推出,掌面朝上,双眼观看左手指尖。
推到时用腕力先向顺时针运转,再身逆时针运转,收回胸前,再向右看指尖动作相同,收回后头不动眼向正面看,左、右、中共三次。要求:力达胫椎穴。 使三阴三阳气血畅通。
第五节 拄地通天 仍用八字掌由前上方向下再向后拄地,力达指尖脚根踮起,十指落地,头顶天空。反复三次。要求:动作缓慢,向后拄出气,向前收吸气,能使气力达到指尖、踋、头、头尖
第六节 叶底藏花 双掌由大腿外则向上至腋下,用双手腕背押住腋 下並用双肘往前向上提起。
第七节抢捉伏兔 接上动作双手掌向上提至头顶,用双掌背拍打大腿内侧玉兔穴:反复拍打三次。要求:双掌抬高,拍打力度稍强,使大腿有麻感。拍打穴位要准确。
第八节怀中抱月 双手十指张开如抱球一样。双掌指距离五公分左右。意念双手抱住月亮。
用意气力赶指尖。
第九节商商相接 动作与第一相同
第十节气沉丹田 把所有真气运送到丹田之中,随着双掌由头顶前方按至丹田,先闭气随双掌下压,沉至丹田
第二段
第十一节 春风摆柳 先起右手掌至左胸前,左手掌 转至左方背后,右手掌下摆至右方背后左手同时提摆右方上胸前肩头,身随手转
第十二节 气行太阴 接上动作,左手掌下行至左方背后,同时右手掌由右背后行至左手肩前掌面朝上向右前方运动,运行至右前上方时,掌面朝前方由右前上方运行至头顶。左手运行同右手相同。要求:运行时气达五指尖气随手转
第十三节 气贯百会 接上动作右手掌面向下把真气由天 突按压至关元
第十四节 劳宫开闱 左脚尖朝上,先把右手掌劳宫穴放在左肘下,双眼把左劳宫看热。
第十五节 劳宫关闭 在把劳宫穴看热时,时间要长些,意念掌心有红火,全 身重量集中在后脚
第十六节 老翁捋须 象老翁捋须样双手弧形提至头顶由脑后向下捋势力达手腕。
第十七节 气行少阴 先右手掌提到左肋下掌面朝上,由左腹前向右运行,行至尽头反掌,掌心朝前向中庭移动,行至额前掌心朝下,把真气运送到丹田。
第十八节 气行少阳 左手行少阳真气动作与右手相同
第十九节 气贯百会
第二十节 怀中抱月
动作与第一相同
第二十一节 商商相接
动作与第二节相同
第二十二节 气沉丹田
动作与第三节相同
第三段道气
第二十三节 大鹏压嗉 双掌面朝上,提至上胸吸气提肛,反掌面朝下,随胸前下压丹田,哷气松肛,反复三次。(“哷”是否应为“吸”)
第二十四节 摩面梳头 双手食、中指从地库、迎 香、晴明、天庭,再十指从额前向后梳至头发根,共做三次。
第二十五节 童子拜佛 双掌合什胸前,意想身在佛庙,先拜如来佛佛祖,再拜玉皇大帝,后拜观世音佛。时间长达一分钟 。
第二十六节 左右推碑 先头随左掌向左推出,眼观左掌,再头随掌收回到中位;再头随右掌向右推出眼观右掌,再头随右掌收回中位;头在中位不动,双掌向左右推出,再收回中位。 要求:气随掌推,推到放气,收回吸气。
第二十七节 躬身吊尾 双掌交叉在额前向下按至地面,双脚站直,先把交叉掌移到左脚趾尖,然后再移至右脚趾尖,再移到中间。
第二十八节 白猿缩身 接上动作,双掌分开在两腿外侧向上提至额前,双掌面向上,双弧形转至头顶,双手交叉然后往下压至丹田,再至地面。要求:双掌不动,双膝不蹲,双掌仍不动,屁股往上提。
第二十九节 仙鹤搓膝 接上动作,双掌分开由双外侧向上提至膝盖上,双掌按在膝上,先由内向外搓三圈,再由外向内搓三圈。
第三十节 风摆荷叶 双掌由大腿外侧向上提至腰部按在肾俞穴上转腰三次,先由左向向右三次,再由右向左逆运三次。要求:随风摆柳 风吹荷叶
第三十一节 二龙吐须 双掌由背后向头顶上举,双脚根拔起。
第三十二节 气贯涌泉 双掌由头顶向下按至丹田。要求:动作须慢,精力集中。意想把天空上的精华之气吸在手心,把它由天突穴直贯至脚底涌泉穴。
第三十三节 左右睡枕 双掌由 丹田、肾俞、腋下向上,大拇指按住耳后风池穴,先向左睡枕,把头摆正,再向右睡枕,然后调正中位。
第三十四节 低头静思 双掌面向下按在双耳上方,低下头来静思。意想双脚踩 在火球上。
第三十五节 仰面观天 双手十指交叉掌面按住脑后,仰头向上观天。意想蓝蓝的天空,红红的太阳。
第三十六节 脑后托盔 接上动作,把头摆正,双掌由脑后象托盔 势朝上托起。
第三十七节 抱气似球 接上动作,双掌下压至胸前,掌面相对向上抱,如头有球把它抱住。意念吸收天地日月精华之气从百会穴(舌头顶上牙根)直贯丹田。
第三十八节 气贯涌泉 双脚站直,双掌下按闭肛门搭桥梁经督脉向上过命门穴、肾俞至百会穴,再向往任脉向下经神庭穴,舌头搭桥直至丹田,经肛门直贯俩腿至脚底涌泉。
第三十九节 怀 中抱月 同上。
第四十节 商商相接 同上。
第四十一节 气沉丹田 同上。
第四十二节 诸葛扶琴 五指顺序先大拇指开始弹,双手分开边推边弹,推到弹毕再往里收,共 做三次
第四十三节 二龙戏水 双掌面位胸前朝下往两边推出,然后再往前回收掌面仍朝下,双掌往回收时两膝盖往中位靠。共三次。
第四十四节 游鱼摆尾 双掌交替徃循环运转 ,步随掌走,动作缓慢,如游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
要求:掌面仍朝下,气随左掌运走,左右各运行三次。
第四十五节 气贯云门 单掌掌面朝上运转右手,掌心运至左肩时按在左肩井穴上,左手心运至右肩时,按在右肩井穴。两掌交替各做三次。
第四十六节 云门关闭 接上动作各运三次后,右手心按左肩井穴不动,左掌心按在右肩井穴不动,做三次深呼吸,吸气时收肛门,呼气时松肛门,吸气时步马上提,呼气时步马下蹲。
第四十七节 金鸡独立 双掌上抬过头,先左脚尖落地无用力,重心全部落在右脚再向右转独立,手掌弧形向右头上方,右脚尖踮地。
第四十八节 气贯涌泉 双掌把天上日月清华之气由天突穴贯至脚底涌泉穴,步马微蹲。
要求动作缓慢,体验气流,气随 意动。
第四十九节 气息归元 双掌把天地日月精华之气由外向内归拢于丹田穴,运归三次。然后男左女右掌按丹田穴与关元穴二穴之中,作深长呼吸三次,再左脚向右脚并拢,最后作赤龙探海,舌头先向左旋转三次,再向右旋转三次,然后把玉液分三口咽下,最后双掌互搓三次掌面向内由下向上磨面三次。
全套功法至此结束,希望大家坚持练功。
五、《太极武当》全集
[1]无形有形
[2]太和九州
[3]众妙之门
[4]阴阳圆融
[5]因天之序
[6]我心无法
[7]星象天语
[8]太极武当
[9]天下太极
漫步三清圣境
仰望苍松翠柏,喜闻暮鼓晨钟。
青灯香雾伴神宫,道祖金身养供。
日日诵经礼拜,时时悟道修行。
功圆果满上天庭,漫步三清圣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