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质服务提升教科研品位
——教科室2012年度工作总结及今后工作思路
目前,我市教科研工作得到了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我市教育发展的亮点和新的增长点。教科室的工作概括起来,就是三个“注重”、三个“提升”、三个“推动”。
一、在课题管理上落实了三个“注重”。
2012年2月24日,《中国教育报》用较大篇幅刊登我市《以课题为抓手提升区域教科研品质》的总结文章,向全国推广了我市教科研管理的经验做法,在国内产生了较好影响。
注重服务质量。今年,教科室由4人发展为5人,坚持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教育服务校校行在教科室得到了较早、很好的落实。应该说,我市教科研基础还是相对薄弱的。为此,教科室本着“开题论证会就是业务培训会,中期汇报会就是问题诊断会,结题鉴定会就是总结提升会”的思路,足迹遍布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每到一所学校,都手把手地指导广大教师如何撰写开题报告,如何进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如何确定子课题,如何运用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如何制订课题实施方案,如何开展过程性研究,如何进行中期管理,如何撰写结题报告等。除此之外,教科室还开展送培到校活动,内容涉及如何提高教科研品质,教科研与教师专业成长,教科研与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教科研与信息技术教育,在学科教学中如何开展教科研等。今年,教科室教育服务校校行50多次,送培到校20多场。
注重过程监控。课题管理最重要的不在开题和结题,而在过程性研究。为了防止课题中途夭折和敷衍应付,教科室加大了中期监控力度。一是专项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每学期组织一次课题中期研究过程及成果专项检查,结合期中视导或学校工作考核进行。平时利用每周二和周三教育督查以及教育服务校校行展开;二是自我评价与部门评价相结合。每学期,各校各课题组都要进行书面总结,盘点学期课题研究工作,进行自我认定。教科室结合学校工作考核,对各校、各课题逐一进行评价。对课题运作不理想的学校适时上门把脉,提出整改意见。三是动态现场展示与静态资料展示相结合。教科室每学期均举行全市课题研究中期成果展示、推广活动。活动中,既动态展示优秀教科研学校、优秀课题的运作情况,也要求其他学校将课题研究资料陈列,起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作用。
注重考核激励。教育局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加大了教科研在学校素质教育综合考核中的权重。小学初中均为13分,高中为10分。教育局在今年召开教科研工作会议,表彰25所优秀学校,86个优秀课题和113个先进个人。市政府出台的《姜堰市教育奖励基金实施意见》中,几乎所有内容都与教科研有关,其中特别规定,教科研成果获国家级一等奖的奖励10000元,二等奖8000元,三等奖6000元;省级一等奖6000元,二等奖4000元,三等奖2000元;泰州市级一等奖2000元,二等奖1200元,三等奖800元;姜堰市级一等奖800元,二等奖600元,三等奖300元。
二、在研究品位上实现了三个“提升”。
课题管理上水平了,课题研究品位也在不断提升。
科研意识明显提升。现在,没有哪个学校不重视教科研。不少学校已形成了“申报立项—开题论证—中期汇报—结题鉴定”循环发展的良好质态。教科室将“已有课题不按期结题,新课题不予申报立项”的制度坚决贯彻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个课题组,使全市课题夭折率降到了5%以内。经过努力,这个制度已深入人心。各校课题研究的数量明显增多。至目前,全市每校都有泰州市级以上立项课题,姜中有27项,二中有16项,罗塘高中有14项,励才实验学校有22项,四中有22项。全市各校人人都参与了校本以上的课题研究。参与人员不断增多,课题数量不断增加,为提高本市教科研品位奠定了坚实的塔基。
课题级别明显提升。今年,全市新增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4项,其中重点课题7项,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立项课题4项,泰州市教科所立项课题86项,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立项课题31项。姜堰中学、二中还拥有国家级课题。
研究质量明显提升。全市新教育实验22项课题顺利通过结题验收,我市新教育实验的经验做法通过展板形式在全国新教育实验年会上展出。省姜堰中学的“用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姜堰二中的“本真教育:高中素质教育的校本研究”被列为省精品课题。有3个课题在泰州市、姜堰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评选中获奖。姜堰中学、姜堰二中、溱潼二中、姜堰四中、罗塘高中、二附中相关课题研究还出版了专著。此外,教研室还以《姜堰教研》为载体为张沐小学、行知小学课题研究出了成果专辑。我市各校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编写的校本教材或校本读物,有35个在泰州市获奖,获奖的数量及等级均列泰州之首。
三、在作用发挥上凸显了三个“推动”。
我市教科研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为擦亮姜堰教育品牌做出了贡献。
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全市课堂教学改革成效明显。溱潼二中的“自互导”课题闻名泰州,体现课题研究成果的课堂教学多次登上泰州市星光大舞台;市教研室沙华中老师主持的“在语言训练中体验情感的阅读教学研究”,面向全市召开课题成果展示观摩会,课题组核心成员、市实验小学王芳老师在省课堂教学展示中获得特等奖。目前,全市特色课堂正在不断涌现,如姜堰中学的“开放实验”课堂、二中的“问题链·导学”课堂、市实验小学的“形象化风格”课堂、东桥小学的“尚美”课堂、张沐小学的“润智”课堂、大伦小学及初中的“崇实”课堂等。我市教师参加省以上课堂教学竞赛获奖频频。今年,全国赛课一等奖3人次,省赛课一等奖5人次。
推动了教师专业成长。教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目前,在职教师中,省特级教师16人,教授级高级教师2人,省333培养对象4人,省特级教师后备人才18人,泰州市名校长、名教师16人,泰州市311培养对象52人,泰州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203人,姜堰市名校长、名教师72人,姜堰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672人。
推动了学校文化建设。今年6月,由教科室牵头,教育局在白米小学召开了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现场会。会上,白米小学全面展示了和雅教育的建设成果,会议出台了《姜堰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学校特色建设的意见》。会后,各校本着传承与发展、探寻学校历史与着眼未来发展相结合的原则,20多所学校初步形成了特色文化。其中较有影响的为:姜中的用心教育、二中的本真教育、二附中的诚笃教育、大伦初中与小学的崇实教育、励才实验学校的“家”文化主题教育、克强学校的思强教育、桥头初中的至真教育、东桥小学的尚美教育、张沐小学的“润心”教育、市实验小学的“大家不同,大家都好”个性化教育、桥头小学的唯实笃行教育等。
今后教科研工作的思路
全市教科研工作取得了不小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校与校之间教科研水平和成效还不均衡,有的学校长期看不到教科研活动报道,听不到活动声音;二是一些学校还只满足于有课题,课题研究质量意识不强;三是有的学校课题虽多,但缺少整合,学校缺少具有统领意义的核心课题。所以,我们有必要理清今后的工作思路。今后教科研工作将做好三个“继续”。
◆继续打造学科精品课题。——以精品课题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提高各科教学质量。
当前,我市课程改革还没有形成整体优势,与南通、无锡、常州等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科研起步较晚、研究成效不够显著。今后,要继续打造学科精品课题。一要抓好名特优教师领衔的各项课题研究。目前,我市拥有18个名师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都要有学科课题,且努力打造成精品,要以精品课题带动工作室高品位运行。各学科都要有泰州市以上的立项课题,课题领衔人或组织者应为教研员。近年来,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科学、小学英语、中学语文等课题研究发挥的作用很大,带动了这些学科的高品位发展。二要抓好已有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的深化研究。不少学校在这方面已积累了经验,形成了可操作的实施策略,但在市内外有较大影响的还不多,有的理论支撑不足,有的应用范围不广,有的创新程度不高,今后要力争取得突破。三要充分发挥学科基地作用。每个学科基地应该拥有反映学科前沿的泰州市以上立项课题,每次教研活动要着力解决教学中的一个问题,教研活动不能无主题,无目标,无吸引力。今年,小学语文围绕“古典名著课文教学”展开研究,研究成果发表于全国知名刊物《小学教学设计》上,影响较大。四要抓好项目联盟建设。各教育联盟要加强学科课题合作,形成合力共同解决联盟内的学科教学问题,促进共同发展。
◆继续培植学校龙头课题。——以龙头课题推动学校科学高效管理,进一步丰厚学校文化内涵。
当前,随着教育现代化学校的创建,学校的硬件设施越来越好,但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与之还有不小差距。以龙头课题带动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是应然之举,也是必然之举。一要抓好课题整合。课题多的学校,要努力寻找课题之间的联系点,从中确立一个或整合出一个具有统领意义的课题,作为龙头课题,其他课题都是这个课题的支撑。二要着眼文化传承。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其实就是寻根之旅、扎根之旅、活根之旅、壮根之旅。讲究传承,千方不能对学校传统文化视而不见,另起炉灶,重立门户。过分翻新立异,往往会造成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水土不服。三要不断丰富内涵。学校是发展的,学校文化建设也需要不断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精神。各校要对龙头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精当的、准确的、丰富的界定,要找准教育的本质诉求与学校文化的切合点,使学校文化建设充满活力和张力。四要坚持人人参与。学校文化建设,不是校长,也不是少部分人写文章写出来的,关键在于实践,在于所有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共同实践。学校文化建设,纸上谈兵是大忌。
◆继续瞄准教育热点课题。——以热点课题推动区域教育持续发展,进一步增强教育发展后劲。
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是学校层面教育科研极其重要的任务。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矛盾和问题总会不断出现。这既给教育科研带来难度,也为教育科研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当前,教育热点问题很多,诸如:教育集团的价值定位及高效运作问题、教师合理流动与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传承问题、以绩效评价推动教师工作热情的问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学习生活习惯养成问题、各科理想课堂教学标准与实践问题……抓住了这些热点课题,坚持研究,探索出可行之策,就是对社会对教育的贡献。一要量力而行,不贪大求全。热点问题之所以成为热点,就是因为它较难解决,却又客观存在。研究时,切入口要小,可以瞄准其中一点,待这一点问题解决后,再扩大研究领域。贪大求全,超出了自身研究能力,课题就会中途夭折。二要且行且思,不死搬教条。教育的热点课题,一般采取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调整课题方案。死搬教条,难以适应变化的环境,课题研究往往寸步难行。三要以人为本,不因噎废食。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解决问题促进人的发展,热点课题的研究,目中一定要有人,要有老师和学生。不能因某些状况而废止正常的实践活动。四要不断总结,转化成果。对于研究的成果要进行推广应用,不能束之高阁,否则课题研究就失去了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