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故事
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种精神被发扬光大到了极致。雷锋同志的一双袜子补了108个补丁,“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广为流传。
在这样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下,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能够找到这种精神的闪光点。譬如,有的模范人物穿破旧的军装,把新军装退回后勤部,说是给国家省一套衣服;有的同志严格要求自己不吃零食,把家里寄来的花生又寄了回去;还有的同志提干后,每月留下一点生活费,其余的都交了党费,而且坚持了一年……我也尝试过用废报纸糊信封,入党纪念日是多交10元党费(我是七一入的党),因为大家以穿带补丁的衣服为荣、我非常荒唐地在完好的军装上补了一块显眼的旧补丁。但我毕竟是城里来的孩子,关键是自己的嘴馋,骨子里就不会节俭过日子,那点津贴费基本都买零食吃了。
在那个年代,在战友的身上,也发生了很多这方面的故事,在此归纳一下,宴飨大家。
新兵训练时,有个同志要去西宁买东西,大家纷纷托他代买些物品。这个同志回来后,把大家叫到一起,把所代买的东西分给大家,然后拿出公交车票,按人头均分,共同负担。这件事很快就在新兵训练大队传开了,大家纷纷嘲笑这小子抠门。记得有一天晚上一位战友拿出一瓶肉罐头,叫我们几个好朋友去吃。当我眼巴巴等着开罐头时,高子英政委无意间来到了宿舍,当时的场面非常尴尬。高政委并没有批评我们,只是东拉西扯地讲起了革命传统,其目的就是教育我们要艰苦朴素。虽然没有挨批评,但知道自己错了,心里一直挺别扭。那时候的干部并不是都很“左”,对我们要求还说得过去。
说到勤俭节约,一定要提及一个女战友。她的父亲曾是某省军区的司令员,家里的生活应该很优越。但是,每个月发工资袋时,大家都要对她的伙食费感叹一番。当时的工资是放在一个牛皮纸口袋里,上面附一张卡片,上面由食堂会计填写的应发工资、扣除项目和金额、实发金额等具体项目。年轻人的伙食费基本在15~16元左右,女同志的略少一点。食堂周六晚上固定是肘子或香酥鸡,如果每周都改善,那就要达到18元左右。但是这位女战友的伙食费只有7~8元钱,这一个月是怎么吃的,让大家惊愕。后来发现,她每天不吃早餐,晚饭她只要半个素菜,真是节省。她的妹妹也是军人,来我单位看望姐姐时,其漂亮程度让我们这些小伙子眼前一亮,想入非非。妹妹个头高挑,姐妹俩的容貌有着天壤之别。后来听说,这位女战友小时候被保姆带回老家抚养,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同样,农村的艰苦生活,也在这对姐妹的身上留下了痕迹。
跟我一起学习的有一个家在农村的战友,家境很不好,日子过的非常节俭。我曾亲眼看到,他别人洗衣服用过的洗衣粉泡沫捧到自己的洗衣盆中继续使用。由于节俭,当兵没有几年,他竟然存了700多元。对于一个每月只有6、7元津贴的战士来说,这个几乎就是个天文数字,也意味着这几年他平时几乎没有任何个人花销。
考虑到他的家里比较困难,单位给了他困难补助,他竟然将钱存了起来。领导知道后,批评教育了他,把钱要了回来,直接寄到了他的家里。他的行为自然被有些人瞧不起,
有几个父亲是军队干部的小子决定搞了一次恶作剧,整一整他。他们把两个一分钱剪成两半,压在他的枕头底下。这个战友回宿舍后,这几个小子故意挑逗地指责他小抠,总是“把一分钱掰成两瓣花”。这位战友不知道是圈套,气呼呼地与他们争辩说,我怎么一分钱掰成两瓣花了,有什么事实根据?哈,这下上套了。那几个小子当场掀开他床头的枕头,果然有两个剪成两瓣的一分钱。大家哄堂大笑,逆反的心理得到了满足,让这位战友很下不来台。“一分钱掰成两瓣花”的精神是当时提倡的,大队领导知道此事后,专门在点名时批评了这几个恶作剧的同志,以此来弘扬正气,但更多的则是在战友间留下的笑谈。
这个战友转业多年后,从外地打来电话给办公室,说明要找老同志说话。正巧我是处里的业务参谋,年轻人就让我来接电话。显然他还记得我,很兴奋地邀请我到他那里去玩。我听得出来,他绝对是真诚的。他虽然没好意思说,但我知道他已经被提升为当地某机关的局长,有了接待客人的权力。所以他要在战友面前显示一下,似乎要改变当年大家对他的印象。其实人抠不抠门要看经济实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嘛。回头再说当年让大家平摊公交车票的战友,后来他不仅多次邀请我们去吃饭,还自己出钱接待过外地来京的战友。每次战友聚会出去玩,他花钱也挺大方。经济上的好转,能够改变了一个人的性格,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要把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传承下去,惩治奢靡之风,肯定是正确的,一百年也不应动摇。需要说明的是,大家听了一乐,不要对号入座,引起不快。如果我的讲述有损这些战友的形象,还请他们原谅。40多年过去了,很多事情如今都可以成为了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