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到沙俄“七项撤军新条件”的第二天,清廷外务部官员将俄国“七项撤军新条件”透露给了日本驻华外交官。日本在英﹑美等支持下,与俄国进行交涉,要求俄军撤退。俄国拒绝撤军,引发当地人民的拒俄事件,加剧俄日矛盾,1903年日俄谈判破裂,1904年2月6日日本向俄国发出最后通牒,并宣布断绝日俄外交关系。2月8日日军偷袭旅顺口(亚瑟港),2月9日俄国对日宣战,2月10日日本正式对俄宣战。日俄战争全面爆发。
战争经过[编辑]
旅顺战役地图开战时两军的战略部署[编辑]
日军部署
海军第一舰队与第二舰队负责封锁驻扎在旅顺的俄罗斯太平洋舰队,而第三舰队则前往対马海峡确保制海权。在确保制海权后,陆军第一军登陆朝鲜半岛并负责驱逐半岛上的俄军,第二军则前往辽东半岛建立桥头堡以孤立旅顺。之后,再与后续的第三军、第四军合流,于中国的东北地区共同扫荡俄军主力。在原定的计划中,也包含了对俄领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攻击。同时,日本海军也预计了在歼灭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后,波罗的海舰队将会从欧洲前来增援。在此役中,日本海军首次给提高到与陆军同等的地位(以往多以支援陆军的任务为主)。
俄军部署
俄军预测日本将于朝鲜半岛南部登陆,于是在鸭绿江附近集结了大量俄军以迎击北上的日军。如果在鸭绿江未能阻挡日军的攻势,则顺次撤退至哈尔滨以诱敌深入,等待日军补给线延长后再一举消灭。至于太平洋舰队则以避免与日本主力决战为主,以等待波罗的海舰队增援。但俄军却没有估计到日本会于2月开战,致使一部分战舰未能赶及回到旅顺支援,所以不能说俄军已经准备就绪。
开战[编辑]
参见:仁川海战日俄战争于1904年2月8日,以日本海军驱逐舰对驻扎在旅顺港的俄罗斯旅顺舰队奇袭(旅顺口攻击)掀开序幕。这次的攻击只损伤了几只舰艇,并没有为俄罗斯舰队带来重大的损失。在同一天,由第二舰队瓜生战队护卫的陆军先遣部队第12师团在朝鲜的仁川登陆。瓜生战队于翌日(2月9日),在仁川港外遭遇两艘俄罗斯巡洋舰,成功击退对方并让对方自沈(仁川海战)。于2月10日,日本政府正式对俄罗斯政府宣战。然后于2月23日,日本政府再与大韩帝国签订协议书,以确保日军在朝鲜的补给线不会受到干扰。
开战时,日方主力舰队如下:
联合舰队总司令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参谋长加藤友三郎海军少将,日本海军兵学校校长富岗定恭海军少将。
第一舰队司令官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旗舰“三笠”:
第二舰队司令官上村彦之承海军中将,旗舰“出云”:
第三舰队司令官片岗七郎海军中将,旗舰“严岛”:
俄罗斯旅顺舰队按照原定的计划,在开战后一直待机于旅顺港,以避免与日本联合舰队的主力决战。有见及此,联合舰队从开战后直到5月期间,故意在旅顺港的出入口炸沈了几艘废弃的商船与军舰以封锁港口,但行动最后没有成功达到预定目标,是为旅顺口闭塞作战。在作战过程中,于4月13日,联合舰队使用港口铺设的水雷成功炸沈了一艘旅顺舰队的战舰,使旅顺舰队的司令官战死。然后于5月15日,轮到联合舰队的战舰“八岛”和“初瀬”给俄罗斯旅顺舰队的水雷击沈。
另一方面,驻扎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俄罗斯舰队,乘日军联合舰队主力集中在旅顺之机,不断的威胁日军的海上航线的安全。为了应对符拉迪沃斯托克舰队的威胁,日本海军把原先驻防日本海的第三舰队撤回,改而派出了由上村彦之丞中将率领的第二舰队前往应对。但结果第二舰队不仅没有捕捉到符拉迪沃斯托克舰队的主力,反而于4月25日被俄军击沈了一艘运输补给舰“金州丸”。此时被俄军俘虏的海军少佐,于战后被日军免官。
旅顺要塞包围战?黄海海战?辽阳会战[编辑]
参见:鸭绿江会战、黄海海战(1904年)及蔚山海战另一方面,由黒木为桢大将率领的日本陆军第一军按照原定计划登陆朝鲜半岛后,于4月30日-5月1日期间在安东(现在的丹东市)近郊的鸭绿江边击破了俄军,是为鸭绿江会战。之后由奥保巩大将率领的第二军也按原定计划在辽东半岛的盐大澳登陆,并于5月26日攻陷了位于旅顺半岛末端南山地区的俄军阵地(南山战役)。南山阵地与旅顺要塞一样,是俄军历年经营非常坚固的基地,为了攻陷该阵地,日军第二军的死伤者合计超过了4,000人。巨大的牺牲人数震惊了当时位于东京的日军大本营。而第二军在顺势占领大连后,留下第1师团驻守,余军则北上直指辽阳。6月14日,于得利寺击退了南下支援旅顺的俄军(得利寺会战),再于7月23日在大石桥取得了胜利(大石桥会战)。
至于海军,之前虽然按原定计划在旅顺口实行了港外奇袭和旅顺口闭塞作战,企图歼灭驻防旅顺港的俄国舰队,但效果不佳,旅顺舰队仍然保存相当的战力,对日军的海上运输继续造成威胁。一直至3月上旬前,日本陆军一直认为只需要监视驻防旅顺的俄军而不用发起攻击,但于3月14日,发现还有部分俄军战力处于北上的2个军后方,有可能对日军做成威胁,于是便决定抽调两个师团以准备攻击旅顺要塞。此时,海军方仍然坚持“海军单独对付旅顺舰队”的观点,并继续单独进行对旅顺港的闭塞作战。在3月27日,海军进行第二次闭塞作战,结果仍不佳。进入4月,海军起初仍然徒劳的坚持“独自对付旅顺舰队”的主张,拒绝和陆军协同作战。为此,4月6日大山岩参谋总长,儿玉源太郎参谋次长和伊集院五郎军令部次长的协商决议中,首次出现了“陆军将应海军要求攻克旅顺口”的字样。在协议后,海军的策略修正为封锁作战,并在旅顺口外布设了水雷,但仍然未能彻底封锁旅顺舰队。
两军于旅顺持续僵持至5月后,日军得知俄军波罗的海舰队将马上前来增援。若与尚完整的旅顺舰队会合,俄国海军在远东的实力将会是日本联合舰队的两倍。在紧迫的情势下,日本海军唯有改变策略,重新要求陆军参与对旅顺要塞的攻击。因为之前的耽误,致使本来以攻击要塞为主要任务的第三军的编成时间延迟,一直等到5月29日才发布了第三军的战斗序列。第三军的战斗序列由东京大本营编成,以曾经参加过甲午战争的乃木希典作为司令官。
于6月30日,日本陆军把指挥权由东京大本营移交到满洲军总司令部,至此,满洲军总司令部(总司令官大山岩陆军元帅)在旅顺会战开始前,新编制的四个军(1-4)之组织如下:
第一军
第二军
第三军
第四军
鸭绿江军
在黄海海战中被击中的太平洋舰队旗舰太子号(Tsesarevich)于6月8日,第三军司令部到达大连,然后与之前从原第二军中抽出的两个团(第一、第十一师团)合流。合流后的新军团在6月26日到达了旅顺的外部。6月31日,大本营向陆军发布开始旅顺会战的指令。然后在7月12日,山县有朋参谋总长对伊东祐亨海军军令部长发出攻占旅顺基地,消灭或驱逐敌舰队的命令。8月7日,日军海军陆战重炮队开始炮轰旅顺港内的俄军军舰,使旅顺舰队出现损伤。为了避免进一步的损失,旅顺舰队总督叶夫根尼·伊万诺维奇·阿列克塞耶夫决定在8月10日往符拉迪沃斯托克方向突围,但在突破时却遭到日本联合舰队的攻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不得不退回旅顺港内(黄海海战)。在此役后,旅顺舰队几乎完全失去战斗力。与此同时,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俄军舰队虽然仍然在日本海威胁日本的补给线路,但于8月14日,被日本海军第二舰队于蔚山冲发现并发生战斗,符拉迪沃斯托克舰队多艘军舰被击沈后丧失了继续干扰日本补给线的能力,是为(蔚山海战)。
虽然在黄海海战后,俄军旅顺舰队已经丧失了出击的能力,但在日军不能确认俄军的军力情况,还是在8月19日发动了第一次旅顺总攻击,掀开了旅顺会战的序幕。在第一次攻击后,日军死伤者超过了15,000人,但还是未能攻下当时号称‘远东第一要塞’的旅顺要塞。另一方面在8月末,由野津道贯大将率领的第四军和日军第一军、第二军,逐渐向辽阳逼近,并在8月24日-9月4日期间开始了辽阳会战。日军第二军从南边往辽阳的俄军阵地正面攻击,而第一军则从阵地东边的山地迂回到俄军背后进行夹击。此场战役以俄军全军撤退,日本占领辽阳而结束。从辽阳撤退的俄军在10月9日-10月20日的沙河会战中,在辽阳与奉天(现在的沈阳)之间的沙河尝试对日军反攻但最后失败。
10月15日,俄军的罗杰斯特文斯基中将率领由波罗的海舰队改编而成的俄军第二太平洋舰队,从利耶帕亚出发前往旅顺支援(旅顺被日军攻陷后改往符拉迪沃斯托克)。
旅顺会战[编辑]
参见:旅顺会战第三军在旅顺进展图陆军第三军在在第一次总攻击后,仍然持续的对旅顺要塞发动攻击。在8月到10月期间,日军从大弧山不断的向旅顺港发动观测射击,加上于早前黄海海战中海军的打击,使俄军旅顺舰队几乎陷入全灭状态。但由于日军一直未能确认港内情况,致使后来的作战出现了混乱。
在浴血奋战突破了旅顺要塞东北的防卫线后,第三军占领了在旅顺要塞背后的望台山,使旅顺全港暴露在日军的俯瞰下,也达成了海军请求的目标。之后第三军分别于9月19日和10月26日分两阶段发动第二次总攻击。此次攻击是为了占领盘龙山,大顶子山周围的阵地,以确保第一次总攻时已经占据的突出阵地不会被俄军孤立。这次总攻在203高地以外地区基本达成了作战目标,但位于中央最关键的203高地却遭到了俄军激烈的反抗没有成功。虽然这次攻击中,日军也成功攻下了差不多能俯瞰全旅顺港的海鼠山,但由于还是未能观测到旅顺舰队主力所位处的海域,所以海军再度对陆军发出了攻击203高地的请求。海军的请求得到了大本营的认可,但第三军却在主攻目标方面与满洲军司令部出现分歧,一直直到大本营取得天皇敕许后才开始行动。
由11月26日开始的第三次总攻击在日军进入阵地战的情况下陷入苦战。乃木希典在战斗途中决定暂停攻击要塞的东北边,该而进攻203高地。在得知情况陷入胶着状态后,大山巌元帅命令儿玉源太郎满洲军総参谋长前往前线协助指挥,并加入了乃木部队于203高地的战斗。
203高地争夺战是典型的攻山头战役。战斗先由日军第7师团与第1师团残存部队主攻,之后的战术由满洲军总参谋长儿玉源太郎定案日军28个连队使用舟波性的攻击,每隔15分钟部队发起一次冲锋。当时俄国守军的武器上有两个优势:日军所没有的手榴弹与马克沁重型机枪,该战役中日军伤亡有近半亦由马克沁机枪造成。而俄军方面在辽东地区的总司令官是施特塞尔中将(在肯德拉切夫中将12月15日战死于鸡冠山堡垒后继任),旅顺要塞司令官是史密鲁诺夫中将,旅顺港司令官为古雷葛勒维其少将。旅顺地区全部俄国守军约42,000名,大炮640门,军营52处。在203高地争夺战中日军战死5,052名,且日军战场指挥官乃木希典的次子乃木保典少尉于11月30日战死于此役中的203高地西北坡(在战死之地竖有一个碑“乃木保典君战死之所”)。而乃木希典的长子乃木胜典中尉在5月27日傍晚5点30分因战伤不治伤死于第2军(由辽东半岛盐大澳登陆)南山战役(此役日军死伤4387名并获胜。在金州俄守军1个师约1万7千名、火炮131门,在南山(扇子山)的俄守军为西伯利亚第5团约4,000多名,此役俄军伤亡约1,100名并败走撤退)中的金州陆军野战医院。
日军在1904年12月5日拂晓发起攻击。先由炮兵重炮(当时从日本东京"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9C%E4%BA%AC">东京及大坂190门海岸防卫用的大口径直径28cm的霰弹重炮中紧急运来18门支援旅顺第3军,一发炮弹有300kg重。)轰击建立在山顶的俄军阵地,在轰击的掩护中第27连队集成第三中队冲锋占领203高地西南山顶,接着第28连队集成第一中队肉博冲锋占领了203高地东北山顶,傍晚再由集成第25连队攻占203高地中央山顶。根据日军战场记录显示,当日军攻下203高地的西南山顶、东北山顶以及中央山顶时,山顶俄军阵地里几无一人存活,俄军可以说是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在经过一轮激动战斗后,日军终于在12月4日攻占203高地。12月5日傍晚,日军炮兵在203高地的山腰使用重炮炮轰旅顺市区内的俄军要塞,并歼灭港口中从退守旅顺港的俄国第一太平洋舰队(该舰队司令官斯捷潘·马卡罗夫海军中将已于1904年4月13日战死,海军士气低落)残馀的舰只十馀艘。之后第11师团攻占东鸡冠山的俄军永久堡垒,12月28日第9师团再占领二龙山的俄军永久堡垒,二龙山战役为旅顺攻围战的最后一场战斗。
旅顺攻围战后乃木希典大将与施特塞尔中将(中央二人)会见第三军在随后继续追击旅顺地区附近的残余俄军,在1905年1月1日突破了东北方面的防卫线占领了虎头山望台堡。在203高地被日军占领的时候,旅顺舰队的俄军水兵因为舰队早以失去战斗力,所以已经提前上岸投入到要塞保卫战。203高地的消耗战耗尽了俄军的预备队,正面堡垒的陷落使得俄军士气低落不堪,俄军指挥部里主战派将领失去了支持,于是在当日下午4时半,决定向日军投降。1905年1月2日下午1点,俄军参谋长雷伊斯与德西建史诺维其上校在原清朝北洋水师营的农舍,等候日军第3军参谋长伊地知幸介交涉受降条件。1月5日乃木大将,及其参谋长伊地知,与旅顺俄军辽东地区总司令官施特塞尔中将,及其参谋长雷伊斯,在北洋水师营的农舍签定旅顺俄军投降书。1月14日在水师营的东边由乃木希典主持战没者招魂祭,并朗读祭文。
此后乃木希典率领第三军前往沙河,两军持续対阵,俄军在新任的格列宾堡大将领导下,在1月25日开始往黑沟台(日军最左翼)继续反攻。这次反攻曾经一度让日军陷入苦战,在秋山好古少将、立见尚文中将的奋战下才脱险(黑沟台战役)。
奉天会战[编辑]
参见:奉天会战在奉天会战前,以辽阳西北的二公台为起点,日军满洲军总司令部在奉天由西往东(至抚顺)布置第3军,第2军,第4军,第1军,及鸭绿江军组成的包围战线,日本军共25万名。俄国方面,远东军总司令官亚历克塞·库罗帕特金大将(俄国远东地区总督为阿雷库塞也夫大将)率领的37万名俄国陆军(当时俄国全国陆军约300万)。
1905年2月20日,日军总司令部在烟台对各军司令官发下奉天会战的作战命令,而各军除再作师团部队调整外,并加入后备军,组织辖下第3师团(师团长大岛义昌中将),后备第1旅团,后备第13旅团,及后备第14旅团。2月21日起,日军右翼开始对俄军攻击。3月1日,日军左翼的第二军和第三军从侧面迂回到俄军背后准备包围奉天。此时俄军投入了预备队准备与日军决一死战,向乃木希典指挥的第三军发起了猛攻,使第三军接近崩溃。虽然如此,第三军在面对俄军正面攻击下,还是挡下了俄军的攻势,成功切断了哈尔滨与奉天间的鉄道联系,给俄军造成了决定性的打击。3月9日,俄军统帅亚历克塞·库罗帕特金下令全军往鉄岭与哈尔滨撤退。日军于3月10日占领奉天。
此战后,日本政府透过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向俄方提出了和平交渉。但由于俄方仍然在期待波罗的海舰队到达后可以扭转战局,所以拒绝了日本的提议。两军在此役后都已经消耗什大,没有能力进行进一步的攻击或反击,一直到战争结束前在四平附近対峙。
按奉天会战后统计,俄国军战死8,705名(或有一说:俄军的阵亡人数超过2万名),负伤51,388名,被俘21,791名,失踪7,539名。而日军战死16,553名,负伤53,475名,被俘2088名(其中陆海军1574与21人,主要担任铁道队和邮船船员的陆海军属95与此142人,被俄军逮捕的商船船员159人,摄影班9人)。在战后回国的日本战俘没有受到公开的不平等对待,更有曾经被俘军官与东乡会面获赠金表的记录[来源请求]。此战中日本对待俄国战俘十分人道,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好感[来源请求]。但遣返战俘的消息传来时,关在熊本县的一批俄国军官集体自杀以保全名誉[来源请求]。
日本海海战[编辑]
参见:对马海峡海战俄军波罗的海舰队(第二太平洋舰队)在经历7个月的航行后,终于在1905年5月到达日本近海,并于5月27日与日本联合舰队在对马海峡发生冲突。仅两天内,日本联合舰队便以压倒性的优势击败了俄军舰队,在俘虏对方司令并让对方几乎全军覆没的情况下,日本联合舰队仅损失了3只水雷艇,也是近代海战史上少有的胜利。
此战前,欧美各国都认为,在波罗的海舰队抵达远东后形势便会变得对俄军有利,而最后几乎全军覆没的结果却使诸国震惊。包括鄂图曼土耳其,波兰与芬兰等长期受俄国海军威胁的国家,在得知日军胜利的消息后感到非常振奋,波兰甚至爆发了反俄的民族主义运动。在此战后,日本完全掌握了制海权,而海军几乎全毁的俄罗斯政府也开始面对现实,准备开始与日本进行停战谈判。
桦太会战[编辑]
参见:库页岛之战在与俄军谈判期间,日本为了使讲和谈判有利进行,先行于7月进攻俄国的库页岛并占领全岛。在缔结朴资茅斯条约后,北纬50度线以北的部分库页岛返还俄国,以南则割让成为日本领土。
讲和[编辑]
参见:朴次茅斯和约俄国在对日本的战斗中接连失败后,国内民众对沙皇管治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再加上经济发展停滞和蔓延在国民间的厌战气氛,群众的不满情绪终于在1905年1月9日的血腥星期日爆发。在不稳定的局势下,日本乘机派遣间谍到俄国国内煽动布尔什维克人进行革命活动,使俄国要继续进行战争变得非常困难。
同时,日本虽然在这次战争中取得了大部分战斗的胜利,但由于在这场长达19个月的战争中已经支出了17亿円的军费(几乎所有军费都是透过战时国债获得),使国家财政陷入危机。在日本国内总共109万的可动员兵力中,常备兵力便接近20万,使得国内的各种产业严重缺乏生产人手,同时也使经济陷入低迷的状态。所以在讲和的提议被提出后,日方也没有拒绝并同意与俄方开始展开谈判。
透过美国作为中间人协调交渉后,日俄双方于1905年8月10日开始在美国的朴次茅斯附近开始停战谈判,并在9月5日达成和平协议,是为朴次茅斯和约。
年表[编辑]
影响[编辑]
日本[编辑]
日本画家小林清亲的版画,内容是沙皇尼古拉二世因为日俄战争俄军败北的噩梦而惊醒。日俄战争最直接的后果是日本取得对南满(中国东北南部)的控制及稳固对朝鲜的统治。关东州租借地(旅顺、大连)以及东清铁路长春以南段(后来的南满铁路)均由日本控制,“关东军”在内满洲开始驻扎。
日本成为近代第一个通过大规模战争打败欧洲白种人殖民者的黄种人国家,达成修改幕末以来不平等条约的目标。然而,《朴资茅斯条约》承认俄国在库页岛北部的权利,内容远低于一些日本民众期望,爆发了日比谷纵火事件。
俄国[编辑]
1905年9月5日,日俄两国签定《朴茨茅斯和约》俄国的失败,导致发生了1905年俄国革命,使其停止在远东的扩张计划,集中精力在欧洲发展,与法、英等国结盟,最终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至1917年经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被推翻,成立了苏俄。
英国[编辑]
英国在1902年与日本结盟,企图遏制俄国在中国东北的扩张企图。但是英国并不愿卷入日俄战争之中,以免引发全球性的连锁效应。[来源请求]若英国帮助日本,则法国很有可能在同盟的要求下支持俄国。而英俄如果发生冲突,其范围不可能只限于远东,必然会扩及全世界。[来源请求]英国在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又再次怂恿日本赶走占据中国胶州湾的德国人。致使日本在远东的势力疯狂膨胀,最终威胁到英国本身的利益。1920-1930年代,英国在远东的霸主地位急剧衰落。英国驻东亚的军队最终在二战期间被日本军队彻底击败,退出远东。
中国[编辑]
清政府和日本签订《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主要内容为﹕清政府同意按日俄《朴资茅斯条约》第五款及第六款,让日本继承俄国在此一切权利,同意将俄国在旅顺﹑大连的租借权、长春至旅顺的铁路及附属财产和煤矿转让给日本。日俄战争6年之后,辛亥革命爆发,清朝政权结束,中华民国成立。关东军驻扎在东清铁路南段的铁路地内,亦造成1928年炸死军阀张作霖的远因,并使其子张学良于1928年易帜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朝鲜[编辑]
李氏朝鲜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1897年独立为大韩帝国。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日本与韩国签定第一次日韩协约,韩国任用日本政府推荐财政及外交顾问。1905年日本与俄国议和后,俄国承认日本政府对韩国的指导及监督权,日本随即与韩国签定第2次日韩协约,将韩国的外交权移转给日本,使韩国成为日本的保护国,并设立统监府,1909年签定第三次日韩协约,取得韩国内政权并解散韩国军队,并于1910年与日本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