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soserious!
——《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观后感
《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是一部超级英雄的电影,讲的是超级英雄蝙蝠侠在黑帮横行的Gotham市惩恶扬善的事情。但是这又是一部典型的克里斯蒂安诺兰的作品,强烈的个人色彩,启示录般的主题,峰回路转的剧情和个性鲜明的角色,让人拍案叫绝,被称作史上最成功的商业电影。
作为08年的票房冠军和IMDB(世界上最大的电影数据库)电影史上评分第八的电影冲击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后只获得了最佳男配角奖,不可不说很遗憾。但是这是奥斯卡史上第二次把奖项颁发给已故之人,因为获得该奖的电影之中"小丑"Joker的扮演者希斯莱杰已经在08年的1月22日在自己公寓里自杀身亡。有人说小丑是电影反派角色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也是后代永远无法企及的标志性的人物,他的光芒完全盖过了本该是主角的蝙蝠侠。
在普通的超级英雄的电影中,反派不过就是下面这三种:
第一种,野心家。为了自己某种被主流价值观判断为“邪恶”的目的图谋不轨,自然成为超级英雄要对抗的敌人。《蝙蝠侠前传•开战时刻》中里的影舞联盟,《X战警》的万磁王就是典型代表。
第二种,本质邪恶。不管这种反派有没有显露邪恶的意图,甚至本心可以是好意,但是从它出现在故事开始,他的本质就是给世界带来灾难,比如蜘蛛侠的毒液——本质邪恶的外星生命体。就像异形,它的意图,目的不重要,它只要存在,就必须被超级英雄消灭。
第三种,属于前两种在长期漫画发展中演进而来的特殊产物——宿敌。他们在故事里诞生初期只是第一种或者第二种反派,但是随着自己反复被超级英雄打败,他们开始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弱化,甚至可能几乎完全褪去对外在世界的危害,变成全心全意为打败超级英雄而存在的反派。典型例子就是《超人》的宿敌卢瑟福,生命的目的已经变成了击败自己的对手。
而《蝙蝠侠•黑暗骑士》的小丑,是唯一超越了三个模式的超然存在。
小丑不是野心家,他从来没有为了获取现实利益而行动。小丑不是本质邪恶的茫然蠢物——就像蜘蛛侠里面实验失败被混乱控制失去理智的反派,他心智明晰,逻辑清楚,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反社会。既然不是前两种,自然就不会演化成第三种。
那小丑到底是什么?
要回答它,来看一道填空。A是世界上公认XX的化身,B似乎突然毫无理由跳出来,他的目标是毁灭A。以上模式的这种行为很无理,很疯狂,很莫名其妙么?答案一:A=哥谭市黑老大费康尼,B=蝙蝠侠,这个答案就是《蝙蝠侠•开战时刻》的前半段故事。现在,来看答案二:A=蝙蝠侠,B=小丑,这个答案就是《蝙蝠侠•黑暗骑士》的故事。
小丑,不是一个单纯的坏人,他是以同样超级英雄的逻辑出现在故事里,只是他站在另一边,执掌另一种“真理”。蝙蝠侠掌握的“真理”是Order,守序,而小丑掌握的“真理”是Chaos,混沌。超级英雄严守着这个世界运转的枯燥法则:好人上天堂,坏人下地狱,九点要上班,地铁要准时,每月五号发工资。其他的反派想窃取这个世界运转的枯燥法则,让它按对自己有利的想要的枯燥法则运转:好人的钱都归自己,坏人九点上班帮自己打好人,地铁不给保护费就开进海里,每月三十一号才发工资,自己赚25天的利息。只有小丑站出来问:whysoserious?Let’shavesomechaos.所以正像所有最完美的超级英雄执行正义一样,小丑的犯罪无私而无惧。就像最纯洁的天主教护教者与最坚贞路德派改革者的战争一样,他们掌握着最纯洁的信仰和武器,绝无退缩,绝无保留,绝无软弱。
所以黑暗骑士中才会诞生所有超级英雄电影里最伟大的一幕较量:空手站在街上的小丑将全副武装冲来的蝙蝠侠打翻。这幕战斗是黑暗骑士与小丑战斗的整体隐喻。在小丑的真理面前,他根本就否认“好”与“坏”,否认“正义”存在的意义,在一切被视为公理的准则标准面前,小丑都在质疑他们存在的意义。这个资本主义统治的主流道德时代,每个人从诞生开始,就学会了无数不需要证明的公理准则,比如要有同情心,要善良,要上进,要尊重生命,要尊重自己。如果你对对每一个准则都持之以恒地问下去:“why?”我不相信有任何人能回答上来这些公理让人信服的原因是什么。但是没有人会这样问下去,没有人会对这些公理抱有永恒地敌意和怀疑。这样做的人是疯子,是反社会。当然,也未必有人能回答为什么这就是疯子。所以小丑是疯子,因为他不相信一切秩序,然后又恰恰拥有了破坏了这些秩序的能力,他就是Chaos。所以小丑超越了所有的反派,因为他其实并没有代表恶,他只是代表了否认,否认一切“不言自明”的原则。他代表了“社会人”从诞生开始,就被压制住的对整个世界秩序的不满,而当这个不满从他身上爆发出来之后,就像瘟疫一样拥有无尽的感染力。
很多评论这样解释这场战斗:小丑知道蝙蝠侠有“不杀人”的底线,所以不管蝙蝠侠朝自己撞过来与否,他都胜利了,要么是蝙蝠侠放弃了自己的底线,要么蝙蝠侠没有撞他。所以他用生命来当筹码来战胜蝙蝠侠。这样的解释肤浅地可笑。说这种话的评论者,根本没有理解小丑的存在。小丑就是Chaos自身。Chaos否认所有的条款和规则,否认所有的判断体系,相信任何选择的绝对自由。在Chaos的驱动下,小丑既不在意蝙蝠侠会撞死自己而杀人,也不在意蝙蝠侠会退缩在给自己留下漏洞,chaos本身并不介意任何后果,就连小丑自己的生与死,也只是chaos下微不足道的后果而已。因为chaos,小丑拥有绝对的自由,当他被蝙蝠车撞飞之后,他可以逃跑,可以迎战,可以寻死,他可以做任何事,任何事都是正确的,任何事都会得到chaos的支持。一切不正常,无理性,不合逻辑的行为都可以是正确的,因为所谓的规格根本就不该存在。这正像天主教徒用最大残忍将路德教派信徒烧死在十字架上的时候,他们却心存最大的慈悲,认为这才是最正确的救赎。然而蝙蝠侠没有这样的自由,当他开足马力冲向大喊“hitme”的小丑之后,控制方向盘的已经不是他自己,而是“Order”。Order掐住他的手,卡住了他咽喉,把蝙蝠车的方向盘打向一边,迫使他退缩,他已经失去了自己,成为了Order的奴隶。于是他被小丑打翻在地。这一刻Chaos光芒万丈。
传统的人们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份子,也会随时随地的为社会着想,想着别人。小丑否定了它,小丑认为,每个人都是邪恶的,没有信任可以的,他只需要将人们“轻轻推一下”,每个人都会放弃正义,变得很自私和丑恶,于是出卖别人甚至亲自杀死战友。他认为,每个人爱的都是自己和自己的亲人,只要你去威胁他们的生命,那么每个人都会放弃原有的底线,而变成恶魔。
影片一开始就展示了小丑的逻辑。他引诱几个戴着小丑面具的匪徒打劫黑帮的银行,并对他们说,杀死你的同伴,这样你分到的钱更多。于是,这些匪徒果真在抢劫过程中相互屠杀,那些稍有犹豫的人,立即会被同伙干掉,而小丑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是最果断的,所以他是唯一生存的。对此,这个黑帮银行的头目说:“这座城市的匪徒向来有信念。”他是说,他们是有底线的,这就是“盗亦有道”的意思了,但小丑证明,他只需要“轻轻推一下”,就可以破掉黑帮们的底线。
在小丑带领下,他的爪牙们打劫了多个黑帮银行,抢劫了6800万美元,但他竟然堂而皇之地闯进了黑帮老大们的聚会所。因为他明白,只要他“轻轻推一下”,这些黑帮老大们就会团结在他周围。果不其然,当他说,他可以杀死蝙蝠侠时,大多数黑帮老大都被打动了。这既是诱惑,也是利用了恐惧的力量。这个时候,黑帮老大们被蝙蝠侠、哈维·邓特和戈登等光明力量逼到了绝路上,所以当他抛出这个诱饵后,高谭市黑社会很快整个投靠了他。
整个影片中,小丑经常利用人性的弱点给出选择题,令我印象深刻的选择题有三个,第一个是他抛给黑社会的。一个黑帮头子讨厌他而发出追杀令,结果被他所杀,而他扔给了活着的两个黑社会爪牙各自一截棍子,说你们只有一个可以活命,你们相互厮杀吧。“盗亦有道”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道”是不得内讧,但这个底线,小丑轻易就令他们突破了。
黑社会的“盗亦有道”毕竟是不大可靠的,被突破似乎不算什么。那么,那些最光明的正人君子呢?他们的底线能突破吗?接下来的故事显示,这并不是非常难。
获得了黑帮的支持后,小丑向哈维·邓特、高谭市警察局长和即将审判黑帮老大们的女法官三人同时发出了死亡威胁,并几乎在同时炸死了女法官和毒死了警察局长。警察局长是在和戈登对话时喝了一杯毒酒被毒死的,当时戈登说,你的周围已有内鬼,你要小心。但此时警察局长毒酒已落肚。显然是内鬼给了警察局长毒酒,但内鬼为什么会听从小丑指挥?影片没给出直接回答,但不难推测的是,小丑向这些警察本人及其亲人发出了死亡威胁,这是小丑一直在使用的手段。
在小丑精心策划的Gotham的大屠杀中,人们惊慌不已,小丑利用了人们愈发强烈的恐惧感,“轻轻地推一下”,群众就“站在”了小丑一边。小丑让人们抓住了看起来是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只要蝙蝠侠自首,他就停止杀戮”,人们纷纷呼吁蝙蝠侠现身自首。Gotham的检察官,人民的“光明骑士”哈维·邓特质问民众:“你们真地要牺牲这位一直保护你们的英雄吗?”他们纷纷回答说,是的。这时,哈维·邓特说,他就是蝙蝠侠。哈维被捕要送进监狱,但是小丑计划路上就杀死哈维,自然,“暗夜骑士”真正的蝙蝠侠会来救“光明骑士”,一番大战之后,小丑被捕。孰料,被捕也是小丑的一个精心设计的圈套。他知道,戈登没死,而且戈登一定会把他送进戈登自己的特别牢房,那里还关着一个掌握着黑帮所有财富的特殊人物。围绕着这一点,他还设计了许多圈套。但蝙蝠侠和警方不知道这一圈套,他们以为逮捕小丑就可以万事大吉了。但他们很快发现,这是幻觉,小丑的人抓走了哈维·邓特和蝙蝠侠的青梅竹马、哈维邓特的未婚妻瑞秋。而在监狱里,小丑给蝙蝠侠出了影片中的第二道选择题:一个地方关着哈维·邓特,另一个地方关着瑞秋,时间有限,你只能救一个,你救谁?蝙蝠侠选择了救瑞秋,这恰恰中了小丑的圈套,小丑故意说错了地点,他说关瑞秋的地点其实关的是哈维·邓特。所以,蝙蝠侠救出的是哈维·邓特,而瑞秋葬身于火海中。对此,蝙蝠侠反思,他做了一次“不正确的决定”,终于知道了“蝙蝠侠也有力不能及的事”。这一次也仿佛验证了小丑的逻辑“没到迫不得已的时候,谁不想正义凛然?”
这不只是蝙蝠侠“力不能及的事”,也是影片中所有好人变坏的原因。小丑的人没拉一个警察下水,都是通过胁迫警察亲人的生命而实现的。譬如瑞秋之所以被绑架,是因为戈登属下的一个女警察受到了这种威胁,而哈维·邓特被绑架也是如此,小丑能够肆无忌惮地制造炸死女法官、毒死警察局长、枪击市长、炸掉高谭综合医院等一系列事情,也都是因为他利用这一威胁突破了一个又一个好人的底线。
影片的高潮中,小丑将这一招数发挥到极致。他威胁整个城市的人,要么“成为我的人”,要么离开这个城市。最后一批逃离这个城市的人乘坐了两条船,一条船上是好人,一条船上是那些黑社会老大及其属下。等这两条船开到河中时,突然停下了,并传来了小丑的威胁:每条船上都装有大量炸药,还有一个起爆器,但起爆器控制的是另一条船,只有一条船上的人可以生还,条件是12点前必须引爆另一条船。这是小丑在影片中出的第三道选择题,而且选择范围是民众。民众曾经选择抛弃蝙蝠侠,他们还会选择抛弃别人吗?结果,小丑失败了。载有普通人的船,虽然通过投票决定引爆起爆器,但是人们都没有勇气引爆,而载有罪犯的船,起爆器被一个黑社会老大扔到了河里。基督教传说中,魔鬼撒旦赢得世界的方式是捕获人类的灵魂,而小丑使用的是同一逻辑,他对金钱丝毫不感兴趣,他曾将堆积如山的钱付之一炬,说“这个城市配得上一个有品味的罪犯”。他还对蝙蝠侠说:“你应该知道,我对钱没有兴趣,我不是那种人,你不要把我降格成那种人。”小丑感兴趣的是,将他的逻辑——“没有迫不得已的时候,谁不想正义凛然?”——强加给周围的世界在我看来,这也是所有最邪恶罪犯的共同欲望,他们感兴趣的不是钱权名利等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他们要的是影响力,他们想将他们的意志强加给这个世界,让这个世界随着他们的欲望而战栗,用普通的逻辑看待他们是行不通的。
在这一点上,匪徒和英雄也常常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他们要的其实都是影响力,而不是正义、公平、普世道理或“绝对正确的事”。哈维·邓特就是这样的例子。影片的高潮是第三个选择,在这个选择上,小丑输了,但小丑仍哈哈大笑,因为认为他在“高谭灵魂之战”上赢了。小丑的意思是,他用他的逻辑击败了哈维·邓特,最终让这位“光明骑士”服膺了他的逻辑,“腐化”了这位曾经的Gotham的“光明骑士”。瑞秋丧生后,哈维·邓特绝望了。尽管蝙蝠侠救了他,但他的左半边脸被汽油烧烂了,皮肤脱落,肌肉和牙齿裸露,无比疼痛,但他拒绝接受任何去痛治疗。这可以理解,因为,比起失去爱人的心痛来,这种肉体的痛更容易承受,而且它可以让自己的注意力从心痛上转到肉体的痛上来。双重的痛让哈维·邓特放弃了“对公正的狂热追求”,转而变成了一个彻底的机会主义者,他追踪并拷问所有牵涉到瑞秋之死的人,并通过抛硬币来决定对方的生死。“光明骑士”变成“双面骑士”,这看起来令人心痛,但这并非偶然。影片显示,他很早就有一个绰号“双面人”,而他一直喜欢抛硬币,他表现出的“对公正的狂热追求”不过是一面而已,而他的另一面早就存在,小丑的逻辑“没有迫不得已的时候,谁不想正义凛然?”可以不折不扣地用在他身上。可以说,哈维·邓特并不是在追求“光明”,而是他发现,他可以通过追求光明来追求影响力,他通过“对公正的狂热追求”成为高谭市民的偶像,他也通过替蝙蝠侠背黑锅而终于获得了瑞秋的爱。这是极大的好处。然而,瑞秋死了,他的生存逻辑也随之一下子被颠覆了。
从这一点看来,他与蝙蝠侠只是“形似而神离”,通俗说来,就是他看上去与蝙蝠侠很像,但本质上有根本差异。这一差异是,蝙蝠侠对影响力没有兴趣,他追求的是正义。影片最后,他甘愿替哈维·邓特背黑锅,将这位“光明骑士”的杀业承担在自己身上,不惜令人们以为他已破了杀戒。但他愿意承担这一切,而让高谭人去迎接光明,这不是一个表现出来的英雄,而是一个真实的英雄。重要的不是形式,重要的是灵魂,这是小丑和蝙蝠侠的共同之处。并且,尽管小丑似乎没有任何底线,并说自己是“混乱的代理人”,说他憎恨秩序,但他想营造的世界仍然是有秩序的。他想让世界恐惧,这不过是他的“内在的暴虐的父亲”折磨他的“内在的受虐的小男孩”的外化而已。他曾服膺于父亲的逻辑,认同了那个“内在的暴虐的父亲”,而他也希望整个世界和曾经的他一样,屈从于这种暴力之下。但是,他的内心深处的那个小男孩又惧怕这一点的实现,因为这意味着他的所有世界都将陷入黑暗,将不再有任何光亮。所以,当有人真的想暴露蝙蝠侠的真实身份时,他却向这个人发出了追杀令。甚至,我想,即便蝙蝠侠真的没有了抵抗能力,任他宰割时,他会放弃。或者,他会杀掉这个蝙蝠侠,然后再去找一个蝙蝠侠去杀。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蝙蝠侠的话,他会舍不得杀的。这不只是为了不断斗下去而活在“一个不那么无聊的世界”,也是他内心深处那个小男孩的一点微弱而坚定的呼声。
向来,每一个经典的电影角色都会和诠释他们的演员们一起长留在电影史里。希斯莱杰是个澳大利亚人,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在李安的《断背山》中的对恩尼斯德马儿的诠释。就这样一个阳光帅气的花样美男,在《蝙蝠侠前传2》里画上厚厚的浓妆,穿上脏脏的衣服,抛弃了过去的自己,深深地潜入黑暗中,去扮演一个恶贯满盈的反派小丑。据说很多人都被他的扮相吓到了,原来这么一个熟悉的背影中,原来还藏着这么深的癫狂和黑暗。小丑是希斯莱杰完成的最后一个角色,影片上映后,从业界到观众都无一例外地认为,影片本身的确不错,但是如果没有希斯莱杰那近乎癫狂的表演,恐怕无法成就全球近10亿的票房神话。所以,他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也是早就被认定的。在今年之前,他曾凭借《断背山》与奥斯卡有过擦肩而过的经历(第78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这次,奥斯卡没有错过他,但他却错过了。他的自杀原因众说纷纭,一个我认为最可信又最不希望的想法是,小丑“轻轻地推了一下”希斯莱杰,希斯莱杰撒手人寰。
最后仅以一句小丑的经典台词“Whysoserious!”,祭奠希斯莱杰的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