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徐汇龙华寺——三国东吴十三舍利塔之一,龙华三会弥勒菩萨道 龙华三会多少人成菩萨

龙华寺

卍龙华寺

曾名“空相寺”、“万寿慈华禅寺”,位于徐汇区龙华路2853号。

龙华寺位于上海徐汇区的龙华镇,是上海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刹。

上海徐汇龙华寺——三国东吴十三舍利塔之一,龙华三会弥勒菩萨道 龙华三会多少人成菩萨

根据佛教界和有关学者分析考证,龙华寺创始于三国东吴赤乌年间(238—251),唐垂拱三年(687)正式建立殿堂,形成一定的寺院规模。

龙华寺创始人是康僧会。在三国东吴赤乌年间(238—251),西域僧人康僧会从交趾(今越南北部)来到建业(今南京市)。康僧会向孙权宣扬佛法,传说通过烧香祈祷,得到佛舍利十三颗,吴王大喜,下令营造十三座宝塔,龙华寺塔就是其中之一。另有一说龙华塔是吴王孙权为其母祈福长寿所建,故又名“报恩塔”。在吴王孙权的支持下,康僧会在江南一带广传佛教,使吴地的佛教一度呈现出繁荣景象。相传三国吴赤乌五年(242),康僧会路经上海龙华荡,在此建立茅蓬,设像行道,始有龙华寺。寺旁的龙华塔则成于吴赤乌十年(247)。

  关于康僧会建龙华寺有这样一则传说故事:相传在三国时期,西域康居国大丞相的大儿子,单名叫会。他不恋富贵,看破红尘,立志出家当了和尚,人称“康僧会”,康僧会秉承佛旨,来到中华弘传佛法,广结善缘,他东游于上海、苏州一带。一日,来到龙华荡,见这里水天一色,尘埃不染,认为是块修行宝地,就在这里结庐而居。他不知道,这里之所以景致幽静不凡,是因为广泽龙王在这兴建了龙宫。广泽龙王见来了个和尚居住,心中很不高兴。一时起了恶念,要兴风作浪,掀翻和尚的草庐,把和尚吓走。可是龙王突然发现草庐上放射出一道毫光,上有五色祥云,龙王吃了一惊,挨近一看,见康僧会神色端祥,正在打坐诵经。龙王听了一会儿,被和尚所诵的佛旨所感动,不仅打消了原来的恶念,还走上前对康僧会说:自己愿回东海去住,把龙王宫让给康僧会,用来兴建梵宇。康僧会接受了龙王的一番好意,他就把龙宫改建成龙华寺,还专程赶到南京拜会吴国君主孙权,请他帮助建造佛塔,好安置自己所请到的佛舍利。就这样,孙权又建了十三座佛塔,安放十三颗佛舍利,其中亦有龙华塔。据说,康僧会还做过一件至今对上海乃至周边地区影响深远的事,那就是他曾在龙华寺附近设立“沪生堂”,传授自印度流传过来的制糖之法,造福了当地百姓。

唐垂拱三年(687),武则天皇帝赐给龙华寺五千贯钱、四千纱锭,用于建筑圆通宝殿等殿堂,这是龙华寺有殿堂的开始,寺院曾名“龙华教寺”,说明应属天台教宗。唐僖宗乾符年间(874—879),黄巢起义,龙华寺塔毁于兵火。唐代进士、诗人皮日休著有《龙华夜泊》诗,描写了唐朝龙华寺的景色:“今寺犹存古刹名,草桥霜滑有人行。尚嫌残日清光少,不见波心塔影横。”

宋朝龙华寺规模有所扩大,佛事繁荣。现存的龙华塔是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建造的。北宋治平三年(1066),宋英宗皇帝赐给“空相寺”匾额,并拨款重修大佛殿、宝塔,于寺西北隅新建白莲禅院。龙华寺改称空相寺后,于北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季春,立空相寺碑,时有叶清臣撰《空相寺碑记》。据南宋绍熙《云间志》卷中载:“空相寺,张仁泰请于钱忠懿王始建,旧号龙华寺,治平元年(1064)改今额。”关于张仁泰重建龙华寺的历史可参见明正德七年(1512)修成的上海首部《松江府志》卷二十载:“龙华教寺,在黄浦西龙华村。相传吴越忠懿王尝夜泊浦上,风雨骤至,草莽间祥光烛天,钟梵隐然。询其地,古龙华寺基也,遂命大盈庄务将张仁泰重建,僧筠开山。宋治平初赐额‘空相’。西北隅旧有白莲教院,前有宝塔,时时放光,至今存焉。”据清嘉庆《松江府志》卷七十六载:龙华教寺“山门外有二井,俗呼‘龙井’。”

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龙华寺住持鉴堂及门徒性庵在龙华寺大力弘传天台教观,此谓天台宗于龙华寺盛传之初。可惜元末龙华寺毁于兵燹,殿堂毁坏,僧众离散,唯龙华寺塔尚存。

  明代龙华寺陆续得到全面修复,成为上海第一名刹。明永乐年间(1403—1424)复称龙华寺,修复后的龙华寺,寺院规模雄伟,“绀殿蕊宫,檐牙复道,近古土木所未有。前辟放生池,筑施食台。其他隐室窈窕,林木翳瑟,遂为五葺第一山。”明嘉靖年间《上海县志》载: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明世宗敕赐“万寿慈华禅寺”匾额,从此龙华寺又称“万寿慈华禅寺”。但不久倭寇进犯,龙华寺再度遭到破坏,寺院部分被焚。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重建大殿,寺院名为“龙华教寺”,龙华寺又逐渐得到修复。明万历年间(1573—1620),明神宗的母亲圣母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十分崇佛,且自喻为“九莲菩萨”到处建寺刻经,其敕赐“大兴国慈华禅寺”匾额给龙华寺,寺内新建了阿弥陀佛殿、轮藏殿、大藏经阁等殿堂。明代皇室对龙华寺的赏赐是十分丰厚的,仅万历二十九年(1601),明神宗先后敕赐大藏经一部计七百十八函,裹金绣袱七百十八张,五彩织桌衣十八件,鎏金千叶宝莲毗卢遮那佛一尊,日月宝幡两对,缕金彩结幡十丈,大红锁金友幡两对,宫修五彩西方三圣法华二十八品,圣像十八轴,五彩金供花四朵,五彩对立面龙花瓶两对,供佛古铜器五件,御书承恩堂匾额一座,金印一颗等。际此龙华寺亦列入海内天台宗十八刹之一。明天启元年(1621)藏经阁建成。明末,禅宗大德天童寺的密云圆悟曾一度入主龙华,龙华寺始为禅宗道场。时寺和塔均再度得到整修,里人张所望倡议助捐并撰有《龙华里志》载里人陆镒捐田五十亩予龙华寺,使之规模更盛。明朝皇帝敕赐给龙华寺的大藏经、鎏金毗卢佛像和金印,被称为“龙华三宝”,至今仍珍藏寺内。

  清代是龙华寺的全盛时期。清顺治四年(1647),圆悟之徒孙韬明禅师被推举为龙华寺住持,韬明禅师鼎新开辟,大阐宗风,先后修建了韦驮殿、东西照楼、怀香楼、藏经阁等,被称为龙华寺中兴的开山之祖。至清康熙五年(1666)韬明和尚圆寂后,置塔于龙华寺三圣殿,其弟子大壑禅师(又称沛堂和尚)继任住持,以禅宗而统教律著名。清康熙十二年(1673),寺僧道渊受大壑之托,撰《龙华十志》,张寰再辑并序,改成《龙华志》。据《龙华志》记载,当时龙华寺主要殿堂有:大雄宝殿、三大士殿、圆通宝殿、韦驮殿、天王殿、千手观音殿、大悲殿、真武殿、钟鼓楼、大藏经阁、文昌阁、方丈室、东西照楼、怀香楼、塔院、东轩、禅堂、祖师堂、法堂、外伽蓝殿、内伽蓝殿等,另外还有三元祠、张方伯(张所望)祠、五通祠、僧房六所、僧寮十三座、左右山门、果公塔、普同塔和雨花台等建筑,整个寺院金碧辉煌,雄伟壮观,龙华寺达到鼎盛。继大壑之后,任龙华寺住持的有澄清、古溪、霜林。

清咸丰元年(1851),观竺法师继任龙华寺住持,他是天台宗第四十祖,咸丰三年(1853)在龙华寺弘扬天台宗,并募集资金修整殿宇。清政府彰其功德,赐给龙华寺一部《清藏》,共七百三十卷,现仍珍藏在寺内。观竺法师传法与弟子所澄,所澄弟子有迹端、文果等,都是龙华寺的著名僧人,为寺院延宗传灯作出了贡献。

清宣统三年(1911),近代名僧谛闲法师主持龙华寺,他是天台宗第四十三世传人,历任慈溪狮子庵、永嘉头陀寺、绍兴戒珠寺、宁波观宗寺、天台山万年寺、上海龙华寺住持,还曾到哈尔滨市极乐寺传戒,他的著名弟子有倓虚、常惺、妙真等。辛亥革命期间,县议会曾作出决定,拟拆毁龙华寺,经公民朱章等力争得以保全。在战争中,龙华寺走向衰微。

  民国二十二年(1933),经段祺瑞、于右任、王一亭、杜月笙等公推,峨眉山僧人性空入主龙华寺,整修寺宇,严整戒规,革除子孙承袭之弊,恢复十方丛林制度。在性空主持下,龙华寺分别在民国二十四年(1935)至二十六年(1937)连续三年举行了三次规模较大的传授千佛大戒,启建水陆道场。据民国二十五年(1936)编《上海研究资料》记载,龙华寺尚存有大雄宝殿、大悲阁、方丈室、金刚殿、三圣殿、弥勒殿、伽蓝殿、观音殿、祖师殿、地藏殿、罗汉堂、钟楼、鼓楼、客堂、斋房等建筑。可惜后来大多毁于日本侵略军的战火之中。民国期间,龙华寺的住持依次有元照、性空、圆明、了愿、永禅、方华、心慈法师。民国三十四年(1945),性空复回寺主持,不久性空与心慈为争住持之职而涉讼上海地方法院,寺庙呈颓势。

到上海解放时,初由惠宗任方丈,当时龙华寺占地三十二亩五分九厘,建筑面积5900平方米,但寺院已被破坏不堪,有毁圮之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对龙华寺进行了多次修复,1954年,曾聘请古建筑专家,按照宋代规格修复了龙华宝塔。1957年,国家对龙华寺又进行了较全面的整修。“文化大革命”期间,龙华寺遭受严重破坏,佛像全毁,寺宇尽占,僧众文物经藏四散。1978年,龙华寺与龙华塔均划归上海市园林管理局管理后才得到了进一步的整修维护。

1982年1月,上海市佛教协会上书市政府,要求将龙华寺移交僧人管理。时任市长汪道涵批示:“庙塔归宗教,园圃归园林,陆政主持会,界限划分明”(注:陆政为当时市政府副秘书长)。1982年9月1日,上海市园林管理局正式将龙华寺移交上海市佛教协会。1982年,上海佛教界公推明旸法师荣任龙华寺方丈。此后,龙华寺边修复边开放,僧众将殿堂内佛像重塑,龙华寺面貌焕然一新。1983年1月20日,龙华寺举行隆重的明旸法师升座仪式;21日举行了全堂佛像开光仪式;22日,明旸法师为在家信众举行了传授三皈依仪式。1986年,应孙中山之孙女孙穗芳之请,龙华寺专为孙中山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法会。1990年5月,龙华寺举行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传戒法会,向四众弟子传授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明旸法师为得戒和尚,受戒者达1100余人。1990年12月,龙华寺上客堂——龙华迎宾馆建成,次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1998年,龙华寺由香港叶立培捐资120万元人民币新建山门,赵朴初、顾廷龙、明旸法师等撰题对联。

现在的龙华寺大多属于清代同治和光绪年间的建筑,并保持了宋代伽蓝七堂制。龙华寺原山门在新山门之南百米处,现残留一座石牌坊,中间两根石柱(高约4至5米),牌坊南面有一对石狮,这是明正德年间(1506—1521)重修龙华寺时所筑山门,山门上面仅有“龙华”二字,旁有边款:“正德丙子(1516)岁季冬”字样。据当地人讲,龙华像条龙,龙眼是龙华寺老山门左右两旁民居宅内的两口井,在老山门前不远处原先还有一座石桥名为“百步桥”,今皆不存。

自老山门旁龙华塔始,从山门向北中轴线总长194米,中轴线排列有六进殿堂,即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方丈室和藏经阁(千佛阁)。中轴两侧有钟鼓楼、两厢和偏殿,钟楼底层为地藏王殿,鼓楼底层为伽蓝殿。西侧偏殿为玉佛殿、念佛堂和千手观音殿等;东侧偏殿为客堂和祖师堂。方丈室东连染香楼(斋堂),楼前有牡丹园。

  龙华寺第一殿为弥勒殿,单檐歇山顶,山门正中悬挂赵朴初题额“龙华寺”,殿前一对3米高的威武石狮。殿内正中供奉弥勒菩萨。据《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记载:弥勒出身于婆罗门家庭,后为佛弟子,先于佛入灭,上升兜率天(弥勒净土)内院,后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得道成佛,向天人说法,广度上、中、下三根众生,谓之“龙华三会”。相传龙华寺的名称,就是取弥勒菩萨将在龙华树下度释迦牟尼残余三根众生之意,所以龙华寺被称为弥勒菩萨道场,建立专门殿堂供奉弥勒像。这里供奉的弥勒像和其他寺庙一样,相传是中国五代时的布袋和尚形象,袒露胸膛,笑口常开。明旸法师咏诗云:“布袋空携会也么?终朝开口笑呵呵;一生补处成真果,三会龙华阿逸多;大肚能容天下事,慈怀普治世间疴;华林园里度凡众,兜率宫中证佛陀。”

  龙华寺第二殿为天王殿,殿两侧是身高4米的四大天王像,面貌圆盛,姿态端严。与别的寺庙天王殿不同的是,这里还供奉着一尊天冠弥勒像。佛教认为,他是现在还住在兜率天的弥勒菩萨的法相,他头戴五佛冠佩璎珞,称为天冠弥勒。赵朴初题楹联点明“龙华弥勒”的出处:“修上乘行面向未来,初入山门先参弥勒;诵下生经依于内苑,侍随海众三会龙华。”

卍龙华寺大雄宝殿

第三殿为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殿,高16米,重檐歇山顶建筑。“大雄宝殿”四字为书法家、孙中山秘书田桓先生题写,檐下还悬挂著名书画家唐云先生题额“龙华十方”匾额。大雄宝殿中供奉三尊金身“华严三圣”:正中是毗卢遮那佛,又称法身佛;左边是文殊菩萨,顶结五髻,身骑狮子,表示智慧威猛;右边是普贤菩萨,身骑六牙大象,表示六度。殿内还陈列一口明朝万历十四年(1586)铸造的寺钟。大殿前面西侧供奉着二十诸天,是护持佛法的天神,塑造精美,形态各异。大殿后边两侧供奉着十六罗汉塑像,神态生动、庄严。大雄宝殿背山是一幅大型的海岛观音闻声救难塑像,上有雪山修道的释迦牟尼,下方取材于善财童子求法的佛教故事。善财童子是一位十分好学、谦虚的佛弟子,四处向诸佛求法,先后向五十三位佛和菩萨求教,佛教称“五十三参”。善财童子求教的第二十七位菩萨是观音菩萨,海岛塑像的正中是慈悲的观世音菩萨在大海中巡游,意为在无边的苦海里救苦救难,普渡众生,塑像中还有许多两手合十的小善财正在向各方求教。

  第四殿三圣殿是1983年重修的殿堂。殿内供奉三尊金身“西方三圣”,中间是接引佛阿弥陀佛像,左边一尊为观音菩萨像,右边为大势至菩萨像。与别的寺院不同的是,这里的观音菩萨是男相。在印度佛教史上,观音本是男的,传到中国后,从南北朝时期起出现了女相,唐代后女相盛行。殿内还悬挂着中国佛教协会第一任会长圆瑛法师书写的“莲风远被”匾额和明旸法师所书“清凉地”匾额。

第五殿是方丈院,是寺内方丈布教弘法之处。方丈室是两层建筑,“华林丈室”四个篆字为原上海博物馆馆长顾廷龙先生所书。方丈正厅为三间,沿五级台阶拾级而上,长条案上供一尊青铜毗卢遮那佛像及精制彩瓷五供具,中间一副赵朴初用飞白体书写的“纵横十笏谈法地,烂熳千花选佛场”点出方丈的来历典故:相传唐高宗时王玄策奉使印度,来到维摩诘居士故宅,用手中的笏量了一下,横、竖都只有十笏,一笏相近于一尺,即只有一丈见方,故称之为“方丈”室。龙华寺原任方丈明旸法师是圆瑛高徒,兼任北京广济寺、宁波天童寺、福州西禅寺和福州光孝寺方丈。在这间方丈厅内,明旸法师接待过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泰国总理阿南等外国贵宾,以及江泽民、吴邦国、赵朴初等国家领导人。明旸法师2003年7月23日于龙华寺圆寂,世寿八十七岁,法腊七十七年,法体荼毗后得舍利百余颗。现任方丈照诚法师的升座仪式也是于2001年1月13日在此地举行。

第六殿是藏经阁,收藏各种版本的大藏经和佛教经籍,陈列寺内历代珍贵的佛教文物。藏经楼二楼阁正中是明代鎏金铜毗卢遮那佛,高2米,顶上有藻井,雕有千佛,应“千佛绕毗卢”的佛典。佛像前为传授三大戒用的戒坛,两旁十口高大红漆描金藏经橱,里面珍藏清代《龙藏》共七百二十四函,每口藏经橱内分八排,每排十格,一橱为八十函。龙华寺藏经阁内存镇寺三宝:一是明代鎏金千叶宝莲毗卢遮那佛;二是明代《大藏经》(已佚失,现藏为部分明代藏经和清代《龙藏》),是当年明神宗皇帝所赐“敕谕直隶松江府上海县大兴国龙华寺”;三是明神宗皇帝万历二十六年(1598)御赐金印,上刻“钦赐承恩堂龙华讲寺三宝印”字样。此外藏经阁还存有唐人写经,五代刻经,宋、明两代的部分藏经以及唐、五代、宋、明时期的文物等。

  在中轴线天王殿两侧,有钟楼和鼓楼。三层飞檐楼阁式的钟楼上悬着一口清光绪二十年(1894)铸造的青龙铜钟,高约2米,重达一万三千斤。“龙华晚钟”从明清时就被誉为沪上八景之一。大雄宝殿西侧厢房玉佛殿里,安放着一尊用白玉雕成的玉佛,高1.5米,头上、身上镶了许多玛瑙、翡翠、宝石,眉如新月,慈祥端正,这是1989年香港佛教徒从缅甸请来送给龙华寺的。西厢房正殿观音殿正中央内供一尊高达5米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西墙正中是身坐莲花座的如意轮观音像,南、西、北三面为观音三十二应身装金坐像,每尊边上各有一尊六道众生像,这组群塑像面相饱满,栩栩如生。

三圣殿东侧有牡丹园,植有数十株名贵牡丹,其中有一株植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的百年牡丹,堪称“王中之王”。牡丹园中有清顺治年间(1644—1661)龙华寺中兴祖师韬明法师灵塔,两块刻有“空相寺西南角石”和“空相寺东南角石”的方条石,是宋代空相寺的实物见证。

卍龙华塔

龙华寺虽几经磨难,多次毁坏,但龙华塔却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起至今屹立不倒达千年之久。在现山门外有龙华塔院,其内即是著名的龙华塔。龙华塔相传建于三国东吴赤乌十年(247),一说是孙权为孝敬母亲而建,故又名报恩塔;一说是孙权为康僧会的十三颗舍利所建佛塔。唐垂拱三年(687)重建,但唐乾符年间(874—879)黄巢起义,龙华寺与塔尽毁。现存塔身和塔基都是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吴越王钱俶重建,是上海现存最早的佛塔,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据史载北宋治平三年(1066),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明嘉靖二十年(1541),明崇祯三年(1630),清康熙七年(1668)、四十年(1701),清光绪十八年(1892)均对龙华塔进行过修缮。民国时期(1912—1949),龙华塔屡遭损毁,渐趋衰颓。1954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首次对龙华塔进行整修后,恢复了宋代旧观。1984年再次拨款三十万元进行大修,更换了塔刹和塔心柱,塔身和塔基依旧为宋代原物,完全恢复了宋塔建筑古貌。

龙华塔是一座砖身木檐的楼阁式塔,平面八角形,共七层,塔身高32.3米,塔刹高8.34米,总高40.64米,内室为四方形,底层高大,往上逐层收缩,递减形成密檐。塔底层呈庑廊,向上每层各伸出平座,围以木栏,亦随塔身转折,以斗拱向外举起为腰檐,成高啄之势为牙檐,飞檐高翘,檐角下悬五十六只铜铃,微风吹过,一片叮铛清脆之声。塔内每层四面门可通外廊,门向方位逐层以45度转换,即底层四门正向东南西北,第二层则分为东南、西南、西北、东北,第三层又恢复为正向。龙华塔有木梯逐级可上塔七层,第七层楼梯宽仅0.4米。塔顶有铜铁制的覆钵、露盘和宝瓶,及号称镇塔之宝的“七相轮”。塔心为长18米的木柱,竖在塔的第六层砖室中央,穿出塔顶,最后外罩塔刹,铁制塔刹总高9.25米,重达4500公斤,穿出塔顶的达8米以上。从塔刹尖端拖下八条坚实的铁索链,俗称塔锁,又叫做“浪风绳”,系在塔顶的攒角。明人汤义方在《龙华寺略志》中感叹龙华塔“登览之顷,心旷神怡,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帆樯炯树,历历在目,凭栏遥瞩,诚为壮观。”龙华塔耸立在黄浦江畔,造型优美,结构坚固,雄伟壮丽,是中国古代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

龙华寺作为江南大丛林,每天晨钟暮鼓,每逢佛教节日寺内举行宗教活动,每年三月初三弥勒菩萨涅槃日,寺内都举行大型佛事活动。龙华寺周围远近居民及往来客商焚香告拜,百戏汇演,万众云集,自然形成了较大规模的龙华庙会,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自1989年12月31日始,每年公历和农历除夕,都会有“迎新年撞龙华晚钟”活动,由高僧大德及国内外客人撞钟一百零八声,吸引了大量游客。

1956年5月26日,龙华寺、龙华塔由市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4月,龙华寺由国务院批准为142家汉族地区全国佛教重点寺院之一。2006年5月25日,龙华塔继上海松江方塔之后被宣布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篇博文的图文均节选自2013年1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善无畏、邬育伟著的《上海百家佛寺觅影》第九章《龙华寺》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41753.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第三十三位天慧星拚命三郎石秀 石秀为什么叫拼命三郎

原文地址:第三十三位天慧星拚命三郎石秀作者:赵昔桂第三十三位天慧星拚命三郎石秀孤零浪迹屠夫郎,贩马囤羊处事详。风云一遇龙身变,执性机智内心强。执性机智处事精明的屠夫流浪儿拚命三郎,流浪儿,走江湖贩羊马。叔父亡故落蓟州,拜兄弟

原创 汉唐遗韵~上海七宝教寺~法界圆融七宝塔 古风遗韵

上海七宝教寺,位于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新镇路1205号。七宝教寺最初位于松江陆宝山,现移至七宝之处。入口的石砌镶嵌一块“汉唐遗韵”题记七宝教寺前身为东吴大将军陆逊及后裔陆机、陆云之香火祠,后因子孙皈依佛门,将陆氏家祠拓为佛庙

十三首古诗词,教你如何养生 养生的古诗词

十三首古诗词,教你如何养生,且看古人们的养生之道【1】魏武帝曹操热心于研究炼气养性之理,以求健康长寿。在他的诗中,最精彩的一篇当推《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诗曰: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

上海古刹-龙华寺 上海龙华寺2016年法会

龙华大事年表之十一08年05月1915:20:06二○○一年一月,照诚法师代理龙华寺住持近两年后,因缘成熟,诸方拥护,龙天推出,于一月十三日上午,龙华古寺隆重举行照诚方丈升座大典,同时照诚方丈代表全寺两序僧众,礼请明旸老和尚荣任法主和尚。部份代

声明:《上海徐汇龙华寺——三国东吴十三舍利塔之一,龙华三会弥勒菩萨道 龙华三会多少人成菩萨》为网友星光灿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