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舒婷《致橡树》赏析 舒婷的致橡树

原文地址:舒婷《致橡树》赏析作者:蓝田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转载]舒婷《致橡树》赏析 舒婷的致橡树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舒婷在这首《致橡树》中,表达了自己(同时也是新时代的女性)对于爱情新的认识与追求。

从开头到“不,这些都还不够!”,是全诗的第一部分。诗人用了六个比喻,表达了对于旧爱情观的不满与鞭挞。“攀援的凌霄花”,比喻借对方的权势或金钱来炫耀矜夸的女人;“痴情的鸟儿”,是指对男人讨好献媚的女人;“泉源”比喻虽然温柔体贴,但却软弱无为的女人;“险峰”则是指比较强势的女人;至于“日光”和“春雨”,则比喻只有默默奉献的精神,却缺乏独立平等主张的女人。由于比喻所能引申出的意义多种多样,因此,以上所作的推论只代表我个人的观点。其他人如果认为这些比喻有不同或更深的意义,我完全理解并支持。

从“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到“却又终身相依”,属全诗的第二部分。诗人把自己(即新时代的女性)比喻为一株木棉,并借助对木棉和橡树的形象,以及它们的动作和性格的描写,给出了对于爱情全新的解释。诗人认为:“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爱情双方应该是平等的,不应该有男尊女卑或女尊男卑的区别。同时,“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他们之间不仅有爱的缠绵,而且还有共同的语言和理想。“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他们彼此独立,有着各自不同的品性与气质。最后,“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他们荣辱与共,不仅共享成功与幸福,而且在困难的时候相濡以沫,彼此激励。

结尾数行是诗人对所向往的爱情的总结,那就是,——理想中的爱人,不仅形象美(伟岸的身躯),而且品格美(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最后一句,诗人写得有些含混,不太容易理解。我认为,诗人表面上说的是“足下的土地”,实际是指深扎土地中的树根,也就是爱人内心深处的那些美好的东西。

全诗从表面上来看,似乎全都以意象入诗,并没有直白的表述自己的情感和观点。木棉和橡树是本诗的两个主角,全诗就是围绕这两个主体意象进行铺垫渲染的。而实际上,诗人却主要是以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来传达情趣的。如“我如果爱你、绝不像、炫耀自己、绝不学、也不止、我们分担、我们共享”等等这些词句,就是直接用来抒发感情的,只不过不是直接用在人上,而是用在物上,借助物来间接传达。

其实,这就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托物言志的创作手法。这种直接抒情与意象暗示相结合的表现方式,既使人能够直逼作者的本意,同时又不至于流于直白,因而很容易做到雅俗共赏。当代,还有许多人把这首诗看作是“朦胧诗”的代表作之一,实在令人费解:难道以拟物的写法来传达诗人的情趣,就是朦胧的定义吗?一般来说,诗中的意象占得比例越大,诗的意境相应也就越浓。在这首诗中,虽然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冲淡了诗歌的意境,但由于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说出的话语又极其巧妙恰当,所以也自能达到一种诗的胜境。

总的来说,这首《致橡树》,虽然在意境上稍显淡薄,但真挚深沉的情感却可以弥补过来。全诗虽然在语言的简练上略嫌不足,但各种格律运用得十分娴熟,使全诗充溢着浓郁的音乐气息。再者,本诗作为直抒胸臆的浪漫主义诗作,有点儿“啰嗦”正是它的本色呢!更为重要的是,诗人在她所处的那个年代,就为我们阐述了这样一种健康而超前的爱情观,足以作为年青人学习与模仿的榜样,这也是最值得我们欣赏和赞叹的。

全诗通篇压“衣鱼“韵,有时较密,有时较疏。当代诗人刘聪美曾经做过研究,只要韵脚间的音节不超过32个,就不会明显减弱押韵的声音效果。否则,它的韵味会越来越淡。当音节超过40个以上时,音乐的效果基本上就荡然无存。我不知道这种说法的可信度有多少,但在《致橡树》中,韵脚间最多还没有超过32个音节的。

这首诗的语言流畅自然,既没有形式化的弊病,又摈弃了散文化的倾向,十分难得。其中,整句和散句的交错排列,对称和重复手法的使用,是使全诗语言摆脱散文化的重要手段。至于语言的流畅,则要归功于铿锵一致的音步。如下所示: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42671.html

更多阅读

曹操《观沧海》赏析 曹操的观沧海

【古典诗词欣赏(六十六)】《观沧海》赏析窦凤才【原作】观沧海——[魏]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注释】

苏轼《赤壁赋》赏析 在赤壁赋中 苏轼用

苏轼《赤壁赋》赏析《赤壁赋》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上。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颂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声明:《转载 舒婷《致橡树》赏析 舒婷的致橡树》为网友眺望未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