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课改的过程与总结 北大附中云南实验中学

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经历了一个起起伏伏的艰难历程。

初步尝试,无疾而终

2008年,为了寻找一种提高考试成绩的教学方法,我校干部、教师40余人分三批去了洋思中学。那一次,我们是有收获的,我们学校的老师第一次见识了不用老师从头讲到尾的课堂,我们确信了这样的课堂真的存在,而且考试成绩不错。但是我们不能学,因为权威老师们说“教无定法”,所以,领导不能要求教师按照洋思中学的方式教学。其实,学校领导心中也是一片空白,不知道为什么要改,不知道改了以后是不是真的比原来成绩好,同时还要考虑安定团结的问题,不统一就不统一吧,大家尽量体现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就行了。这样体现了两年,体现了多少呢?课堂没有任何改变,老师们依然很权威地讲,成绩没有提高,课堂没有生气。

春风吹来,坚冰松动

2009年,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到了云南,作为倒数第二批进入课改的省份,云南开始行动了。外面的专家一批批来,先是给学校的领导们洗脑,领导们又给老师洗脑。我们开始知道,改革课堂教学的最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考试成绩。考试成绩是要提高的,不过那仅是素质教育的副产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除了要提高考试成绩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未来负责,要让学生不仅现在能考高分,而且还要让他们各方面综合能力得到发展,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国家的角度看,是要把消极学习、被动接收的一代人变为积极学习、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一代人,是要让我们的国家在未来全球人力资源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只有真正认识到课改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对于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课改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早在2008年,我校董事长陈云海先生就为学校提出了培养领导型人才的育人目标,并且把培养领导型人才确定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课堂教学改革能够带给学生的,正好是我校领导型人才培养所需要的,课堂教学改革可以实现领导型人才培养与教学工作的完美结合。于是,董事会和学校领导决定,响应国家号召,坚决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我们先后请来了被称为教改先驱的课改专家、原山东兖州一中校长杜金山和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核心成员、时任海口市教研培训院副院长的龚雄飞到我校为全校教师举行课改讲座。两位专家的讲座,在教师中引起不小的震动,老师们开始注意到传统教学的弊端,开始意识到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开始明白新课程改革应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

坚冰开始被撬开,部分老师的心动了,领导班子的认识也开始统一。说到课改,大家都赞成,似乎还有些向往。

外出参观,眼见为实

然而,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当真正走近课改的时候,不少人又表现出掩饰不住的恐惧与抵制。记得有一次学校教职工会上,我们给老师们播放了杜郎口中学一节数学课的视频片段。当时就有人说,这肯定是为了拍摄视频而做秀的表演,真实的课堂不可能是这样。固有的思维在坚守着,课堂只能是老师讲学生听,那才是课堂。干部、教师虽然有所心动,但是真要开始实施课堂改革,步子还是迈不出去。

好在董事长态度坚决。有人不信吗?那就带出去看。我们带领学校相关干部和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先后到广州,深圳,海南的一些学校,河北衡水中学,山东的昌乐二中、杜郎口中学、清怡中学参观学习。到了杜郎口中学,所有教室全天对外开放,来访者随意推门观课。亲眼目睹、现场观摩之后,原来说人家是做秀,说人家真实课堂不可能是那样的同志服气了,也震撼了。

专家引领,构建模式

在多次外出参观学习,借鉴课改名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校于2010年11月正式启动课堂教学改革。2011年4月15日,中国教科院韩立福博士到我校进行第一次新课程有效教学培训,之后又多次到我校进行务实性指导。韩立福博士的指导,使我们对新课程有效教学有了深刻的认识,在方法上更加系统规范,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韩博士的指导下,我们构建了“1263”问题导学型学习模式,并集中了学校全体中层以上干部的智慧,在韩立福教授的指导下,编制了《“1263”问题导学型学习模式操作规范》。至此,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工作开始步入正常轨道。

多元培训,制度保障

1.理论考试,督促蜕变

为了督促教师们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尽快转变教学观念,在接受韩立福教授的培训后,我们要求老师们认真复习,并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了课改理论的考试。我们先后进行了两次开卷笔试,两次闭卷笔试和一次现场抽题作答的口试。考试成绩与教师的绩效考核挂钩。

2.校本培训,思维转型

在我校,凡是新到岗的教师,必须经过课改培训才能上岗,3个月试用期满进行转正考核时,必须进行课改培训的考试,考试合格方能转正。另外,我们还围绕某一阶段教师们在认识和操作上集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培训,体现培训上的“短、平、快”。此外,通过组织有效的校本教研,帮助教师改变“一言堂”的学习习惯,培养合作探究的意识,并让他们把这种意识折射到课堂上。

3.研发工具,服务师生

为了帮助教师、学生尽快实现观念转型,我们以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要领为依据,结合教师、学生观念上的障碍和操作上的困难研发问题学习工具。由朱绍聪副校长和教务处陈卫副主任共同整理了《新课程有效教学务实性培训学习手册》;由朱绍聪副校长、陈卫副主任和教科研中心孙廷锋副主任共同整理了《韩立福有效教学法60问》;由朱绍聪副校长研发了《走进有效教学,创建卓越课堂学生学习手册》、《走进有效教学,创建卓越课堂学生干部岗位职责》和《新课程有效教学学生学习秘诀》;针对在模式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朱绍聪副校长开发出了《“1263”问题导学型学习模式关键环节操作细则》;为了规范教师备课行为,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朱绍聪副校长开发了《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教师结构化备课规范》;为了指导学生科学有效地进行结构化预习,提高学生结构化预习的效率,各学研组长开发出了初、高中各九个学科的《学生结构化预习规范》。这些学习工具开发出来后,都分年级组织师生进行了认真学习。

4.诊断考核,有效鞭策

学校成立了课堂教学改革推进领导小组,对各年级观念滞后、课改动作滞后的教师进行有计划的课堂教学诊断性考核,第一次考核不过关的教师,第二次继续考核。如果第二次考核还不过关的教师,由相关领导进行诫勉谈话。

5.正向激励,制度保障

为了鼓励全体教师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学校从多种渠道对课改中态度端正、成效显著的教师进行激励。学校多次召开课改表彰会,对评选出来的课改积极分子进行表彰奖励;在2011年学校重新制定的薪酬方案中,加大了绩效工资的比重,而在绩效考核中,课改占了很大的比例,这就在制度上为课改的顺利推行提供了保障;在评优评先以及安排出国考察学习人员时,都把是否积极参加课改作为重要条件。

激情燃烧,生命课堂

经过两年时间的实践探索,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阶段性成果。

1.课堂发生了变化


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课改的过程与总结 北大附中云南实验中学

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的课堂真正成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本课堂”。自主学习已经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学生通过结构化预习,走进文本,实现与文本的对话,生成自己个人的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组内展示,相互帮组,并生成小组问题,然后进行组间展示,搭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元对话平台。在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无论是小组讨论还是展讲,学生都充满激情。课堂上既能看到合作学习时相互帮助的温馨画面,也有展讲对话时面红耳赤的激烈争论,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2.教师的专业水平发生了变化

在传统课堂上,教案就是抄教材、抄教参,课堂上教师照本宣科,然后布置作业。年复一年,教师对教材很熟了,如果不是为了应付教务处对教案的检查,多教了两年书的老师完全不用写教案,课前看几分钟书就可以把课讲得很好。在新课程有效教学背景下,需要教师制作问题学习工具单,所以,教师必须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实现知识问题化,然后再进行问题设计。三年来,各年级各学科教师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制作出了各学科系统完整的问题学习工具单。通过这个过程,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了教师的教学研究,也为后续的教学储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后各年级各学科只需要根据学生情况的变化对原有工具单进行局部调整即可使用。

3.校园文化发生了变化

教室内,原来张贴的名人字画和班规班约变成了《学习金字塔》、《小组合作学习公约》、《合作学习技能公约》以及各个学习小组的目标、愿景,教室前面张贴着“我参与、我主动、我快乐、我成功”等标语;走廊上,原来张贴的处分通告换成了《如何进行有效的结构化预习?》、《小组合作学习怎样才能高效?》、《怎样提高学生的展讲水平?》等指导学习方法的学习材料和学生在单元回归学习时自己动手画的各学科的思维导图。此外,团队建设成为了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热门话题,许红辉、任鹏等班主任成功的班级团队建设案例给大家提供了积极的正向引导。团队建设由班级管理延伸到教师队伍的管理,备课组团队、班级教育团队开始形成。

4.教学成绩发生了变化

很多人都担心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会让教学成绩下滑。事实恰恰不是这样。我校初中部执行课改最认真,初中的中考成绩在实施课改之前已经排到了昆明市的第17名,实施课改后的2011届初中的中考成绩上升到昆明市第5名,以后就在这个高位附近保持稳定。我校高中执行课改最认真的是2012年毕业的高三年级,而建校以来高考一本上线率最高的也是这一届,达到了30%,而之前和之后都不足20%。从教师个人来看,课改标兵宋荣凤、沐莲颖、许红辉、唐斌、胡国鑫、孙廷锋等人的教学成绩在所在年级总是遥遥领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校在大理宾川与宾川四中合办的育英实验学校,第一届招生,招到的学生并不是当地最好的学生,老师们严格按照新课改的模式进行教学。首先是课堂的形式让当地同行震撼,不过他们也对这种课堂方式的教学成绩持怀疑态度。然而,学期结束后的期末全县统考,满分700分,我们的育英实验学校平均分630分,当地最好的学校平均分551分,比我们人均低了79分。用铁的事实证明了,新课改的课堂学习方式在让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升的同时,教学成绩也能大幅度提升。

5.提高了学校的社会知名度

近三年来,《春城晚报》、《云南信息报》、《都市时报》、《云南日报》、《中国教育报》、《昆明教育电视台》、《云南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先后多次对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进行过报道。2012年3月30日,昆明市课改现场会在我校召开。这次会议通知到会人数600人,实际到会人数700多人。2013年4月25日到28日,“全国新课程同课异构暨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课改经验交流会”在我校召开。在这次会上,来自全国六个省市的七所学校齐聚我校开展了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的同课异构活动,我校全方位展示了本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在4月28日的课改成果鉴定会上,到会人数2400余人,来自教育部、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对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大大提高了学校的社会知名度。仅2012年4月到2013年6月一年左右的时间,到我校参观学习的就有来自深圳、河南、内蒙古、河北、重庆、山西、贵州和云南的近百所学校共2000余人次。

从2012年5月至今,我校教师多次应邀到省内外学校上课改示范课或进行课改指导:

1.2012年5月22日,朱绍聪副校长应邀到昆明市富民县课改推进会上作课改讲座;

2.2012年8月24日至27日,应深圳第二实验学校邀请,朱绍聪副校长和宋荣凤、沐莲颖、许红辉三位老师到深圳第二实验学校作课改交流并上示范课;

3.2013年8月20日至27日,艾洪羽校长、朱绍聪副校长和詹正飞、汪建、唐斌三位老师到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黎明中学作课改交流并上示范课;

4.2013年10月25日至26日,朱绍聪副校长和张腾、谭华芹两位老师应邀到云南省昆明市石林民族中学作课改交流并上示范课;

5.2013年9月、12月和2014年3月,朱绍聪副校长应邀到重庆市开县中学、开县实验中学、丰都中学、丰都二中、丰都兴义中学等学校作课改指导;

6.2014年1月,朱绍聪副校长应邀到江苏省兴化文正实验学校作课堂诊断指导;

7.2014年4月5日至7日,朱绍聪副校长应邀到贵州省毕节市千溪中学作课改指导。

回顾我校课堂教学改革走过的历程,感慨很深。我们最深的体会有两点:

第一.课改的成败,关键在领导。毛泽东主席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哪个年级的领导态度积极,改革意识强,这个年级的课改就搞得好;哪个年级的领导态度暧昧,这个年级的老师就会应付,学生就有情绪,课改就无法真正实施。

第二.如果真正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组织课堂学习,把握好各个关键环节,那么在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教学成绩也一定会好;如果时做时不做,或者看见领导做一套,领导走了又另做一套,那么教学成绩就比纯粹用传统教学的方式还要差。

北京杨镇二中谢岩校长总结说,要实施好新课程有效教学,学校领导必须“真信,真懂,真做”。我觉得总结得很好,很多学校课改坚持不下去,就是这三个“真”没体现。所以,正在或将要推行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学校领导应该细细品味这三个“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100194.html

更多阅读

导学案的实践与体会导学案讲座一之16 导学案使用困惑及体会

编者按:本人对“导学案讲座”分为四个系列:一导学案综述,二数学导学案,三高中数学导学案,四初中数学导学案。对每个系列分为若干个专题,每个专题分为几个版块。本文《导学案的实践与体会(导学案讲座系列一之专题16)》分为九个版块:一是“学

学校门卫事故的预防与应对原创 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学校门卫事故的预防与应对(原创)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马雷军博士转载请注明转自教育法家园博客:http://blog.sina.com.cn/maleijun(本文节选在马雷军所著《平安的校园——学校常见事故预防与应对》一书,本书详细内容详见中国最大网上书

声明:《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课改的过程与总结 北大附中云南实验中学》为网友想放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