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东区新乌江镇中心学校校长孙其斌扎根乡村实干兴校 遵义乌江镇

扎根乡村 实干兴校

——记颍东区新乌江镇中心学校校长孙其斌

本报记者杨益军

新乌江镇中心学校位居颍东区最偏远的地方,这样一个不占任何天时地利的学校,近些年课程改革、信息化教学等不时受到媒体关注,学校连续三年督导评估遥居全区第一,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单位该校也是榜上有名。本报记者日前赴该校采访,深感这所学校之所以脱颖而出,应验了大家常说的那句话: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所好学校必有一位好校长。

乡村学校课改风生水起

“越是教学质量落后的农村学校越需要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因为不推行课程改革注定永远落后,背水一战说不定能冲出一条血路。”谈起2008年推行课改时孙其斌校长不无感慨地对本报记者说,“穷则思变,其实我们学校的课改也是没有办法逼出来的”

几年前,新乌江镇中心学校下属的李桥中学,教学条件简陋,教学质量低下,且面临撤并,恰在此时区教育局教研室组织骨干教师赴杜郎口参观考察。杜郎口归来孙其斌下决心拿李桥中学作为推动整个中心学校课改的突破口,在他看来正因为李桥中学处于如此窘境,课改反倒可以轻装上阵。

万事开头难。但孙其斌咬定课改不放松!他和李桥中学领导班子反复研究杜郎口的课改真经,首先让前往考察的八位骨干教师每人拿出一堂公开课,让全体教师共同研讨,总结经验,完善措施,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结合学校实际逐渐形成了学案导学、自主研讨、合作探究、展示提升、总结反馈的课堂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当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气氛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孙其斌对本报记者说,“由于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在客观上不容一个学生开小差,课改之后全校找不到一个在课堂上睡觉的学生。”

孙其斌成功的课改探索在颍东区产生了强烈的示范效应。“我们组织全区各学校到李桥中学开现场会,学生们课堂探究的精彩场面让与会者大开眼界,更重要的是课改之后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升,实践证明孙其斌在这里着力推行的课改与应试教育并不矛盾。”一直力挺其课改的颍东区教育局党组成员、教研室主任丁虎感慨地对本报记者说,“区教育局在这里召开现场会之后,很多校长感慨地说,原来课改在条件落后的农村学校同样可以大有作为,看来不搞课改我们再也找不到理由了。”

记者这里看到,所有班级的课桌都打破了传统的摆放方式,老师完全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挥洒自己的观点,学生争先恐后发问或作答,神态大都淡定自如,尽显自信和从容。

最大化释放信息教育资源潜能

“教育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学校越早融入教育信息化,就会越早尝到教育信息化带来的甜头。”看上去诚厚质朴的孙其斌,尽管外表给人的感觉很传统,但他对教育信息化却十分敏感。

新乌江镇中心学校的两所学校被区教育局列入“班班通”建设示范校,思维活跃的孙其斌乘势跨上了教育信息化的时代快车,他采取分层培训、集中培训、校本研训等多种程培训方式,短时间内就达到了“班班通”平台“老年教师会用、中年教师用好、青年教师用精”的预期目标。他还十分注重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及时纠正在“班班通”平台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大限度释放信息教育资源的潜能。

如今,教育信息化在该校的日常教学效果已逐渐显现。“班班通”大大拉近了这所农村偏远学校和城区优质学校的办学距离。许多老师形成了随时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习惯,他们早已从校长“要我用”变成了“我要用”。一些青年教师感慨地对本报记者说:“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有时一个画面、一段视频,就能把知识点形象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生动有趣的画面比凭空讲半天效果要好得多。”

为推广其经验,颍东区教育局先后在这里成功召开了全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标准化“班班通”建设现场会、“班班通”平台下课堂教学改革研讨现场会。

颍东区新乌江镇中心学校校长孙其斌扎根乡村实干兴校 遵义乌江镇

用朴实的情怀凝心聚力

孙其斌很少讲什么大道理,总是率先垂范,用无声的行动悄然影响大家。

他长期执教政治课,他觉得作为校长这样做可以掌握第一手学情、有缘真切体会教师课改的甘苦,大家同台执教,自然就能相处得水乳交融。

孙其斌以校为家,多年来形成雷打不动的工作习惯:每天清早率先来到校园,很多时候都是第一个到校,晚上再晚也必须再到教室、食堂、寝室转一圈,每次从城里开会回来,家可以不回,但是一定要先到学校。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长期这样习惯了,一天不这样就感到不自在。

孙其斌做事总是力求完美,干起工作来确实像个“拼命三郎”,为完成突击性工作任务,他时常加班加点,不分昼夜。长期超负荷运转,他积劳成疾,身患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曾因过度劳累休克在校园里,全校教职员工在感动之余唯有竭尽全力干好本职工作。

孙其斌在这里当过十多年教师、八年小学校长,担任中心学校校长已有十个年头。他无时无刻把每个教师的冷暖和忧愁牵挂于心,所有教师家庭的婚丧嫁娶他都是尽量到场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看起来不太起眼的人情往来很多时候总让身边的教师感到心里热乎乎的。

教师胡广如前妻卧床不起十多年,孙其斌数次带领师生前往看望,设法帮助解决生活困难,胡广如虽被拖累多年但干起工作浑身总有使不完的劲。

仇学诗老师前妻因车祸去世后,左胳膊受伤给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此时中心学校的单身女教师李兰英正渴望组建新的家庭,孙其斌登门牵线作媒,两人果然情投意合,喜结良缘,夫妻俩从此教学热情更加高昂。

青年教师华内付埋头教学,一度为个人婚姻大事犯愁。有人为其介绍了老家肥县的女教师张敏,但由于两人接触少,缺乏了解,一直进展不大,孙其斌主动当起了红娘,不仅为他俩营造相互了解的环境,还自掏腰包请张敏的家人吃饭,两人最终花好月圆。如今两人扎根乡村教育不仅家庭幸福而且事业有成,都已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孙其斌热心促成的两桩婚事,圆了四位教师的幸福梦。

孙其斌朴实的人文情怀和科学的治校方略为新乌江镇中心学校积聚了可持续发展的正能量。放眼这所花园式校园,美丽的校园环境令人赏心悦目,本报记者穿行于教学楼、宿舍楼和同时容纳数百人就餐的学校食堂之间,时时处处能感受到孙其斌力倡的精细化管理;理化生实验室、音体美活动室、多媒体教室和班班通工程为这所学校增添了浓郁的现代化气息;随着校园内塑胶跑道、文化广场、综合大楼的兴建,善于乘势借力的孙其斌校长,正把这所曾经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学校赋予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

颍东区教育局长颜明辉:实干兴校

孙其斌既无闪光的豪言壮语,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之举,但他却实实在在让一所偏僻的农村学校风景这边独好,其开拓务实的进取精神令人为之喝彩!

新乌江镇中心学校的课改探索再次证明,校长的专业化水平如何、校长的执行力如何,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为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何做好做活教育信息现代化这篇大文章,孙其斌校长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筐大道理不如一个实际行动。作为一校之长,其人格魅力往往为实施治校方略提供有力的支撑!

原载2013年5月15日《安徽青年报》教育周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40645.html

更多阅读

解析马来西亚吴学文大师《真我中心学》 吴学文演讲视频

1、身为一个人,最基本的是要把俗人做得圆满。  个人感悟:做一天和尚,“撞好”一天钟。2、所谓圆满就是创造全方位的圆满:内在的圆满:觉悟透彻 情绪快乐 心灵完美外在的圆满:金钱丰富 身体健康 关系融洽3、人基本上只有一个问题:

新领导力讲课稿 两学一做讲课稿

第一集  领导力超越管理什么是领导力首先来谈谈什么是领导力。毛泽东同志讲过,领导工作概括起来有两件大事,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今天来回顾毛泽东的这个论述,是非常重要的。作领导要抓大事,第一件大事是出主意,可是出主意并不是领导者

上海戏剧学院十大明星校花_健康新时代 上海戏剧学院校花

上海戏剧学院十大明星校花  上海戏剧学院一贯注重对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除了演技之外,也十分重视他们的外在形象。在上戏校园内,几乎是美女如云、秀色可餐。而在这样美女如云的地方,被公认为是上戏校花的女孩子更是引人关注。

声明:《颍东区新乌江镇中心学校校长孙其斌扎根乡村实干兴校 遵义乌江镇》为网友温文尔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