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蓝白红三部曲之蓝之影评 蓝白红三部曲之白

看完下面这部电影的影评,实在按捺不住要发上来分享,写得真好!

[转贴]蓝白红三部曲之蓝之影评 蓝白红三部曲之白

一曲深沉含蓄的蓝色之歌

——浅析电影《蓝》的节奏与氛围“是节奏,不然就是死亡。”——莱翁·慕西纳克电影《蓝》是波兰导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蓝》、《白》、《红》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我认为也是最精彩的一部。影片的节奏把握恰如其分,氛围处理深沉、压抑而唯美。蓝色的影调与独特的剪辑、音效赋予影片无限的艺术意蕴——对于《蓝》,形式即是内容,氛围成就主题。一、《蓝》的电影节奏“电影主要是节奏,它在段落的连接中呼吸。”——英格玛·伯格曼柳絮纷飞,阳明开化,悟春雨而润泽;蕉叶掩映,墨花淋漓,沐夏雨而守真;远山怀树,明月入怀,临秋气而畅怀;玉麟堆云,空山寂音,抱冬雪而静心。自然依循永恒亘古的节奏变化,而电影也有属于自己的律动,导演通过蒙太奇和其他调度手段,使观众的试听心理节奏能在影片中恰如其分地间接再现。波兰导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是我个人十分偏爱的导演,他的作品反思人性的矛盾同时也彰显人性的光芒,他用电影语言讲述着一个个让人压抑同时又给人希望的故事。电影《蓝》是其三色系列的第一部,影片简约而富有力量的节奏以及由此渲染的深沉含蓄的氛围在我灵魂深处久久徘徊徜徉。劳伦斯·奥利弗曾说:“导演的主要责任是为剧的形式、意义和节奏提供观点,而其中节奏是最重要的。”这部影片自三年前第一次观看至今,已反反复复回顾了多次,现在依然对我有着十足的吸引力。1.《蓝》的剪辑蒙太奇剪辑节奏是运用剪辑手段,对影片的结构和劲头长度的处理所形成的节律。”——剪辑师傅正义银幕故事的内在叙述属于电影的内部节奏,而后期的剪辑与时空压缩则属于其外部节奏,最终内部与外部节奏共同构成呈现于银幕之上的情节时空。剪辑师可以通过画面的外部节奏,传达出剧情的内在高潮,而内部节奏与外部节奏的把握体现在导演自身的时空观念通过镜头传达出的对于电影最高本体论命题的运动感的态度。《蓝》的剪辑中有大量的硬切部分,包括硬转场,然而最具特色的应是直接淡入黑场的几组镜头,而且直接淡入黑场而不转场的手法更是形成影片自身剪辑上的母题,是电影的亮点之一,令人印象深刻。事故发生后,朱莉住院,从医院中朱莉的特写到她的家便采用了硬转场手法——直接切入朱莉家室外的大全景以及家的近景的呆照式画面。她一个人带着倦容与伤痕坐在椅中,突然,在她的脸庞上闪现出了蓝色的光芒,这蓝色之光来自何处?我们不得而知,或许这并不出自故事时空的逻辑光源,而是朱莉内心的需求与思考的反射,这抹蓝色的闪动光斑照耀得极其心理化、主观化,也如此写意,富于韵味。随着丈夫未完成的欧洲联合交响曲的突然响起,朱莉为之一振,突然睁开双眼,在椅中颤抖了一下。严肃而隆重的交响乐是银幕外的抒情手笔,是丈夫生前的遗作,暗示着朱莉虽从车祸中回到日常的生活,但脑海中依然挥之不去丈夫的音乐、乃至丈夫的一切。音乐暂停,记者来到门口,是一句优雅的法语问候“Bonjure。”,之后,音乐再次响起,屏幕瞬间淡入黑场,让女主人公朱莉的反应在黑场之中转入观众的心底,引人思考。在影片的后半段,朱莉和奥利弗一同探讨欧洲联合交响曲的作曲一场,朱莉问有关其丈夫生前情人的事,奥利弗问她要干什么,此时丈夫的乐曲仿佛作为回答般地突然出现,象征朱莉的内心再一次因丈夫的影响而受到震动,画面又一次黑色淡出,震撼的旋律依然进行着,当画面黑色淡入的时候,音乐停止了,我们看到的是朱莉微笑的脸庞,她只是非常简短地回答道:“去见她。”黑场象征朱莉思想战栗、情感波动的微妙心理,如同我们闭上眼睛用心感受灵魂最深处的思索与体悟,而音乐则作为黑场的注解,让我们透过音乐直窥女主角朱莉的内心世界。黑场以“无”表现所有,留给银幕时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在让观众思考、选择的同时也让故事的时空更不受限制,也更具有思想性与私密性。从某种层面上说,影片正是通过“休止”这样的点睛之笔传达出无限的哲学内涵与艺术意蕴。这些画外音乐与黑场的插入并非违反自然主义,相反却是极其合情合理的,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亦感到顺利成章。当我们日常生活中关注某物时,可能会忽略自然而纷杂的环境音,这是一种心理的本能选择;当我们想起某事某人时,我们听到的又会是关于他的声音或音乐;而当我们沉浸于内心投入思考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闭上双眼以集中自身的注意力、加强我们感官体悟的敏感性,所看见的便是一片茫茫黑幕,黑幕或许是思考与深邃的意象。所以影片这一手法的运用显得非常高明——出于抽象的、心理的、戏剧的、本体论的真实,而这正是电影艺术的宗旨与最高境界。同时,丈夫这个无形的“主角”也通过朱莉时不时的回忆与想念而在影片中间接出场,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生动的形象感。由于电影本身假定性时空的特殊属性赋予节奏处理以抽象真实的特性与自由,电影应该创造出比生活节奏原型更完美、更激动人心、更高级的节奏再现。《蓝》便是其中典范:首先,《蓝》的镜头长度恰如其分,比如在电影的序场中,孩子的手拿着蓝色糖果包装纸伸出车窗在空中飞舞的镜头,持续时间为七秒,与其信息和氛围的传递完美契合,多出一秒会将观众的注意焦点移开,而少一秒则不能让观众完全体会孩子的天真与暗藏危险的氛围,这个镜头呈现内部动作性的同时也能最清晰地体现事物运动的强度与速度以及导演所要观众理解的情绪。其次,《蓝》中每一场戏的镜头数量也非常合适,没有一个多余的镜头,每个镜头都有其不可忽略的意义,且与电影的主题、节奏、氛围紧密结合。而其蒙太奇结构顺序简洁清晰,镜头顺序的变化不仅优化着影片的节奏,也使得观众的观影心理节奏得以体现。2.《蓝》的摄影节奏“很少有人懂得富于一部影片以节奏和富于画面以节奏有着相等的重要性。”——劳伦斯·奥利弗《蓝》的摄影也加强和突出了影片的节奏,色彩、光线、景别、角度、构图、运动……这一切都服务于影片的整体性与统一的戏剧、心理节奏。影片中明暗优雅对比的光效,不仅仅作为一种构图手法突显了画面的张力与质感,在带来令人震惊的画面效果的同时也在隐性地为影片主题服务。不同景别的镜头切换、常常出现的人物脸部特写的画面,使得观众在视距的变换中产生一种观影节奏的变化。“全景系列景别是散点视线,对视觉起分散和休息作用。画面视觉节奏较慢。近景系列景别是焦点视线,对视觉起集中与汇聚作呕用,画面视觉节奏较快。”【1】而影片采用特写的母题来着重强调刻画主角的心理世界,当朱莉在医院的时候,导演通过其眼睛、口鼻的闷特写而导引我们进入她的痛苦和无助的受创心灵。当朱莉来到小镇后,她第一次走入附近的咖啡馆中,在对面街头吹笛人的镜头之后,画面上出现了黄昏光影下的咖啡杯的特写——随着光线的变幻,一片朦胧的黑影从画面的左上方渐渐移至左下方,然后占满几乎整个画面,如此循环往复了两回,以极慢的调子与黄昏雅致的色彩走在银幕的轨道上。在此处,短短的几秒时间仿佛被扩大成了永恒,光与影演绎着唯美动人的节奏,简单的细节便营造出无限的意境与氛围。3.《蓝》的音效蒙太奇“节奏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也是心理和生理的统一,它是内心生活(思想与情感)的传达媒介。”——朱光潜在默片时期,电影节奏是由画面节奏单独完成的。而有声电影诞生以后,电影节奏才由画面和声音的节奏共同协调完成。对白、音乐、音响。影片的对白简约而有力,以最简洁的方式刻画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与精神思辨,而片中最具张力的“对白”是影片前半段朱莉在夜色里空荡荡的旧居中独自一人坐在床垫上将女儿遗留下的蓝色棒棒糖用力咀嚼的声音。在这一场戏中,朱莉将事故发生时的手提包中的物品都倾倒在床垫上,并一一扔入壁炉,以如此极端的方式告诉自己、强迫自己决心与过去的生活作出了断。而当她发现床垫上的蓝色棒棒糖时,她凝滞了——这是女儿唯一的遗物。朱莉神经质地撕开糖纸,将糖塞入自己口中,并疯狂而生硬地咀嚼着糖果,仿佛是要再次体验女儿生前对世界的最后知觉——那糖果的滋味。她痛苦地、甚至粗暴地一口一口将硬糖咬碎。逆光的布置使我们看不清朱莉的表情,她留给观众的只是一个剪影的近景,而这些更突出了此时银幕空间内仅有的声音:糖果在嘴里碎裂的声音以及壁炉的火燃烧的呲呲声。这两种声音便是朱莉内心思考的全部外在独白,尤其是咬碎糖果的声音象征着朱莉灵魂深处撕裂的痛苦呻吟,她通过粗暴地撕咬糖果来表达对于自己丧失丈夫、女儿命运的一点点无力的反抗与无果的诘问。这样的对白是可怕的、是撕心裂肺的、是心灵最深处最无助的悲伤、更是非常具有戏剧张力与审美情趣的。而上述已经提到过的欧洲联合交响曲的母题,从纯粹音乐的意义层面而言,音乐本身善于表现感情,足以震撼人心,以其抽象深沉的方式触发灵魂最敏感的体验。而电影正是利用它这一长处,在影片中这段旋律被用来作为朱莉内心世界的注解与形象化体现,间断性或反复性地出现,更是加强了音乐本身的张力与戏剧、心理内涵,且每一次出现得都恰到好处,牢牢扣住观众观影的心理节奏,烘托了人物思绪、对于表现人物命运、精神转变与结构全剧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片中出现的大合唱音乐与朱莉、奥利弗共同作曲时出现的音乐都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与审美情趣,放在影片中更是为音乐的主旨锦上添花,增色不少。音乐的运用在《蓝》这部极具色彩感的影片中仿佛也抹上了一层蓝色的神秘色彩,音乐的淡入、淡出、直接切入和戛然而止也成为影片复调节奏中的另一支,尤其是音乐的戛然而止正与画面的黑场相互呼应,互为衬托。艾伦·科普兰在其著作《怎样欣赏音乐》中,把听音乐的听众分为三种:第一——“美感阶段”,纯粹为兴趣和审美去听;第二——表达阶段,能听出音乐所“表达的一种涵义”;第三——纯音乐阶段,能够“有意识地聆听旋律、节奏、和声及音色。”在《蓝》这部极美的电影作品中,对于其唯美震撼的音乐,作为观众的我们,或许可以在反复的玩味与感受过程中达到艾伦·科普兰所说的第三种“听众”。二、《蓝》的电影氛围“艺术的主题不一定是思想,主题可以仅仅是一种氛围或情调。”——孟京辉《蓝》是一部极具情调与氛围的艺术影片,片中展现的诸多细节是日常生活中极易被忽略的成分,而有心的导演将细致观察所得的良多感悟都化作画面的语言直接传递入我们的灵魂深处。1.《蓝》的色彩与影调“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马克思影片的色彩不炫目,却很夺目,是极其主观而写意的。《蓝》——将蓝色作为全片的影调与色彩氛围,色彩在作为造型和反映故事世界的同时,更深意义上是被抽象为一种心灵感受,一种人物情感体验的视觉化符合,一种诗歌般的意象。影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蓝色是游泳池的色彩与独特的心灵体验。女主角朱莉在搬入新居所后常去游泳池游泳,游泳池湛蓝色的水以及蓝色的光影衬托着朱莉沉思的面庞,照耀着她逐渐蜕变的灵魂,游泳池的蓝色调母题通过其独特的色彩节奏完美镶嵌进了影片的剧情的节奏与人物的心理节奏,苏联导演杜甫仁科曾说:“电影中的色彩是层次分明的、富于动势的,也是有节奏的。它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中,因此,电影中的彩色与油画中的比起来,更接近于音乐。它是视觉的音乐。”朱莉第一次游泳时泳池的蓝色最为深沉浓郁,我们看见她快速地在泳池中游了一个来回。深沉的蓝色与忧郁的影调象征着朱莉孤独而茫然的内心。当朱莉第二次去游泳的时候,我们看见泳池的蓝色浓度减淡了一些。她独自一人在泳池中央穿行着,而当她游到池边,抓住池沿往上一跃的一刹那,朱莉瞬间凝滞住了,同时丈夫的乐曲在耳边回荡起来,挥之不去。或许这蓝色正代表着朱莉无法忘却又极力摆脱的过往一切。随着音乐的展开,她再一次回到水中,朱莉蜷缩在水中,一动不动,姿势宛如母亲体内蜷缩的婴儿,等待新的生命开始,仿佛是希望自己做好走上未来新人生画卷的准备。导演说过要让影片中出现朱莉的运动母题作为其内心思想转换的外部载体,且在前期有考虑跑步等其他运动方式,而最后之所以选择了游泳,也是用心良苦的。游泳在水中进行,水面上方象征着生,而水下则代表死亡。朱莉在水中一起一伏的游动,正是她内心选择再生或继续沉沦的具象化体现。当她第三次去泳池的时候,时间已不再是黑夜,而是白天,她也不再是孤身一人——那位善良的妓女和远景中一群孩子的介入舒缓了原先压抑窒息的氛围,亮色的渗透对于凄冷孤独的蓝色调起到了调节与多元化的作用,让人明显能感到朱莉的心情与精神状态都与以往有了较大的改变,她逐渐走出的阴影笼罩下的生活。朱莉在影片中的最后一次游泳也是含义最为丰富的一次,我们看见她从右面飞跃入水中,也飞跃入画面,然后潜在水底游泳,镜头从右边慢慢横摇至左边,把整个空旷寂静的游泳池呈现在我们面前,然后突然之间朱莉从画面近处浮出水面,深吸一口气,仿佛获得了重生。小林秀雄在《近代绘画》中评论莫奈一章中说:“色彩是破碎的光。”蓝色在影片中有着不可言说的美妙情致,蓝色的房间、蓝色的光线、蓝色的玻璃吊灯、蓝色的糖果包装纸、蓝色的游泳池……以及朱莉蓝色的情愫,都为人物孤独、忧郁、严肃的精神增添了一股神秘的色彩气质。且男女主角的服饰多以深色为主,也辅助衬托了这种特质。“摄影实际上意味着用光写作,我试图通过光来描绘影片的故事,试图赋予那个实际的故事以一个平行的故事,从而使你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通过光和色彩更清楚地感觉到并理解那个故事讲的是什么。”【2】作为三原色中最为容易调和的色彩元素,蓝色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中又一次充当了象征性的意义,它和其他颜色毫无拘束的比例搭配会造就出各种奇妙的幻想与内涵。影片后来又出现了一组难得的令人感到无限明媚的自然景色镜头——金色的树林在黄昏中闪光,树叶摇曳在微风习习的空中荡漾出闪烁明媚的质感与情调。这种金黄色的出现,既突出反衬了蓝色的色彩母题,也让人们在冷色调的孤独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希望与美好。朱莉在一片金色的海洋中穿梭,去探望她的母亲,这也象征着她重新选择生命后对生命的第一次寻访。2.写意简约的场面调度“深蓝色里主要因素是暗,暗通过一种较明亮的但不是完全透明的中介勿,才显得是蓝的。”——黑格尔三色的意义取自于法国三色旗,然而《蓝》中的蓝色含义却远远超出国旗上那一条颜色,而是注重于个人内心的精神走向与心理蜕变。基耶斯洛夫斯基是一个对细节极其敏感的人,也是一个赋予细节生命,让其极具表现力的导演。而细节的精神正是电影的精神之所在。影片中奥利弗在咖啡馆中找到朱莉离去后,镜头给了一个特写:朱莉用手拿着一块方糖放在咖啡上吸取杯中的咖啡,白色方糖沾满深色咖啡的全部用时共为五秒钟,而这五秒钟正是导演苛刻的要求——朱莉的情绪表达,影片的氛围渗透都在这五秒的时间内,如果时间多了观众会感到厌烦,而时间少了则不能完美诠释这种只可意会的意蕴。通过这恰如其分的五秒,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强烈却含蓄的情感传递,而多一秒或少一秒都会使得味道变质,过犹不及。为此,剧组花了整整二十四个小时寻找这样一块合适的方糖。在朱莉回到旧居的那一场戏中,导演的巧思安排也令我感触油然。朱莉看见了屋里挂着的蓝色吊灯,沉思起来,她是想起了与丈夫、女儿一同生活的过往。她同时也意识到这些往事早已不复存在,自己却无法摆脱,于是用力撕扯吊灯,拽下了几颗蓝色的水晶饰物,这种拽和撕扯代表着心里对于自己的痛恨、对于命运的一丝反抗。然而她手里的水晶反射出的蓝色光斑映在她的脸上,也让她有了一些开悟:光斑的跳跃是一种自由的幻象,朱莉仿佛隐隐地感到要从内心开始接纳新的生活,塑造新的开始。影片的结尾画面中再一次出现了蓝色吊灯的意象,并且在画面上处于脱焦的状态,我们看到摄影机缓缓升起,直至我们在一片模糊的蓝色中看见朱莉手拿着乐谱走出了房间——去寻找奥利弗,寻找爱,寻找新的自由与生命。最后,在一片迷蒙的诗意中,蓝色占满了整个画面。最后,电影仿佛升华到了上帝视角,看见影片中出现过的各人物“我认为,演员一旦找到了他所扮演的人物的特定节奏,无疑就会成功。”——美国电影演员达斯廷·霍夫曼朱丽叶·比诺什对于影片的贡献也功不可没,她的演技精湛唯美,完全融入了影片的节奏,而其对电影艺术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也令人为之动容。在影片一场需要朱莉边走边用手背划墙的戏中,为了使得看起来没有破绽,比诺什坚持不在手上垫东西,而是徒手上阵,在影片中留下完美影像与情绪渲染的同时,付出的代价则是手背上持续数周的伤痕。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过:“能够对我们起直接影响的并不是动作本身,而是速度节奏。”女主角朱丽叶·比诺什的演出无疑是构成影片张力最为重要的一环。三、深沉而含蓄、压抑而唯美“蓝色代表自由,当然也可以指平等,更可以理解为博爱。可是《蓝》这部电影讲的是自由:人类自由的不完全。我们离真正的自由到底有多远。”——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毕加索曾对蓝色做出如此评论:“你是世上最美的色彩。你是色彩中的色彩你是颜色之最。”在电影《蓝》中,蓝色的含义其实是暧昧的、丰富的并且是充满矛盾的。蓝色这种色彩在一种不招摇的视觉效果中却能令人产生诸多的浮想与联系,而其中自由是自然而生的。然而在影片之中,观众可以感受到的是,蓝色在象征自由的同时也暗示着自我的束缚、捆绑和压抑——蓝色具有着双重含义。同时,蓝色也是一种孤独的忧伤、潮湿的唯美和痛苦的暗涌的张力。就本片的主题和意义而言,导演想要通过《蓝》表达自由的情结,然而,在我看来,这部影片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其节奏与氛围而非自由的意义或某种具体内容的阐释,影片的故事性极其淡,而压抑、沉郁、耐人咀嚼的味道却非常浓郁,影片中各种母题与意象间的对话与互动为影片的氛围增添了多重艺术意蕴与审美趣味,而观众的心理与情绪也能在电影中得以艺术性地再现诠释。《蓝》最具魅力的地方或许就在于方糖沾满咖啡的那五秒钟、光与影交互的意象交融、蓝色光斑的闪动跳跃……而不是影片的思想主旨。所以我认为,对于《蓝》这部电影而言——形式即是内容,氛围成就主题。参考资料:【1】:汪流,张文惠著。《怎样把握电影节奏》。中国电影出版社,北京,2006,P57。【2】:斯图拉罗。《摄影语言》。《北京电影学校学报》。1987年,第一期;P91。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100080.html

更多阅读

转贴:忆与吴志攀教授夫妇交往点滴--冷静

提示:本文作者冷静,是我博士同门,共同师从尊敬的吴志攀教授,目前任教于香港大学法学院。冷静闻知吴老师和杨老师遭人陷害,悲愤在心,连夜写就长文,回忆与恩师交往点滴。冷静文章多有自谦之词,事实上,冷静游学多国,学问及才识远在本人之上。因而

转贴 煲耳机用什么音乐比较好? 什么音乐适合煲耳机

转贴自http://ik.hustonline.net煲耳机不是要把耳机放在砂锅里放上作料煲汤,煲耳机主要是煲耳机的振膜,就目前而言,静电耳机振膜的厚度已薄到1?35微米,动圈耳机的振膜也只有几微米到十几微米(我们头发的直径大约是60~90微米)。振膜本身在

声明:《转贴 蓝白红三部曲之蓝之影评 蓝白红三部曲之白》为网友酷性泛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